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艷麗 張佳慧 劉書娜
【摘要】我國數字經濟迅速發展, 數字化轉型和ESG表現在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對已有文獻的梳理發現: 目前ESG理念不成熟、 ESG評級體系不完善, 數字化轉型模式難以推廣; ESG評級缺乏可比性, 導致企業融資困難, 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 數字化轉型和ESG表現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僅從財務績效、 創新績效或企業價值角度單方面展開, 鮮有學者將這三個維度結合起來, 進行多維探討。后續應關注企業數字化轉型和ESG表現的深度與廣度研究、 ESG評級體系和ESG信息披露機制研究、 數字化轉型和ESG表現對企業績效的多維度影響研究。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ESG表現;企業績效;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27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0994(2023)20-0053-5
一、 引言
數字化轉型和ESG[環境(Environment)、 社會(Social)與公司治理(Governance)]是全球企業界的重要課題。ESG表現是衡量企業可持續性的重要指標, 被廣泛認為是企業取得長期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2004年6月, 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United National Global Compact)首次提出ESG概念, 主張企業在注重經營的同時也要考慮環境、 社會和公司治理三個方面的表現。數字化轉型最早在2012年由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提出, 其強調應用數字技術重塑客戶價值主張和增強客戶交互協作。我國學者盧艷秋等(2021)認為, 企業數字化轉型是指企業通過引入大數據、 云計算、 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實現生產、 運營等重大改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 ESG理念的融入也成為企業能否實現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 要兼顧ESG表現, 以實現長遠發展。石福安等(2023)指出, 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 管理者容易產生“短視行為”, 忽略長遠的環境保護和社會效益。因此, 提升ESG表現在企業發展和轉型中變得愈發重要。
目前, 企業數字化轉型在我國迅速發展, 很多大、 中、 小型企業都開始嘗試將大數據、 區塊鏈、 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等新技術與企業經營管理深度融合, 以提升運營效率, 實現高質量發展。但是, 我國企業ESG理念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 與數字化轉型的融合還不夠深刻。在此背景下, 研究數字化轉型、 ESG表現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對于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 數字化轉型、 ESG表現與企業績效綜述
1. 數字化轉型與企業績效。通過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發現, 關于數字化轉型和企業績效的關系研究, 主要涉及環境績效、 經濟績效、 團隊績效、 創新績效和企業價值方面。
Li(2022)從環境績效和經濟績效出發, 發現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環境績效和經濟績效的影響是非線性的。在經濟績效方面, 數字化轉型初期對其的影響并不顯著, 說明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過程, 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環境績效方面, 數字化轉型對其的影響是先增強后減弱的, 所以企業要把握好外部環境, 適時進行數字化改革。這也反映出企業數字化轉型與ESG表現是密不可分的, 數字化轉型可以促進企業環境績效的提升, 與ESG表現中的環境因素相匹配, 從而更好地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Korsen等(2022)從團隊績效出發, 利用PMS測量系統進行捕捉、 分析個人或團隊的實時績效數據, 發現數字技術以及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發展能夠帶來正向效應。Sabai和Theresa(2019)從組織績效出發, 將數字化劃分為數字化導向和數字化能力兩個驅動因素, 探討兩者對數字化創新的影響, 間接證明數字化創新對企業組織績效具有正向效應。
