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廷樺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實驗小學新城分校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工作的全面開展,“雙減”政策的頒布和實施,實現了為學生和家長減負的目標。“雙減”的主要內容是指有效減少作業總量和時長,并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時間的同時,幫助學生減輕過重的作業負擔。小學階段的教育工作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認知和學習能力,也要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小學數學教師要在“雙減”背景下結合學生的學習要求,構建高年級數學問題趣味性課堂,在不斷完善作業管理機制和減少作業總量的同時為學生解決運算問題,從而保證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符合“雙減”要求。
通過全面實施“雙減”政策,幫助學生減輕學習負擔,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同時,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從而保證實際開展的教學工作符合現代化教學要求。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不斷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滿足學生數學知識學習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在體現數學課堂問題性和趣味性導入的同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高年級數學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教師要結合“雙減”政策,營造具有較強趣味性和問題性的數學課堂氛圍,在幫助學生解放天性的同時,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問題的解答活動,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學習的重要性。本文從“雙減”背景下構建小學高年級數學問題趣味性課堂的意義入手,結合“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管理制度進行論述,針對如何構建小學高年級數學問題趣味性課堂進行全面分析和評價。
在“雙減”背景下,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帶全面發展,離不開趣味性的課堂教學。數學問題趣味性教學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學習興趣,也能高效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在保證具備較強的育人功能的同時,提高學生數學課堂的參與度,從而使學生在課堂的高效學習中真正認識到數學知識學習和應用的重要性。不僅如此,“雙減”政策可以幫助學生緩解學習壓力,教師可以在滿足學生學習要求的同時,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保證數學課堂具備較強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課堂中積極與教師互動,這是現階段培養學生思想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只有讓學生全面發展,才可以更好地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摒棄以往陳舊的教學觀念,與時俱進,以學生為主體,適應新課程教育理念,創新構建趣味課堂,在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和感悟數學學習規律的同時,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吸收課堂知識,培養學生分析數學問題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不能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有時候需要走出課堂。
以“面積單位”的教學過程為例。為了讓學生增加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利用軟尺、粉筆等工具去實地測量,或組織測量速度比賽等活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測量結束后,組織學生討論分享高效的測量方法,借助多媒體播放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動畫或搜集相關圖片,讓學生能夠直觀感受“單位面積”,發掘學生的潛力。
在“雙減”背景下,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應該做到“提質增效”“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教師設置有一定梯度的課堂練習?,F代化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應與學生學習的數學知識相契合,能順應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心理,使數學作業充分發揮激勵和診斷等多項功能。同時,還要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保證小學高年級數學內容的設置具有合理性。除此之外,小學數學教師還要結合實際狀況進行分析,將數學教材作為核心依據,高效利用各項教學資源,保證數學作業設置符合“雙減”政策的要求,在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不足之后,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進而滿足現代化教學要求。
“雙減”背景下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面臨嚴峻挑戰,不僅要嚴格執行數學課程教學標準和教學計劃,也要保證小學高年級數學學科充分發揮育人功能。在教學實際中,教師可以布置課前預習作業、課堂小練習、課后復習作業等,通過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課前進行有效的預習,要注意引導學生使用課本,養成正確的讀、勾、批、注的習慣,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可愛的圖案批注出預習的內容,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在數學課中,讓學生認真審題,帶領學生逐步學會看圖、式、文,再引導學生弄清術語,理解關鍵詞語,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養成先閱讀后做題的好習慣。
“雙減”政策要求教師縮減作業量,幫助學生減輕學習負擔。教師在布置書面作業時應注意數學作業的“質”,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師要求學生每天的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小于60 分鐘;周末、法定節假日、寒暑假的書面作業時間要控制在90 分鐘之內。教師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作業、學科融合性作業、必做作業、選做作業等,這樣既能鞏固課內知識,又能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選擇作業內容,努力做到精練、巧練、趣練與有針對性練。同時,課后作業中既要有基本知識、基本概念等內容,又要有開發智力、培養能力、形成技能、激發興趣等內容。
