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外研版英語(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下冊Module 10 Unit 1教學為例,論述在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梳理教材內容,確定指向思維品質培養的教學目標;根據話題創設真實情境,滲透思維訓練;巧妙設計學習任務,在訓練活動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
【關鍵詞】小學英語 思維品質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22-0071-03
英語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英語核心素養?!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2022年版英語課標》)指出,思維品質是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學生在理解、分析、比較、推斷、批判、評價、創造等方面的層次水平。思維品質反映的是核心素養的心智特征,它與語言能力、文化意識、學習能力等維度相互滲透、融合互動、協同發展?!?022年版英語課標》在課程理念中明確提出“踐行學思結合、用創為本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強調英語教學應當融語言、文化、思維于一體,讓學生在觀察語言和文化現象的過程中分析比較其中的異同、歸納語言和語篇的特點、辨識語言形式和語篇結構功能,分析和評價語篇所承載的觀點、態度、情感和意圖等,發展學生的批判邏輯思維,提高思維品質。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可以通過語篇帶動、任務驅動、問題引領的方式展開。筆者嘗試在小學高年級開展英語閱讀教學,發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取得了一定的實踐成果。本文以外研版英語(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下冊Module 10 Unit 1 Where are you going?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在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一、分析教材內容,確定思維品質培養目標
Module 10 Unit 1 Where are you going?的情境內容是:Daming明天就要去美國了,但在臨行前他有點焦慮;奶奶給Daming打電話,建議他列一張清單,寫清楚要做的事情,如攜帶哪些物品、出發的時間、送自己去機場的人等。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語言儲備包括:已經學習了用一般將來時“be going to”表示計劃或打算要做的事情,學習了用where,what,when,who,how等疑問詞詢問地點、事物、時間、人物、方式等。對學生來說,弄清楚課文對話內容不是難點,這種識記能力只能算是思維品質中的低階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師必須依據《2022年版英語課標》中的課程理念、教材編寫理念,在確定教學目標的同時精準定位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方向。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可以確定針對學習能力與思維品質培養的教學目標:為幫助Daming制訂計劃,學生自己必須學會制訂計劃。這一教學目標旨在幫助學生分析語言和文化中的現象,梳理和概括信息,建構新概念,推斷信息的邏輯關系,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看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生活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確定學習主題,在真實情境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著名特級教師朱浦認為,基于文本的體驗課程,才能讓學生真正獲得語言知識,形成語言能力。語言能力是核心素養的基礎要素,語言能力的發展有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2022年版英語課標》提出,英語學習要“秉持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遷移中創新的學習理念,倡導學生圍繞真實情境和真實問題,激活已知,參與到指向主題意義探究的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等一系列相互關聯、循環遞進的語言學習和運用活動中”。因此,教師確定學習主題后,應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基于真實生活和真實體驗,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問題,發散思維,提高思維能力。
Module 10 Unit 1是本冊教材最后一個模塊,Where are you going?這個單元探討的是學期結束后的暑假生活,主題是“旅行”。教師可以利用語篇資源,確定學習主題為“旅行吧!Daming”,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論證力及判斷力等思維品質。例如,在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幫助Daming完成清單上的計劃,加深對語篇內容的理解,提高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利用疑問詞where,how,what,when,who等,為Daming的計劃搭建框架,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語篇內容揉碎后重新進行梳理、整合,要求學生復述課文,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Daming還可能帶些什么東西?為什么要帶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有什么作用?”等問題,培養學生的思考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是體驗式學習的過程,目的是在學習活動中明白基本的道理:做任何事情之前,如果沒有做好周密的計劃,活動的開展就容易受到影響。通過語篇學習,學生學會了制定計劃,運用目標語言談論自己的計劃,還學會了為即將到來的暑假生活做計劃,培養了論證能力和判斷力。
以上教學活動均圍繞話題“旅行吧!Daming”展開,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了學生閱讀語篇的興趣,有利于學生在交流互動中進一步理解語篇的內涵,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學生通過分析與判斷、描述與闡釋、內化與運用,對語篇中零散的信息進行加工,建立信息聯系,形成了系統的認知。學生根據Daming旅行的情況,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與旅行需求,合理制訂旅游計劃,運用目標語言談論自己的暑假計劃,在突破學習難點的同時,提升了思維品質。
三、巧妙設計問題,在閱讀與運用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英語語篇教學中,教師通常會設計一系列問題,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分析語篇信息,熟悉語篇內容,理解語篇內涵。在語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設計的問題要能夠突出閱讀課的主線,使學生的思維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
在“旅行吧!Daming”這一話題教學中,圍繞“plan”這一重點主題,教師可以設計“計劃什么、為什么這樣計劃、怎樣做計劃”的追問式討論模式,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充分挖掘語篇信息,在交流討論中輸出語言,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具體做法如下。
(一)預讀導入,啟發思維
