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愛鴻
(甘肅省張家川縣第三高級中學,甘肅張家川 741500)
單元教學極大地緩解了單篇教學固有的碎片化問題,促進了整體性教學的實現,符合語文課程改革的基本方向。但是就目前單元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情況來看,單元內涵不明確、教學形式單一化、教學理念陳舊化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影響了單元教學的實際應用效果,如何促進傳統單元教學的優化升級成為眾多語文教師共同面臨的問題。
在傳統課堂目標的設置過程中,教師以三維目標為核心,將目標的設置范圍控制在一節課上。但是單元教學表現出一定的動態性與多變性,與傳統課堂目標的封閉性與既定性格格不入。因此,教師要對單元教學方式進行優化,以“新課標”為導向,科學確定單元教學目標,緊扣單元開放有序的特性。
首先,教師要重視單元教學目標的包容性與開放性。單元教學是以一整個單元為教學的基本單位,相較于單篇教學,在教學內容上更加豐富,因此教學目標的設計要能夠包容整個單元。同時,單元教學目標還要具有開放性,一方面要沖破封閉性、既定性的傳統教學目標的限制,促進生成價值的出現,另一方面要基于課程標準與學習任務將教學目標的開放性限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
其次,教師要設置具有綜合性的單元教學內容。按照三維目標設置的單元教學目標,本質上仍然著眼于學生碎片化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必須立足于整體,促進知識、能力、技能、情感等要素的共生共融,致力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新課標”中提出的語文核心素養是新時期高中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指導,為單元教學的組織提供了科學的方向。在“新課標”背景下,單元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要落實素養培育的要求,在設置教學目標時實現知識本位向素養本位的轉變,通過教學目標的重構強化單元教學的應用效果。
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組織單元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強化,讓學生成為單元目標的行為主體。但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不能止步于此,而是要從學情出發進行單元教學目標的設計,一方面讓學生成為教學目標的直接實現者,另一方面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導向來組織單元教學活動,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單元教學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單元整體教學將單元作為基本的教學單位,囊括了十分豐富的教學內容,但是這些教學內容必須通過若干個課時才能完成,這就要求單元整體教學必須體現“分段”意識,即將一整個學習單元細化為若干個小單元,在系統觀照、有序分配原則的指導下展開小單元的學習,從而在完成一個個小單元的過程中實現既定的單元教學目標。
鑒于此,教師在組織單元教學之前,必須對整個單元中的內容進行全面分析,并對其中所蘊含的內容、目標、評價等要素進行綜合考量,立足于“新課標”對教學進度的要求提前規劃好單元課程的教學周期。同時,教師應該認識到單元教學沒有固定的范式,在實際展開過程中必須對課程周期進行相應的調整,有效應對單元學習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意外”,保證單元教學的整體性與有序性。
單元內涵界定不清是單元教學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不少教師在組織單元教學的過程中,都是將存在共性的文本整合成一個單元,甚至有些教師直接依托教材中的原有單元進行教學,單元的封閉性非常明顯。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必須以科學的方式來確定單元主題。
首先,教師要基于任務群來確定單元主題。在“新課標”背景下,各種新興要素都在任務群中得以體現,涵蓋了高中生需要掌握的各種語文素養,因此在確定單元主題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基于任務群,結合學情來開發單元教學主題。
其次,教師要基于任務群之間的梯度關系來確定主題。學生的認知規律都是由淺入深的,任務群的設置呈現出一定的層次性,因此基于任務群確定主題也要考慮任務群之間的梯度關系,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通過梯度化的單元主題實現學生基礎素養的培育與進一步深化。
語言文字的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融入是“新課標”背景下語文教學的要點,尤其是對現實生活的關注在單元教學中的重要性十分突出,基于真實情境設計的單元活動可以在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同時加強學生的現實生活體驗,實現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因而,基于真實情境設計單元活動,教師一方面要開發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真實情境,將語文學習與社會現實結合起來,另一方面要適應“新課標”的特點強調知行合一,實現情感共鳴向知識遷移的轉變。例如,教師在講授《傅雷家書》時可以談談傅雷與兒子之間的“隔閡”,并要求學生給與自己有隔閡的人寫信。這樣,基于真實情境設計的單元教學沖淡了傳統“灌輸”式、講解式的書信類文章學習的枯燥性,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讓學生在寫信的過程中對自己的成長過程進行思考,實現學科育人的目標。
教學評價作為單元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應該立足于“新課標”的現實要求做出相應的轉變,以“新課標”為準繩來確定單元教學評價方式。不同于以教師為單一主體的傳統教學評價模式,“新課標”更加重視多元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又以學生為單元教學評價的突出主體。
因此,以“新課標”為準繩確定單元教學評價方式,教師首先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評價,一方面要聽取學生的意見,制定教學評價標準,另一方面要讓學生具有評價的權利,發揮評價對學生學習的推動作用。其次,教師要在教學評價體系中納入多元評價主體,除了教師與學生之外,家長也可以成為教學評價的主體之一,以多元主體的教學評價促進單元教學的深入發展。