作業布置層次化。從基礎知識著手,有計劃地安排系統性與綜合性的層次化作業,作業布置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關注個體學習差異,尊重學生學習上的差異性、階梯性,給學生以選擇權利,提倡“基本作業+彈性作業”模式,不搞“一刀切”,使各層次學生做有所得。對難度較大的內容,不能急于在短時間內讓全體學生掌握,應合理分解難點,科學安排練習,逐步突破。有代表性、典型性、關鍵性作業不要認為學生做過就過關,必須從重點著眼體現作業布置的層次化,使各層次的學生做有所得。
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應指導學生在校內完成書面作業,如不僅要認真批改學生作業,全面掌握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況,還要及時反饋,加強面批講解,保證實際開展的答疑輔導工作符合要求。除此之外,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制作精美的錯題本,把訂正工作落到實處,每個單元進行精美錯題本比拼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能養成及時訂正的好習慣。
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家長要充分發揮自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如學生在學習必要課程的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的課外學習和實踐提供機遇。小學高年級數學教研組和備課組要明確自身職責,充分利用教研時間和資源,在符合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的基礎上,制定完善的素質教育和數學專業知識教育方案,但是需要保證嚴格按照“雙減”政策要求做好各項工作,避免產生超出課標的現象。在此基礎上,最大程度上發揮作業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功能。不僅如此,教師要布置分層作業,保證具有較強彈性和個性,提高學生數學作業的完成效果。
在趣味性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對課堂所要講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新設置。設置數學問題要注重問題的趣味性和故事性,并以數學問題為藍本,通過講故事的方式營造情景建設的氣氛,讓學生掌握數學運算的方法,從而達到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設置趣味性的學習活動應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前提。例如,教師出示問題:“上周六,小明同學過生日時,生活在鄉下的爺爺拿出賣西瓜的100 元給小明作為生日禮物。小明同學得到100 元錢后就去學校的春暉文具店買了一個文具盒,這個文具盒進價為18 元人民幣,零售價為21 元人民幣。小明同學選了一件卡通圖案的精美文具盒后,遞給老板100 元。文具店的老板接過100 元找零錢時,發現柜臺內零錢不夠,就拿著小明遞給他的100 元向附近賣奶茶的商戶換了10 張10 元人民幣,隨后找給小明同學79 元。小明同學走后,賣奶茶的商戶來找文具店的老板,說剛才兌換的那100 元是假鈔,文具店的老板無奈還了賣奶茶的商戶100 元。”據此,興趣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設置好整數趣味數學故事,讓課程內容變得豐富多彩,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在整數知識的應用中,任何一個非零整數都可以用n表示,100=79+21 或者100=10×10。教師設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思考:“小明同學的爺爺、賣奶茶的商戶、文具店的老板在這次交易中誰損失了錢?”請學生計算:“這次交易損失成本是18 元,還是21 元?”且重點提示損失的是成本價,還是零售價?隨后交班級小組討論,結合整數知識,最終得出結論:“小明同學的爺爺賣西瓜,收到了假錢,后通過小明同學買文具轉移到文具店的老板手中。文具店老板在這次交易中實際損失了97 元,賣奶茶的商戶與文具店老板之間事實上互不虧欠?!蓖ㄟ^這節課,讓學生通過現象揭示問題的本質,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當然,教師利用生活中的數學資源創設情境,必須符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要求,以情境托起計算、以素材豐富教學內容,將計算設置在實際解決問題之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從數的認識整數到趣味數學,通過充滿趣味性的數學問題應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小學趣味數學課程設置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充滿數學。通過與生活相關的一系列數學活動,提升學生的數學認知。數學理論的科學性和抽象性,決定了數學語言的準確性、邏輯性和簡練性,同時也使教師的課堂語言變得枯燥干巴、平淡乏味,給學生的學習過程增加了困難。
為了讓學生體會數位不同的小數加、減法計算,教師結合奧賽數學設計了考題:“自然數1~100 數字中共有多少個數字‘1’的出現,并按‘1’所在的數位不同來求解?!比缭谡n堂上,當教師提問:“在1~100 這100 個自然數中,個位數中‘1’出現幾次?”學生回答:“1 次,個位數中‘1’出現了1 次?!苯處熆偨Y:“1 次,答對了?!睂W生齊聲鼓掌喝彩。之后,教師再次提問:“在1~100 這100 個自然數中,十位數中‘1’出現了幾次?”學生經過短暫的計算后,舉手回答:“19 次,‘1’在十位數中前后出現了19 次。”教師總結:“19 次,答對了。”教師最后提問:“在1~100 這100 個自然數中,‘1’出現了共幾次?”學生又動手快速計算,紛紛舉手回答:“21 次,前后出現了21次。”教師總結:“正確答案為21次,學生都回答對了。”
課堂上,教師設置數字“1”在1~100 這100 個自然數中共出現了多少次的活動,構建了數學個位、十位、百位等數位的不同觀念,以100 自然數中數字“1”共出現了多少次為題,讓學生努力思考,調動了學生探求數學問題的積極性,所以,趣味數學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與此同時,趣味數學課程設置了評價手段和多元化評價方法,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評價方面,教師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如口頭評價、運算能力評價、紅花獎勵等??傊鶕\算難易程度的不同,采取多元化獎勵政策,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趣味和快樂,最終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工作非常重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會經歷多個環節,課前導入就是第一個步驟,做好該項工作不僅能夠提高教學效率,也能保證后續各個環節的教學工作高效開展?!