預讀導入環節的學習內容是談論Sam的假期。教師播放Sam與媽媽的對話視頻。在視頻中,媽媽問Sam以下兩個問題“Where are you going this weekend?”“When are you going to get up?”。結果是,Sam一問三不知。學生分析文本,觀察插圖。教師利用這個契機,提問學生:“Why does he say I don’t know?”有的學生觀察插圖后回答:“Because he is watching TV.”有的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分析原因,給出答案:“Because he has no plans.”在預讀導入環節,教師的提問可以促使學生回顧文本,進行語言輸出,初步訓練學生的分析能力與表達能力。
閱讀環節的學習內容是幫助Daming完成旅行計劃,針對Daming說的“I feel nervous”,教師可以順勢追問“Why does he feel nervous?”,引導學生思考Daming緊張的原因,在分析與思考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觀點“Because he has no plan.”。這是學生第二次回答“Because he has no plan.”,強調了計劃的重要性。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如果沒有提前做計劃,結果會怎么樣。從結論上明確“提前制訂計劃”的必要性。
將做事有計劃的個人規劃能力、生活適應能力等育人理念與啟發學生的思維相結合,將其巧妙地融入英語課堂教學中,突出了英語課程育人理念,同時也順理成章地提出了本課的學習目標。
(二)設置任務,發展思維
在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要幫助學生讀懂文本,指導學生學會梳理文本,判斷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或其他邏輯關系,直至學生形成自己的觀點,最后進行準確的概括和表達。語言輸入是為了語言輸出,在輸出環節,教師應適當開展語言實踐活動,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在學習制訂計劃這一主任務前提下,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兩個子任務:一是“Make a plan for Daming.”,二是“Think and decide to make a happy plan.”。要將這兩個子任務落實到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辯論,讓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提升思維品質。
在子任務一“Make a plan for Daming.”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富有思維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分析和推測,深入分析文本。比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His grandma tells him to make a list of things to do. Do you think it is good?”有的學生認為:“I think it is good to help him.”有的學生認為:“I think it is good to make a good trip.”問題導學可以促進學生的思考與交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經過分析和討論,學生意識到了做計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此外,學生小組合作完成表格的填寫,幫助Daming制作旅行計劃清單,在復習疑問詞where,how,what,when,who的過程中知道如何做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追問,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深入挖掘文本內涵,突破學習難點,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提升高階思維能力。
當然,僅僅根據文本內容為Daming制訂旅行計劃還不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聯系學生的真實生活,在閱讀教學環節通過展示實物,幫助學生記憶單詞,引導學生討論Daming還可能帶些什么東西,為什么要帶這些東西,促進學生的思考。有的學生認為Daming還可能帶上太陽眼鏡;有的學生認為Daming還可能帶上照相機;有的學生認為Daming還可能帶上泳衣;有的學生認為Daming還可能帶上字典,因為他要學習英語單詞。經過思考和討論,學生的思維得以發散,學會了制訂計劃,培養了高階思維。可見,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教師要讓學生學會有理有據地進行分析、評價和創造性地表達。
通過設置任務、巧提問、巧追問,學生的思維由淺入深。從學習內容看,它是問問相連,環環相扣;從學習目標看,它是由此及彼,逐步深入。教師這樣設計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訓練學生的思維。教師以問題鏈引領英語教學,將思維訓練融入語篇教學,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三)運用語境,拓展思維
在語篇讀后感這一教學環節,教師可以拓展教學子任務二“Think and decide to make a happy plan.”,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境,讓學生在語境中進行交流,拓展思維,提高語言素養和思維品質。
首先,教師利用即將放暑假這一契機,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引發學生的思考。學生經過交流,得出諸多“想法”,如make a picnic plan,make a reading plan,make a sports plan,make a birthday plan等。接著,教師提示學生制訂計劃時要注意where,when,what,who等關鍵詞,圍繞關鍵詞展開討論,制訂暑假計劃,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在本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良好的思維習慣,教師首先要做好示范和引領。在預讀和自由討論環節,教師可以創設能夠引發師生共情的場景語境,活躍課堂氣氛,引發學生思考,促進學生交流。例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Where am I going this weekend?”有的學生說:“You are going to take pictures in the park.”有的學生說:“You a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 in the park.”有的學生說:“You are going to see animals in the zoo.”接著,教師繼續創設場景語境,分享周末與家人在公園野餐的圖片(出示食物單詞,其中有milk。),同時說道:“I am going to take some food.”手指著milk提問學生:“Why do I take some milk?”這個問題引發了學生的猜測和思考。有的學生說:“Because you like to drink milk.”教師否定了學生的看法。經過交流,學生發現教師帶牛奶的真實意圖是“My baby will drink milk when he is hungry.”。
語境生于詞、句、篇融合的語言內容,從語境創設、語境導入到語境帶動,教師要將學生置身于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通過提問帶動語境變化,推動學生的思維發展,再由思維帶動語言,激活學生已有的語言經驗,使學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彰顯語言運用的實用性功能。
總之,在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要在學生理解文本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真實的語言交流和個性化的表達積累詞匯、句型,在整合資源、聚焦閱讀的同時,關注學生的語言發展和學習體驗,讓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感受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在語言實踐中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魏冉.英語閱讀教學中評判性思維的培養[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3(27):110-112.
作者簡介:劉宇紅(1971— ),四川夾江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英語教學。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