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巧
摘要:在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時代背景下,職業教育的方向已從“技能本位”轉化為“素養本位”,旨在培養更多的綜合型人才,助力經濟建設和文化發展。文章從高職教育的現狀出發,分析基于人才培養展開高職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從教育環境、教育主體和教育方法等不同的角度,明確教育管理工作的變化方向,提出要打造“雙師”隊伍、重構課程體系、設立實訓教室、創建實習基地、設計“雙創”競賽、健全考核機制等,以提升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和人才培養水平。
關鍵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教育管理;教育質量;實習基地
中圖分類號:C961;G64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7-0009-04
教育管理指的是借助多種方法和手段,對現存的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和歸納,以實現某種教育目的的一種教育行為。通常情況下,教育管理的水平不僅關聯著學校的辦學質量,還會影響人才培養的實際效果。而以人才培養作為高職教育管理工作的導向標,不僅能夠為管理工作指明最終的方向,而且有助于踐行育人理念、構建和諧校園環境,其價值和意義不容小覷。本文對基于人才培養的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策略進行探討,以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
1.有助于踐行高職育人理念
在國家和社會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高職院校的育人目標和教學方向發生了變化,主要以服務學生為根本宗旨、以提升學生的就業率為基本方向,重在培養符合社會發展趨勢、國家要求的高素質人才,為國家儲備人力資源。而以人才培養為基準,將人才培養的目標融入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既能幫助學校相關領導、專業教師等找準教育和管理定位,也能讓他們在實施管理計劃、教學方案的過程中,準確了解國家和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明確課程教學、就業培訓等工作的方向,進而不斷創新管理模式,提升學生在市場上、行業內的競爭力,使他們順應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趨勢,成為國家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經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以人才培養作為教育管理工作的目標和導向,有助于踐行新時代背景下的高職育人理念[1]。
2.有助于構建和諧校園環境
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專業發展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和諧、友愛和充滿生命力的校園文化環境,是培養學生良好道德素質、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載體,特別在“素養本位”的高職教育模式下,校園環境的重要性尤為明顯。基于新時代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需求,高職院校以人才培養為主要目標,開展高質量、高效率的教育管理工作,既能為學生提供優良的學習環境和豐富的學習資源,也有助于構建和諧的校園環境,讓學生在和諧環境中品讀人文精神,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成長為身心協調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3.有助于提升教育管理質量
高職院校從產教融合等角度開展教育管理工作,會積極對接企業的要求,深入了解國家和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并將這些要求作為教育管理的標準和方向。在此基礎上,高職院校教育管理質量自然能得到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性、綜合性也能得到不斷提升。而從就業的角度來說,隨著高職院校教育管理質量的提高,其就業培訓工作的水平也會有所提高,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就業率具有重要作用[2]。
4.有助于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綜合型人才是現階段國家和社會急需的高素質人才,高職院校以國家和社會的人才培養標準作為教育管理的目標,不僅有助于落實國家的教育政策,還有助于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讓他們在形式優化、內容豐富、目標精準的教育管理模式中實現學習、成長的目標,并在優秀教育資源、良好教育環境的支持下不斷提升職業素養。由此,學生既能習得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能進一步強化與人交流、多元溝通的技能。可以說,基于人才培養的高職教育管理工作,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1.教育環境的變化
教育環境是實施教育管理工作的平臺,也是影響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關鍵因素,隨著人才培養目標的變化,教育環境也應有所變化。在現階段的高職教育中,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學生的學習環境、成長環境自然也發生了變化。一方面,學校是學生最為熟悉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他們在學校內完成理論知識的學習任務,而當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逐漸突出時,高職院校不僅要為學生提供學習理論知識的良好環境,還要為學生創設仿真化和模擬化的實訓環境,如實訓教室等。另一方面,實用性和綜合性是現階段職業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特征,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多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參與實踐活動的機會,其中校企結合便是一種重要的舉措。所以,高職教育管理不僅要在校內進行,還要在校外展開。由此可見,高職教育環境由校內拓展到校外,其范圍逐漸擴大[3]。
2.教育主體的變化
除了教育環境的變化之外,教育主體的變化也是人才培養目標下高職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轉變之一。從課堂教學的角度來說,傳統課堂模式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的主動性不強,他們雖然能夠在課堂中學習專業知識,卻難以準確理解專業知識的內在規律,也很難將其運用到實踐中。但圍繞人才培養的目標開展教育管理工作,教育主體由教師轉變為學生,在實施教育和管理方案時,教師就會全面分析和解讀學生的需求,以學生的成長需求為導向設計課堂教學活動,進而培養理論與實踐高度結合的綜合性人才。從學校教育的角度來說,教育的主體由學校轉變為“學校+企業+社會”。這其中,學校起著橋梁和支架的作用,它將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轉變為教育管理目標,并積極與優秀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進而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和企業需求的全能型人才。