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信息化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既能為小學高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提供重要幫助,又能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雙減”背景下,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應創新教學模式,充分利用數學課堂上的時間,如將現代信息技術作為核心依據,既要整合信息化技術和數學知識內容,又能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保證課前導入工作的有序開展。此外,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優勢顯著,具體表現為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相比于傳統形式下的教學模式,更能激發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因此,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在構建趣味性課堂過程中要高效應用信息化技術,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與其他學生和教師互動,這對于后續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講解四年級上冊“三位數乘兩位數”知識之前,教師要進行導入環節的工作,利用多媒體設備呈現Flash 短片:“喜羊羊從草地回到村莊需要13 分鐘,已知其每分鐘能夠行走102 米,那么草地離村莊一共有多少米?”學生在課件上看到自身比較熟悉的卡通人物,能夠更加積極地學習,這樣學生既能思考問題,又能在后續環節中認真聽課,并在增強數學課堂趣味性的基礎上,高效完成教學目標。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期間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為學生合理布置課堂練習。為了保證趣味課堂構建工作的有序開展,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數學課堂中融入一些趣味元素,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和質量。例如,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媒體、班級優化大師、AI 等智能技術與教學管理的應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化被動為主動,將數學知識學習滲透到各個環節中,從而激活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探究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僅如此,“雙減”背景下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還要拉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真正做到與學生之間成為“朋友”關系?;诖耍W數學教師可以利用閑余時間與學生互動,并全面掌握學生的想法和思維,在讓學生提前進入學習氛圍之后,教師可以使用鼓勵性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同時教師還要應用委婉的語言提醒學生自身存在的不足,從而使學生高效學習。
教師在布置數學作業的過程中,很難詳細分析班級中每一位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因素,這導致實際布置的數學課堂作業非常多,內容機械重復,難以滿足現代化教學要求。因此,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的產生,小學數學教師要結合“雙減”政策,嚴格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為學生布置針對性的數學作業,在體現出層次性特征的基礎上,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對于提高學生數學知識學習和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例如,當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小數的意義”內容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具有層次性的數學作業。針對學困生,可以設置在數軸上正確填寫小數的題目,使該層次的學生形成“數形結合”的理念,對于理解小數表示方式、小數定義形成過程具有重要作用;針對優等生,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布置具有一定挑戰性的習題:“用0、2、3 和小數點能組成多少個不一樣的小數,寫出來?!边@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還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期間應對學生有明確的導向作用和中肯評價。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積極的好評和肯定,增強學生的自信。由于小學數學課的時間比較長,一些教師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數學課堂中融入一些趣味元素,以便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和質量。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探究的過程中去,指導學生做數學游戲或者講解有助于智力開發的數學故事,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索科學知識的強烈欲望。不僅如此,學生進入學習氛圍之后,教師要使用鼓勵性的方式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多標準評價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此外,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堅持縱向、分層評價的評價方式,通過小組評價、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測評等,創建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體系,優化班級評價標準,活躍課堂氛圍,達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的良好教學效果。例如,一些學校的數學教學質量評價主要以學生考試的及格率、優秀率等作為定量評價的指標和依據,如教學科目標準具體、科學、目標明確,能夠給師生提供努力的方向,師生將教與學目標統一,從而化被動為主動,進而實現高效課堂。
總而言之,為了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效率和質量,小學數學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在此期間,嚴格按照“雙減”政策的要求,做好各個環節的教學工作,保證數學課堂具有問題性和趣味性。通過充分應用信息化技術、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