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黨鋒

由上表可以看出,2023年全國8道高考作文題,以時政熱點、民族文化、生活實際等為命題背景,依托具體的社會生活情境、個人體驗情境、學科認知情境,聚焦“立德樹人”之根本任務,引導考生深入思考、真情表達,旨在培育考生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全面考查了考生的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呈現出“守正創新,夯實素養”的鮮明特征……
一、2023年全國高考作文命題全景透析
1. 守正創新
2023年全國8道高考作文題,較之近3年的命題情況,在試題類型、命題材料的選取等方面呈現出極大的穩定性,同時又進行了大膽創新,可謂守正創新。具體表現如下——
(1)試題材料守正。立足時政熱點、民族文化、生活實際選取命題材料,是多年來高考作文命題比較穩定的選材方向,2023年全國高考作文試題材料仍集中在這三個方面:全國甲卷“技術與時間”、全國乙卷“燈、花之喻”、北京卷“續航”源自時政熱點,新課標I 卷“故事的力量”、天津卷“交友處事與讀書求知”源自民族文化,新課標II 卷“青少年的空間”、北京卷“亮相”、上海卷“探索陌生世界”源自生活實際。
(2)價值引領守正。引導考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高考作文一貫的價值引領,2023年全國高考作文題仍全面落實這一命題理念:全國乙卷“燈、花之喻”以“百年變局”為背景,引導考生以美美與共的姿態文明互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課標I 卷“故事的力量”引導考生講好個人故事、國家故事等;北京卷“續航”引導考生為青春續航、為經濟發展續航等;天津卷“交友處事與讀書求知”引導考生思考如何交友處事與讀書求知等。
(3)寫作身份守正。以“時代青年”為寫作身份,是近5年來高考作文比較穩定的寫作身份,綜觀2023年全國高考作文題,在寫作任務中,除北京卷外,其余試題的寫作任務中均有寫作身份為“你”這一寫作指令。
(4)教考銜接創新。讓高考引領日常教學是近幾年高考命題的一個重要理念,2023年全國8道高考作文題,有多道是教材單元寫作任務的“升級”版,可謂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如:全國甲卷“技術與時間”源于必修下第四單元“媒介素養”,全國乙卷“燈、花之喻”源于選擇性必修上第三單元“處世之道”,新課標I 卷“故事的力量”源于選擇性必修上第一單元“致敬英雄”、選擇性必修中第三單元“歷史評說”,天津卷“交友處事與讀書求知”源于必修上第一單元“青春情懷”、必修下第五單元“青年使命”、選擇性必修下第四單元“青年選擇”。
2. 夯實素養
2023年全國8道高考作文題,從必備知識、學科素養、關鍵能力、核心價值等多方面綜合考查了新時代中學生必備的信息篩選、理解分析、理性思考、個性表達等核心素養。具體表現如下——
(1)注重考查閱讀理解能力。2023年全國有6道高考作文題將寫作主題“內嵌”于試題材料中,所以考生必須對試題材料中的相關信息進行提煉、理解、加工、升華,如此方能找準寫作主題、寫作角度,這一審題立意的過程正是對考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如全國乙卷考生必須準確理解“燈”“別人”“一花”“百花”的內涵且知曉寫作的重心在于“別人”與“百花”方能精準立意。
(2)注重考查開放思維能力。全國乙卷“燈、花之喻”考生可從個人角度立意,亦可從國家、民族、人類等角度立意;新課標I 卷“故事的力量”考生可講個人的故事,亦可講國家、民族的故事;北京卷“續航”“亮相”考生必須用化大為小的方法將“續航”“亮相”具體化,文章方能言之有物;上海卷“探索陌生世界”考生必須探究出除“好奇心”之外的其它原因,如興趣、責任、夢想等。
