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昱昕 胡雅詩 董珍珍
【摘要】? 原發性痛經(PD)是婦科常見疾病之一,多見于年輕女性。檢索大量文獻發現,關元穴歷來是治療原發性痛經的主要常用穴,具有顯著的療效。目前西醫對PD的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但不能徹底根治,不良反應也限制了臨床應用。因此,尋求有效的非藥物療法很有必要。本文以關元穴為主題,對常用配穴和治療方法進行概述,并在現有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探索關元穴治療原發性痛經的有效機制。
【關鍵詞】 原發性痛經;治療;關元穴;綜述
Summary of research on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at NR4
Zhu Yuxin,Hu Yashi,Dong Zhenzhen. The Nanj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HanLin College of Taizhou City,Taizhou,Jiangsu? 225300
【Abstract】? Primary dysmenorrhea is one of the common gynaecological conditions,mostly seen in young women.After searching extensive literature,it has revealed to find that NR4 has always been the main common point for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with remarkable efficacy.At present,the mainly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PD is drug therapy,but such drugs cannot cure PD completely,and adverse reactions also limit clinical application.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seek effective non-drug treatment.This paper taking NR4 as the core summarizes the widely used compatibilities of acupoints and treatment methods,and explores the effective mechanism of NR4 in treating primary dysmenorrhea based on existing relevant research findings.
【Key Words】? Dysmenorrhea;Treatment;Guanyuan point;Review
中圖分類號:R271.11+3?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07-0097-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7.032
原發性痛經(primary dysmenorrhea,PD)是婦科常見疾病之一,是指以經期下腹疼痛,伴頭痛、惡心、嘔吐、腰膝酸軟,甚則暈厥為主要表現的非盆腔器質性病變,又稱功能性痛經[1],多見于青春期女性。目前西醫多采用藥物治療PD,但療效欠佳,不良反應較多。與西醫療法相比,中醫非藥物治療具有獨特而顯著的優勢。關元穴具有調暢沖任、行氣活血的功效,治療原發性痛經療效肯定,以該穴為基礎的操作針法多樣,具經濟、操作簡便等突出優勢。本文對關元穴治療原發性痛經的研究進度綜述如下。
1? ? 原發性痛經的病因病機
西方醫學研究認為PD的發病機制多與內分泌失調、遺傳因素、自身體質等生理因素和心理、社會環境因素有關,但尚未有確切定論。
中醫學認為,原發性痛經病位在胞宮,多與寒凝血瘀、氣滯血瘀、濕熱瘀結、肝腎沖任虧虛等病因病機有關,主要為“不榮”和“不通”,故補益脾胃、調理任脈在原發性痛經的治療中有重要意義。中醫針灸在治療原發性痛經方面有獨到療效,在文獻中對關元穴的使用有大量記錄。楊瑩瑩等[2]總結指出關元穴的使用頻率在治療虛、實證痛經選穴中均居前三位,在單穴治療、配穴治療和復合方法治療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療效。
