李惠峰 李惠玲
摘 要: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是初中英語教學的一項重點內容,對學生思維發展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促進作用。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常采用情境教學法來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針對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特點,初中英語教學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交流情境、想象情境、游戲情境等多種情境模式,多角度刺激學生創新意識,促使學生能夠發揮想象、勇敢創新。
關鍵詞: 初中英語;情境教學;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8918(2023)36-0121-04
創新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內動力,也是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大,這也在無形中帶動著英語教學要求的提高,使英語教育既要提升教育質量,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力和競爭力,又要注意學生個體潛能的開發和個性化發展。就初中英語教學而言,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對英語語言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更要重視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此種教育形勢影響下,初中英語教師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挖掘學生的個人優勢,關注學生創新思維發展。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可有效增強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可塑性,使學生能夠自如應對英語試題中的難題。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也是為了將創新思維植入學生的內心深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增強學生未來社會適應力。針對初中生的英語學習特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需重在培養學生的敏銳觀察力、豐富想象力和發散思維以及打破思維定式的創新意識和質疑精神。初中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通常采用情境創設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學情境的創設是通過營造某一特定場景,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大膽質疑,并針對問題展開多層次多角度聯想,然后通過深入思考得出結論。這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針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初中英語教學可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情境創設,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一、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意識
思維的創新大多是從質疑開始,有疑惑才能誘發深入思考,才能刺激思維的創新發展。教師在培養學生英語創新思維能力的過程中,常會選擇采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來觸發學生的質疑精神和探究意識,使學生能夠針對具體問題積極開動腦筋,主動探究。鑒于初中生的心理成長特點和知識水平,這類問題情境的設計若要達到預期效果,還需遵循一定原則。比如:英語問題情境要符合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追求簡單有效,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問題情境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能夠有利于學生的思維遷移;問題情境的創設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問題情境的創設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挑戰性,能夠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心理形成一種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等。教師需通過設計特定英語教學情境,鼓勵學生大膽提出疑問,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探究解疑,提升思維層次,提高思維創造性。
(一)培養英語質疑精神
大膽設想,勇敢質疑,才能開闊思路促進英語創新思維發展。質疑是深層思考的開端,也是深入學習的開始。但在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中,學生習慣于全員接收教師的知識傳輸,整個學習過程對教師的講解沒有任何疑問,也沒有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學習狀態很難帶動創造性思維發展。為此,教師需要針對初中階段英語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特定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例如,針對英語閱讀教學,教師可根據閱讀材料內容或插圖創設疑慮情境,引導學生帶著疑問閱讀文章內容。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類疑慮情境的設計可圍繞當堂課的教學重難點和學生不易發現的關鍵知識點展開。經過疑惑、分析、解疑三個閱讀學習步驟,學生的思維會漸漸活躍。教師在教材課文教學時可適當采用此種情境創設方法,讓學生在疑慮情境的長期影響下養成帶著疑問和批判精神開展英語閱讀的學習習慣,激活學生思維,鼓勵學生勇敢質疑,大膽猜想。
(二)激發英語探究意識
