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紅梅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在大單元作文教學時,教師應通過提煉單元人文主題、關注單元研習任務、課堂聚焦多向引領、習作賞析評價展示使學科核心素養具體化,利用整合性模式、合作性模式、創新性模式、反思性模式使學生素養可培養、可干預、可評價,提高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核心素養。
關鍵詞:語文教學;大單元;作文教學;教學策略;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3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5-0067-02
基金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重點課題“大單元視域下的語文作文教學策略與模式研究”(課題編號:JJB1422007)研究成果
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時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的不合理,會導致學生對作文教學的興趣不高,寫作水平提升緩慢。隨著教育部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的使用,語文教師在努力尋找一座語文核心素養與新教材之間的橋梁。此時,與傳統教學相異的大單元教學理念應運而生。下面,以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三單元作文教學為例,探討高中語文大單元作文教學的模式,為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大單元作文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寫作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準確、流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批判思維和創新思維,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審美情趣和社會責任感,使學生成為高素質人才。
1.提煉單元人文主題
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三單元圍繞“至情至性”的人文主題,選入《陳情表》《項脊軒志》《蘭亭集序》等六篇文章。這些課文充滿作者的真情與個性,歷經千百年,依然用真誠觸動了讀者的心靈。教師可以把單元課文有序排列定義為“經線”,把文本的差異性內容與動態生成的橫向環境定義為“緯線”,引導學生在文本對話、師生互動、經驗對撞等情境中,依從文章、順從情感、走入情境地實施寫作教學。
2.關注單元研習任務
在寫作方面,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有這樣的學習要求:“自主寫作,自由表達,以負責的態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育科學理性精神。……留心觀察社會生活,豐富人生體驗,有意識地積累寫作素材,廣泛搜集資料,根據表達需要和體裁要求,嘗試多種文本的寫作,相互交流。”[1]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三單元在“單元研習任務”中設計了如下寫作任務:“高中時代,我們會面臨重要的選擇,比如選擇什么高考科目、未來從事什么職業等。給友人寫一封信,談談自己的選擇及理由。要求說真話,抒真情,以理服人,以情動人。”[2]這一寫作任務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包含了對文體、寫作對象的明確要求,這些要求在本單元任務中都有體現。同時,這一寫作任務在價值取向方面明確要求“求真”,是本單元散文作品的一個共同特點,更是對寫作教學中過于重視技法、過于重視套路訓練的一種有效反駁。
3.課堂聚焦多向引領
首先,教師應使學生“說真話,抒真情”,傾聽內心的聲音,反思自己、剖析自己,對內心的思考和情感進行沉淀、梳理、辨析,“持中正之心,言真誠之言”。其次,教師要關注作文的實用價值,引導學生通過文字表達情感、傳遞體驗、深入思考。最后,教師要基于試題,明確作文中的“我”與真情真意之間的外圍拓展關系,進行“我”的合理定位,思考“我”是誰,厘清“小我”與“大我”,解決學生寫作身份意識的問題。只有準確解讀材料,精準介入情境,抒真情、寫真意,才能高效完成任務,實現作文水平的提高。
4.習作賞析評價展示
本單元教學內容的寫作觸發點很多,教師有很多機會自主設計寫作任務,但“求真”的價值取向應貫穿在這些創造性的設計之中。所以,教師應將本單元的寫作任務聚焦在“說真話,抒真情”,既關注單元研習任務,又不囿于單元研習任務。教師可以根據單元人文主題及研習任務,設定新的習作任務,避免作文訓練的單調與乏味。
1.整合性模式
在大單元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作文與其他教學內容相結合,形成整體性的教學模式。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基于大單元的文本閱讀、課文分析、辯論賽等活動,讓學生在了解文本的基礎上進行寫作,將閱讀和寫作相融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合作性模式
合作性寫作學習,要求教師研究和利用好課堂教學中的各種人際關系,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寫作。教師也可以設定評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讓學生進行小組間的競爭與比拼,使學生在相互借鑒、協作中提升寫作水平。
3.創新性模式
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性的寫作實踐,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發揮空間,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創意表達。教師可以提供一些開放性的寫作任務或主題,鼓勵學生展現自己的獨特觀點和風格,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寫作能力。
4.反思性模式
大單元背景下的作文寫作應強調“二次創作”“反思式寫作”。反思式寫作教學可以是連續的,初寫和再寫連續進行,也可以是間隔的,同一作文題再寫一次。不論是連續的還是間隔的二次寫作教學,其共同特點都是學生要對寫過的作文進行反思,使寫作達到更深層面。通過反思、反饋與評價,學生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高中語文大單元作文教學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取適合的策略和模式,通過提煉單元人文主題、關注單元研習任務、課堂聚焦多向引領、習作賞析評價展示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和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同時利用整合性模式、合作性模式、創新性模式和反思性模式等多種教學模式增加教學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Models of Chinese Compos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rge Units
Niu Hongmei
(Daqing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Heilongjiang Province, Daqing 163000, China)
Abstract: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composition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language expression and thinking abilities. When teaching composition in large units, teachers should concretize the core competencies of the subject by refining the humanistic themes of the unit,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unit study tasks, focusing on multi-directional guidance in the classroom, and showcasing the appreci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exercises. They should use integrated, cooperative, innovative, and reflective models to cultivate, intervene, and evaluate students literacy, improve their languag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and enhance their thinking development and enhancement core competencies such as aesthetic appreciation and creativity.
Key words: Chineselanguage teaching; largeunit;teachingcomposition; teachingstrategies; teaching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