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亮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育中,一堂課是否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十分重要.在課堂上,如果學生的注意力被其他事物所吸引,那么教師即使將內容講得再通俗易懂也無濟于事.而培養學生注意力的關鍵,主要是讓學生對教師所講的內容和教學活動開展方式感興趣.筆者在兩年多的實踐教學中,積累了一些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注意力的方法和經驗,現整理出來,供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借鑒運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注意力培養
引 言
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師一直都懷有一種錯誤的教學觀念,他們認為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聽講是學生的天性,所以這些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往往會采用點名批評或者隨機提問的方式來阻止學生注意力分散.這樣的認知過于偏激,而且這樣的做法也只能“事倍功半”.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其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教師所講的內容過于枯燥乏味而無法吸引學生,或者教師講課的方式過于晦澀難懂,以至于學生無法聽懂而被迫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注意力的意義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整個教學過程都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教師在此過程中能夠起到的作用只是輔助和引導.而學生聽課的前提是集中注意力,這也是教師教學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基礎.當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教師所講內容上時,教師就能夠輕松地引導學生去感受數學邏輯、掌握數學定理.相反,如果學生上課時東張西望,關注其他與教學無關的事,注意力不集中,其學習效果就會不理想.另外,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也會對教師的教學產生很大影響,當學生全神貫注聽講時,教師授課也會受到鼓舞,從而超水平發揮,這樣對于師生雙方而言都有很大的裨益.
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很嚴密的學科.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從簡到繁,循序漸進,加強對學生的專注性訓練,創設生動有趣的數學教學課堂,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對學生開展必要的專注性訓練,不僅有助于學生進一步鞏固數學知識,而且可以讓學生從處理周圍的具體問題上入手,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專注是學生必須養成的一個品質,也是一個人具備的關鍵的心理素質.只有從小訓練學生的專注力,才可以使他們養成上課注意力集中的好習慣,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一)課堂紀律散漫
在課堂紀律被打破的情況下,學生就會做出許多干擾授課進程的行為,交頭接耳、嬉戲打鬧,甚至是高聲叫嚷都不足為奇.而其他學生在這樣散漫的課堂環境中,自然就難以集中注意力聽講.另外,課堂紀律看似與教師授課沒有直接的關聯,但是卻會影響學生的聽講狀態,進而干擾教師的授課進程.很多教師對于課堂紀律并沒有嚴明的要求,他們在授課時往往會選擇“發現一個處理一個”的辦法來應對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就容易引起課堂混亂,導致當堂課的教學任務難以完成,而且有可能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使得課堂紀律愈發混亂.所以,從表面上看,課堂紀律問題出在學生身上,但根源卻是教師的管理方式出現了錯誤,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不高,教學活動設計得沒有吸引力.
(二)授課節奏平緩
很多教師其實都沒有事先準備課堂預案的習慣,所以他們在授課時也只是依循課本內容來照本宣讀.這樣一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就會變得平淡且乏味,而且授課節奏也會變得毫無起伏.學生在這樣的數學課堂上只會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自然就會被其他有趣的事物輕松吸引,無聊之下還可能會出現昏昏欲睡的情況.當然,也有一些教師并非不愿意控制課堂節奏去吸引學生聽講,而是沒有掌握掌控課堂節奏的方法和技巧.這些教師可能任教的年限尚短,雖然任教水平足夠,但是任教經驗不足.所以這些教師在授課時就會過多地堆砌重點,讓學生感到應接不暇,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學生注意力不集中.
(三)師生缺少互動
如果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互動與溝通,那么教師的授課過程就很容易演變成一個人的“獨角戲”.師生之間缺少互動,就意味著學生無法感受到被教師所關注,此時他們就有可能分散注意力去做其他的事情.有些教師忽略了課堂互動溝通的重要性,更加看重知識的講解是否足夠通俗易懂,所以他們特意減少了提問與交流的時間.然而,這樣的教學方式很可能因得不到學生的正向反饋而難以開展,即便教師講得天花亂墜,也不一定能夠被學生理解和認可.當然,也有一些教師一講課就容易陷入自我陶醉,他們在講課時往往可以做到聲情并茂,但是很容易就會用力過猛,把數學課堂變成自己的個人舞臺秀,徹底忽視學生的感受.