激發學生的英語探究意識不僅讓學生在當前場景下對英語內容產生探究興趣,更是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的快樂,理解探究學習的方法,養成永不滿足的探究精神和良好學習習慣。對英語知識的探究學習不能只滿足于淺表層面,要深入有序地探究事物本質。為此,初中英語教師結合教學情境設計問題時要注意問題之間的關聯,邏輯嚴謹,能夠通過一個個問題引導學生由表及里、層層深入地展開探究學習,使學生體驗探究學習的樂趣,增強主動探究自信心,開發思維潛能。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將問題設計與任務型教學模式結合。例如,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布置“案件偵破”任務,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一邊閱讀分析,一邊推理討論,通過抽絲剝繭撥開迷霧發現本質,最終成功破案完成任務。這樣的問題情境,富有趣味性且具有一定難度,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而且一個個密切關聯的問題設計可以使學生懂得探究過程要遵循事物發展的邏輯關系和因果關系,不能毫無根據地憑空假設。另外,針對英語教學的易混知識點,教師可創設情境讓學生對比分析,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其中差異,進而達到準確區分牢固掌握的學習目的。通過創設英語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只是一個開端,重點是要通過邏輯縝密的問題設計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這樣才能切實有效地促進學生英語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
二、 創設交流情境,營造創新氛圍,突破思維定式
交流探討能夠幫助學生吸收眾家之長,打破個人思維定式,獲得思維的突破創新。英語學科是一門語言類學科,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要求非常高,語言交流式教學便成為主要教學形式。通過言語交流,學生不僅英語語言能力能夠獲得一定程度的有效提升,而且個體思維也能夠獲得大幅拓展,形成全新思維方式。在英語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交流情境,有計劃、有目的地為學生搭建開放式交流平臺,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交流情境中展示自我,融合眾長,廣開思路。教師可針對交流學習和互動合作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協作討論促進個體創新思維的發展。
(一)針對交流學習,創設開放式交流情境
一問多解的開放式題目鍛煉的是學生發散思維能力。通過鍛煉學生橫向思維,幫助學生拓寬思路,提升思維創新力。在實際英語教學中,根據具體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可將學生置身于一個開放式問題情境之中,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勇敢提出個人不同觀點。這類問題答案不是唯一的,由于學生的分析路徑多種多樣,得出的答案也會各有不同。教師對學生發表的不同觀點要秉持包容理解的態度,課堂上應以鼓勵和引導為主,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敞開心扉,敢于參與英語課堂交流討論。通過課堂討論,學生既能夠受他人觀點啟發,也能夠發現自身的思維盲點。這對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嚴密性的培養十分有益。針對一問多解的情境創設,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教學形式不必拘泥一格,可根據教學需要靈活使用。例如,在強化學生對體育運動相關英語詞匯記憶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奧運會相關視頻畫面,引入sports這一話題,引導學生圍繞sports主題展開討論。首先,讓學生說出關于運動的英語單詞或詞組。學生很快會回答出很多,如Basketball(籃球)、Gymnastics(體操)、Running(跑步)、Swimming(游泳)、Fencing(擊劍)、Figure skating(花樣滑冰)、High jump(跳高)、Diving competition(跳水)、Table tennis(乒乓球)等。然后教師結合學生說出的運動項目,開展下一步的英語知識練習。
(二)針對互動合作,創設協作式交流情境
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通過協同合作學習他人所長不失為一種提升自我能力的有效途徑。在英語日常教學中,為方便學生的合作學習,教師通常會為學生創設協作式交流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小組合作學習。學生間互幫互助,相互協作,相互配合,共同針對英語學習中的難點問題積極發表個人想法,展開深入交流探討,進而實現對疑難知識點的攻克。
這種交流情境不僅能夠培養學生間的協同合作能力,而且對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發展也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這類教學情境的創設需符合學生的實際英語學習需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對小組成員的劃分,教師要注意每個小組都要擁有至少一個優等生和一個差等生,能夠完成英語學習上的互幫互助。其中小組成員的性格特點也要盡量互補,保障小組內能夠順利開展討論學習。例如,針對某一易混知識點,教師可為學生創設協作交流情境,使學生在小組內展開討論。英語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在交流探討中幫助英語基礎差的學生發現英語認知理解上的錯誤,并能夠幫忙分析其中錯誤產生的原因,幫助其盡快掌握相關知識。合作學習應用得當,所能發揮的力量是巨大的,對學生思維積極性的增強和學習效率的提升都會產生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 創設想象情境,培養創新思維,促進思維拓展
