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露溪 劉熙明
摘 要:數字技術已經成為推動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針對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能力不足、數字要素供給缺失、融合程度薄弱、數據安全風險等因素制約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問題,提出通過強化要素供給、補齊產業園區數字基礎設施短板、強化數字技術的融合應用能力、提升信息安全防護能力等方式,推動數字技術應用到產業園區全流程各環節,賦能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產業園區;數字技術;數字化轉型;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 F49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2302031
Digital Technology Empower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arks-Theoretical Mechanism and Practical Path
Yang Luxi1,LiuXiming2
(1. Department of Academic Affairs,Bijie Finance and Trade School;
2.Big Data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 Bijie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Bureau,Bijie 551700,China)
Abstract:Digital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arks. Aiming at the problems that the industrial park's infrastructure supporting capacity is insufficient, the supply of digital elements is lacking, 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is weak, and the data security risk restrict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park. It is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to all aspects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industrial park and enabl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park by strengthening the supply of elements, complementing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digital infrastructure of the industrial park,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improving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tection ability.
Key Words:Industrial Parks;Digital Technology; Digital Transformation;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0 引言
隨著5G、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飛速發展及數字技術與千行百業的深度融合,數據已成為重要生產要素使人類生產、生活發生了重大變革,推動著智能制造行業降本增效、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將數字技術應用到產業園區生產經營全流程,激發數據要素活力,推動產業園區從高速發展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已經成為學界研究的熱點和全球共識。G20、OECD、APEC等國際組織積極推動數字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我國高度重視數字技術與產業園區的融合發展,推動產業園區轉型升級。2019年5月28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明確提出鼓勵各類資本在具備條件的國家級經開區投資建設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省級人民政府可將此類投資納入當地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并予以支持,特別是針對國家級經開區內企業創建數字產業創新中心、智能工廠、智能車間等方面大力出臺相應政策。2020年4月7日,為深入實施數字經濟戰略,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培育新經濟,扎實推進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構建新動能主導的經濟發展新格局,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 中央網信辦印發《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方案明確了筑基礎、搭平臺、促轉型、建生態、興業態、強服務6個方面的內容,為數字園區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1 相關文獻綜述
