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春花 劉云美

[摘 要]隨著《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的頒布實施,大單元教學應運而生,大單元教學的作業設計與應用也逐漸受到關注。大單元教學即大主題教學,它改變了往日的單篇教學模式。“套餐式”作業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需要,訂餐式地為學生設計不同內容、不同難度的作業。大單元視域下的作業設計與“套餐式”作業設計有相通之處。以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為例,整合兩種作業設計方式,對大單元視域下小學語文“套餐式”作業設計與應用展開研究,能為新時代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經驗參考。
[關鍵詞]大單元視域;小學語文;“套餐式”作業;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19-0083-03
隨著新課標的頒布實施,大單元教學應運而生,大單元教學的作業設計與應用也逐漸受到關注。大單元教學即大主題教學,它改變了往日的單篇教學模式,在大主題的指引之下,打破原有統編教材的編排體系,整合有關聯性的多篇課文,進行更具系統性的主題式學習、任務群學習、項目式學習,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套餐式”作業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需要,訂餐式地為學生設計不同內容、不同難度的作業。筆者認為,大單元視域下的作業設計與“套餐式”作業設計有相通之處,二者都旨在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作業需求,可以極大程度地減輕學生的課業壓力,變機械化、程式化、單一化的作業為靈活、多樣、充滿思辨的創新型作業,是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的作業數量過多、質量不高、功能異化等問題的有效舉措。因此,筆者以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為例,整合兩種作業設計方式,對大單元視域下小學語文“套餐式”作業設計與應用進行研究,以為新時代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經驗參考。
一、剖析大單元主題,創設“套餐式”作業
統編語文教材極具特色,每冊書由各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都有鮮明的主題,要想創設具有特色且切實有效的“套餐式”作業,就要對各個單元的主題進行剖析與解讀,根據教學單元的主旨和要義來設計作業,并涵蓋該單元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大單元教學前,應該通讀單元內的課文,確定每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或者中心句,明確每篇課文所指向的能力訓練點,設計單元作業目標和單元作業框架,再結合學生學習水平來進行“套餐式”作業設計。
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單元主題是“讀書明智”,編排了精讀課文《古人談讀書》《憶讀書》和略讀課文《我的“長生果”》。三篇課文從不同角度分別介紹了從古至今人們讀書的態度、方法、經歷和感悟。口語交際的內容為“我最喜歡的人物形象”,習作是“推薦一本書”,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都圍繞“讀書”這一主題編排內容和任務。該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是“根據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借助圈畫關鍵語句、列提綱、畫表格或結構圖等形式,對提取的信息進行歸納、整理,把握主要內容。因此,筆者根據該單元的語文要素對該單元的單元作業目標進行了整理(見表1),為創設“套餐式”作業指明了方向。
二、提高大單元內“套餐式”作業的階梯性與關聯性
剖析完大單元主題之后,教師應該緊鑼密鼓地設計單元的作業框架,讓單元內的每一項作業都可視可感,設計出關聯性強和完整性高的“套餐式”作業。同時,作業設計更要體現出階梯性,作業設計的難易程度一定是由易到難,這樣才能保障學生學習的循序漸進。另外,“套餐式”作業應當具有鋪墊作用,為學生后面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進而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鍛煉學生的語文思維。
筆者在單元作業目標的基礎上架構了單元作業框架,對預學作業、隨堂作業、長程作業進行了初步設計,并制定了需到達到的水平等級。筆者設計的“套餐式”作業具有一定的階梯性和關聯性。其階梯性表現在教學目標由基礎的“識字寫字”向“推介書籍”“體會人物形象”“書法欣賞”過渡,最后達到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成誦”的地步,這種階梯性貫穿了整個大單元“套餐式”作業設計的始終,從課前的預學作業到長程作業,都是由從易到難的各項小作業串聯而成,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其關聯性主要體現在各項作業對提高基礎能力和熟悉課文內容的要求,預學作業、隨堂作業、課后作業都設計了掌握生字的能力訓練作業,因為識記生字是語文學習最為基本的要求。另外,預學作業、長程作業都關注了學生的梳理、歸納總結、思辨的能力,比如“梳理、總結找書讀的方法”“聯系自己的讀書體會,說出課文內容帶來的啟發”“查閱本詩解讀資料,了解古詩大意”“查閱資料,結合單元學習內容和個人閱讀經驗,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制作一份讀書小報”。這些作業設計并不是割裂的、獨立的,而是符合新課標的育人理念,依據單元語文要素的要求,根據學情設計出來的大單元視域下的“套餐式”作業,對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大有裨益。