培養學生的英語創新思維能力,需要豐富學生想象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分析初中英語教材內容,我們會發現教材中所描述的語言場景涉及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很多內容學生由于缺乏相關了解,閱讀學習時會存在一定難度。如涉及西方節日、風俗習慣、傳統文化等內容,學生平常接觸很少,認識理解幾乎完全依靠想象,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大打折扣。鑒于此,教師在進行相關內容教學時可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將學生置身其中,利用篩選出的各種優質教學資料給學生提供強烈的視聽感官刺激,激發學生想象力,降低學生對相關英語文化知識的理解難度。另外,教師還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仿真語言交際情境,使學生在仿真語境中鍛煉創新思維能力和英語語言交際能力。
想象分為兩種,一是再造想象,二是創新想象。教師利用英語教材中相關語言材料和網絡收集整理出的這種教學資源,幫助學生結合外部信息資源對教材中呈現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重組,這便是再造想象,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較多,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想象力。在單詞教學中,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采用聯想的方法記憶英語單詞,幫助學生實現英語單詞的快速記憶和牢固記憶。例如,tomorrow(明天)中的“orro”,cabbage(洋白菜)中的“abba”,tomato(西紅柿)中的“toto”,cotton(棉花)中的“otto”,等這類英語單詞的拼寫中都存在著一定的對稱想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單詞中的對稱部分提取出來視為一個整體圖像進行記憶,降低單詞整體記憶難度。采用聯想法記單詞,除了可以根據單詞拼寫結構幫助記憶,還可以將讀音與詞形詞義結合,如:bomb(炸彈)學生記憶單詞時可聯想炸彈的爆炸聲;pool(池)學生記憶單詞時可聯想落水的撲通聲等。英語單詞中也存在著一些象形詞,學生在學習時可通過想象事物的突出形象特征,來記憶單詞。如:eye, see, meet, sleep這幾個單詞中的“ee”,教師可引導學生將“ee”想象為兩只眼睛;看到banana這個單詞,教師可讓學生將單詞中的“a”想象為香蕉的瓣,“n”想象為連接香蕉瓣的果梗。在針對這類單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每個單詞設計相應的視頻動畫解說,將學生帶入生動有趣的情境之中,結合想象快速記單詞。
對學生創新想象力的發展,英語教師同樣要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為學生創設恰當的想象情境,幫助學生將看似不相關的兩種事物聯系起來進行理解與記憶。例如,before long和long before兩者的詞義很容易混淆。教師可利用動畫技術將學生帶入想象情境,讓學生將“before”視為一個中軸線,“long”在前的意為“很久以前”,“long”在后的意為“不久以后”。在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影響下,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跳躍性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四、 創設游戲情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英語實踐能力和思維靈敏度
實踐是促進思維創新發展的重要動力。初中生大多活潑好動,對新奇游戲會產生強烈的參與興趣。一般情況下,初中生在游戲中精神專注力和思維靈敏度會遠高于日常課堂聽講狀態。不難發現,在游戲中培養學生的英語創新思維能力,效果明顯。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會針對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創設游戲情境,使學生在實踐中親身感知體驗英語知識,增強對英語語言的理解力、分析力和思維敏捷度。初中英語課堂游戲情境的創設既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要具備可操作性和明確的目的性,能夠增進學生對英語語言的感悟,加深對英語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促進英語思維的形成。
英語游戲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教學目標,教師對游戲活動需要進行細致篩選和設計,保障其在課堂應用中能夠發揮最大效用。例如,在新課導入時,教師可采用卡片閃動游戲,利用單詞卡片,用快閃的方式展示卡片中的一個或幾個字母,要求學生根據看到的字母想象其可能對應的單詞。在課堂導入環節應用卡片閃動游戲,既有對舊知識的復習鞏固,又有對新知識的承接。游戲簡單直接,可操作性強,不易出現失誤,也不會喧賓奪主。游戲能夠鍛煉學生觀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對所學英語單詞的思維靈敏度,對學生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的發展都會產生很好的促進作用。課下,教師也可鼓勵學生制作單詞卡片開展閃卡猜猜類的游戲,提升思維活力。在復習課上,教師可創設闖關類游戲情境,將知識點分層融入其中,鍛煉學生聽、說、讀、寫四方面英語能力,檢驗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在游戲開始前,教師要明示各項游戲規則,保障學生在游戲中能夠最大限度激發思維潛能。這類闖關游戲可以在課上使用,也可以線上作業形式讓學生課下完成。為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專注力,教師在進行課上情境創設和作業設計時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將游戲畫面設計得鮮活生動,游戲配樂和提示音要優美有趣,游戲關卡也要設計得富有層次性和挑戰性。須知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思考積極性,促進創新思維的發展。
五、 結論
利用英語情境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需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能力水平,通過教學情境的鋪墊與烘托,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另外,教師還應為學生營造寬松、自由、民主的學習氛圍,尊重學生每一個大膽猜想與質疑,鼓勵學生結合所學知識發散思維,并積極展開對英語知識的深層探索。
參考文獻:
[1]王蟬娥.初中英語創新思維培養策略探究[J].求知導刊,2021(17):63-64.
[2]王茜.初中英語教學情境創設的適切性研究[J].教育科學,2022(6):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