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茜
(貞豐縣者相鎮(zhèn)第一小學 貴州 貞豐 562202)
在課程改革逐步進行的背景下,課堂的內容和運行方式已經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在如今的課堂中,更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更看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是否在認真聽講,是否在主動參與,是否能夠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于小學美術教師來說,教會學生們學習美術知識和培養(yǎng)學生能力二者比較而言,后者更為重要。在小學美術課堂上,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們對于事物創(chuàng)新能力和觀察能力,這有利于讓學生們能夠主動進行創(chuàng)新,不守舊;培養(yǎng)學生們對于文化的理解能力,在課堂上通過教師展示的經典作品,引導學生們通過作品來感受那個時代所具有的文化特色,組織學生們通過自己實操來親自感受,培養(yǎng)學生們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在過去的傳統美術課堂教學中,都是教師為學生們展示圖片和視頻,再進行講解。學生們很少有機會可以主動表達自己對于作品的思考和想法,而教師可以通過將座位拼成“圓形”、“正方形”,“長方形”,“馬蹄形”,讓學生們面對面的進行交流和探討。這樣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學生們很大空間對美術作品進行加工和想象。
對于孩子們來說,早期的人際關系大部分是在學校當中建立的,學生們會在小學階段初步與他人進行交流互動來建立朋友關系和往來關系。由于學生們的年齡較小,社會經驗十分不足,學生們會對交友無法掌握分寸和尺度,而教師此時應該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們進行友好的交流,幫助學生們能夠更好的處理人際關系,交到更多的朋友,讓學生們在學校生活的更加愉快、輕松和幸福。在學校教育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會對很多事情產生額外的影響:學生的性格是否開朗,學生的情緒是否優(yōu)良,學生是否樂于接受新的交際關系,學生是否主動學習新的課堂內容。良好的同學關系會對學生的發(fā)展產生有益的影響。合作學習有利于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性,有利于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關系。
對于很多學生來說,他們的性格是十分內向、收斂、不善于和其他人交流和互動的。這在小時候對學生的影響只會是無法交到新朋友。可是長此以往,對于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不善于社交的學生步入社會后,在工作中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難題:無法和同事們搞好人際關系,不會和領導處好關系等等,這會影響學生們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學生們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學校進行學習,學習不僅僅是獲得知識的過程,也是一個人與人交往,互相分享知識的過程。在交往過程中,人們互相分享經驗和見解,不斷創(chuàng)新出新的技能和新的方法來解決不同的問題。在交往過程中,學生們通過仔細聆聽他人的見解,不僅可以分享彼此的經驗,獲得對問題的新看法,也可以更新自己的思維,讓自己能夠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們之間的交往頻率,讓學生們的知識交往過程變得更加的頻繁,不僅有利于加快想法和知識的流動,還可以幫助學生們學會溝通,善于溝通,在人們面前能夠大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
在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影響下,學生和家長們都會更看重“主要學科”的成績,對于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興趣愛好的學科的關注程度是遠遠不夠的,家長也更愿意為了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們的精力和時間都會被家長所謂的“主要學科”而占用,導致學生沒有時間來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其他方面的能力也無法得到提高。這種教育模式下的學生只會成為學習的機器,如果學習的過程沒有了興趣和快樂,那么學生的學習過程會是十分沉重的,并且學生的內心也會有很大的壓力,這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例如:學生在放學回到家后,家里的父母會主動詢問學生對于“主要學科”的學習狀態(tài)和掌握程度,并且付出大量時間對孩子的作業(yè)進行輔導。而對于美術這一學科的教學,家長不會有過多的詢問和了解,家長們只是能夠做到滿足學生對于美術這一學科的材料用具要求。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美術學科在家長們心中的地位不夠高。如果一個學科不能被家長和學生所重視,那教師在課上即使付出更大的努力,效果也不見得會有多好。如今的教學培養(yǎng)目標和過去已經有很多不同,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要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這里不僅僅是要發(fā)展智力水平,而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多方面的發(fā)展。