Benitez等(2022)從創新績效角度出發, 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引入數字化領導力, 將數字化企業平臺作為中介因素, 對其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 發現數字化領導力通過數字化企業平臺來提高企業的創新績效, 主要表現為數字化領導能力與平臺數字化能力呈正相關關系, 平臺數字化能力與創新績效呈正相關關系。因此, 數字化領導能力能夠促進企業創新績效的提升。王福勝等(2023)將國際化戰略和企業創新結合起來, 以高新技術企業為研究樣本, 發現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夠有效促進企業創新, 其指出在企業實施國際化戰略的過程中, 數字化轉型對于促進企業創新仍發揮著重大作用。伍晨和張帆(2023)利用PSM-DID方法發現, 企業并購能夠促進企業創新, 數字化轉型在其中發揮著中介作用。
周冬華和萬貽健(2023)從企業價值角度出發, 采用雙重差分法、 安慰劑檢驗和熵平衡法, 對數字化轉型是否能夠促進企業勞動投資效率提升進行穩定性檢驗, 發現在企業信息透明度較高的情況下, 數字化能夠提高企業勞動投資效率和生產效率, 進而提升企業價值。代飛等(2023)基于企業創新視角, 在經濟政策不確定、 產權性質和股權集中度不同的情況下, 對數字化轉型是否能夠提升企業價值進行研究, 發現數字化轉型能夠提升企業價值, 并能在經濟政策不確定的時候快速幫助企業搶占市場。
綜上, 從數字化轉型和企業績效兩者的關系來看, 大多數學者認為數字化轉型會促進企業績效的提升。國外學者的研究主要側重于環境績效、 經濟績效、 團隊績效和組織績效等方面, 國內學者則側重于如何促進企業創新績效和企業價值等的提升方面。
2. ESG表現與企業績效。
(1)ESG表現與財務績效、 創新績效和企業價值的關系。在企業財務績效方面, Dasgupta(2022)基于27個國家2010 ~ 2019年期間的數據進行實證檢驗, 發現較低的財務績效對提升公司ESG表現有很強的積極影響, 當企業財務績效低于預期水平時, 公司會尋求新的戰略行動, 提升ESG表現便成為促進企業財務績效提升的重要手段。在企業創新績效方面, Zhang等(2020)以企業可持續發展為背景, 分別從環境、 社會和公司治理三個方面就其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的關系提出假設并進行驗證, 以利益相關者理論為基礎, 發現良好的ESG表現會提高企業創新績效, 即: 為利益相關者的理論需求服務的環境會引起利益相關者的積極響應, 并以積極提升創新能力的方式獲得異質資源, 進而提升企業創新績效; 履行社會責任有助于企業獲得利益相關者的支持和必要的資源, 進而促進企業創新; 良好的 公司治理會提升企業聲譽和合法性, 為企業帶來創新效益。在企業價值方面, Wong等(2021)以馬來西亞為背景, 以利益相關者理論和委托代理理論為基礎, 發現ESG認證降低了企業的資本成本, 使企業的托賓Q值①顯著提高, 進而提升企業的市場價值。雖然良好的ESG表現能夠促進企業財務績效、 創新績效和企業價值的提升, 但未能在管理者和投資人之間達到有效共識, 普遍性較差。
從國內來看, 關于ESG表現與企業績效的研究與國外類似, 蔡力(2022)、 王治和彭百川(2022)、 郝穎(2023)認為, ESG表現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企業財務績效、 創新績效和企業價值等方面。朱柏洋(2023)以農業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進行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 發現良好的ESG表現主要通過創新驅動來促進農業上市公司企業績效的提升, 說明創新驅動是ESG表現影響農業上市公司績效的主要機制。袁蓉麗等(2022)對ESG理念在我國的發展進行了系統的論述, 分別從ESG內涵、 測量方法、 理論基礎、 行為、 信息披露和投資六個方面進行探討, 發現良好的ESG表現能夠提升企業財務績效和市場價值。李井林等(2023)以我國上市公司的微觀證據為數據基礎, 發現ESG表現主要通過提高企業信息透明度、 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和緩解企業融資約束來降低企業債務融資成本, 進而提升企業財務績效和創新績效。陳玲芳和于海楠(2022)認為, ESG表現是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 其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方法對滬深A股上市公司數據進行分析, 發現ESG表現良好的企業具有較高的財務效益, 融資約束對ESG表現和企業業績之間的關系具有調節作用, 因此ESG表現對企業財務績效和融資約束都有較強的影響。張小艷和鮑思萌(2023)以經濟政策不確定為研究背景, 發現良好的ESG表現能有效提升民營企業的企業價值, 促使民營企業減少非效率投資, 增加高質量經營性投資, 以實現財務績效長期增長。