3.教育方法的變化
一直以來,高職教育始終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主,但隨著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高端人才的缺口越來越大,對高職教育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基于人才培養展開教育管理工作,就需要高職院校積極轉變教育方法,利用創新化的教育方法,開展多元化的教育管理活動。一方面,可采用分層教學法。針對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要以理論教學為主;針對二年級的學生,要以校內實訓為主,鍛煉學生的專業技能;針對三年級學生,要以崗位實習為主,為學生提供進駐企業的機會。另一方面,案例教學法也是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專業教學或者就業培訓等活動中,教師要采用案例教學法,廣泛搜集真實的案例,讓學生準確理解專業知識,沉浸在職業情境之中。
從教育環境、教育主體和教育方法的變化中不難看出,當前高職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向發生了重大轉變。因此,高職院校和教師要認清變化的方向,明確變化的目標,在此基礎上創建新型教育管理模式,為學生提供專業發展和健康成長的機會。
1.打造“雙師”隊伍
在高職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師承擔著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設計、實施和善后職責,他們的專業能力、師德素養、認知能力等,對教育管理工作的實際效果會產生重大影響。只有教師的教育眼光放得長遠、教育能力不斷增強,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才能隨之增強[4]。為此,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已成為當下高職院校的必要選擇之一。高職院校要為教師搭建專業成長和自主發展的平臺,讓教師能夠在學習和培訓活動中了解當前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并將這些要求合理地融入日常教學和學校的常規教育活動中,從而在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校教育和管理質量。
一是“引進來”。朱熹在《觀書有感》一詩中強調了“源頭活水”的重要性,在教學領域中亦是如此,當高職院校擁有源源不斷的人才儲備時,才能增強教師隊伍的創造性。所以,在打造“雙師”隊伍時,高職院校要圍繞創新的宗旨,積極引進國內外重點高校的優秀人才,經過層層考核后將其納入到教師隊伍中,使他們成為教師隊伍中的“活水”,為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新想法、新創意,進而強化整個教師隊伍的綜合實力。
二是“走出去”。終身學習是高職教師的內在要求,在步入工作崗位后,他們要積極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養,才能使自己的職業道路更加長遠和寬闊。為培養高職教師終身學習的意識,提升教育管理的水平,高職院校要為教師提供“走出去”的機會,讓他們前往國內高校、優秀企業中進行學術研討和專業調研等,了解當前職業教育的主要趨勢和目標,明確現階段社會上的人才缺口,從而進行科學合理的教育和管理規劃。
2.重構課程體系
基于現代化人才培養的目標,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重點在于培養實用型、綜合型和專業型的人才。為達成如上目標,高職院校應重構課程體系,打破原本課程體系中的局限性,將人才培養的目標融入課程體系之中,讓學生既能掌握本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還能具備現代化人才的基本能力,從而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中找準自身的定位[5]。
在重構課程體系時,高職院校要適應社會和市場的要求,了解人才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并以此為依據,增刪課程體系中的內容。例如,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勢頭迅猛,無論是計算機工程、電子商務,還是金融等專業,都需要學生具備基本的信息技能。鑒于社會的要求和人才培養的目標,高職院校為了增強學生的崗位競爭力,可重構課程體系,在原有的課程中增加網絡安全、計算機編程、新媒體運營等多項課程內容,以強化高職課程體系的完善性和時代性,讓學生能夠在校園內接受互聯網技術的專業培訓,不斷提升他們的信息素養。
3.設立實訓教室
高職院校要將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作為主要目標,通過設立實訓教室的方式,為各專業的學生提供鍛煉專業技能、修煉自身素養的機會和平臺,讓他們能夠將課程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為日后的職業發展之路奠定基礎。
設立實訓教室時,高職院校要全面考量學生的專業要求、職業發展需求等,為各專業的學生建設獨立的實訓教室,讓他們能夠在實訓教室中進行專項練習。如針對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要求,教師要以沙盤模擬、大數據系統等為實訓教室的主要材料和資源,以契合現代社會對會計人才的要求,讓他們在實訓活動中熟練地掌握數據分析、數據整合的技能,更好地發揮他們的專業能力。又如針對工藝制造專業,為增強學生工藝打磨、工藝設計的能力,教師可在實訓教室中導入模擬化的切割、打磨等方面的技術模型,讓學生以VR模擬的方式鍛煉工藝制造的技能,促使他們在反復的練習和琢磨中不斷提升專業能力。
以實訓教室為載體開展教育管理工作,不僅改變了高職院校課程教學的方式,還有助于打造教育品牌,為學生的學業和職業發展助力,讓他們在學習階段不斷精進自身的專業技能,以此契合崗位、職業乃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4.創建實習基地
實習是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環,特別是現代化的人才培養背景,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與時俱進的素養等。由此可見,實習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高職院校要重視實習,通過創建實習基地的方式,與社會中的優秀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并以校企合作模式為載體,為學生搭建實踐探索的平臺,讓他們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實訓技能等運用于真實的工作崗位中,以提升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6]。
為了凸顯實習基地的重要價值,高職院校各專業的負責人、教師等主體,要積極與社會上的優秀企業進行對接,從企業的發展歷史、發展趨勢、企業文化等多個角度,全方位地對企業的綜合實力進行分析,選擇最優的企業作為實習基地,并簽訂人才培養協議,以頂崗實習、點對點培訓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學習和實踐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遷移和運用知識。針對各專業實習的情況,教師要組織專門的實習總結活動,鼓勵學生以撰寫實習報告、口述等不同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實習見聞,將自身的收獲與不足展現出來,從而深化實習體驗。在此過程中,高職學生的綜合實力、職業素養會不斷增強,也會逐漸向現代化的人才培養標準邁進。