在教育方式和方法十分“內卷”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和學習資源也變得十分重要,而現在存在的問題是農村和城市的小學美術教師分布十分不均。農村的美術教師十分匱乏,這會導致一名美術教師要教授很多個班級的課程。這種情況下,教師的壓力會很大,備課時間也很緊湊,教師也沒有多余的經歷去準備更加豐富多彩的教學材料,在課上分享的內容是會是十分固定、沒有新意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們對于美術這一學科的學習,阻礙了美術教育的發(fā)展。
例如:農村學校的小學美術教師會出現一個人教一個年級的情況,工作量極其繁重的美術教師沒有過多的精力來組織有趣的課堂教學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參與情況,而是在課上只能為學生展示多媒體課件和視頻,對于作品的講解也只是一味的輸出,無法關注到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及對作品的看法,課堂的整體氛圍是枯燥的、乏味的。這樣導致學生會對美術的學習無法產生興趣而放棄學習,從而失去了培養(yǎng)自己興趣愛好的寶貴機會。對于這種情況的改善方式是提供相關的有利政策來吸引更多人才進入農村學校進行教學,促進美術教育的發(fā)展。
雖然在其他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們也可以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并且提出自己的思考方向,但是課程的進行是有計劃和程序的,教師要精準把握時間,盡可能的在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的情況下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而美術課堂與其他課堂最明顯的區(qū)別是在于:教師可以充分的給予學生想象和發(fā)揮的空間,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和表達。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多方面能力。新課改后,對學生的要求不只是提高成績,而是要進行全面的發(fā)展提高綜合素質。在小學美術課堂上,學生們可以根據有代表性的藝術作品來展開討論:作品是在什么時代背景下產生的?作品的作者是什么風格的?作品想表達的情緒是怎么樣的?這些問題的思考都有助于幫助學生去感受當時的時代文化,有利于學生超越時間去學習到更多的文化和知識。沒有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學生會更自由的進行思考,對于小學生來說,想象力是天馬行空的,學生可能對作品的看法與成人有很大不同,學生在這個討論過程中能夠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組織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從而實現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例如:在學習一年級下冊“走進大自然”時,教師為學生們在課前布置任務:觀察大自然中的材料和事物,你是否能使用大自然的材料來制作一個精美的作品呢?請大家積極動手操作。在課上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大自然的作品展示給學生們,讓學生們對這副“綠色天地”作品進行觀察并小組討論交流以下幾個問題:你在圖片中看到了什么色彩,什么大自然的元素?你認為作品給你的直觀感受是怎么樣的?你能猜出作者是用什么材料完成這個作品的嗎?在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走下講臺,深入到學生們的討論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們的討論交流狀態(tài)和參與情況,對害羞、不好意思發(fā)言的同學給予鼓勵,在學生們的討論過程中必要的時候給出相應的指導。在討論結束后,教師請每組派出代表對問題進行總結發(fā)言,教師要對學生的發(fā)言給予肯定和表揚,這可以讓學生們更加的自信,會有利于學生產生自豪感,從而對美術的學習產生更多的興趣。
社會現在需要的不是空有知識的人才,而是需要一些有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才能的優(yōu)秀人才。在如今的教育模式下,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學習,而不是教會學生知識。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進行有規(guī)劃的培養(yǎng)和訓練,這有利于學生在進入初中、高中階段對問題能夠有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看法,讓學生的思維變得靈活多變、更加活躍。而將合作學習運用到美術課堂中,則加大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合作學習可以讓不同思維、不同想法、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一起看待問題進行交流。學生在傾聽其他人發(fā)言的時候,可以激發(fā)自己的靈感,產生更多對于作品的思考思路,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例如:在學習一年級下冊“有趣的半圓形”時,教師為學生們展示有關半圓形的藝術作品,讓學生們仔細思考:如何得到半圓形?半圓形在生活中的實際物品是什么?學生們對于兩個問題進行合作交流,不同家庭的學生的家中可能會有相同的半圓形物品,也可能有不同的半圓形物品,學生們在交流過程中會對事情產生共鳴或有新的認識。