(2)ESG評級和ESG信息披露對企業績效的影響。ESG表現是綜合反映企業環境保護、 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等信息的非財務指標(徐蕾,2022); ESG評級是將企業ESG表現作為主要考量因素進行投資評估的評級方式(戚悅等,2023); ESG信息披露是指環境、 社會和公司治理信息的披露, 我國的信息披露政策分為強制性信息披露、 半強制信息披露和自愿性信息披露三種(王文兵等,2023)。ESG表現、 ESG評級和ESG信息披露共同構成了ESG體系。其中: ESG評級分數越高, 企業ESG表現越好; ESG信息披露程度越高, 融資約束越弱, 間接促進企業ESG評分提高, 從而提升企業ESG表現(董小紅和孫政漢,2023)。
在ESG評級方面, Serafeim和Yoon(2023)將MSCI(明晟指數公司)發布的ESG評級指數作為研究變量, 研究股票價格和ESG信息的關系, 發現得到共識的ESG評級能夠預測未來市場信息, 有助于企業投資者適時調整投資計劃, 進而提升企業財務績效。劉卓聰等(2023)以商道融綠公司發布的上市公司ESG評級指數為解釋變量, 研究上市公司ESG評級對企業價值的影響, 發現ESG評級對企業價值有積極影響, 且這種影響會受到行業、 區域和公司屬性的調節, 對于重污染行業企業、 經濟發達地區的企業和非國有企業來說, ESG評級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更加顯著。周杰怡等(2023)從企業經營績效與投資者關注視角出發, 以華證指數公司發布的ESG評級數據為解釋變量, 探討ESG評級對企業股票投資價值的影響, 發現ESG評級能夠通過吸引投資者關注, 促進企業內部經營績效和外部市場價值的提升。
在ESG信息披露方面, Yu和Van(2021)對跨國上市公司進行研究, 發現跨國上市公司傾向于披露更多的ESG信息, 以減少資本市場的外國責任, 降低融資約束程度, 提升財務績效和企業價值。同時, 其建議企業管理者要關注環境保護、 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三個方面, 而不應僅關注公司治理方面。韓芳(2023)認為, ESG信息披露是ESG評級體系的核心, 有利于管理者進行投資管理, 提升企業信息透明度, 助推企業財務績效、 創新績效和企業價值的提升。王翌秋和謝萌(2022)對企業ESG信息披露與融資成本之間的關系進行檢驗, 發現企業ESG信息披露可通過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和提高企業聲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進而提升企業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 并且在重污染行業中這一影響尤為顯著。
綜上, 國內外學者對ESG表現和企業績效的研究主要表現在ESG表現對企業財務績效、 創新績效、 企業價值的影響上, 以及ESG評級和ESG信息披露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上。其中: ESG表現良好的公司, 其財務績效、 創新績效和企業價值都較高; ESG評級體系健全的公司, 其社會聲譽良好; ESG信息披露較多的企業, 其信息透明度較高, 能夠吸引更多的投資者, 為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提供豐厚的資金支持。
3. 數字化轉型和ESG表現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1)數字化轉型影響ESG表現, 帶動企業績效增長。Nicola和Karen(2022)從數字化轉型如何使公司ESG戰略受益出發, 提出數字化轉型能夠通過促進ESG戰略實施、 幫助開發ESG評估和監控技術、 提高企業信息透明度, 進而緩解企業融資約束, 促進企業財務績效和創新水平的提升。胡潔等(2023)從企業數字化轉型影響企業ESG表現出發, 發現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夠提升ESG表現, 進而有助于企業價值提升。郝毓婷和張永紅(2022)以“雙碳”為背景, 研究數字化轉型對企業ESG表現的影響, 發現數字化轉型在ESG責任履行方面具有很強的賦能效應, 尤其是在國有控股企業和管理層持股比例較低的企業中具有顯著效應, 并指出政府和監管部門要不斷完善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激勵政策和有助于企業ESG表現提升的相關政策, 便于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 提高企業辦事效率, 緩解融資約束, 推動財務績效和創新績效提升。王曉紅等(2023)以企業數字化水平為調節變量, 研究企業研發投入、 ESG表現和市場價值之間的關系機理, 發現企業研發投入有利于提升企業市場價值, ESG表現在此過程中起到良好的中介作用, 數字化水平通過研發投入影響企業ESG表現, 從而提升企業創新績效和市場價值。其提出, 在未來研究中要注重采用不同的ESG評價體系和使用數字化衡量手段來進行變量的測算, 以便深入理解ESG表現與企業數字化轉型兩者之間的關系, 提高企業創新水平和市場效益。陳曄(2023)從銀行數字化轉型出發, 實證探討了數字化轉型對商業銀行非財務績效的影響, 發現數字化轉型對商業銀行非財務績效的影響主要集中在ESG評級的提升上, 數字化轉型對ESG績效的正向影響在客戶規模較大和盈利能力較強的商業銀行中更為突出。
