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山古麗·吾斯曼 吾斯曼·吾木爾
摘? 要:新疆注重戰略定位、頂層設計、產業選擇、開放平臺的打造和機制體制五個關鍵點,將區位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通過建設立體化綜合交通網絡、打造多元化國際化開發開放平臺,積極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和重點產業發展,促進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物流、能量流等在新疆匯聚涌流,加快區域經濟轉型發展,構建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關鍵詞:新時期? ? ?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 ? ?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優化區域開放布局,鞏固東部沿海地區開放先導地位,提高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放水平。”立足新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下,新疆在我國向西開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日益顯現,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重大契機。
一、高質量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優勢條件
(一)新疆區位交通優勢明顯,貨物聚集效應日益顯現
新疆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全線連通、全境通過、全面覆蓋的核心區域,橫貫東西的交通大動脈。全區經國務院批準開放的航空口岸3個、邊境陸路口岸 15個,是全國擁有邊境陸路口岸數量最多的省區之一。其中,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口岸是集鐵路、公路、管輸三位一體的對外開放口岸,從兩個口岸出境的國際班列可以便捷地到達中亞歐洲,具有天然的交通樞紐優勢。隨著國際貨運班列開行規模不斷擴大,集結中心東聯西出、西聯東去的雙向運輸通道樞紐作用進一步凸顯,推動新疆從單純通道型運輸向“通道+樞紐”轉變,帶動中國新疆成為國際物流集散地。
(二)開放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加快生產要素的區際、國際流動
新疆以開放載體平臺為體制機制創新的新高地,聚焦新發展格局,全面推進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優化開放軟環境,以高水平開放增創經濟競爭新優勢。一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的行政管理效率和服務能力,加快引入國際通行的營商規則、管理標準和行業規范,打造法制化、便利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以高水平開放增長經濟競爭新優勢,在開放中持續增強經濟動力;二是瞄準不斷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的目標,持續放寬市場準入,優化商品流通環境和進出口貿易服務質量,壓縮各類商品的通關時間,加快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投入使用,全面推行“一次申報、一次檢驗、一次放行”的關檢合作模式;三是加快完善現代產權保護制度,通過戶籍制度、投融資、金融、財稅等方面改革,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四是強化區域開放創新機制支撐,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并重,鼓勵本土創新資源“走出去”,完善招商引智及支持機制,引進大型研發機構落戶,實現高層次和高智能創新人才,主動嵌入全球創新體系,實現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
(三)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為樞紐經濟發展添新引擎
經濟質量穩步提升,堅持增供給與優質量并舉,深挖內需發展空間,不斷釋放消費潛力,為新疆樞紐經濟發展提供強大支撐。一是著力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以提高基礎設施水平,夯實發展基礎,積蓄發展后勁,提升綜合競爭力;二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激活各類創新主體活力,以創新驅動搶占新一輪競爭制高點,培育新的發展動力;三是出臺促進消費的機制改革方案,不斷優化居民消費結構,優化消費環境,培育農村消費市場,提升經濟增長輻射力,為開放型經濟發展提供龐大的消費群體和貨源市場;四是援疆省市發揮自身產業、人才、技術、資金和管理的優勢,進一步加大產業援疆工作力度,提升產業競爭力,通過產業開發帶動當地就業,增強受援地自我發展能力,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狀況,持續、深入、有效推動受援地經濟社會發展。