2? ? 關元穴簡介
2.1? ? 穴位釋義? ? 《靈樞·寒熱病》最早記載“關元”(又稱“三結交”),古籍中也記載為“下紀”“丹田”“次門”。關元穴有元陰元陽交會之所,先天之氣匯聚于此之意。
2.2? ? 腧穴定位? ? 位于“小腹臍下三結交……臍下三寸關元也”(《靈樞·寒熱病》),現穴位描述為“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針灸學》 ISBN:978-7-5641-7201-5)。
2.3? ? 穴位功效? ? “調整足三陰經、沖任二脈之氣血”(《針灸資生經》)。關元穴為小腸之募穴,能匯聚小腸經氣血并通利經脈,達到通則不痛的效果。《針灸學》中指出,該穴能益腎溫補元陽、通調沖任二脈、行氣活血止痛。
3? ? 關元穴治療原發性痛經的臨床應用
3.1? ? 單穴治療
3.1.1? ? 針刺治療? ? 原發性痛經的明顯病理表現為子宮平滑肌異常收縮,故崔曉等[3]通過對痛經大鼠施以不同的刺激量針刺關元,發現該療法能顯著減少實驗鼠的子宮血管平滑肌收縮頻次,從而改善痛經癥狀。同時,他們認為不同的刺激量也是影響針刺療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王洋等[4]通過針刺關元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鼠扭體反應的實驗,證實了針刺關元穴對治療痛經有顯著成效。此外,針刺關元穴待得氣后再使用搓柄提插法對調理月經也有明顯作用。
在單穴針刺治療PD研究中,孔熠等[5]比較關元與次髎、三陰交及合谷的療效,證實針刺獨取關元穴和其他穴位均能明顯緩解PD的癥狀,但獨取關元對于快速緩解痛經劇烈發作期的不適感欠佳。故臨床為增強療效,常采取多穴配伍針刺或其他復合方法治療。
3.1.2? ? 灸法治療
3.1.2.1? ? 傳統艾灸? ? 艾灸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以及止痛的作用,可緩解月經因“不通”“不榮”引發的疼痛。艾條因性溫、有獨特的溫熱刺激效果而廣泛用于臨床治療。(1)懸灸:艾灸可獨取關元治療PD。齊爽爽等[6]指出艾灸關元比神闕的療效更明顯。宋任逸等[7]研究指出艾灸關元穴對中輕度患者療效更佳。李革飛等[8]認為艾灸治療有調節內分泌激素、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子宮微循環和神經活動的作用,可能是艾灸發揮鎮痛作用的機制。此外,黃倩茹等[9]、任建坤等[10]大量團隊均有效論證艾灸(懸灸)關元穴對原發性痛經有明顯改善作用。(2)隔物灸:治療PD時多采用隔姜灸、隔藥灸。方華[11]對比研究指出隔姜灸療效優于針刺治療。秦中銀等[12]使用隔藥灸(藥餅為常規成人劑量少腹逐瘀湯方藥)對比單純艾灸關元穴發現兩方法效果相當。
3.1.2.2? ? 新型技術灸法? ? 羅來等[13]選取寒凝血瘀型PD患者,研究在非月經期用石墨烯理療儀灸臍對關元穴位區的影響,發現該儀器對患者有一定的療效(治療10 min時和治療第三次效果最佳),并推測疼痛緩解與關元穴區淺表微循環血流灌注量(MBPU)的增加有關,但其具體機制尚需研究。石墨烯智能理療儀因更簡便安全,在未來或可有更大發展空間。
3.1.3? ? 針灸結合治療? ? 劉常勝等[14]研究發現獨取關元時采用針法和灸法相結合的療效較單純針刺更明顯,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3.2? ? 穴位配伍治療? ? 歸納文獻得出,關元穴常與氣海、中脘、下腕、外陵、三陰交、地機等穴位配伍使用針灸、穴位注射、穴位貼敷等療法療效極佳,可酌加補中益氣湯、益腎散瘀湯等藥物以增強療效。
3.2.1? ? 常用配伍穴位及療法? ? (1)關元配三陰交:關元穴屬于任脈經血,為任脈與足三陰經的交會穴;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穴。趙正芳等[15]對比發現針刺關元、三陰交兩穴對PD的療效更優,證實關元與三陰交配伍可能對治療PD有協同作用。此外,采用兩穴治療時灸法的運用較為廣泛。劉群等[16]試驗發現多種灸法均有簡便安全、療效顯著的現象。艾灸配合溫針灸關元、三陰交對治療PD更具優勢。(2)關元配神闕:孫立虹等[17]設置治療組采用隔姜灸關元、神闕與對照組口服月月舒沖劑(河南宛西制藥有限公司)進行療效對比,發現隔姜灸關元、神闕穴對治療寒凝血瘀型PD的效果明顯,研究還表明經前治療是有效的介入時機。(3)其他穴位配伍:不少學者基于關聯規則進行穴位組合規律分析后得出治療PD的穴位處方,有關元-氣海、關元-三陰交、關元-足三里等。徐嘉等[18]運用SPSS軟件分析針灸處方中的選穴數據得出,治療PD常采用多穴配伍的方式,所選穴位多為任脈、足太陰脾經中的關元、三陰交、地機等。在整理中發現,目前針對治療原發性痛經的穴位配伍和規律仍有大量差異,尚需進一步規范診療標準以指導臨床應用。