(2)ESG表現影響數字化轉型, 進而提升企業績效。Camodeca和Almici(2021)以意大利FTSE MIB上市公司數據為研究樣本, 將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選擇歸結為環境、 社會和經濟三大支柱, 強調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 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理論, 注重企業ESG表現, 因為良好的ESG表現能夠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 提升企業的財務績效、 創新績效和市場價值。Yukhno(2022)將ESG原則融入董事會議程中, 發現數字化轉型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多樣化的挑戰, 為更好地迎接挑戰, 促進企業發展, 需要建立健全的ESG體系, 這是吸引投資者、 保護公司形象和提升企業市場價值的重要工具之一, 健全的ESG體系有助于企業做出精準戰略, 獲得市場效益。蔣牧云和張榮旺(2022)從金融科技公司出發, 發現ESG表現會影響金融科技公司的數字化轉型, ESG表現良好的金融科技公司能夠更好地應用區塊鏈、 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新興科技技術, 實現企業高質量數字化轉型, 進而促進企業財務績效和創新績效的提升, 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薛龍等(2023)采用華證ESG評級指數衡量上市公司的ESG表現, 發現良好的ESG表現可以通過加強企業內部監督與提高企業信息透明度來促進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水平的提升, 促使企業高質量、 高效率進行數字化轉型, 進而提升企業創新水平和市場價值。在商業信用融資方面, 許虹艷等(2023)將分析師跟蹤作為中介變量, 探討企業ESG表現對商業信用融資的影響, 發現企業提高ESG表現能夠促進商業信用融資的獲取,緩解融資約束, 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 提高經營效率和改善資金狀況。鐘雪美(2023)從新零售企業創新角度出發, 以利益相關者理論和可持續發展理論為基礎, 力求創造多元利益相關方價值。其在研究過程中發現, 良好的ESG表現有助于重塑組織內部經營模式并帶來突破性的創新, 企業數字化作為中介變量, 對企業構建良好的ESG體系起到重要作用。在企業運營過程中, 只有重視ESG理念, 即ESG表現、 ESG評級及ESG信息披露等問題, 才能更好地提升企業的創新績效。潘翔(2022)從企業ESG報告“漂綠”現狀出發, 通過分析企業ESG報告“漂綠”的原因, 建議企業將ESG管理戰略融入企業數字化轉型布局中, 以數據驅動業務全流程改進, 從而賦能ESG“漂綠”防范, 提升企業創新績效, 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綜上, 現有文獻對數字化轉型、 ESG表現與企業績效關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方面: 一是側重于企業的創新收益和企業價值, 即數字化轉型通過促進ESG表現提升, 帶動企業績效增長。二是側重于企業戰略決策和融資手段, 重視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長遠目標以獲取利益, 即良好的ESG表現能夠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 進而提升企業績效。
三、 文獻研究析出的問題
通過梳理數字化轉型、 ESG表現與企業績效的相關文獻, 本文發現現有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 多數學者認為, 實現數字化轉型和良好的ESG表現會促進企業績效的提升。但ESG理念在我國發展尚不成熟, ESG評級體系還有待完善, 并且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 加之我國企業的組織結構復雜, 內外部環境、 流動資金和人員素質具有較大差異, 導致數字化轉型模式難以推廣, 每個公司的數字化轉型方案僅適用于自身, 具有單一性特點。
