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琦
(江西理工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江西贛州 341000 )
早在2020年,教育部出臺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指出高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要始終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思想政治教育要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之中,確保課程教育活動成為人才思想、價值、道德觀念培養的主要平臺,切實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在該教育大背景之下,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固然要將課程思政建設視為重中之重,紅色文化的融入無疑是重要抓手之一,如何將其有效融入,確保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課程充分體現專業性和思政教育價值就成為一項重要研究課題[1]。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屬于藝術類范疇,而在該專業性質與特點中,以學科交叉與融合最為突出,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計算機與通信技術,更要掌握藝術設計領域相關知識和技能。正因為后者所致,所以該專業招生對象傾向于藝術特長生。然而,藝術特長生與非特長生之間最明顯的差異就是掌握一定專業基礎,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較強,但文化基礎相對較為薄弱,而這也導致了學生在當今時代發展大環境之下,對該專業學生的自律性帶來嚴峻考驗,稍有不慎就會對自己的成長和未來發展造成嚴重影響。針對此,幫助該專業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道德觀念,促進該專業學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就成為該專業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的新重點,而通過具體的手段對學生進行適當干預往往會呈現較為理想的效果[2]。
其間,在教育活動中,通過充分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品,引導學生形成健全而又獨立的人格,并且結合專業課程相關理論,讓學生能夠深刻意識到正確的思想、價值、道德觀念對自身成長和未來發展會帶來怎樣影響,讓學生潛意識中能夠形成思想認同、價值認同、道德觀念認同,最終方可做出適合自己和社會發展大趨勢的職業規劃,成就其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而這樣的教育目標顯然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目標相互統一,更能體現數字媒體藝術教育本身的教育價值,而這也正是數字媒體藝術教育課程思政道路建設的主要方案[3]。
但是,在高校數字媒體藝術教育中,切實做到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目標同向同行卻是一項復雜性和系統性極高的工程。其間,不僅要結合該專業特點深入挖掘與之聯系緊密的思政元素,讓深度反映時代和社會正能量的教育資源進入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意識、道德觀念和職業觀念。除此之外,教育活動的內容、方法、評價更要以學生思想、價值、道德觀念的養成為中心,讓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內容的同時,還能結合未來專業發展的實際需要,理解自身思想看待事物發展角度、分析問題的視角、解決問題的方法會對其產生怎樣影響,同時自身是否具備這些能力與素質,這樣顯然可以對學生健康成長和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證[4]。
在高校數字媒體藝術課程結構中,主要由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兩部分組成。其中,理論課程主要包括中外設計史、專業設計史、地域設計史、設計概論、設計方法等理論性、基礎性、專業性較強的課程,而實踐課程則主要由3Dmax 建模、Photoshop 平面設計、Flash 動畫設計等實操性和專業性較強的課程構成。結合上述課程的特點不難發現,由于課程內容本身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所以教學活動通常以反復強調、反復練習、強化訓練的方式來進行,這樣不僅導致教學活動本身過于枯燥而又乏味,導致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產生,更會造成教育教學活動缺乏人文情懷的傳遞。然而,將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引入恰恰可以幫助高校數字媒體藝術教育改變上述現狀,其原因在于紅色文化資源本身具有美育和德育功能,讓學生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同時,向學生傳遞文化內涵深刻且豐富的信息,讓教育過程更加具有人文色彩,從而不僅可以激發出學生專業課程學習的興趣與欲望,課程教學的人文深度也會隨之大幅增加[5]。
由于藝術本身具有較高的包容度和自由度,所以往往藝術領域工作者都具有鮮明的個性,尤其是當今時代背景下的高校藝術專業學生,在時代大環境熏陶之下個性也更為鮮明。其中,具體表現就是思想較為活躍,并且對意識形態有著獨有的看法。這樣的個性顯然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將其進行正確引導,那么在藝術創新領域會有著不斷地新突破,反之則會導致其思想和意識形態走向偏激?!敖逃弊鳛槿瞬排囵B的前沿陣地,其責任就是要讓教育對象成為真正有用的人,在社會發展中能夠將自身的作用和價值最大程度發揮出來,所以在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教育活動中,不僅要強調對學生專業知識、能力、技能的全面培養,更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道德觀念,從而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由于紅色文化不僅具有教育功能,同時還具有社會凝聚功能,對教育對象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陶冶與啟發作用,所以將其融入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教育活動之中,可以讓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技能、能力的同時,能夠深刻感受到自身在未來發展中肩負著怎樣的責任與義務。這樣的教育過程顯然可以讓學生的文化地域得到顯著提升,更能讓紅色基因在當代數字媒體藝術人才中廣為傳承[6]。
在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課程教學活動中,深入貫徹落實課程思政教育路線,全面提升學生專業素質和思想政治素質必須具備多個理想前提條件[7]。其中,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顯隱性相結合則是關鍵前提所在。對此,紅色文化有效融入該專業課程教學的全過程也應該將其置于首位。在這里,所謂的“顯性”教育內容,其實質就是可以通過課堂講述方式傳遞給學生的教育信息,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語言描述過程中受到啟發,這樣的教學內容通常要具有易表達和易理解的特點。而所謂的“隱性”教育內容,其實質就是需要通過實踐活動才能傳遞給學生的教育信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受到啟發和引導,這樣的教學內容通常具有抽象性和啟發性兩個特征。