(四)內容相對枯燥
數學理論其實本就晦澀難懂,如果教師不加以變通,只單純使用理論講解的方法去闡述其中的奧秘,那么學生在學習時就會感到十分吃力,此時學生就很可能覺得無聊而選擇放棄.教師雖然無法改變數學課本中的內容,但是卻可以改變教學方式,化繁為簡,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能否將枯燥的概念和定理用有趣的方式教給學生也是考驗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關卡.教學經驗不足或者教學能力有待提高的教師反而會放大數學課堂枯燥無趣、數學知識玄奧難懂的缺點.這樣,學生自然就會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更不會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去學習那些他們不感興趣的內容.
三、小學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注意力的教學策略
(一)加強對課堂紀律的常規管理,培養學生的遵紀意識
對于低年齡段的學生而言,向他們講述各種道理遠遠不如直接給他們樹立規則意識來得有效和簡單.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在最初的課堂教學當中和學生講明課堂紀律,并且給予遵守紀律的學生一定的獎勵,給予違反紀律的學生適當批評,讓學生直觀體會到課堂紀律的嚴肅性與重要意義,從而幫助學生形成遵守規則和紀律的正確意識.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圖形寶寶變變變”這一課時,就要提前設計活動內容,制訂相應的紀律、規則.這節課的內容相對有趣,但是也更難把握好分寸和尺度.有趣的圖形會讓學生很感興趣,但是學生的注意力卻也更容易被分辨圖形的趣味過程所吸引,而不是去注意教師想要傳授的圖形知識.因此,教師必須在授課過程中時刻警惕,在發現學生的討論過于熱烈時就要及時喊停,用更加有趣的課堂知識去吸引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講.當然,教師如果發現有學生專注于玩耍圖形教具時,也要及時對學生進行提醒和引導,避免學生浪費了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
(二)重視課堂節奏規劃,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學習
要想在課堂上掌控教學節奏,教師就必須對每節課的時間和內容做出詳盡的規劃.當然,這樣的規劃不是死板地在幾點幾分講述什么內容,而是將這一節課想要講述的內容區分出側重點,并且將這樣的重點放在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課程中后段.這樣,當學生的注意力接近分散時,教師所講的關鍵內容就會將學生的注意力重新吸引過來.
例如,在學習“萬以內數的認識”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就要調控好課堂的節奏,幫助學生明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在學習初期,剛剛接觸新內容的學生學習動力充足,此時他們會主動跟隨著教師的節奏去認識一些大數.但是,在過了最初的興奮期以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難免出現下降.此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算盤,用動手操作來取代枯燥的理論學習.到了課程的中后段,學生已經具備了基礎的概念認識,教師就可以及時開展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教學,帶領學生進行萬以內數的讀寫練習.當然,在課程接近結尾時,教師也要用隨堂練習來畫上完美的句號.
(三)巧設提問激活學生,強化師生交流溝通
缺乏交流的課堂就像是缺少語言的相聲,教師在講臺上手舞足蹈、忙得不可開交,學生卻在講臺下面昏昏欲睡、聽得滿頭霧水.所以,教師必須用及時且恰當的提問去激活學生,讓學生與教師產生互動和交流,這樣才能把學生引入學習的世界中.當然,這樣的提問必須與學生的學習情況相匹配,確保學生能夠回答出問題并且在問題中得到適當的啟發.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就可以通過設置超市購物的場景,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自己在黑板上講解人民幣的面值和大小難免顯得枯燥,但是如果能配以適當的提問,引導學生購物、換算人民幣,就能把學生引入學習的過程中去.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提問必須配合課堂教學節奏進行,要挑選學生容易分神的節點,用提問去激活學生.比如,教師在講到人民幣的兌換關系時,就可以點名學生來回答一些較為簡單的問題.這樣,原本那些感到困難想要逃避學習的學生,就會被激發興趣進而跟隨教師的問題思考.這樣,教師和學生之間就會在交流溝通中建立起一種平等關系,學生就能在回答問題和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人民幣方面的知識.
(四)活化課堂教學形式,拓展延伸趣味內容
小學數學課堂最怕死氣沉沉的枯燥說教,沒有多少學生能在這樣的氣氛下依然堅持學習.所以,教師必須通過先進的教學方法和趣味的拓展內容去豐富原有的課本知識,讓看似晦澀難懂的數學公式變成可以解決學生生活中常見問題的普通工具,讓看起來就讓人頭暈目眩的數學符號變成憨態可掬而且方便記憶的卡通形象,讓枯燥的學習過程變成趣味的知識探險游戲.