第二, 通過梳理現有文獻發現, 企業ESG評級體系不健全, ESG信息披露標準不統一, 容易造成企業市場信息不對稱、 融資困難等問題。良好的ESG表現和達成共識的ESG評級體系會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 ESG信息披露標準統一, 能夠緩解企業融資約束, 促進企業績效增長。市場上現有的ESG評級公司較多, 評級標準不一致, 因此難以對使用不同評級標準的企業的ESG表現進行對比, 導致融資困難。此外, 受決策者和經理人之間矛盾的影響, 企業決策產生的問題較多, 導致各企業ESG信息披露程度具有差異, 難以將數字化轉型與ESG理念相結合, 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第三, 多數學者在研究企業ESG表現和數字化轉型時, 只是單維考慮, 即考慮兩者對企業財務績效、 創新績效、 企業價值的單方面影響, 鮮有學者將這四個維度結合起來, 探討數字化轉型、 ESG表現和企業績效三者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
四、 研究展望
在國內外倡導企業數字化轉型, 強調企業ESG表現的背景下, 為進一步提升企業績效, 實現企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本文針對文獻梳理中發現的問題, 提出以下研究建議:
1. 拓展數字化轉型和ESG表現研究領域的廣度和深度。目前企業對數字化轉型和ESG理念的理解不夠深刻, 難以形成普適性的數字化轉型方案, 也難以提升財務績效、 創新績效和企業價值。未來研究可以結合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發展目標、 發展理念和發展路線對企業數字化轉型和ESG表現進行深入挖掘, 形成符合各個國家實際情況的數字化轉型方案和企業長遠發展策略, 并從中提取出中國特色的數字化轉型方案, 為我國企業數字化轉型和ESG理念學習提供理論支持, 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2. 完善ESG評級體系和ESG信息披露機制。ESG評級體系和信息披露機制是企業實現良好ESG表現的重要途徑。規范的ESG評級體系和信息披露機制能夠提升企業信息透明度, 減少融資困難。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 結合我國企業ESG理念實踐情況, 制定適合我國企業的ESG評價標準, 完善ESG評級體系。針對企業特征, 強化ESG信息披露機制。例如, 污染型上市公司實行強制性信息披露原則, 新能源上市公司實行自愿性信息披露, 其他上市公司實行“遵循, 要不然解釋”的半強制信息披露原則(李秉祥等,2023)。此外, 企業自身應不斷深化ESG理念, 加強ESG信息披露意識和能力, 提升企業信息透明度, 進而提高企業整體的ESG表現, 緩解融資約束, 提升企業績效。
3. 構建數字化轉型和ESG表現對企業績效的多維研究。現有關于數字化轉型和ESG表現對企業績效影響的研究, 大多為數字化轉型和ESG表現對企業財務績效、 創新績效與企業價值的單維度影響研究。未來研究可將財務績效、 創新績效和企業價值結合起來, 構建數字化轉型和ESG表現對企業績效的多維度影響研究, 以便企業管理者了解企業經營發展現狀, 以及預測企業未來發展方向, 助力企業可持續發展。
【 注 釋 】
① 托賓Q理論強調投資與股票市場的關系,托賓Q=企業的股票市場價值/企業資本的重置資本。托賓Q>1,意味著股票市場每股資本的價格大于資本的實際成本,企業經營者購置新的資本能夠提高企業資本的市場價值,企業會進行新的投資,反之則不會。
【 主 要 參 考 文 獻 】
蔡力.ESG表現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研究[D].武漢:武漢輕工大學,2022.
陳曄.銀行數字化轉型如何影響銀行ESG表現[ J].中國外資,2023(7):90 ~ 93.
代飛,鐘運標,徐鳳菊.數字化轉型、企業創新與價值提升[ J].財會月刊,2023(1):36 ~ 45.
董小紅,孫政漢.化險為夷還是弄巧成拙:ESG表現能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嗎?[ 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23(7):57 ~ 67.
韓芳.“雙碳”背景下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現狀研究[ J].產業創新研究,2023(1):156 ~ 158.
郝穎.ESG理念下的企業價值創造與重塑[ J].財會月刊,2023(1):20 ~ 25.
郝毓婷,張永紅.“雙碳”目標下數字化轉型對企業ESG表現的影響研究[ J].科技與管理,2022(4):80 ~ 91.
胡潔,韓一鳴,鐘詠.企業數字化轉型如何影響企業ESG表現——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 J].產業經濟評論,2023(1):105 ~ 123.
蔣牧云,張榮旺.金融科技公司強企戰略:ESG深度融入業務及產品[N].中國經營報,2022-12-19.
李秉祥,茹雨青,李真.企業ESG報告信息披露內容分析[ J].財會月刊,2023(13):73 ~ 78.
李井林,陽鎮,易俊玲.ESG表現有助于降低企業債務融資成本嗎?——來自上市公司的微觀證據[ J].企業經濟,2023(2):89 ~ 99.
盧艷秋,趙彬,宋昶.決策邏輯、失敗學習與企業數字化轉型績效[ J].外國經濟與管理,2021(9):68 ~ 82.