5.設計“雙創”競賽
創新創業是職業教育中的熱點話題,既是當下高職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也是教育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此,高職院校要圍繞創新創業的目標,精心設計“雙創”競賽,以競賽的方式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讓他們結合專業課程內容、行業發展要求等,展開創新創業活動,不斷增強他們的職業競爭力,使他們獲得更多更好的就業崗位。
為增強“雙創”競賽的實際效果,高職院校可將“雙創”競賽與校企合作模式融為一體,邀請企業中的一線員工、管理人員等擔任競賽評委,為競賽活動提供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以服裝設計專業的“雙創”競賽為例,高職院校可邀請知名服裝設計師、服裝企業的設計人員等擔任競賽評委,讓學生以個人或者小組為單位參加比賽,結合時下的流行趨勢和服裝行業的銷售情況,設計兼具實用、流行特征的服裝。競賽評委應從審美、實用等多個角度,對學生的作品進行科學評價。這樣,高職院校能真正了解學生在專業發展中存在的不足,以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教育管理對策,幫助學生彌補不足。
6.健全考核機制
考核是教育管理和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一環,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有助于提升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的水平,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為此,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高職院校要針對各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提前發布教育管理的考核標準,并從課程教學、實訓、實習、畢業設計等多個層面健全師生考核機制,明確教師、學生在不同環節中的實際表現。以學前教育專業的實習環節為例,高職院校可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制定考核標準。一方面,從是否采取跟蹤式的實習指導方法、是否與學生進行密切溝通、是否能夠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出精準的建議等多個方面,考查教師的實習指導能力。另一方面,從是否具備深厚的理論基礎、是否具備幼師的職業道德、是否能夠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幼師專業技能等角度,考核學生的實習情況,并以健全的考核機制為載體,提升教育管理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為順應高職教育的總體發展趨勢,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式,實現培養高質量人才的目標,高職院校要基于人才培養開展教育管理工作。高職院校要優化教育管理模式,以創新化的教育管理手段和方法為載體,為學生創造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在理論學習、實訓活動和實習活動中,不斷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以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成長為國家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秋宏.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與高職教育管理創新思考[J].現代職業教育,2022(27):125-127.
[2]王棟.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改進策略[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2,5(06):94-96.
[3]曾汀汀.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教育管理現狀分析[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01):15-18.
[4]郭麗.人本化理念在高職教育管理中的應用策略[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35(22):71-72+75.
[5]鄭麗群.現代職教體系內涵背景下高職教育管理問題分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04):48-49.
[6]許巖英.人本化理念在高職教育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研究,2021(03):67-68.
Exploration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alent Cultivation
Ye Qiao
(Fujian Sports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chnical College, Fuzhou 350001,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the dire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changed from "skill based" to "literacy based", aiming to cultivate more comprehensive talents and help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carrying out vocational education management work based on talent cultivation.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such as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educational subjects, and educational methods, it clarifies the direction of changes in educational management work. It proposes to create a "double teacher" team, restructure the curriculum system, establish training classrooms, create internship bases, design "double innovation" competitions, and improve assessment mechanisms, to enhance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talent cultivation leve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colleges;talentcultivation; education management;education quality;practiceb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