當前,學術界對于數字技術賦能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企業生產經營數字化、產業園區自動化監測等方面。研究主要分為以下兩種:一是圍繞生產線和企業級的數字技術賦能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王新慧等[1]針對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結構優化的效應測度與提升路徑,提出通過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構建良性競爭體系。陳旭升等[2]研究發現,技術與服務的雙元驅動會引發企業運行機制轉變,進而形成智能制造績效、制造過程變革與資源集成、服務拓展與理念更新促進智能制造轉變。荊樹偉等[3]研究發現基礎設施配備、數字化技術或精益文化員工培訓、數字信息安全管理、數字信息雙向傳遞、數據分析、車間物流準確配送、供應鏈協同、生產信息流暢通及生產柔性化等9個方面是企業推進精益數字化的關鍵所在。沈洋等[4]研究認為改善要素配置效率是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智能制造對勞動力錯配有顯著的改善效應。二是圍繞行業智慧化轉型升級,在物流行業,通過物聯網、5G技術、智能軟硬件、大數據等智慧化技術手段,實現物流各環節精細化、動態化、可視化管理,提高物流系統智能化分析決策和自動化操作執行能力,提升物流運作效率。李祿[5]針對智慧物流園區末端物流配送成本較高,智慧物流國際平臺建設不足,中國海外物流智慧園區發展緩慢等問題,提出升級智慧供應鏈服務新平臺,開展末端智慧物流配送新合作,構建“內外雙核”集約經營新模式的創新路徑。韓存地等[6]提出了以園區智慧化管理系統為核心的“管控一體化”綜合智慧園區系統設計技術。吳畫斌等[7]基于新基建的特點,提出了智慧園區建設的六大途徑:新基建為構建智慧園區整體建設架構提供方向、新基建推進園區智能融合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加快園區產業智慧化轉型升級速度、新基建促使園區智能管控模式創新發展、新基建豐富園區智慧服務手段、新基建全面推進智慧園區四個能力提升。
通過文獻梳理發現,現有研究雖取得一定進展,但仍然存在不足。一是可推廣價值低,由企業自發的、零散的發展往往會導致規劃建設無序、建設資源浪費、系統獨立、數據孤島、應用煙囪等問題。二是研究的深度不夠,多數研究仍然停留于如何促進企業的自動化、數字化升級階段,就應用談應用。三是集約效應不明顯,全環節、全流程連通性低,資源集約化利用配置效率低。
針對現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深入分析了數字技術賦能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機理以及數字技術應用到產業園區所面臨的現實挑戰,最后提出了將數字技術賦能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建議。
2 數字技術賦能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機理
2.1 推動企業創新
數字技術在企業研發、生產、經營全流程的應用,拓展了企業創新的可能[8-9]。創新的本質是對已獲取到的知識進行轉化和再創造,創新知識主要通過內部產生和外部輸入。數字技術的應用變革了企業生產管理流程,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數字技術,整合、吸收不同行業領域的信息和知識,將數字技術滲透到傳統產業的各個環節,打破傳統產業邊界,催生新的產業形態,進一步提升生產制造效率,為創新提供數據支撐。
2.2 推動產業組織形態變革和效率提升
生產力的進步和生產要素的變化會催生產業組織形態變革。隨著自動化、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深入應用,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不斷在產業鏈之間流動,打破傳統的產業鏈條式的生產方式,使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協同、各產業鏈之間的協同變得更加緊密[10]。首先,推動產業跨鏈融合。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加速了企業內部、企業之間、產業鏈間信息流動,有效消除了信息不對稱性、時間和空間的束縛,資源配置效率進一步提升,產業組織呈現扁平化組織形態,從傳統的物理集群轉向虛擬空間產業集群,聚集效應更加明顯。其次,數據作為新生產要素打破和模糊了產業邊界,大量企業將非核心業務進行剝離,而專注于核心業務,產業鏈呈現高度專業化分工,從而降低了產業的進入和退出壁壘,產業運行效率不斷提升。最后,產業跨鏈融合以及打破產業邊界將會拉低設計、研發、服務提供者的門檻,由此便可利用服務規模化,以及規模化后的社會分工來提升產業運行效率,提升產業附加值。
2.3 重構產業園區運營模式
數字技術對于園區的運行模式能夠從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監測上進行一場徹底的重構和變革。一是促進運營管理理念轉變。傳統的產業園區運營管理粗放,無法精準響應差異化的服務需求、精細化的管理要求。通過數字技術的應用,園區運營管理方重新制定產業園區企業、產業集群、產品、價值鏈等管理服務流程,為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精細化的運營管理以及精準高效招商服務提供了前提。二是提供了技術基礎。傳統產業園區在運營管理服務、招商引資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溝通不暢、信息不對稱等問題,而數字技術的應用,為辦公、審批、服務申報、流程流轉等提供了極大地便捷,效率顯著提升。三是實現統一調度、分析和管理全流程監控。有效促進資源集約化利用、高效化配置、開放化共享,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形成內外協同、集成管理、 智慧應用的現代化產業園區。