例如,教師可以在講授“觀察物體(一)”這一章節內容時,運用一些實物教具及多媒體教學設備來增強課堂表現力.教師可以把一些毛絨玩具或者玩具火車帶到課堂上,然后讓學生去觀察這些物體的形狀.同時,教師還可以當場用手機給這些物體從不同角度拍照,然后打亂順序投放到黑板上,讓學生去猜每張照片對應的拍攝角度.而且,教師還可以讓一些學生去參與拍攝和擺放物體的過程,使學生更有參與感.這樣學生的注意力自然就會被教師所吸引,讓教師的教學活動更加順利地開展.如此,學生就可以輕松理解數學之中“三視圖”的含義與概念.
(五)通過開展有策略的互動教學,吸引學生注意力
從實際的數學教學活動中可以發現,學生對數學課堂不感興趣的原因是教師在教學中缺少與學生的互動.要想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果,教師就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及認知規律,采用各種有趣的互動教學方式,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除法”這一單元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準確理解除法的含義,并實現運用除法對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做出判斷的重點教育目標,教師可以充用利用互動課堂中的優點,抓住學生關注點,有策略地開展問題教學.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問題:“小明過生日,爸爸買了12個桃子,8個蘋果,16個香蕉,家里一共有4個人,我們應該怎樣分配呢?”在學生動手操作分配后,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分法適時引導,告訴學生:“12個桃子,平均每人分3個;8個蘋果,平均每人分2個;16個香蕉,平均每人分4個.”除法的意義就是平均分,學生在這種互動活動中可以認識除法的意義與概念.教師平時可以多設計這樣的互動教學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六)高效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強化小學生的專注程度
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加強對數學知識的講解和展示,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更加直觀地學習知識,使課堂教學更加直觀有趣.科學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技術來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對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有著積極的作用.例如,在教授“24小時計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多媒體直觀形象地向學生介紹了時鐘的基本知識.首先,教師運用課件出示鐘面模型,給學生講清楚每個刻度上的數字代表什么、不同長度的指針代表什么.然后,教師通過視頻向學生分別介紹“24小時計時”,把時鐘時間調到2:00,讓他們看時間,然后調到2:30,最后調到2:45.學生在定時觀察時間的情況下更能明白這一知識該如何去學習.在確保學生熟悉了時刻的識別技巧后,教師用課件出示鐘面上的不同時刻,引導學生分組識別時間,并設計游戲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互動,給予回答正確的學生掌聲和發放小紅花鼓勵.在這樣的課堂活動中,教師教得輕松愉快,學生學得意猶未盡.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思維活動始終圍著教師的活動開展,注意力高度集中,課堂效果非常好.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科學地運用信息技術設計數學教學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準確地理解知識點.在多媒體技術的靈活應用中,學生能保持高度的專注,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從而更好地展現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在很大程度上培育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專注能力.
(七)課中采用小游戲或者小律動,集中學生注意力
隨著小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性格變得更加活躍,他們喜歡在上課和做作業時做一些小動作,很難因為正在上課而約束自己的行為.教師注意到學生開始注意力不集中時,可以停止對新知識的講授,帶領學生做一些小游戲或者小律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從其他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引入課堂教學中.例如,教師在對“混合運算計算法則”展開教學時,如果發現學生注意力分散,就可以帶領學生玩“下雨”的游戲:老師說“小雨”,學生就輕輕拍腿;老師說“中雨”;學生就拍手,老師說“大雨”,學生就使勁拍桌子.或者帶領學生玩“兩只老虎”的小律動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通過設計各種闖關、走迷宮等智力游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感受數學學習的深刻意義和魅力,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輕松愉快地學習數學知識,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收獲快樂.
結 語
綜上所述,學生注意力能否集中決定了教師教學成效的高低,而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集中又有著各方面的原因.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找出學生難以集中注意力聽講的原因“對癥下藥”,調整自身的授課方式,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同時,教師要吸收先進的教學思想,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來武裝自己,給自己的數學課堂教學創造一個新天地.
【參考文獻】
[1]邵美樂.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注意力的培養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36):29.
[2]王邦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注意力的培養之我見[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09):182.
[3]高燕萍.努力澆灌 靜等花開———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注意力的培養[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1(01):59.
[4]朱云.交替協同 提升實效———例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注意力培養的調控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6(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