3.2.2? ? 復合手法治療? ? (1)針刺或針藥結合:研究指出,原發性痛經的發生常與飲食不節、外感寒涼、寒濕客于胞宮等相關,故在針刺關元、三陰交、氣海三穴的基礎上運用活血化瘀之品療效頗佳[19]。王涵翰等[20]對比觀察30例針藥結合治療PD患者發現,針刺關元、足三里、三陰交結合婦科千金片的臨床療效較好。張曉純[21]對照觀察得出針灸關元、合谷、三陰交、血海、膈俞等穴結合使用香附、當歸等中藥,并歸納其他學者的用藥經驗得出具有明顯止痛效果的結論。針藥結合治療原發性痛經的方法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于臨床。梁瑞麗等[22]隨機均分病例,設置腹針組取關元等穴,于每次經前1周治療并觀察遠期療效。對比發現,腹針療法可以有效緩解PD疼痛程度及伴隨癥狀,具有穩定的遠期療效,能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2)穴位注射:張雅莉等[23]試驗發現穴位注射小劑量芬氟合劑配伍中藥貼敷治療原發性痛經效果優于單純中藥貼敷。同時,復合方法吸收了穴位貼敷遠期效果良好的優勢。呂振軍等[24]研究對三陰交穴位注射維生素K3聯合艾灸、十七椎、關元治療原發性痛經與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對比發現,穴位注射配合艾灸的即時止痛效果更明顯。(3)艾灸或針灸結合:汪軍等[25]用溫灸關元、三陰交、氣海、足三里、歸來發現每次艾灸30 min治療PD有理想療效。文勝等[26]采用針灸結合方法取關元、三陰交、氣海、歸來、足三里對比研究發現針灸結合療效確切,同樣證實艾灸30 min的療效較好。(4)埋線法:埋線法多認為是針刺法的改良,在相應部位產生持久的針感,一定程度上延長了治療時間,故常被用作治療PD的有效療法。胡翀妮等[27]發現在月經前、后及間期(間期取關元、氣海、足三里、腎俞)腹部埋線不同組穴配合艾灸療效更佳,對指導臨床應用有積極的意義。孫文萍等[28]選取關元、三陰交、次髎、血海、太沖埋線治療,并配合適宜的運動對治療PD有積極意義,但具體機制有待深入研究。(5)其他療法:采用復合療法多穴配伍治療原發性痛經是臨床不斷研究的課題。除上述療法外,扶陽罐和按壓溫灸關元、氣海、三陰交等穴配合使用的療法[29]、溫針灸配合超短波療法等復合療法對原發性痛經的治療均較單一療法有顯著優勢,值得進一步研究并積極推廣。
4? ? 關元穴對原發性痛經的動物實驗研究
原發性痛經發病機制復雜,病因尚不明確,研究發現[30],原發性痛經的發病大多因子宮受寒濕后異常收縮,白介素2(IL-2)、5-羥色胺(5-HT)、P物質水平升高,大腦疼痛調節中樞的敏感而引發疼痛及其伴隨癥狀。目前根據大量動物實驗結果發現,以關元穴為基礎治療原發性痛經的治療機制多與減少子宮收縮[3]、調節縮宮素受體(OTR)、自然殺傷(NK)細胞活性、調控大腦疼痛調節中樞和調節IL-2、5-HT、P物質水平[15]等因素有密切關系。此外,王洋等[4]采用大鼠模型對比研究發現,針刺關元穴可以有效調節大鼠的疼痛反應和TXB2、6-keto-PGF1a含量。
5? ? 小結
大量研究證實,以關元穴為主的操作療法對前列腺素、血栓素A2 (TXA2)和前列環素Ⅰ2(PGⅠ2)、一氧化氮(NO)和血管內皮素(ET-1)等物質在人體的水平,以及其他影響子宮血管舒縮的異常炎癥因子(β-內啡肽、血管加壓素、白三烯、組胺、白介素、腫瘤壞死因子、催產素及鈣離子等)有明顯調節作用,療效肯定。其中醫學作用機制,多與關元穴的調暢沖任經脈、行氣活血的功效有關。本研究整理了近5年相關研究報道,顯示關元穴治療PD機制的研究多局限于內分泌方面,對其明確的鎮痛機制尚需進一步研究論證。希望本文可以為關元穴治療原發性痛經的相關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參考文獻
[1]? ? 李杰,石金鳳,聶欣等.基于網絡藥理學的四物湯治療原發性痛經的作用機制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9,44(3):559-565.
[2]? ? 楊瑩瑩,趙麗紅,王天芳.基于現代文獻分析針刺治療原發性痛經辨證選穴的規律[J].環球中醫藥,2021,14(1):26-31.
[3]? ? 崔曉,周瑾,張梅,等.不同刺激量針刺關元穴對寒凝類痛經模型大鼠的影響[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2(2):241-244.
[4]? ? 王洋,羅麗,李曉泓,等.針刺關元穴對寒凝證類痛經大鼠扭體反應和血管舒縮物質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16,35(6):636-638.