(四)開放型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為樞紐經濟發展提供產業基礎
憑借其獨特的資源和地域優勢,一是圍繞重點優勢產業,著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積極適應消費升級新趨勢,有針對性地承接中亞市場需求的建材、玩具、服裝、特色輕工、電子信息、新型紡織材料等,吸引產業鏈下游的企業在烏魯木齊聚集,帶動產業鏈上游的企業在地州落地,做大總量與調優結構并重,重塑發展新優勢,形成開放型產業全產業鏈布局;二是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電子產品、電子商務、金融等新型業態的加快發展,促進技術、產品的創新和升級換代,催生新產業,提高新疆的生產加工能力,提高產業競爭力,實現新疆開放型產業集群進入“快車道”和形成更大的經濟發展空間,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由“通道經濟”向“口岸經濟”“產業經濟”轉變。
二、高質量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現狀
(一)聚焦設施聯通,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扎實推進
一是新疆堅持以鐵路為主骨架,公路為骨干,民航和管道相配合,建成一批重點項目,樞紐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烏魯木齊集結中心始發的班列線路達到23條,通達中亞和歐洲19個國家的26個城市。北中南三大通道功能不斷提升,與周邊5個國家開通國際道路運輸線路111條,中吉烏國際公路貨運實現常態化。截至目前,全區高速公路總里程突破4800公里,所有地州市邁入高速公路時代。81個國內城市與烏魯木齊國際機場通航,運營在飛航線264條,16個國家、20個國際城市、1個地區城市。二是完善“1+4+10+N”物流節點城市布局,發展成為聯通國際、布局合理、安全有序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承東啟西、雙向開放的國際商貿物流中心。
(二)跨境電子商務逐步發展,著力打造跨境電子商務樞紐陸港
新疆電子口岸以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技術運用為支撐,已構建起集“口岸政務服務、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口岸企業綜合服務、口岸物流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拓寬了外貿電商公共服務,完善了電商物流體系。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設立電子商務實訓基地、體驗中心,開展專業人才培訓,在產業鏈條搭建、公共平臺建設、中小企業電商孵化、服務模式創新等方面先行先試,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引導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向規模化、集群化、規范化方向發展。
據統計,2021年新疆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20.7億元,增長152.4%;2022年上半年新疆跨境電商進出口額為21.2億元,同比增長247.5%,超出去年全年規模,呈現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空間和潛力增長態勢,創新探索出外貿發展新業態,形成內外聯動的開放新格局。
(三)資金融通邁上新臺階,打造創新發展新引擎
大力推進合作中心先行先試跨境人民幣創新業務,中哈兩國金融合作取得新突破。截至2021年5月末,新疆共有外匯指定銀行25家、結售匯網點871個,較2012年末分別增加6家、366個。衍生產品網點257個,增加135個,增幅為1.1倍。外匯特許經營機構1家,基本形成了以外匯指定銀行為主體,特許經營機構并存、功能互補的外匯服務體系。中國新疆不斷深化與周邊國家貨幣合作,實現人民幣與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貨幣掛牌交易。2013年以來,新疆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累計2410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5.4%,覆蓋全球107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21年5月末,新疆辦理跨境人民幣結算的企業總數達2115家,較2012年末增長8倍。
三、高質量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路徑選擇
(一)加快推進烏魯木齊陸港區建設,為樞紐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點
