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瑞霞
(積石山縣友誼小學 甘肅 積石山 731799)
在當今社會,小學生的情感教育越來越重要,是小學生全面發展的靈魂,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情感教育涉及到小學生個人的情感體驗和情感創造,與語文教學有著緊密的關系。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注重情感教育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感知、理解、表達,并運用到日常生活和學習中。
首先,可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情感態度,情感教育有助于學生樹立積極的情感態度,增強自信心和自尊心,形成良好的社交關系,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其次,可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情感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讓他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培養良好的溝通能力[1]。再次,可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文化元素,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讓學生對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更加深入。另外,可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情感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讓他們在面對社會問題時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最后,可塑造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情感教育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成為具有人文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人才。
情感體驗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核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觀察學生情感體驗的變化,多聽取學生的想法和看法,給予學生積極的情感指引。
例如,在學習《大青樹下的小學》這篇文章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小學生與青樹、動物、草地之間的情感聯系,并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妙和神奇[2]。在教學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學方法:①營造情景,激發情感。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造出充滿積極情感的情感氛圍,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情感體驗。例如,可以在課堂上放映相關的圖片、視頻等,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文章中的情景,從而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理解文章傳達的情感信息。②引導學生情感表達,情感表達是情感教育的核心之一,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記錄、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
另外,也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后記錄自己與文章中形象、動物、自然的情感體驗,或是像是與哪一種角色有共鳴。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進行分享,通過分享的方式幫助學生加深自己的理解,并進一步發展自己的情感表達能力。③情感引導,在學習《大青樹下的小學》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從而形成對自然的保護意識和對文明的推崇。教師可以創建一個情感課堂,鼓勵學生用各種形式去表達、分享自己與自然之間的感受,讓學生在情感教育中受到最好的引導和指引。
情感創造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環節[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利用語文教學的資源,創造出充滿積極情感的情感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創造情感氛圍來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更好地感受文章中的情緒。可以通過展示婉轉悠揚的音樂、美麗的圖片、絢麗的色彩等方式進行。
例如,在“秋天的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樹葉落下的視頻、放映秋天的畫作,讓學生感受到秋天中的美好與溫馨。通過這種方式實現課堂導入,讓學生熟悉相應的文章內容,然后再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深度感悟與體會自身情感,以及與他人進行情感分享。教師可以開展小組討論活動,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例如,學生可以在小組中分享自己對雨的感受,或者是迷人的秋天的感覺。通過同學們的分享,發現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感性認識文章的內涵。學生在獲取一定的情感之后,合理地表達能夠讓學生對相關情感有一個更加深刻地感悟與體會。
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依據教學內容進行情感表達。通過情感表達,可以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情感,增強自我意識和自信。例如,在課堂上可以進行秋天的短詩創作,可以讓學生自己創作秋天的詩歌,并在課堂上向其他學生展示,從中發展自己的情感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相關情感是情感教育的最終目的,可以讓學生明確自己的情感目標,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并引領學生向更高層次的情感目標發展。例如,在學習《秋天的雨》這篇文章時,可以引導學生學會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個美好細節,感悟人生中的潤物細無聲的真諦。
情感的影響和糾正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因情感問題而出現的行為異常,及時發現并給予正確的指引和引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內容之一,注重情感影響和情感糾正是情感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相應的策略和手段把情感教育融入其中,以增強學生的情感認知和情感管理能力。
(1)情感影響
建立情感共鳴,讓學生感受到同樣的情感體驗。可以通過展示儒雅的音樂和美好的圖片、色彩等方式,引導學生產生對文章中情感的共鳴。激發學生對問題的興趣,并讓學生感受到探求問題的樂趣。可以提出一些反常的、意外的問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他們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從而陶冶情感。鼓勵積極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關注和感知問題的積極面。對于那些困難、棘手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從積極的角度去看待,看到其中的積極和有益的一面,讓學生體會到問題產生的積極成果。
(2)情感糾正
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情感沖動和焦慮感。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對問題出現了情感中的焦慮和沖動時,可以針對性地開展一些能夠緩解焦慮和沖動情緒的小活動,比如用冥想或深呼吸練習等,可以減輕學生的情感壓力。
指導學生正確處理與他人的情感溝通。在小組活動中,可以讓學生模擬一些真實情況下的溝通場景,如教室內的抵觸情緒、同桌的沖突等等,引導他們認識到如何正確的處理好這些情感溝通。
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節情緒。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情感調節的方法,如做游戲、聽音樂、看書等,鼓勵學生在情感壓力大的時候,進行情感調節,有效地緩解情感壓力。
從實踐中鍛煉情感表達能力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環節[4]。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創設情感表達場景、引導情感表達行為等方式,幫助學生鍛煉情感表達能力。小學語文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鍛煉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尤其是在口語交際方面,學生需要通過實踐來提高自己的情感表達能力。而《口語交際:名字里的故事》這篇文章,可以作為鍛煉學生情感表達能力的教學素材。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鍛煉情感表達能力。
(1)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師可以在班內進行問卷調查,讓學生就自己的名字寫下對名字的一些感受和想法,收集大家的意見并做出總結。通過這樣的形式,激發學生對自己名字背后隱含的情感故事感到好奇,進而對名字有了更多的認識和理解。
(2)鼓勵學生開口說話并講述自己的故事
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己講述自己的名字背后的故事,并引導他們從自己的名字中慢慢聯想到他們自己的經歷和感受。教師可以適當給予一些提示,如:自己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多年以后關于名字的變化,名字讓你想到的事情等等。這種講述故事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名字背后的情感故事,并通過口頭表達來鍛煉自己的情感表達能力。
(3)引導學生在小組中合作討論和交流情感體驗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小組討論時間,讓同學們給對方講他們自己名字的背后故事,并通過合作討論和交流情感體驗,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別人名字背后的情感故事,培養學生自我感知和關注他人情感的能力。通過以上形式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鍛煉自己在口語交際中的情感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背后的情感故事。
另外,教師還可以由此衍生出寫作,引導學生通過寫作提升情感表達能力。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從自己名字的釋義、起源、寓意等方面考慮,讓他們了解自己名字中每一個字的含義。然后,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經歷和感受,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寫出自己名字背后的故事。比如,學生可以寫自己名字的來源、含義和家人取名的心情,也可以寫自己與名字之間的情感聯系和成長過程中的感悟。在寫作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提供積極的指導和建議,讓他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最后,教師邀請學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讓他們互相欣賞和交流,建立起積極的情感交流和互動。同時,教師也可以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和點評,鼓勵他們在寫作方面不斷提升,提高自我表達和情感交流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融入情感教育,教師所實施的教學策略非常關鍵,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情感和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應對人生挑戰的能力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情感創造,關注情感的影響和糾正,幫助學生從實踐中鍛煉情感表達能力。通過這些實施策略的探索和實踐,在小學語文教育的實踐中,情感教育的實施將變得更加科學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