在討論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在彩紙上剪出半圓形,做出有特色的藝術作品,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操作過程中,教師應該對手工出色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優(yōu)秀,并且將優(yōu)秀學生的作品貼到班級的“藝術展覽區(qū)”進行展示,這樣可以讓學生產生自豪感,增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活動分組時,要提前了解好每一個學生的個人情況和性格特點:是否擅長表達,是否擅長動手操作,是否擅長進行創(chuàng)新。教師要綜合考慮這些情況和學生們的性格特點,將合適的學生進行分組和分工。讓每一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都有自己的職責和價值,這可以讓每位同學都發(fā)揮出自己的作用,有利于合作學習的開展和進行。明確的、合理的分組和分工會幫助學生迅速找好自己的定位,讓學生能夠有方向的進行活動,這在課堂活動中可以減少混亂情況的發(fā)生,能夠維持良好的課堂紀律。學生如果可以快速的投入到合作學習活動中,那么會大幅度的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下冊“小鳥的家”時,教師在進行分組時要考慮到以上方面,從不同緯度將學生們進行分組,讓每個組內的成員都明確自己的分工:繪畫能力好的學生可以畫出小鳥圖案以及小鳥的家;動手操作能力好的學生可以將畫好的卡片進行裁剪和組合;而想象力豐富的學生可以對作品整體的構造提出想法和創(chuàng)意供大家參考。這樣的分組和分工可以提高學生們合作的效率,讓學生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務,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感,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
對于小學生來說,語言的表達是輸出自己觀點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徑,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們更多的討論時間來讓學生們進行適當的發(fā)揮。學生們之間的討論是交換想法、激發(fā)靈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會表達出自己對于問題的思考以及對作品的理解。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和個人特點,有助于教師更深一步的了解學生,開展進一步的教育和指導。語言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是人們需要一直培養(yǎng)和鍛煉的,而小學美術課堂的合作學習中可以有效的鍛煉這方面能力,讓學生從小就可以進行語言表達的訓練,這有助于學生后續(xù)的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下冊“家鄉(xiāng)變了樣”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合作交流,來探討每一位學生的家鄉(xiāng)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在表述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將家鄉(xiāng)四季的變化、家長交通的變化、家鄉(xiāng)建筑設施的變化以及家鄉(xiāng)整體顏色的變化進行描述。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們在小組中有序的發(fā)表自己家鄉(xiāng)變化的情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都會仔細思考家鄉(xiāng)的變化是怎樣的,如何進行表述。這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在合作交流中,教師應該走進學生之間,傾聽學生的表達,對于緊張害羞的學生及時給予支持和鼓勵,對表達優(yōu)秀的學生進行表揚和贊賞,這會讓學生感覺到溫暖和自豪,從而產生對美術課堂學習的濃厚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探索欲望很強,但是對于自己所做的事情結果的正確與否不一定能夠做到精準的判斷,而教師在合作交流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確的給予學生正確的、有效的評價和指導,讓學生可以在第一時間確認自己所做事情是否正確。學生對于表達可能是羞澀的,緊張的,教師要耐心溫暖的給予他們支持和能量,讓學生勇敢的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未來的建筑”時,教師引導學生們開展豐富的想象:未來的建筑會是在什么情況下建造的?如何建造的?建造的耗時為多久?在學生們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進行指導和幫助,給予學生們更多的自信,讓學生可以勇敢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當有學生主動和教師分享自己觀點時,教師一定要仔細聆聽,及時給出反饋,讓學生的輸出觀點有“著落”,這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自信去繼續(xù)表達自己的想法。
綜上所述,美術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美術教育應該受到更多的關注和重視。而將合作學習運用到美術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更加充分的學習審美知識,培養(yǎng)審美情趣。教師在學生們進行合作交流前也要提前做好準備,更合理的分組和分工,有利于將合作學習的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