無論是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語文教學,還是依托于新型教育觀念的單元教學,都應該立足于語文教材展開教學改革實踐,從教材角度找尋單元教學的改進路徑,靈活應用教材。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材已經做出了許多適應“新課標”要求的改變,科學性不斷提高。但是在單元教學中,對教材利用效果不佳的問題依然存在,歸根結底是因為教師不能很好地借助教材來提高教學效率,需要教師改進單元教學策略。
首先,教師要從整體性入手對教材中單元的講授順序進行靈活的調整。按照教材既定單元的順序進行講解是多數教師組織語文教學活動的依據,但是這種按部就班的組織方式無論是在學生興趣的激發方面,還是在單元教學效率的提高方面,作用都非常有限。因此,教師需要靈活調整教材的單元順序,將學生感興趣的、相似性較為明顯的單元放在前面。例如,寫人記事的題材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將寫人記事的單元放在前面,就可以增加單元教學的趣味性,實現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再如,教師可以將在體裁方面具有相似性的單元整合在一起,展開對比教學,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其次,教師要高度重視單元教學與單篇教學的協同作用。單篇教學是單元教學的基礎,教師在重視單元教學的整體性的同時,也要從單篇教學著眼,抓住學習的重點。同時,教師要認識到單元教學效果并不是若干個單篇教學效果的機械相加,因此在組織單元教學的過程中,要從宏觀上把握教材單元目標,從單元的全貌入手促進單元教學目標的落地。換言之,既要從宏觀角度來組織單元教學,又要借助單篇教學來實現單元教學的整體性目標,從而實現單元教學質量的提高。
1.創設適宜的教學氛圍。單元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帶來的不僅是教學方式的變化,還有學習方式的變化,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是單元教學積極作用發揮的前提與基礎。“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是教學得以成功的根本保證”,教師在單元教學中的重要任務就是為學生創設一種適宜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克服思維惰性,更加積極地去尋找答案。而適宜教學氛圍的創設必須立足于實際情況,做到因課施教。例如,高中文言文單元多是采用文言詞匯解釋、翻譯句子、主題探究的教學模式展開的,限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在組織單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文言文授課模式,以具體的文言作品為導向組織單元教學。以《鴻門宴》為例,教師可以采用時代背景分析、文言基礎知識梳理、故事結構探究的模式來組織授課,并與同單元的《燭之武退秦師》《荊軻刺秦王》進行對比教學,強化單元教學的整體效果。
2.進行深入的學情分析。學情分析是組織單元教學的第一步,但是這里所說的學情分析并不是對高中生整體階段特點的“空泛化”分析,不是流于表面的基礎學情,而是對所教學生實際情況的具體分析。只有真正站在所教學生的角度,看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更加實用的學習方法。
3.結合課堂的實際狀況。課堂教學并不會完全按照教師的預設來進行,否則就會重新陷入三維目標下的封閉性的單元教學課堂。因此,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在組織單元教學的過程中必須結合課堂的實際狀況,打破原有的課堂教學模式,立足于具體的課堂教學環境科學地選擇授課方法,促進學生向課堂教學主體的轉變。
備課是單元教學的組織基礎,也是單元教學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從課堂教學實踐角度對單元教學的應用進行改進,必須從備課這一角度切入。
在組織單元教學的過程中,備課要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其一是教材與單元的關系。每本教材中都有若干個互不相同但卻具有一定聯系的單元,在備課過程中教師多是從這些單元的不同處著眼,卻忽略了這些單元的內在聯系,也忽視了教材與單元的關系,影響了單元教學的效果。因而,在組織單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從教材的宏觀角度來把握各個單元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設計出不同的教法與學法,發揮單元教學對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作用。其二是單元整體教學目標與課文學習重點的關系。單元整體教學目標是包容各個單篇教學的整體目標,并非是單篇教學目標的簡單相加,且單篇教學在單元教學中的地位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處理單元整體教學目標與課文學習重點的關系時,要從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入手,選擇最能凸顯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課文作為學習重點。其三是講讀課文與略讀課文之間的關系。一個單元中的課文,既有需要教師講解的課文,也有略讀的課文,但是講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分類的主觀性比較明顯,講讀課文不一定非要講讀,略讀課文也不一定非要略讀,關鍵要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進行把握。
在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還要善于進行比較教學,既要將單元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也要分清主次,抓住其中的重點篇目,通過每冊教材單元的比較教學,依托教材自身的編排特點把握單元教學規律。
單元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是“新課標”的現實要求,也是語文教材編排的客觀需求,對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提高都有明顯的作用,因此必須不斷在應用實踐上優化單元教學模式,從教學目標的制訂、教學內容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轉變、改進策略的應用多個角度促進單元教學的革新,實現單元教學效率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