3 數字技術賦能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桎梏
3.1 基礎設施配套能力弱
當前大多數產業園區仍然呈現出基礎網絡承載能力不足、建設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一是網絡承載能力不足。大多數園區的有線及無線網絡僅能夠滿足園區日常上網、辦公等業務需求,無法承載企業、園區產業的特殊應用場景的應用。二是建設水平參差不齊。大多數的產業園區僅僅是在附近城市群進行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覆蓋時同步進行了覆蓋,受到地方規劃建設水平的影響,各地的建設水平參差不齊。如在發達地區的產業園區,往往會根據實際需要,由政府出資建設網絡基礎設施(4G、5G、萬兆光網絡),數據中心,云計算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融合基礎設施,再通過租用等方式租賃給企業使用,而在經濟發展水平較差的地區,產業園區的數字基礎設施往往只有4G、5G、千兆光網絡,甚至有的產業園區信號尚不能全面連片覆蓋,離大規模商用還有較大差距。網絡承載能力的不足、建設水平的參差不齊,使得數字技術在產業園區的推廣應用變得無從下手,成為了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桎梏。
3.2 要素供給缺失
一是政策制度供給缺失。當前國家或省級層面,在政策體系、保障制度、建設模式上,尚無健全可行的指導意見,導致各地的建設形式五花八門、建設水平良莠不齊。二是行業標準及技術標準缺失。由于建設時所采用的技術標準、數據接口、網絡協議千差萬別,應用系統間互信互認、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協同應用變得更加困難,所建設的系統再次推廣應用可能性較低。三是建設資金難以得到保障。產業園區的數字化應用,往往需要建設大量的公共數字基礎設施、運營基礎設施以及企業的智能化改造所需的專用基礎設施。由于建設周期長、前期投入大、直接回收成本周期長甚至只能間接回收等原因,建設單位往往陷入想投入但是不愿意投入建設資金的窘境。
3.3 融合程度比較低
首先,數字技術的融合應用尚未形成自上而下的應用推廣體系,在當前以及未來較長一段時間,由產業園區運營方、企業自發進行生產線自動化、辦公系統數字化改造的嘗試仍然存在,這種現象難以促進數字技術大規模推廣應用。其次,產業園區、企業尚未真正認識到數字技術的融合應用價值,融合應用的主觀能動性不足,在具體實踐中,還是單純將數字技術的應用理解為生產線的自動化、數據采集的網絡化、數字化等。最后,數據作為重要生產要素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動能未得到有效釋放。當前已運用數字技術的企業部門,未對數字技術產生的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分析,打通系統、平臺之間的壁壘,實現業務協同和流程優化,進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3.4 數據安全風險依然不容忽視
伴隨數字技術的不斷深入應用,產業園區作為承接應用生態、實現產業鏈各環節協同生產的重要平臺,它的各類工控網絡、工業互聯網平臺、數據采集終端、數據中心,需采集、傳輸、存儲大量重要數據,連接大量關鍵設備,這些應用系統一旦遭受攻擊或應用數據被泄露,將會對園區的生產經營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4 數字技術賦能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4.1 強化要素供給
4.1.1 健全制度體系,強化政策供給
各級主管部門要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以及產業園區發展水平、產業發展特點和需求,緊盯產業園區發展的關鍵領域、短板弱項、明確數字技術賦能產業園區建設的長期戰略目標、短期具體目標、實施步驟以及重點任務,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建立健全政策制度保障體系,強化制度供給。通過強化頂層設計和建立健全制度體系,使各級主管部門、產業園區運營主體、園區內企業明白將數字技術賦能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要做些什么、要怎么做、由誰來做哪些工作。
4.1.2 引導科研創新,提升技術供給
圍繞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領域、重點環節、技術標準等進行技術攻關,推動產學研協作,促進一批標準、成果、技術落地。一方面,通過基金、科研項目等方式鼓勵科研院所、研究機構對核心關鍵技術進行攻關。另一方面,盡快制定并發布一批標準文件,如產業園區網絡建設標準、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建設標準、物聯網接口協議、數據標準等,對建設模式、建設內容模式化、標準化,為后續的互聯互通、數據要素化流通提供技術基礎。
4.1.3 加大資金保障力度