針對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活動而言,針對專業理論知識和社會發展中的影響與價值等方面的信息傳遞,學生顯然可以將其加以充分理解,但是在具體影響和價值體現等信息的傳遞過程中,由于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需要廣大教師通過組織實踐活動來幫助學生加以深入理解,而這樣的教學活動固然體現出了“顯性”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的思想。其中,在具體教學活動的開展中,通過選擇相對應的紅色文化資源,幫助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以及在社會發展中的影響與價值體現加以深刻理解,這樣不僅幫助學生夯實了專業知識與技能基礎,還能幫助學生專業能力、創新思維、責任意識、家國情懷的正確形成,并進一步深化了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課程思政實踐道路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8]。
在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課程教學活動中,切實做到能夠根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讓教學內容能夠對學生的精神塑造、價值引領、情感激發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此,這就需要廣大教師就必須在教學實踐活動的設計過程中,針對其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挖掘,讓更有利于學生思想、價值、道德觀念塑造的因素充分融入進來,紅色文化資源就是較為理想的選擇,從而做到以實踐活動去啟發和帶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從中深刻感悟數字媒體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樣學生的價值觀念才會實現情感轉移,最終幫助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形成思想認同感、政治認同感、價值認同感和道德認同感。
在這里,筆者認為最有效的方法在于積極發揮社團組織作用,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專業領域的課外實踐活動,切實做到教師不僅在課堂理論教學和實踐活動中,通過紅色資源讓學生感受到數字媒體藝術人才不僅要將強化自身的專業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更要將服務大眾放在第一位。與此同時,還能在社團活動中感受到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服務社會大眾時的喜悅心情,這樣不僅可以讓繼續增強專業課程學習的自主性,對學生知識、技能、能力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更能促進學生緊緊圍繞深入服務大眾生活,不斷強化自身的創新思維與能力,這樣該專業課程思政教學也達到促進學生價值認同的目的。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網絡信息的覆蓋范圍正在不斷擴大,其傳播速度和豐富性更是有目共睹,進而也讓人們足不出戶就能廣泛了解當下新資訊成為現實,而這無疑也為紅色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課程教學,以及該專業課程思政道路的全面建設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可是,就當前高校該專業課程思政道路的建設與實踐的現實情況來看,廣大教師依然注重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作為主體,內容的單調性和枯燥性導致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培養其專業能力與素養的過程中,很難對自身的思想、價值、道德觀念培養提起興趣,而這無疑成為融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一個重要弊端。
針對此,筆者認為廣大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過程中,應該注重對教材內容的重組,將專業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科學整合,并以此為著力點,通過融媒體技術將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全面收集并將其加以整理,在進行有效資源分析之后,找出與能夠促進學生專業知識、技能、能力、素養全面發展的紅色資源,并將其添加至課件之中,讓其與專業課程教材內容真正融為一體,如人物傳記、黨史介紹等。讓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教材內容的過程中,能夠充分感受到老一輩革命家是怎樣以藝術創作的形式來激發人們革命斗志,從中受到啟發找到數字媒體藝術創作的新視角和新思路,這樣學生在深度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更能有效樹立民族責任意識。
就傳統觀念上的紅色基因融入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課的效果而言,依然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與之相結合的層面,并沒有做到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這樣導致紅色基因在專業課程教學活動中并未能得到傳承,數字媒體藝術教育本身對學生思想、價值、觀念的引領作用并不生動。另外,在新媒體環境之下,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課程在課程思政道路的建設過程中,對于網絡信息資源的應用過于保守,而這也是導致紅色文化難以融入該專業課程的主要原因之一。針對以上現狀,筆者認為,借助網絡信息技術,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將紅色資源融入專業課程教學活動之中,必然會對學生思想、價值、道德觀念的形成起到重要引領作用,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效果也會更加趨于理想。
在這里,筆者認為可以先通過紅色教育資源專屬平臺,并結合專業課程的特點,將紅色文化資源進行科學選擇,之后通過“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的形式,通過合作學習和項目化教學的方法,通過啟發和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能夠在紅色資源的引領下,領悟數字媒體專業課程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創新思維的全面發展,進而讓學生不僅能夠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專業領域得到全面發展,同時還能在思想、價值、道德觀念上實現正確養成,確保紅色資源在踐行高校數字媒體專業課程思政道路中發揮至關重要的引領和導向作用,成為高校數字媒體專業人才高質量培養的重要抓手。
縱觀以上論述觀點,不難發現當代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道路中,課程思政建設與深化落實已經成為重要推手,而紅色文化的有效融入更是對其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在該專業課程思政建設與深化落實過程中,切實做到紅色文化深度融合并實現促進作用最大化并非易事,需要廣大學者及相關教育工作者不斷進行深入研究與探索,雖然本研究已經提出了具體的實踐策略,但依然存在可進一步深化與拓展的空間,值得廣大學者和相關教育工作者進行深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