潘翔.數字化賦能企業ESG報告“漂綠”防范[ J].新經濟,2022(8):74 ~ 78.
戚悅,陳慧,陳素波等.創造社會價值,衡量可持續發展[ J].企業管理,2023(3):26 ~ 32.
石福安,李曉冬,馬元駒.ESG背景下的企業社會責任驅動模式研究[ J].財會月刊,2023(1):26 ~ 35.
王福勝,鄭茜月,張東超.數字化轉型、國際化戰略與企業創新[ J/OL].運籌與管理,2023:1 ~ 9[2023-02-1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4.1133.G3.20230214.0937.002.html.
王文兵,馬德培,干勝道.國際ESG信息披露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J].財會月刊,2023(11):135 ~ 142.
王曉紅,欒翔宇,張少鵬.企業研發投入,ESG表現與市場價值——企業數字化水平的調節效應[ J].科學學研究,2023(5):896 ~ 904+915.
王翌秋,謝萌.ESG信息披露對企業融資成本的影響——基于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J].南開經濟研究,2022(11):75 ~ 94.
王治,彭百川.企業ESG表現對創新績效的影響[ J].統計與決策,2022(24):164 ~ 168.
伍晨,張帆.數字并購、數字化轉型與企業創新[ 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23(3):21 ~ 38.
徐蕾.上市公司ESG表現與股價崩盤風險研究[D].濟南:山東財經大學,2022.
許虹艷,李慧,李倩君等.企業ESG表現對商業信用融資的影響——基于分析師跟蹤的中介效應[ J/OL].經營與管理,2023:1 ~ 15[2023-03-15].https://doi.org/10.16517/j.cnki.cn12-1034/f.20230314.003.
薛龍,張倩瑜,李雪峰.企業ESG表現與綠色技術創新[ J].財會月刊,2023(8):135 ~ 142.
袁蓉麗,江納,劉夢瑤.ESG研究綜述與展望[ J].財會月刊,2022(17):128 ~ 134.
鐘雪美.ESG對新零售企業突破性創新的影響——企業數字化的中介作用[ J].商業經濟研究,2023(4):158 ~ 161.
周冬華,萬貽健.數字化轉型會提升企業勞動投資效率嗎[ 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3(2):87 ~ 101.
周杰怡,郭捷,李全.ESG評級能否創造股票投資價值?——基于企業經營績效與投資者關注視角[ J].中國證券期貨,2023(3):53 ~ 66.
朱柏洋.ESG表現對農業上市公司績效的影響研究[ 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1):110 ~ 122.
Benitez J., Arenas A., Castillo A., et al.. Impact of digital leadership capability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platform digitization capability[ 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22(2):103590.
Camodeca R., Almici A..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convergence toward the 2030 Agenda's 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 Goals: Evidence from Italian listed firms[ J].Sustainability,2021(21):11831.
Dasgupta R.. Financial performance shortfall, ESG controversies, and ESG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firms around the world[ J].Finance Research Letters,2022(46):102487.
Korsen E. B. H., Holmemo M. D. Q., Ingvaldsen J. A..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the balance between control and empowerment i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J].Measuring Business Excellence,2022(4):583 ~ 596.
Li L..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sustainable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market turbulence[ 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22(7):28 ~ 37.
Nicola Cobb, Karen Brigg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t the heart of ESG strategy[EB/OL].https://www.europeanfinancialreview.com/digital-transformation-at-the-heart-of-esg-strategy/,2022-03-02.
Sabai Khin, Theresa CF Ho. Digital technology, digital capability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 mediating role of digital innovation[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Science,2019(2):177 ~ 195.
Serafeim G., Yoon A.. Stock price reactions to ESG news: The role of ESG ratings and disagreement[ 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23(28):1500 ~ 1530.
Wong W. C., Batten J. A., Ahmad A. H., et al.. Does ESG certification add firm value?[ J].Finance Research Letters,2021(39):101593.
Yu Ellen Pei-yi, Van Luu Bac. International variations in ESG disclosure- Do cross-listed companies care more?[ 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2021(75):101731.
Zhang Q., Loh L., Wu W.. How do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initiatives affect innovative performance for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J].Sustai-
nability,2020(8):3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