以政府為主體、市場充分參與,多種形式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到產業園區數字化升級改造中來。對于公共數字基礎設施、運營基礎設施,如園區的基礎承載網絡、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節點、云計算中心等這類投入大、建設周期長、成本回收期長甚至無法直接回收的基礎設施,地方政府、產業園區運營可通過申請專項債券、專項資金支持、PPP、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等方式加大建設資金投入力度,或由國有企業先行承建運營。對于企業專用的小規模數字基礎設施,考慮到企業的畏難心理,可以通過以獎代補、專項資金補助等形式,鼓勵企業進行數字化升級改造,減輕企業升級改造壓力。
4.2 夯實基礎設施配套能力
一是充分調研,適度超前規劃。產業園區數字基礎設施應用場景不同于城市的基礎設施應用場景。在進行產業園區建設前,應對本地區的發展趨勢、產業發展特點、數字化需求進行充分調研。在充分調研需求的基礎上,適度超前規劃,以滿足未來5~10年的應用需求。
二是充分吸引市場主體分級參與建設。產業園區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要堅持政府主導、分級建設的原則,充分吸納市場主體和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對于區域級運營服務平臺,投資大、建設難度大,且大多數企業都需要,可由政府來主導建設。對于產業園區級的運營服務平臺,可通過引入社會資本或市場主體參與建設的方式來進行建設。對于企業級運營服務平臺,政府和產業園區運營方可加大技術指導力度和資金獎補力度等,吸引企業積極參與。
4.3 提升數字技術融合應用水平
一是強化對企業建設數字化基礎設施的指導力度。各級主管部門、產業園區運營方通過向企業宣傳相關技術標準、推動相關應用系統貫標等方式,加大對企業的指導力度,引導企業在建設各類系統,采用統一協議、數據接口,便于后期應用系統間、行業間數據互聯互通。二是主動搭建數字技術平臺。大型數字基礎設施平臺對于數字技術的融合應用具有重要作用,由各級主管部門以及產業園區運營主體統一建設一批數據中心、云計算、區塊鏈等融合基礎設施,后期采用租賃、購買定制化服務等方式向產業園區主體提供服務,減輕企業開展數字技術融合應用的負擔。三是鼓勵企業數字化轉型。主動向企業宣傳相關政策文件,提升企業進行數字技術融合應用改造的主觀能動性,加大技術指導、資金支持。
4.4 提升信息安全防護能力
一是健全安全保障體系。各級主管部門、標準化研究部門應加大對相關政策、標準的制定研究力度,推動省、市、縣三級及產業園區按照分級分類的原則,做好各類應用系統的分級分類信息安全保護管理;出臺一批適用于產業園區應用系統、數據中心的信息安全標準體系,用以指導企業做好相關的工作。
二是提升安全防護水平。統一建設安全監管平臺,將各級各類企業應用系統納入到監測體系中,加大協同監測力度,確保信息安全;指導企業提升信息安全能力,通過組織培訓等方式提升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出臺相關激勵政策,鼓勵企業加大自身信息安全系統建設力度。
三是建立健全信息平臺數據安全相關行業規章制度,為數據的運用提供準則和依據,確保企業信息系統的數據安全;制定行業相關規章制度,達成行業共識,形成良好的數據使用氛圍,創建良健的數據運用循環。
5 結語
本文通過深入分析數字技術促進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以及存在的問題,發現數字技術在產業園區發展各環節的應用能夠有效推動企業創新、產業組織形態變革和效率提升,重構產業園區運營管理模式。針對當前基礎設施配套能力弱、要素供給缺失、融合程度較低、數據安全風險依然不容忽視等問題,提出了強化要素供給、夯實基礎設施配套能力、加強數字技術融合應用、提升信息安全防護能力等建議,為產業園區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王新慧. 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結構優化的效應測度與提升路徑研究[D].石家莊:河北地質大學,2022.
[2] 陳旭升, 梁穎. 雙元驅動下智能制造發展路徑——基于本土制造企業的多案例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20, 37(10):71-80.
[3] 荊樹偉, 馮月, 閻俊愛,等. 傳統制造業精益數字化水平評估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4):43-52.
[4] 沈洋, 張秀武. 智能制造、產業集聚與勞動力錯配[J]. 中國流通經濟,2022,36(4):89-100.
[5] 李祿. 新發展格局下中國海外物流智慧園區發展的創新路徑探微[J]. 對外經貿實務,2021(8):93-96.
[6] 韓存地, 劉安強, 張碧川,等. 基于物聯網平臺的智慧園區設計與應用[J]. 微電子學,2021,51(1):146-150.
[7] 吳畫斌. 基于新基建背景下智慧園區建設途徑及保障措施研究[J]. 經濟研究參考,2020(23):44-51.
[8] 徐鵬, 徐向藝. 人工智能時代企業管理變革的邏輯與分析框架[J]. 管理世界,2020,36(1):122-129,238.
[9] 肖靜華, 李文韜. 智能制造對企業戰略變革與創新的影響—資源基礎變革視角的探析[J]. 財經問題研究,2020(2):38-46.
[10] 夏義堃. 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與深化政府數據治理方式變革[J]. 圖書與情報,2020(3):14-16.
(責任編輯:張雙鈺)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1462015)
作者簡介:楊露溪(1994-),女,畢節市財貿學校講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產業經濟、少數民族地區旅游經濟;劉熙明(1993-),男,畢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數字經濟、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