三、實踐應用,布置個性化的“套餐式”作業
第八單元的“套餐式”作業由六部分組成:一是“開胃小菜”——預學作業;二是“家常小菜”——基礎性作業;三是“招牌特色”——發展性作業;四是“飯后甜點”——課后作業;五是“自力更生”——實踐性作業;六是“唇齒留香”——長程作業。
(一)“開胃小菜”——預學作業
預學作業以預習為主,預習作業的要求是:1.仔細讀一讀本單元的三篇課文。學習每篇課文前,至少將文章讀三遍:讀第一遍,圈出文中要求會認的字,在課后雙橫線處各組一個詞,查找確定多音字讀音并各組一個詞;讀第二遍,圈出要求會寫的字,自主在《寫字大課堂》上學習一半以上生字;讀第三遍,留意文章作者、文中不懂的地方等,查找資料解決。2.圍繞單元語文要素:根據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根據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點。 預學作業中還設計了相應的預習練習題,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單元生字、生詞的記憶。此外,還有“與名家面對面”的作業,讓學生在課前查找資料,整理相關作家的讀書名言以及作家作品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通過預習單的方式幫助學生預習課文。
(二)“家常小菜”——基礎性作業
套餐內的基礎性作業也是隨堂作業,通過讀書會的形式展開。讀書會的開場白由教師和學生一同完成。如,筆者這樣導入讀書會:“辦好讀書會不僅需要同學們說給大家聽,還要學會分條講述,把書中的好詞佳句提取出來,難學和難理解的生字詞說明白。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本,認真閱讀識字表、寫字表、詞語表,準備讀書會的開場吧!”除了準備開場白,筆者還設計了一些活學活用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本課生字詞的掌握程度。
(三)“招牌特色”——發展性作業
筆者將發展性作業定位為“課文內容梳理與探究”,為《古人談讀書》《憶讀書》《我的“長生果”》三篇課文以及《口語交際》制定了隨堂作業單,讓學生在課堂上及時鞏固練習。隨堂作業單的練習題主要由基礎題和拔高題組成,基礎題考查的是字音字形、仿寫和對課文內容的梳理,拔高題主要是談理解、談體會。而《口語交際》的隨堂作業則是通過舉辦“我最喜歡的人物形象”交流會,讓學生借助課前預學單,梳理要交流的內容,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交流結束后選出代表在全班分享。這樣的作業設計,極大程度地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保證了核心素養的落地,可以說是整個作業套餐內的“招牌特色”。
(四)“飯后甜點”——課后作業
筆者將課后作業定位為“閱讀與表達”,設計了“書海尋寶”“課外閱讀”“習作”三個作業內容,讓學生通過梳理本單元學到的閱讀方法,再運用到課后的閱讀中,然后完成本單元的習作。這項作業就像是套餐內的“飯后甜點”,看似可有可無,實際上是一道非常重要的補充菜品,與套餐內的主要菜品相得益彰。課后作業是對課上所學知識的及時補充與延伸, 這樣的設計是切實有效的。
(五)“自力更生”——實踐性作業
筆者將實踐性作業的主題設計為“書與萬物”,現將作業文本摘錄如下。
1.用詩意的眼光來看萬物與書籍,我們總會感慨:書中有萬物,萬物亦如書。若要拿書與萬物做比,你會將書籍比作什么呢?請小組評選出你們組內最佳的1~2條讀書標語,小組合作設計樣式,懸掛在教室內,讓我們的“書香班級”更加有書香之氣。
2.閱讀,讓心靈澄凈;閱讀,讓眼睛有光。和經典對話,與圣賢相遇。書香家園,快樂悅讀。為打造富有書香特色的“書香家園”,讓閱讀觸手可及,一隅書香,浸潤心靈、傳承書韻,請你和家長一起設計、裝飾家中圖書角,可以用“文字+圖片”的形式,制作展示閱讀書籍目錄表、最喜愛書單表或最喜歡的人物形象等。
(六) “唇齒留香”——長程作業
長程作業也是跨學科作業,不僅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且融合了多個學科的知識,筆者設計的長程作業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欣賞書法、創作書法;二是查閱資料,結合單元學習內容和個人閱讀經驗,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制作一份讀書小報;三是搜集古今中外名人的讀書故事,每節課前三分鐘分享。這樣的長程作業既可以提升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和審美情趣,又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完成這樣的作業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也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只有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有所收獲,才能“唇齒留香”。
大單元視域下的“套餐式”作業設計極大地改變了學生作業的設計方式,學生完成作業的動機和興趣得到大幅提升。實踐證明,大部分學生都樂于接受這樣的作業形式,都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找尋到自我認可的愉悅感和成就感。大單元視域下的“套餐式”作業設計,符合“雙減”的政策,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特別是“‘自力更生’——實踐性作業”“‘唇齒留香’——長程作業”這些作業的設計,能充分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可見,大單元視域下“套餐式”作業設計與應用的實踐是積極有用的。
[ 參 考 文 獻 ]
[1] 邱志凱.“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大單元作業設計策略[J].教學與管理,2022(5):66-69.
[2] 林亞鳳.促進深度學習的小學語文單元作業多元化設計策略[J].新課程導學,2021(3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