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陽 吳金豹
摘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和問卷調查法,以中國人民警察大學的400名學員,作為研究對象, 對學員損傷產生的原因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訓練強度大、技術動作錯誤、場地狀況差和準備活動不充分等是造成損傷的主要原因。建議盡快強化學員預防損傷的意識并加強運動康復指導。
關鍵詞:公安類院校學生;運動損傷;預防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公安民警在未來所面臨的治安形勢越來越復雜,各種新型犯罪手段層出不窮,這也對公安隊伍人員的戰斗力提出了更高的標準,也對公安類院校學生的運動訓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公安類院校學生的日常訓練過程中,運動損傷是非常常見的。那么如何對這種運動損傷進行預防,提高未來的公安民警的作戰能力則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從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在學校的日常訓練過程中出現運動損傷的中國人民警察大學的學生共有400名。年齡在18至22歲之間,平均年齡20.3歲,其中男240名,女生160名。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本文通過對我校4年來出現運動損傷而就診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找出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1.2.2問卷調查法
該文根據中國人民警察大學的實際情況,選取該校大一大二大三學員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半年的跟蹤調查,制定了調查問卷。統計結果如下:

2.公安類院校學生運動損傷導致原因分析
2.1體能因素
體能水平的高低與人體的形態學特征以及人體的機能特征有著密切的相關,公安院校的學生,大部分公安類院校學生在入校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較少,而在入學后,又因每天的集合,上課,點名而將所能進行體育鍛煉的大塊時間碎片化,導致了公安類院校學生的所進行的體育鍛煉較少,身體素質普遍不高,體能較差。那么,在進行突然間的高強度的運動鍛煉時,難免會因體能的原因造成運動損傷。
2.2準備活動不充分
調查中發現在表1中,膝部受傷人數占比最大,這與運動前準備活動密切相關,公安類院校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具有強度大時間長等特點,在體育活動中,不做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不充分的現象普遍存在。與此同時,準備活動的內容與所將訓練的內容之間存在著很大的聯系,如果聯系的不夠到位或者是缺少了專門的準備活動,則在運動中負擔較重部位的功能沒有得到充分調動。條件反射的建立尚未恢復,則在運動中極易發生拉傷和扭傷,導致身體的各部位損傷。[1]
2.3心理因素
公安院校的學生在面對一些強度較大的體育運動鍛煉時,容易產生抵觸情緒。
如表2所示,在日常訓練過程中訓練項目多,訓練強度大,如障礙跑,攀爬訓練,在訓練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他們在心情不好的情況下,會變得更加沮喪和憤怒,甚至會進行抱怨,以此來發泄自己的情緒。這種負面情緒會使他們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從而影響到他們進行運動鍛煉的效果,也就是會因心理因素造成運動損傷。
2.4技術因素
“技術”指的是在一個特定的領域內起作用的所有科學(理論與研究方法),同時也指的是用來解決這個領域內的設計問題,以達到共同的或個別的目的。警察大學學生的專業特點決定了他們在訓練中對耐力、力量和速度有更高的要求。這個時候,需要做的就是調整大腦中樞神經的興奮性,讓它保持在一個合適的狀態,同時也要提高肌肉的體溫,增強肌肉的強度。當在缺乏相關的理論基礎與前期正確的準備活動的情況下,如果使用了錯誤的訓練方法和技術,則會大大提高運動損傷的發生率。例如,在一些新技術的學習過程中,如足球中的踢球,如果腳觸球部位不正確,容易造成腳趾關節的損傷。打網球時,不正確的擊球動作會導致“網球肘”等。[2]
2.5運動裝備與訓練場地
運動裝備和訓練器材是進行一切正確的體育鍛煉的基礎。如表三所示,皮外損傷占比位居第二,這說明運動中裝備的完善和訓練場地的環境及其重要。對于公安院校的學生來說,全套作訓服,作訓帽,外腰帶,作訓鞋是合適的運動裝備。在訓練場地的要素中,場地使用的材料、場地使用的安全保護措施、一旦發生僵硬或損壞,都會提高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的危險,導致運動損傷和意外的出現。
2.6其他因素
除此之外,天氣條件也會影響體育鍛煉。如天空中有霧霾,導致空氣中的可見度不高;運動場地地面過滑,都會導致公安院校的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中,發生運動損傷和意外。
3.公安類院校學生運動損傷預防對策
3.1加強思想教育,廣泛開展關于運動損傷預防的思想教育