一是從貨源儲備入手,密切與企業的溝通聯系,積極與客戶對接,了解企業的生產、庫存及銷售計劃,根據客戶的運輸需求,提前準備車輛,制定運輸方案,為各類企業提供信用關檢、保險、物流、金融、外貿等綜合服務;二是創新推出新疆中歐班列進口商鋪微信商城、企業進出口服務、“班列購”、班列進出口商品展示體驗中心,從中歐班列沿線國家優質進口商品匯集烏魯木齊,能更高效地發揮“貿易創造” 和 “貿易轉移” 的溢出效應;三是以新疆中歐班列國際冷鏈運營和技術為支撐,升級冷鏈綜合服務信息平臺,不斷提升烏魯木齊陸港公司的冷藏庫、恒溫、冷藏集裝箱等冷鏈硬件資源優勢,加快推進國際冷鏈干線物流,提升中歐班列冷鏈貨物品質健康水平;四是依托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形成功能延伸、疊加效應,有效推動新疆各地特色產業協同發展,構建開放型產業體系。
(二)全面推進“五大中心”建設,加快打造內外聯動格局
一是加快聯通公路、鐵路、航空通道建設,不斷提升運輸服務保障能力,全面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綜合交通樞紐中心建設;二是著力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亞歐國際數據保稅區和云服務中心建設,加快云計算、大數據等基礎設施建設,面向沿線國家提供業務承載、數據存儲、數據加工處理等服務,培育金融、交通、物流、能源大數據等新興服務業態;三是加強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商品批發市場、國際物流通道等項目的規劃和建設工作。發揮國際陸港區產業集聚和輻射作用,重點培育和發展高端服務員、國際商貿業、先進制造業、現代物流業等先導產業,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選擇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提供支撐;四是繼續開展留學互訪和合作辦學,深化人才培養合作;五是建立旅游信息合作共享機制,努力把中國新疆打造成絲綢之路經濟帶旅游集散中心。
(三)持續推動霍爾果斯、喀什經濟開發區升級發展
一是努力打造“外引內聯、東聯西出、西來東去”的開放合作平臺,充分發揮喀什和伊犁口岸和交通樞紐的作用,積極參與國際產業分工與合作,實現互利互惠、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大幅度提升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綜合經濟實力,推動形成“陸上開放”與“海上開放”并重的對外開放新格局;二是深化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人民幣跨境業務創新,充分發揮開放性金融機構先行先導作用,重點支持與周邊國家重大互聯互通項目建設;三是以經濟開發區為載體,吸引國內外人才、技術、資金,加強與東部和中部地區的經濟技術交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突出特色,主動順應產業轉移的新趨勢,高起點承接產業轉移,促進產業集聚發展,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構建適合經濟開發區長遠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四)統籌推進口岸經濟帶發展,釋放“溢出效應”新動能
一是發揮阿拉山口、霍爾果斯站雙口岸優勢,持續強化“一單制”“門到門”運營優勢,放大國際冷鏈、跨境電商、進口肉類、水果、植物種苗、糧食、冰鮮水產品、國際運郵等業態的新動能,高起點建設專用口岸設施和特色商品物流集散中心。以“指定口岸+”經濟為驅動,打造“運貿一體化”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的新模式,以便捷物流帶動產業集聚,建設新興國際業務集聚中心;二是規劃建設新郵政口岸綜合樞紐基地,通過實施“郵政口岸+”戰略,拓展節點網絡,構建陸空并進、覆蓋全球的國際郵路通道網絡,郵政運輸成為支撐跨境電商的物流渠道;三是圍繞中歐班列、跨境電子商務等業務創新發展需求,完善線下“綜合園區”平臺,探索跨境電商的監管模式,深化“一區多功能”監管創新,把口岸作業區、快件監管中心、一般貿易檢驗中心、郵件監管中心、內貿貨物監管中心等進行集中,更加提升“一站式、一窗口”便利服務;四是全面推動“一次申報、分步處置”的通關流程,最大限度縮短通關時間,提高通關效率,提高執法統一性。
參考文獻:
[1]自治區黨委政研室自治區口岸辦調研組.緊抓共建“一帶一路”機遇加快新疆對外開放口岸建設[J].新疆日報,2018-12-10.
[2]石鑫.我區加速邁向交通運輸“樞紐中心”[J].新疆日報,2019-7-16.
[3]陳緒厚.五年來新疆累計開行中歐班列2500余列[N].澎湃新聞,2019-7-24.
[4]石鑫.新疆企業“走出去”共建共享開新篇[N].新疆日報,2019-4-25.
[5]吾斯曼·吾木爾,熱合木提拉·圖拉巴.中歐班列驅動下新疆開放型產業集群培育探索[J].鐵道貨運,2021,(8).
[6]逯風暴.新疆突出重點推動中歐班列高效開行[N]新疆日報,2022.10.01.
[7]王雷,王瑄,張軍.新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 深化對外經貿合作[EB/OL]央視網,2022.7.24,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
[8]茍繼鵬,陶拴科.新疆8年累計實現跨境收支1693億美元[EB/OL].中國新聞網,2021.6.23,http://xj.sina.com.cn/news/b/2021-06-23/detail-ikqcfnca2703748.shtml.
(作者單位:1.新疆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2.新疆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