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行政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對于優化資源的利用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目前行政單位在預算績效管理方面普遍面臨一系列的挑戰。一方面,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合理規劃預算,以實現組織的績效目標,是當前行政單位預算績效管理中的一大挑戰。另一方面,行政單位的績效管理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特點,績效評估需要考慮多維度指標和多源數據,既有客觀指標又有主觀評價。為了有效應對這些難點,需要制定合適的策略。因此,本文主要探討行政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難點,并深入剖析這些難點的根源,由此提出相應的應對之策,包括確立明確的目標和指標制定流程、建立科學客觀和可量化的績效評價標準、提供足夠和可持續的資源支持等,以期為行政單位提供更好的資源支持和指導,推動其預算績效管理的優化。
[關鍵詞]行政單位;預算績效管理;難點;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C93文獻標志碼:A
在現代行政管理工作中,預算績效管理是一項關鍵任務,旨在確保行政單位高效地利用資源,從而達到既定目標和績效標準。通過科學地規劃、分配和評估預算資源的使用,行政單位可以更加有效地實現政策目標,提供高質量的公共服務,滿足社會需求。然而,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并不容易,面臨著種種挑戰,如資源限制、預算約束等。因此,深入探討行政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難點與應對之策對于促進行政單位的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只有解決這些問題,行政單位才能更好地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提供公正高效的公共服務,從而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
1 行政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預算績效管理是一種管理方法,結合了預算管理和績效管理兩個方面。預算管理是為了控制和規劃組織的財務資源,而績效管理則是通過衡量和評價組織的工作成果來確保組織目標的實現。在預算績效管理過程中,預算不僅是一種財務規劃工具,也是一種績效目標設定和評價工具。預算規定了組織應完成的任務和目標,同時也為這些任務和目標分配了相應的資源。通過對預算執行進行監控和評價,可以了解組織的績效情況,從而及時調整管理策略[1]。
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可以幫助組織更好地控制和使用資源,更有效地實現目標,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目標導向。預算績效管理使行政單位能夠將資源分配和業務目標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制定明確的績效目標和指標,行政單位可以確定每年的工作重點和優先事項,確保資源合理配置,以實現組織的長期目標。二是績效評估和透明度。預算績效管理通過建立明確的績效評估機制,對預算執行過程進行監控和評估,確保資源使用合理,大大提高了行政單位的透明度,并使各方利益相關者對績效有一個清晰的了解[2]。三是資源優化。預算績效管理強調以結果為導向,注重效益和價值。通過追蹤和評估績效指標,行政單位可以發現資源使用的不合理之處,并進行調整和優化,以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四是決策支持。預算績效管理提供了基于數據和績效評估的決策支持,能夠幫助行政單位更好地對資源分配和業務決策進行權衡和優化。通過對績效數據進行分析,行政單位能夠作出更明智的決策,增強決策的準確性和科學性。五是激勵和質量改進。預算績效管理通過建立與績效目標和評估結果掛鉤的激勵機制,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工作動力。通過識別績效短板和問題區域,行政單位可以著手改進和提升工作質量。
2 行政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難點
2.1 缺乏明確的目標和指標
行政單位在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中,明確的目標和指標是評價績效的基礎,但在實踐過程中常常遇到各種難點。一是目標的明確性。行政單位應該根據其職能和任務設定明確、具體的目標。然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行政單位的目標大多含糊不清或過于寬泛,導致具體的執行和評估存在困難。二是指標的制定。指標是衡量目標實現程度的重要工具,但制定有效的,既能反映單位實際情況,又能推動其向目標前進的指標對行政單位來說是一項挑戰,需要權衡各種因素,如指標的代表性、可衡量性、可控性等。三是目標與指標之間必須保持一致,即指標必須能夠真實反映目標的實現情況,但在實踐過程中經常會發現,已經制定的指標并不能很好地反映目標的實現情況。四是,隨著環境變化和任務調整,目標和指標也需要更新和改進。但更新和改進需要投入資源,同時也可能面臨一些阻力。
