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升
為著力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青年教師的素質(zhì),我們“小學道德與法治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研究”課題組根據(jù)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難度大、兼職教師多但專業(yè)素養(yǎng)弱、教學效果不佳等現(xiàn)實問題,探索了“五強一育”模式。
一、壓擔子,牢記成長使命,增強內(nèi)驅力
思政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必須要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zhì)、道德修養(yǎng)、法治素養(yǎng)和人格修養(yǎng)等方面下功夫,培養(yǎng)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shù)臅r代新人。課題組成員以“三年成為合格教師、五年成為骨干教師、十年成為成熟教師、二十年成為卓越教師”的目標嚴格要求自己,以教師的快速成長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此,課題組以學期為單位,因人而異制定成長手冊,包括成長目標、成長措施、工作進展、工作收獲、育人實效、成長反思等方面的內(nèi)容。教師把專業(yè)成長以表格化、明細化、考核化的形式落實到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上,落實到自我加壓上,做到了成長目標化、目標數(shù)字化、數(shù)字具體化,努力促進自己又好又快成長。
二、強里子,夯實成長基礎,增強學習力
青年教師只有不斷加強學習,切實增強自身素質(zhì),打牢專業(yè)基礎,才能有實現(xiàn)專業(yè)發(fā)展的底氣和勇氣。課題組成員主要通過三個渠道加強學習。一是個人自學。成員每天通過報刊和網(wǎng)絡,學習有關的專業(yè)知識和時政新聞,并摘錄有關的內(nèi)容。二是集體研學。著力提升教師對教材的熟悉度和把握度,做到對任教年級及整個小學階段的教材有更深入、更具體、更全面的理解,把握好教材每課之間、單元之間、年級之間、學段之間的關系,深入探究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在教材方面的編排特點、使用策略。三是培訓面學。通過培訓學習新知識、新思想、新理論,不斷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
三、搭臺子,拓寬成長渠道,增強實踐力
青年教師的成長,需要經(jīng)歷一個學習努力的過程,需要搭建一個外部展示的平臺,需要建立一套激勵與表彰的機制。課題組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給他們展示、出彩、收獲的機會,把立德樹人工作落到實處。一是上課的平臺。在集體備課、集體聽課、集體評課的過程中,著力提高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評課議課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講座的平臺。通過“韶州思政月談”等平臺開展專題講座活動,讓青年教師想講、敢講、會講、能講、講好。三是競賽的平臺。鼓勵青年教師參加思政課教師教學基本功展示、思政課優(yōu)秀成果一體化展示等比賽活動,從而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收獲成長。四是研究的平臺。課題研究需要理論、教學、總結、反思、寫作等方面的綜合素養(yǎng),在這個過程中,促進了教師全方位的成長。五是展示的平臺。通過舉辦教育教學、課題研究等方面的成果展示,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結對子,創(chuàng)新成長方式,增強合作力
青年教師的成長,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師徒結對也是一個好形式,有了師傅的帶領、骨干教師的指點、輔導團隊的幫助,他們才會更好地成長。課題組成員主要分布在2所學校,每所學校各4人,各組成了一個團隊。其中,2所學校的校長分別為導師,另外3人中,1人是師傅,2人是徒弟。導師及師徒在教研活動中共同備課、共同聽課、共同評課,大家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取長補短。課題組要求青年教師的每一節(jié)公開課,要經(jīng)過四輪的打磨:第一輪是個人備課→團隊備課→徒弟上課→團隊研討;第二輪是師傅上示范課→團隊再研討;第三輪是徒弟再上課→團隊再研討;第四輪是徒弟正式上公開課。在這個過程中,導師、師傅承擔著重要的指導、幫助、示范、引領作用,與徒弟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共同成長,實現(xiàn)“雙贏”。
五、寫稿子,記錄成長的得失,增強思考力
青年教師的成長,不但要仰望星空、抬頭看路,也要低頭思考、執(zhí)筆記錄,不斷反思自己成長路上的得與失,總結經(jīng)驗與教訓,明晰方向與目標,更好地促進自己成長。一是寫思政隨筆。每次學習培訓之后,寫好心得體會,把自己印象最深刻、最有感悟、最值得學習借鑒的地方寫下來。二是談教學反思。把思政教學中的得失記錄下來,在以后的教學中揚長避短,更好地立德樹人,形成可借鑒的經(jīng)驗,供其他人學習參考或創(chuàng)新提升。三是寫教學論文。一篇好論文需要不斷地積累與思考,不斷地提煉與概括,不斷地推敲與修改,能增強教師個人成長的認同感、幸福感和責任感。
注:本文系2021年廣東省中小學三科統(tǒng)編教材“鑄魂工程”專項課題“小學道德與法治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研究”(課題編號:GDJY-2021-A-b102)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