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華
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650
近年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在國內高職院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檢索“中國知網”,截至2022 年9 月底,收錄“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的文章已有97 篇。但是,國內目前對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主要圍繞課程展開,對面向專業或院校開展基于產教融合的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還相對欠缺。
立體化教學模式以多元立體化互動的開放教學模式為基礎,實現資源整合多元化、課程講授多樣化、學生學習主動化、學習支持立體化。該模式提倡啟發式教學,注重因材施教;優化課程結構,構建以核心課程和選修課程相結合,有利于學科交叉與融合的課程體系,能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交流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1]。
構建和完善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離不開扎實的前期積累和研究基礎。通過縱深推進研究和實踐,既可為高職院校的專業發展規劃提供科學依據,也能使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不斷優化。在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構建立體化的實踐教學模式,不僅可豐富實踐教學內容、改善實踐教學條件,還能規范實踐教學的過程考核和評價標準,進而提升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專業整體發展。
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構建注重校企協同育人平臺及校企命運共同體打造,能切實有效推進產教融合。構建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校企雙方共同努力,通過對課程、教材、師資、實踐教學條件等資源進行全方位、系統性整合,打造出適用于多種教學對象,覆蓋整個教學過程的立體化實踐教學資源生態體系[2],進而實現對課堂和課外、校內和校外的實踐教學全覆蓋,有助于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
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下,校企協同育人局面基本達成,實踐教學資源豐富,校內外實踐教學場地充足。專兼職結合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形成,不僅能解決校內場地資源不足的問題,也能有效改善師資力量薄弱的狀況,可高效推進專業及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實施、評估與考核,進而優化實踐教學體系并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構建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需強化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著力打造校企協同育人平臺及命運共同體,實現高職院校相關專業在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
首先,應注重校內學習和校外實踐教學兩個空間的拓展。完善教學方式和方法,確定好教學目標,編寫好教學內容,設計好教學環節,規范好教學管理,制定好激勵教材方法,從多視角、多場合、多情景、多機會構建立體化的實踐教學模式。
其次,得遵循“點—線—面—體”的建設路徑,循序漸進式的逐步完善。明確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和專業發展規劃,梳理高職院校相關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點—線—面”;中期需強化專業課程的立體化教學資源建設,加快多元化實踐教學平臺打造,推進參與式課堂及多元化教學考核和評價;后期則注重對課堂內和課堂外、校內和校外的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內容的全覆蓋,有效實現多媒體、多場合、多情景、多階段的“立體化”實踐教學生態[3],借助產教融合實現實踐成效提升。
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下,可將原本零散、孤立的課程資源通過教材、網站、手機等媒介有機聯系起來,實現教學內容在文字、音頻、視頻間的無縫對接和高效應用,可有效解決高職院校部分專業存在的校內場地資源不足、師資力量薄弱、實踐教學難以有效開展的問題。
高職院校包括眾多專業,前期可選擇具有典型性的個別專業開展試點,在校企雙方共同努力,豐富實踐教學資源,拓展校內外實踐教學平臺,搭建校企協同育人平臺,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進而推進專業及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實施、評估與考核,進而優化實踐教學體系并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下,企業可為課程實訓和專業實習提供實踐場所,行業企業的專家和能手參與到課程教學及實踐環節,通過共同設定實訓內容,參與實訓考核,可有效解決校內師資力量薄弱,實踐教學技能不足,場地資源有限,實踐環節難以有效開展的問題,真正實現校企協同育人。
1.遵循“點—線—面—體”循序漸進的建設路徑
常言道:“萬丈高樓平地起”。構建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離不開前期的研究和實踐。扎實的基礎方能推進項目持續向縱深發展。隨著深入研究,框架日漸清晰,成果不斷豐富,需關注對階段性成果的總結和提煉,慢慢構建起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的雛形,然后在實踐基礎上不斷優化。
2.注重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
文獻研究方法:理論總結離不開方法論,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也不例外。通過文獻研究,可全面把握國內外高校建立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的有益經驗。
調查研究法: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能達成與兄弟院校專業團隊的有效交流,學習到構建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的有效經驗,還可了解到專業畢業生和行業企業對構建實踐教學模式的意見和建議。
實驗研究法:在自然、真實的教育環境中,專業團隊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嘗試通過專業核心課程的立體化資源建設、校內外實踐教學平臺拓展與搭建、多元化實踐教學評價方案構建等,可不斷嘗試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并加以完善和推廣。