[5]? ? 孔熠,卜彥青,杜以君,等.單穴次髎與關元針刺治療原發性痛經療效比較[J].上海針灸雜志,2016,35(2):172-174.
[6]? ? 齊爽爽,陳盼碧,黃鏡鳴,等.不同穴位艾灸對原發性痛經大鼠模型NK細胞活性的影響[J].亞太傳統醫藥,2017,13(15):4-7.
[7]? ? 宋任逸,夏子麒,王欣妍,等.艾灸治療原發性痛經38例[J].中醫外治雜志,2017,26(5):32-33.
[8]? ? 李革飛,高美蘭,劉文珊,等.艾灸治療原發性痛經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上海針灸雜志,2020,39(4):508-513.
[9]? ? 黃倩茹,薩喆燕,董亞琴,等.基于紅外熱成像技術研究艾灸關元穴對原發性痛經寒濕凝滯證患者任脈溫度的影響[J].甘肅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37(4):72-75.
[10]? ? 任建坤,侯永春,張唯,等.懸灸關元穴治療原發性痛經灸時、灸效的臨床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8,33(11):5246-5249.
[11]? ? 方華.隔姜灸治療原發性痛經寒凝血瘀證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7,33(12):1438-1439.
[12]? ? 秦中銀,陳盼碧,楊雯雯,等.隔藥灸關元穴對原發性痛經大鼠疼痛反應與血清β-EP、子宮PGE2/PGF2α、脾臟NK細胞活性的影響[J].中國中醫急癥,2021,30(10):1701-1704,1709.
[13]? ? 羅來,馮曉星,張素芳,等.基于MBPU觀察灸臍對原發性痛經志愿者關元穴位區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0,18(9):62-64.
[14]? ? 劉常勝,馮玉山,何孟澤.針刺結合艾灸關元穴治療原發性痛經的臨床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7,9(13):40-41.
[15]? ? 趙正芳,唐純志.電針關元、三陰交對痛經模型大鼠血清IL-2、5-HT及P物質的影響[J].環球中醫藥,2017,10(5):541-543.
[16]? ? 劉群,李雪梅,任奎羽,等.溫和灸治療對原發性痛經患者子宮微循環狀態的影響[J].中國針灸,2018,38(7):717-720.
[17]? ? 孫立虹,葛建軍,佘延芬,等.隔物灸神闕、關元穴對原發性痛經患者血清PGE2α、PGE2含量及其比值的影響[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26(2):108-110.
[18]? ? 徐嘉,龐立健,劉創,等.數據挖掘研究針刺療法治療原發性痛經的取穴規律及機制[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7,19(5):804-810.
[19]? ? 余亮,鐘小青,陳文瀟.針藥合用治療膜樣痛經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7,9(23):85-86.
[20]? ? 王涵翰,薛曉,易麗貞,等.針藥結合治療原發性痛經30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雜志,2021,37(4):72-74.
[21]? ? 張曉純.針藥結合治療原發性痛經60例療效觀察[J].湖南中醫雜志,2017,33(2):52-53.
[22]? ? 梁瑞麗,王麗娜,王麗平,等.腹針療法治療原發性痛經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8,34(2):16-19.
[23]? ? 張雅莉,劉苑,馮靜茹.針藥結合治療原發性痛經的臨床觀察[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17,31(5):299-300,306.
[24]? ? 呂振軍,翟玉馨,呂素珍.穴位注射配合雙支艾條灸治療原發性痛經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5,34(10):958-960.
[25]? ? 汪軍,毛珍,阿力木·玉努斯.不同艾灸時程對原發性痛經的臨床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7,33(1):1-4.
[26]? ? 文勝,蔡章健,趙秀珍.探討針灸期間不同艾灸時程對原發性痛經療效的影響[J].內蒙古中醫藥,2019,38(11):129-130.
[27]? ? 胡翀妮.穴位埋線周期療法配合艾灸治療血瘀型原發性痛經38例臨床觀察[J].甘肅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34(4):83-86.
[28]? ? 孫文萍,王樹林,李永平.穴位埋線聯合太極拳治療原發性痛經(氣滯血瘀證)的臨床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8,34(1):37-40.
[29]? ? 任昌菊,夏昌華.溫針灸配合超短波治療原發性痛經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16(4):193-195.
[30]? ? 王丹鳳,丁麗琴,呂松諭,等.關元穴治療原發性痛經的研究進展[J].湖南中醫雜志,2020,36(8):182-184.
(收稿日期: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