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高瑞
【摘? 要】高效課堂教學構建對數學教師而言有一定的難度,數學教師必須圍繞新課標對教學工作提出要求,將教學關注點落實到學生能力和素養培養方面,促使學生可以在課堂學習中更好地掌握課程知識。數學本身具有較為鮮明的抽象性,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時,應該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為高效課堂的構建掃清障礙。小學數學教師在構建高效課堂時,有必要圍繞課程內容創設教學情境,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知識,導入生活元素,促使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確保教學工作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情境創設;合作學習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必須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作為教學重心,在該目標下調整教育形式,使用科學且人性化的手段推進教學工作,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必須基于學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思維發散性不足的情況,科學地設計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教師科學的教學方式下良好地參與學習活動,進而得到較好的發展。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站在新教育理念的維度下在構建高效課堂時,靈活地使用現代教育方法,讓學生對課堂教學充滿期待感,在自主參與學習活動期間,發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創設教學情境
情境創設是現代教學較為提倡的一種方法,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可以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發現課程知識的難點,在創設的教學情境中學生可以較好地分析課程知識,以便于學生掌握課程知識的大概含義。教師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能力判斷不足,如果讓學生直接接觸數學知識,學生就不能將抽象內容和日常所見的事物聯系起來,不能保證學生可以快速理解教材中出現的內容,會對學生的學習造成較大的障礙。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基于學生快速學習知識和內部知識的角度,對數學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合理處置。教師使用生活中學生常見的事物作為情境創設的元素,學生在教師打造的情境中快速聯想到生活中相似的場景,可以借助過往的生活經歷解讀知識,縮短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時間。
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位置”一課,教師出于學生對物體位置感知能力培養的要求,采用情境創設的方法,引導學生認識行列的概念,較好地掌握行列的規則。教師在本節課中使用圖片,其中為城市某區域的畫面,畫面中有街道、商鋪、民宅等,建筑物均在街道上。教師向學生展示圖片,隨后詢問學生超市、商場等建筑,學生通過圖片中此類物體所在的街道,說出街道的名稱。教師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物體位置進行精準定位,讓學生說出物體所在位置縱向和橫向兩處的街道名稱。教師在學生學習位置時向學生展示圖片,圖片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教師指出圖片中的物體,提出學生尋找可以進行位置定位的要求,并介紹物體的位置。在此期間,學生采用由語言描述實際情境中物體的位置,換成使用街道名稱,從橫縱兩個方向進行定位的方式。在此基礎上,教師繼續向學生展示圖片,并使用數字表述物體。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對物體位置相關內容有較好的理解,由使用語言描述位置變為通過數字清晰定位物體在具體情境中位置的方式,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這對學生數形結合思想的形成也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教師在使用情境創設方式需要控制好課程教學節奏,讓學生可以跟上教師講課的節奏,在課堂上吸收教材中的知識,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要將教學工作落實到學生能力的培養上,為學生提供充裕的空間,使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能在自覺學習中,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在成長中掌握較多的學習方法。教師在長期教學中過于關注課程進度,一味求快,將會對學生學習施加不小的壓力。學生長期在快節奏的教學模式中也會逐漸失去學習興趣。教師要基于現代教育要求,給予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學生有自主參與活動、主動探究課程知識的機會。在新課改實施過程中,教師在翻轉課堂的理念下,將學生置于課堂教學的主體位置,學生擁有較大的自由,可以根據教師提示尋找素材,作為分析課程內容,解決課上問題的方法。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需要提供給學生發言的機會,讓學生圍繞教學中出現的知識說出自己的看法。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課程內容時,有必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推出的問題難度、問題形式均需要圍繞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進行設計,讓學生愿意處理相關問題,可以在問題處理中深化對課程知識的認識。
二、抓住重點知識