對于公安院校的老師來說,他們在教學、訓練和比賽中,要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通過加強對學生、運動員進行組織性、紀律性教育,讓他們明白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培養他們良好的體育道德風尚,以降低運動損傷風險。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進行體育安全教育和預防運動損傷知識的普及,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應對運動損傷。
3.2高度重視準備活動,豐富準備活動的種類
在學校開展體能訓練前,最好把預備活動分成三種類型:
(1)常規準備活動:常規準備活動是指在體育教學中,根據教材的性質、內容的要求和學生的個人特征,使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得到充分的發展。
(2)普通準備運動:普通準備運動是指在進行高強度運動前進行的普通熱身運動。其功效是通過提高人體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幾大系統的功能水平,使其能夠更好的適應身體的運動,達到減輕運動損傷的目的。
(3)特殊準備活動:特殊準備活動明顯地表現出了項目性質,它是一種在進行比較激烈的專門訓練之前進行的體能鍛煉。例如:在進行拋擲訓練之前,先進行腿的旋轉訓練;在上課之前,先進行幾個球的運動,讓學生對球的性質有一定的了解。
3.3采取有針對性的個性化體能訓練
目的明確,有針對性的個性化體能訓練,是保持不同個體相關肌肉力量特別是薄弱肌肉群發展的必要手段。降低運動系統的勞損,不僅可以有效提高體能水平,還可以有效預防損傷。運動損傷大多由于長期局部負荷過大所致,例如長時間的過度訓練、過度使用器材或器械,以及過度練習,都會引起肌肉勞損和關節損傷。[3]為了減少這些損傷,教師和教練員應嚴格遵循運動訓練原則,根據不同年齡段、性別、健康狀況、體能水平、既往病史和各項運動項目的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個性化體能訓練,以減少肌肉勞損和關節損傷的發生。同時,教師和教練員還應該注意及時調整運動強度和頻率,以避免過度訓練和過度練習對肌肉和關節造成傷害。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綜上所述,運動損傷是公安院校學生在進行運動中的一種常見的現象。對于運動損傷的成因來說,有體能較差,準備活動不充分,對高強度運動有抵觸心理,運動裝備與訓練場地條件的不足,天氣因素等原因。對于運動損傷的預防來說,公安院校體育運動的教學人員,要注重對學生造成運動損傷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要制定出一套科學、嚴謹的運動訓練方案,實施有針對性的個體化體能訓練,并與教學內容和目的相結合,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提升他們的身體機能,加強他們的自我防護意識,同時要優化場地訓練環境,做到安全訓練,降低運動傷害。
4.2建議
(1)公安類院校學生要全面提高身體素質,尤其是加強踝、膝以及腿部肌群的力量和柔韌練習,以促進其身體的健康發展,為將來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2)警校教師在教學中,尤其是在戰略戰術教學中,要加以正確的引導,不能僅僅把某一技術動作當作重點進行傳授,而是要更多地把技術、預防和安全意識融合在一起,讓學生能夠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和實踐環境。
(3)訓練警校學員在鍛煉之前,作好充足的預備運動,尤其是在低溫和惡劣的氣候條件下,尤其要注意下肢各個肌肉,韌帶,腳踝和膝蓋。
(4)在實訓教學中應適當開設醫療保健等方面的課程或講座,增強對運動損傷的預防及處理能力。[4]
(5)為了改善高校運動場地的條件,有條件的高校應多投資建造塑膠跑道和綠茵場地,以保證學生能夠享受到更加舒適的運動環境,從而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為此,學校應根據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情況,將建造塑膠跑道和綠茵場地的資金投入到實際建設中去,以確保學生能夠獲得良好的運動環境。同時,學校還應定期對運動場地進行檢查,以確保其符合安全要求,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安全的運動環境。
參考文獻:
[1]吳軍鵬.學校體育訓練中運動損傷的原因及預防思考[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5(08):23-25.
[2]王誠.高校籃球運動中損傷的原因分析與預防[J].合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04):91-93.
[3]陸文龍.對大學生運動損傷的分析與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4,(04):143-145.
[4]王安利.學校體育教學訓練中運動損傷的原因、特點及預防[J].中國學校體育,2003,(0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