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蘭
(天水市建設路第三小學 甘肅 天水 741000)
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包含很多個方面,學生擁有良好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就意味著學生可以規范正確地使用語文學科中的語言知識,學生也可以流暢地進行語文寫作。面對復雜的語文學習任務,學生永遠能夠展露出強大的學習自信;進行口語交際的時候,學生也能夠游刃有余的應對。不過,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學生還不具備如此成熟的能力。針對高年級階段的學生,教師應該積極體驗中增加有效的教學策略。本篇文章主要以部編版五年級15 課《小島》為例,研究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實踐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給學生們講解的知識都是教材中的學科知識,通過巧妙的引導和轉化,能夠發展學生的個人能力,也可以將學科知識逐漸轉化為學科素養。接下來,重點分析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加強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讓更多教師們意識到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能夠給學生帶來怎樣的幫助,希望可以引起更多小學語文教師的關注。
加強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教學,可以鍛煉與培養學生語用能力,落實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1]。小學階段,語文教師主要給學生們講解一些基礎性的語文知識,但是很多學生在吸收這些內容的時候容易犯迷惑,比如教師向學生強調“的、得、地”在語文寫作中的正確使用,很多學生只是關注相同之處,很少注意不同之處。學生的學習思維容易混亂,也很難規范運用語言文字。所以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加強這種基礎知識的教學,對引領學生更加立體的接觸語文知識,研究語文問題有著十分重要的引導意義。
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加強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教學與培養有利于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語文語感。但凡語言學科的教學都要涉及語感培養的問題,語文學科尤其如此。中文是世界上公認的最難學習的語言,即便是對于母語學習者來講,學習語文知識也要經歷很多年的研究過程,小學階段組織語文教學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語感,也能夠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和成長帶來更顯著的好處。
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往往是在學生交流與表達之間逐漸流露出來的。一些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往往不夠出色,通過組織高質量語文教學活動,加強語文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可以讓學生真正把語文學科中的工具性內容應用起來[2]。培養自身的口語交際能力與他人交流的時候,學生就會更加自信、更加自如,也有利于將學生們都培養成有自信,有魅力、懂禮貌、懂表達的新時代小學生。
現代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要求通過不同課程的教學來豐富學生的認知,讓學生具有專業的學習思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更高的素質和能力。隨著我國教育工作的進步和發展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加強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需要關注多方面的內容,學生的學習特點影響著學生的學習速度,很多學生由于自身理解能力不足,在學習語文知識,研究語言問題的時候沒辦法展現出特別成熟的能力。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加強對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根據筆者在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教學經驗,接下來分享的教學策略或許可以給更多語文教師提供教學實踐方面的幫助。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當前教學背景下,組織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教師應該認識到,語文是一門綜合性非常明顯的學科,想要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首先要關注的是基礎知識的教學,最簡單的就是從閱讀課文時學生的理解是否深刻,學生的認知是否全面這種角度入手深思[3]。很多小學生在初次閱讀課文的時候,并不會深入研究課文中的內容,學生的閱讀思維有限,只能理解表面的故事,而無法深入探究其中的語言要素。語文教師組織教學工作,就是要從這個角度入手創新教學方法。
例如:教學部編版五年級15 課《小島》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會重點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內容,并且抓住文章中的基礎知識,引領學生重點掌握。新教材推出以后,教師能夠明顯的感覺到,無論是自讀課文還是重點課文,都要求學生學習大量的漢字,生字學習任務要比以前更加繁重,而且在課文中會出現很多值得學生關注的詞語,漢字和詞語應當是組成中文的最基本單位。在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只有把握住這樣的內容,才可以讓學生的語言基礎素養更加充沛。
在《小島》這篇課文中,教師可以把漢字整理出來,引導學生們提前熟讀,然后把漢字帶入到課文中,自主閱讀。另外,針對文章中出現的一些重點詞語,教師也要加強閱讀引導,比如“矛盾”一詞就屬于本節課的重點詞語讓學生們將詞語帶入到文章中,系統掌握有利于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也可以增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把握,培育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語文教學的最終質量。一些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之所以不夠出色,可能就是因為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興味索然,從而不愿意調用語文課堂上的所學知識。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應該創建趣味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感受文章中的語言特點[4]。小組合作閱讀方法就屬于一種非常不錯的閱讀教學方法,學生可以在與他人共同交流的過程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也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們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例如:教學部編版五年級15 課《小島》這篇課文,任課教師可以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朗讀,本篇文章的故事性比較明顯,而且文章基本是以語言描寫方式詮釋,非常適合組織分角色朗讀教學活動。教師要求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分配好角色。通常情況下,根據課文中的內容,要分配旁白、將軍、隊長等角色。這種活動中,教師會加強要求,比如規定所有的小學生必須代入到角色之中,朗讀課文,扮演將軍的學生需要用將軍的口吻講述登陸小島之后發生的事情,對于小學生來講,用自己的語言講故事可能是一件相對簡單的事情,但是想要體會他人的感情,用別人的語氣講故事就顯得頗有挑戰性了。教師就是要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提升對學生的要求,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也可以讓學生懂得調用不同的語氣,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學的整體質量。
小學階段,大多數學生在研究語文課文的時候,可能只知道分析文章中的故事情節,不知道如何研究文章背后的內涵,學生也很難深入分析文章中的語言特點,這些困境其實都是學生語文基礎素養比較薄弱帶來的。組織語文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適當地給學生分享一些文字技巧,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5]。
以部編版五年級15 課《小島》為例,教學本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重點分析本節課的寫作特點,教師可以把整篇文章投放在多媒體上,讓學生們注意觀察,分析判斷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樣的描寫方法,很多學生都會第一時間就能夠反應過來。本篇文章最多的就是語言描寫,從文章的第三段開始,就出現了大量的語言描寫,教師可以把這種內容整理出來,讓學生去研究文章在進行語言描寫的時候,分別采用了什么樣的方法。比如語言描寫需要用到冒號,雙引號的標點符號讓學生們自己研究,這些標點符號的排列方式總結特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規范學生的語言寫作。
當前的語文寫作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組織課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見縫插針地安排一些趣味化的教學活動,出于不同的教學目的,組織語文教學工作能夠取得相對出色的教學效果。比如語文教師發現很多小學生到了五年級還沒有良好的語文寫作素養。這種情況下,語文教師就可以組織寫作教學活動,引領學生在寫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語文寫作能力。
以部編版五年級15 課《小島》為例,教學這篇課文,教師就可以整理一些句子,讓學生們仿寫,比如本篇文章的第一段話“無邊無際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島遠遠望去,像一片云在天邊浮著。這里樹少,草少,土也很少,卻駐扎著一群海軍士兵。”簡單的兩句環境描寫就夠了,一幅非常美麗的海島畫卷,讀者讀完之后,還能夠圍繞著這幅畫卷展開想象,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想要寫出這種具有氛圍感的語段是非常有難度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快速組織語言,教師會邀請學生起來分享自己的寫作。將語文閱讀教學和語文寫作教學巧妙的結合起來,教師在課堂上和學生們交流想法的過程,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這種教學方法十分有趣,而且可以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能夠深入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對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入鉆研語文教材,結合學生發展的實際需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語言文字運用環境,引導學生自覺地投入到語言文字學習中,使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能夠不斷獲得提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