(3)注重考查辯證思維能力。全國甲卷“技術與時間”考生必須寫出“技術”與“時間”之間的辯證關系,文章方顯深刻:技術一方面為人們節省了時間,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技術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又控制了人們的時間,使人們成為時間的仆人。全國乙卷“燈、花之喻”考生宜闡述“自己”與“別人”“一花”與“百花”之間的辯證關系:相互尊重,將個體融入集體之中方能彼此成就。
(4)注重考查邏輯思維能力。全國乙卷“燈、花之喻”考生雖可從個人、國家、民族、人類等任一角度構思行文,但如果能采取邏輯思維來行文,即由個人切入后升華到國家、人類,文章立意自然要深刻得多;上海卷“探索陌生世界”考生宜將“探索陌生世界”的多個原因形成一定的邏輯關系來構思行文;新課標II 卷“青少年的空間”考生也宜寫出放松、沉淀、成長之間的邏輯關系。
(5)注重考查創新思維能力。在文體的選擇上,較之往年試題,2023年全國8道高考作文題可謂給考生提供了更廣闊的選擇空間:全國甲卷“技術與時間”可選擇議論性文體來闡述“技術”與“時間”之間的辯證關系,亦可擇取一個現象、一個故事、一段經歷寫一篇記敘文,當然也可寫一篇富有想象力的科幻小品;新課標I 卷“故事的力量”可寫成記敘文通過講述自己、他人、國家、人類的故事來抒發對“故事的力量”的感悟,可寫成議論文對“故事的力量”進行闡述,亦可寫成散文來抒情;北京卷“續航”“亮相”、新課標II 卷“青少年的空間”亦可選擇多種文體來構思行文。
(6)注重考查真實表達能力。新課標II 卷“青少年的空間”貼近考生生活與心理,有利于考生抒發真情實感;北京卷“亮相”設置了“國旗下的講話、研學成果的匯報”寫作情境,有利于考生聯系自我生活快速打開寫作思路;天津卷“交友處事與讀書求知”聚焦“交友”與“求知”,有利于考生個性化表達。
二、2024高考作文命題趨向及備考策略
綜上所述可以預測,新高考背景下,2024高考作文命題立足《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將呈現出以下顯著命題趨向,針對此命題趨向,我們可采取相應的備考策略以提高備考效率。
命題趨向一:關聯教材,落實教考銜接。
備考策略:1. 緊扣單元寫作任務做“變題”訓練。
2. 充分挖掘每篇課文所蘊含的寫作主題并加以訓練。
3. 立足單元課文以群文閱讀的視角多角度提煉寫作主題并加以訓練。
4. 立足多單元寫作主題提煉“升級”版寫作主題并加以訓練。
5. 緊扣單元寫作任務積累專題寫作素材。
6. 立足多單元相同寫作主題積累專題寫作素材。
命題趨向二:聚焦時政,厚植家國情懷。
備考策略:1. 立足《二十大報告》關鍵詞做系列化寫作訓練,如復興、開放、創新、人才、文化等。
2. 以《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經典評論為載體做系列化讀寫訓練。
3. 每周定時看作文雜志,積累素材及對材料的審題訓練。
4. 設置梁衡、余秋雨等名家經典文化散文專題閱讀課程。
命題趨向
三:貼近生活,鼓勵個性表達。
備考策略:1. 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做生活的有心人。
2. 堅持寫生活隨筆,感悟生活點滴。
3. 以青年視角勤于反思自我成長。
4. 倡導行文必“文中有我”。
5. 立足生活高頻詞匯做系列化寫作訓練。
命題趨向四:讀寫結合,倡導深度學習。
備考策略:1. 養成精讀經典文章的閱讀習慣。
2. 堅持寫讀后感。
3. 鼓勵對文本內容進行質疑與反思。
4. 開展合作閱讀,延伸閱讀內容。
5. 多方式利用高考試卷中的命題材料。
6. 多做讀寫結合類寫作訓練。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2023年年度課題《“三新”背景下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2023 年YB1239)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