2.2 績效評價標準存在主觀性和難以量化的情況
一方面,績效評價標準需要具備普遍適用性和公正性,但往往受人的主觀因素影響,不同的評價者對同一項工作的評價可能存在差異。例如,因為理解和認知不同,對目標的實現程度有不同的解讀。同樣,對于某些抽象或模糊的標準,如“創新能力”“團隊合作”,各個評價者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評價標準,增加了評價結果的主觀性和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很多績效指標并非數字化或者容易被量化,比如一個單位的服務質量或者員工的工作滿意度。這些非財務性的,或者抽象的指標難以通過具體數字來衡量,就使得績效評價變得困難。此外,即使某些指標可以被量化,如“完成項目數量”,也可能忽視了其他重要但不易量化的因素,如項目質量、影響力等。
2.3 資源的支持不足
行政單位可用的資源(如資金、人力、設備等)是有限的,而需求和目標往往超過了這些可用的資源量。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眾多的任務和項目中合理分配和使用有限的資源,就成了一大挑戰。有限的資源可能會導致某些任務或項目無法得到有效支持,從而影響其執行效果。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行政單位還需要確保資源分配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避免出現偏袒或不公平的現象,進一步增加了預算績效管理的難度。有時,績效目標的設定可能超出了現有的資源承受范圍,這就需要行政單位在目標設定和資源分配上進行權衡,找到最佳平衡點。
2.4 績效信息收集和分析的困難
行政單位的工作領域廣泛,涉及的各方面信息都可能影響績效評估。因此,如何在大量的信息中篩選出對績效評估有用的信息,并進行整理,對行政單位預算績效管理來說是一個挑戰。比如,需要收集的信息可能分布在多個部門、地點,甚至包括一些難以獲取或難以量化的信息。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也可能遇到信息不準確或不可靠的問題,如某些信息是由第三方提供,或者是通過調查問卷等方式進行收集,其準確性和可靠性難以保證。收集到信息后,如何進行有效分析和解讀以支持績效評估和決策,需要有相應的信息系統的支持。然而,信息系統的建設和維護需要大量資源的投入,包括財務、人力等,這對一些行政單位來說超出了其能力范圍。
3 行政單位預算績效管理難點的原因剖析
從行政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難點來看,其主要源自以下幾個方面:行政單位的工作領域廣泛,涵蓋的服務類別多樣,其績效評估面臨多元的目標和復雜的工作內容。不同的行政單位可能有不同的目標,涉及的領域也涵蓋多個方面,如經濟、社會、環境等,這使得績效管理變得更加復雜和多樣化。比如,一個公共衛生部門的績效可能涉及公眾的健康水平、疾病發病率等,這些指標都不易量化。在行政單位的績效評估中,既存在客觀的指標和數據,也存在主觀的判斷和評價,有些績效指標難以量化或難以直接觀測,需要依賴于主觀的評估和解釋,這使得績效管理容易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難以達到客觀一致性[3]。同時,行政單位的工作往往具有長期影響和社會效益,但這些效益難以直接量化。例如,教育、醫療、環境保護等行政單位的績效評估難以完全依靠數量指標,還需要考慮到長期的社會效益和綜合評估。
與企業不同,行政單位通常擁有有限的預算資源,而需求和期望卻很高,但預算限制又會對資源分配和績效管理產生約束。而且預算資源通常需要在各個項目和活動之間進行分配,涉及如何確定優先事項的問題,若處理不科學,不同項目之間就會出現競爭和爭奪資源的情況,導致資源的有限性與多樣性選擇之間出現沖突。此外,選擇何種評價方法以及如何設計和實施這些方法,也是導致行政單位預算績效管理難題的一個原因。如何減少評價的主觀性,增加其公正性和公平性,都是需要在實踐中探索的問題[4]。有效的預算績效管理需要依賴精確可靠的信息系統,但在許多行政單位中,這樣的系統并未建立,或者已經建立但運行不夠完善,影響了數據的收集和分析等。改變現有的管理方式并采用預算績效管理,往往會引發一些問題,如員工的抵觸等,也就使得預算績效管理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4 行政單位預算績效管理難點的應對之策
4.1 確立明確的目標和指標制定流程
確立明確的目標和指標制定流程是行政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基礎。行政單位需要明確其戰略目標,戰略目標應具有遠見、可操作性和可測量性,以便后續的執行和評估。在戰略目標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設定具體的績效目標。績效目標應與戰略目標一致,同時也需要考慮到單位的資源和能力。績效指標是衡量績效目標實現程度的重要工具,需要科學、合理地制定。一般來說,績效指標應能夠反映目標實現情況,且可度量、可控、可比較。制定好目標和指標后,就需要通過目標和指標管理來執行,包括定期評估績效、與預定目標和標準進行比較、分析差距原因、制定改進措施等。根據實際情況和評估結果,適時調整和優化目標和指標,以保證其有效性和一致性。為了確保目標和指標管理的成功實施,還需要提供相關的培訓和指導,以提高員工的理解和執行能力。