每節課均有一定的重點知識,這是學生在課程學習時較難掌握的內容。教師應讓學生形成自動篩選信息的能力,可以基于獲取的信息,對課程基礎知識和重點知識進行區分。學生應該在課程學習期間掌握重點知識,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只能掌握基礎知識,對重點內容存在一定的畏懼心理,不愿意接觸相關信息。在知識學習時,學生對重點內容掌握不牢固。數學教師在課程進行時,如果沒有根據內容難易程度進行劃分,只是按照知識在教材中出現的順序直接引出來,學生很難對接觸的信息做出準確判斷,不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掌握知識的重點難點。因此,教師在課程進行時有必要引導學生快速發現教材中的重點知識。教師應該在課前對課程內容進行深度研讀,從學生角度對課程知識的難易程度進行評估,結合課程要求找出教材中的知識難點,結合學生當下的理解能力,挑選出學生不易理解的信息。教師對課程內容進行梳理,在課程教學期間,按照基礎知識重點知識的順序,依次引出相關內容,這便于學生在學習階段,根據已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學習重點知識,從而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識別信息,將注意力集中在重點內容上,利于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抓住重點難點。
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一課中,因很多學生在課程學習時對圖形的認識仍停留在正方形、長方形等簡單圖形,對于不常見的多邊形有一定的抵觸,不愿意學習相關信息,對學生學習多邊形面積計算形成一定的影響。在學習課程內容時學生難免會因不熟悉多邊形,在計算多邊形面積期間出現畏難情緒。教師在學生學習多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時,會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參與基礎知識的訓練。在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中,學生可以接觸多邊形計算方面的習題,在計算活動中找到靈感。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基于對基礎知識的深度理解,將基礎知識與重點知識連接起來,可以更好地理解重點知識。學生通過對圖形的認識與理解,發現多邊形面積計算和基礎圖形面積計算的差別,為學生日后學習幾何圖形知識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可以使用問題引導學生分析重點知識。學生通過問題思考重點內容,在思考探究實踐中知曉知識在應用時的方式。由此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認識程度,而且可以將其應用到具體活動中,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可以將其作為解決生活問題的手段。
三、導入生活元素
數學知識有很多難以理解的內容,學生對相關知識有較大的抵觸情緒,教師如果不能正視該情況并思考解決方法,將會使高效課堂的構建成為空談。很多學生在課堂學習時,對抽象化知識很難有清晰的認識。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有必要基于課程教學要求,將課程知識與生活內容連接,由此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經歷或生活中遇到的事物,將抽象內容轉化為具象化的物體,便于學生理解知識,對知識有正確的認識。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百分數”一課時,教師為實現本節課教學目標,會給出百分數,讓學生通過對比,發現分數應用和百分數應用的區別與聯系,使學生可以正確辨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解題思路,學生在百分率的探究中,找到百分率的實際意義,結合教材信息梳理百分率計算方法,可以根據需求使用正確手段得到準確的計算結果。學生學習百分數時,可能在百分數實際意義的解讀中出現困難,教師會引入生活元素幫助學生進行分析。例如,教師會讓學生思考土豆能否浮在水上,詢問學生對該問題的看法,在學生各抒己見后,教師拿出事先準備的涼開水,將涼開水分別倒入兩個杯子中,一杯水不做任何處理,另一杯水會加入適當的鹽,隨后將同一個土豆依次放入兩杯水中,詢問學生看到的現象。在學生觀看土豆在水中懸浮的情況后,教師會給出水和鹽的重量,其中水170克,鹽80克,教師詢問學生在鹽水中鹽占鹽水的幾分之幾。學生結合過往學習的分數知識,回答8/25,這是分數習題。隨后教師會提出學生鹽占鹽水百分之幾的問題,學生結合獲取信息在8/25的基礎上乘以100%,由此得到鹽占鹽水百分之幾的答案。教師以生活元素引導學生探究百分數,讓學生結合已有知識發現分數和百分數差別,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數,知曉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
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生活化教學,教師應該基于課程教學工作良性開展的需要,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做好課程內容與生活化信息的對接。教師應該圍繞課程內容,引入學生較為熟悉的生活化元素,讓學生可以通過熟悉的生活事物或現象研究課程內容。在生活元素導入課程教學后,學生在生活元素的刺激下遷移生活經驗,結合生活方面的信息探究課程知識。
四、結束語
高效課堂是教師完成新課標任務的有效途徑,教師應從學科角度出發,對教學工作難點進行梳理,尋找便于高效推進教學工作的手段,可以在學生能力培養方面獲得較好的效果。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時,關注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學習情況,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足夠自由的同時,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工作,讓學生可以在學習中形成活躍的思維,快速找到學習數學的方式,在較短時間內了解數學概念、性質,可以通過性質、公式,將知識應用到實踐活動中并解決問題,將數學工具性價值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彭勇.淺談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研究[J].好日子,2021(23):1.
[2]曹園園.用科學策略構建高效小學數學教學課堂[J].學生電腦,2021(5):1.
[3]白敏.談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J].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科研,2022(5):4.
[4]馬春福.“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引文版)教育科學,2022(8):4.
[5]扎西多吉.探究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J].傳奇故事:百家講堂,20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