邏輯分析法:弄清相關專業及課程的任務及目標,分析達成目標所需的資源、路徑與方法,完善企業崗位人才需求與高校人才培養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提高項目研究質量,推進實踐教學模式的不斷完善。
3.強化成果推廣,追求多方共贏
實踐既是理論的來源,也是理論發展的根本動力,還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特定環境下構建的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難免存在不足,需要借助大量的實踐去發現問題,然后進行改進和提升。加大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在兄弟院校、合作企業以及更大范圍內的推廣應用,不僅有利于實現成果共享,也有利于問題和不足的發現,實現多方共贏。
4.明確階段目標,確保循序漸進
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分階段推進,逐步優化。首先要明確目標與任務,細化責任和分工;然后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研究和實踐。首先聚焦目標任務,明確職責分工;然后對實踐教學模式相關的理論進行全面梳理,以專業或核心課程為樣本,構建起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雛形;再將該模式應用于專業或課程實踐,不斷調整和優化方案,最終形成較為成熟的高職院校立體化教學模式;最后再推廣應用,確保與時俱進,不斷獲得豐富和發展。
教學資源是教學內容的主要載體,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包括師資、課程、實踐教學條件等方面的內容。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下,基礎性的工作應該是實現教學資源的立體化,即以現代教育技術及信息技術為手段,以媒體素材為基礎,打造專業資源庫,完善專業核心課程網站建設,構建網絡共享平臺,實現對專業課程相關資源的有效整合,包括課程電子教材、教學錄像、課件、教案、作業、案例庫、試題庫等,讓學生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實現查詢、瀏覽和學習[4]。
理論學習是實踐教學模式發揮育人功能的邏輯起點。借助專業資源庫的豐富資源,可打破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實現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充分結合,更好地發揮學生的自我學習與合作學習能力,利于緩解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割裂狀態,增強學生的專業認知,為接下來的專業情感養成和專業技能提升提供前提和基礎。
建立數量充足、功能完善的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是開展體驗式教學的前提。在教師帶領下,學生去校內外實訓場地開展課程實訓和專業實習,讓學生利用書本知識解決現實問題,與指導老師或企業崗位一線的員工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然后提交實習報告,分析和總結自己在實訓與實習中的得失。
體驗式教學可以課程建設、課程實訓為抓手,深化校企合作,實現產教融合、學訓結合。一方面,通過召開校企合作研討會,商討校企共建專業舉措,健全課程實訓環節,推動企業深度參與專業及課程建設的廣度和深度,實現協同育人;另一方面,校企共同完善本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強化實踐教學管理,增加實踐教學比重,調整實踐教學內容;明確相關課程各實踐環節的實訓內容構成、實訓場地分配、實訓時間安排、評價體系建構等。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方式方法[5],推進網絡共享平臺及虛擬崗位、虛擬球場等網絡學習空間的建設和普遍應用;利用信息技術制作課程動畫,將案例文字及動畫在課程網站上予以發布,學生通過互聯網或移動通信網能隨時隨地閱讀案例文字、觀看案例動畫、了解案例情境,從而熟悉教學內容;將就業崗位的工作內容、工作流程虛擬化,讓學生不用現場實踐也可以清楚崗位的設施與布局,明白相關崗位的工作規范。
受客觀因素影響,學生參與企業崗位實踐的難度加大、機會減少。豐富情景模擬實踐,可較好緩解客觀因素給課程教學帶來的不便,采用各種模擬與真實崗位工作環境相近的情景。教師作為實訓的引導者和服務者,可指導學生扮演情景中的相關角色,讓學生去思考與工作崗位、工作任務相關的具體問題,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是一種系統立體的教育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整體全面的規劃,制定規范周密的大綱和實施細則,使其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切實推進和優化全程、全員、全方位的“三全”育人體系。一方面,強化校企合作,構建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包括校內教學模塊和企業實訓模塊。另一方面,打通實踐教學與社團活動壁壘,無縫對接專業實踐與崗位實習。校內以專任教師評價、學生互評為主,校外以企業及崗位主管考評為主[6]。評價過程強調產教融合,注重對道德、知識和技能的考核。
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構建需強化校企合作力度,可推進校企協同育人平臺及校企命運共同體的形成,進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項目研究探索完善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新方法、新路徑,其實踐經驗及成果推廣不僅能有效提升學院各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也可以為兄弟院校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工作提供可資借鑒的范式。
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可為合作密切的校外實訓基地提供運營咨詢服務,為企業提供在職人才培訓和后備人才儲備創造條件。
項目研究可有效提升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進而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轉型升級能力,切實滿足區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需求。
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對優化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至關重要。構建起覆蓋多場合、多情景、多階段的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應以產教融合為引領和依托,遵循“點—線—面—體”的循序漸進路徑,強化網絡共享環境下的情景模擬和企業崗位的體驗式教學,推進“三全”育人體系,健全多元化的實踐教學評價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