4.2 建立科學客觀和可量化的績效評價標準
為應對行政單位預算績效管理難點,尤其要建立科學客觀和可量化的績效評價標準。其中,需要在明確績效目標和指標的基礎上,設定具體的、可以量化的關鍵績效指標,以體現績效評價的標準。根據績效目標和指標,建立一個科學的評價模型,確保績效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該模型應包括各個指標的權重、評價標準、評分方法等[5]。可以參考其他行政單位或相似機構的經驗,以便制定更科學、客觀和可量化的標準。此外,引入獨立的第三方進行績效評估,可以增強評價的客觀性。第三方可以是專業的評估機構,也可以是公眾或利益相關者。
4.3 提供足夠和可持續的資源支持
在資源有限和任務需求超過資源量的情況下,行政單位需要權衡各種因素,制定靈活的戰略和規劃,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有限資源的作用,實現最佳績效。在戰略規劃中,就需要將預算績效管理視為組織的重要目標,并充分考慮資源需求。對于資源的分配,應根據其戰略目標和任務需求,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資源分配不僅要考慮效率,也要注重公平性和透明性,這就需要行政單位建立明確、公開的資源分配準則,避免資源分配的不公平和不透明。除了傳統的財務、人力資源等,還可以考慮引入新型資源,如信息技術、知識資本等[6]。此外,對資源的有效利用是提高績效的關鍵,行政單位應通過提升工作效率、實施精細化管理、優化流程等方式,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并保證預算績效管理的持續性,避免資源投入的斷斷續續導致管理效果的不穩定。
4.4 引入信息化技術和數據分析手段
引入信息化技術和數據分析手段是解決績效信息收集和分析困難的關鍵手段。行政單位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信息化系統,包括預算管理系統、績效評估系統等,用于記錄和管理預算與績效數據,實現預算和績效數據的自動化錄入、計算、匯總,減少手工操作的錯誤和工作量。整合不同部門和系統中的數據,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一致性。通過數據采集、整合和清洗,形成一個數據倉庫,為后續數據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礎。同時,利用數據分析工具和技術,對預算和績效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和挖掘。通過數據分析,發現潛在的問題、趨勢和機會,為預算和績效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支持。結合數據分析的結果,可以制定適合行政單位的績效指標和指標體系,使其能夠客觀地評估績效,并與預算目標和政策要求相符合。還可以利用信息化系統和數據分析手段,定期生成績效報告,向管理者和利益相關方提供準確、及時的信息。根據報告結果,及時調整預算和績效管理策略,以實現持續性改進。
5 結語
雖然目前行政單位預算績效管理面臨許多挑戰,但這些挑戰并非無法克服的。通過制定明確的目標和指標、提供充足和持續的資源支持以及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統等策略,行政單位可以有效地應對這些挑戰,提高預算績效管理的質量和效果。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和變化,對行政單位的預算績效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單位還需通過不斷創新和改進,提高績效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務質量,為推動社會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曼州. 內部控制視角下行政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研究[D]. 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大學,2022.
[2]劉燕蕓. 行政單位財務管理中預算項目支出績效管理[J]. 經濟師,2022(5):81-82.
[3]黃馨敏. 行政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優化研究[D]. 河北大學,保定:2022.
[4]馬谷雨. 基于平衡計分卡的行政單位預算績效評價優化研究[D]. 呼和浩特:內蒙古財經大學,2021.
[5]隆碧華. 新時期下加強行政單位預算績效管理探討[J]. 大眾投資指南,2021(9):165-166.
[6]劉懿婷. 行政單位項目支出預算績效管理研究[D]. 上海:上海財經大學,2020.
[作者簡介]蔣玉芳,女,湖南郴州人,廣東省從化監獄,中級會計師,大專,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