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細林


【摘 要】落實“雙減”政策的主陣地在學校、在課程、在課堂,因此,課程體系建設是新時期課程改革的關鍵。為有效發揮集團化辦學優勢,落實“雙減”政策,深圳市龍崗區外國語學校(集團)云和學校在集團共建的背景下,以課程體系建設為抓手,從教育理念、管理機制、課程體系、課程資源、評價效能等方面,積極探索“‘雙減’+集團共建”下的“云創”課程體系建設,為集團共建課程提供參考。
【關鍵詞】“‘雙減’+集團共建” “云創”課程 體系建設
一、“‘雙減’+集團共建”下的“云創”課程體系建設的背景
(一)深化集團化辦學改革
2022年5月,深圳市教育局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深圳市公辦中小學集團化辦學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斗桨浮诽岢觯?025年,深圳市將培育80個優質公辦中小學教育集團,集團化辦學將覆蓋全市所有新建義務教育學校。同時,《方案》還明確了“促進集團內場地設施共享,探索資源共建機制,搭建資源共享平臺;整合集團課程資源,打造特色化、多樣化、優質化集團學校課程體系;加強集團共研、共育,帶動新加入的學校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等具體內容。《方案》的出臺,將進一步加快集團化辦學的步伐,使深圳市集團化辦學進入“快車道”。
(二)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
深圳市龍崗區外國語學校(集團)云和學校創辦于2005年,于2021年1月加入深圳市龍崗區外國語學校(集團)[以下簡稱“龍外(集團)”],是區直屬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學校地處龍崗重點建設的“西核心”,有著得天獨厚的科技創新發展地域優勢。作為集團“一主兩翼”的重要成員校,學校定位為“高質量、未來云端學?!?,將全力打造成為集團“美好教育”理念下的創新型標桿學校。
(三)落實“雙減”政策要求
課程體系建設是落實“雙減”政策、推進新時期課程改革的關鍵。自加入龍外(集團)以來,學校借助集團辦學優勢,在教育教學、學生發展等方面得到了飛速發展,但課程建設還不夠系統、完整,拓展性課程的開發也缺乏邏輯性和序列化,難以滿足“雙減”政策的要求。因此,在“‘雙減’+集團共建”的背景下,學校以集團“美好教育”理念為引領,加強個性化、聯結性、跨學科型的課程共建,致力構建“云創”課程體系。
二、“‘雙減’+集團共建”下的“云創”課程體系建設的基本路徑
(一)共承教育理念,確立課程目標
學校秉承龍外(集團)“教育,讓生命更美好”的教育理想,以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為課程目標,以龍外(集團)“玉蘭花”課程體系為母本,立足云和學校實際,構建“為未來而教,為未來而學”的“云創”課程體系。
“云創”課程體系結合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以“未來”科技教育為學校的辦學特色,形成科技、德育、美育、體育、人文、思維、創新六個發展維度。課程目標:一是促進師生素養提升,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及品牌建設;二是創新教學模式、豐富系列課程資源;三是為集團化辦學在課程建設上提供一種參考范式。
(二)共建管理機制,保障課程品質
優質、高效的課程管理機制,是提升課程品質的重要保障。學校繼承并發展了集團的五大課程管理機制,助力教育教學的協調并進、優勢互補。
一是課程規劃機制。學校進行系統考慮、整體規劃,包括建立學校層面的“云創”課程開發委員會,借助集團專業力量,制訂有關“云創”課程開發、申報、審核、選用、管理、評價的相關制度等,并根據學校實際和學生的發展需求,編寫“云創”課程開發方案、“云創”課程開發指南;設計“云創”課程目錄與課程介紹及“云創”課程實施綱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
二是內容設置機制。學校借鑒龍外(集團)已有的四大課程形態和六大課程群,發展具有本校特色的五大課程形態和六大課程群,使之一脈相承、互融互補。
三是教研工作機制。學校共建教研團隊,開展集團成員校之間的課程流動教研活動,如課程培訓、課程指導、課程實踐、課程展示等,形成了集團學校聯動教研的基本模式,包括送教上門、指導教研、以點帶面等。
四是評價管理機制。學校完善“評學”“評教”“評課程”三大評價系統,圍繞“五度”確立“多維評學”“以學評教”“立體評課”的評價理念。
五是資源共享機制。包括共享課程建設的理論、方法、技術,共享課程建設的案例、資料、信息,共享專家指導、專家資源庫等。
(三)共筑課程體系,聚焦核心素養
課程體系建設有賴于對已有資源的開發、利用及創新、改造。學校著眼于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以培養“云創人”為中心任務,借鑒龍外(集團)已有的四大課程形態——學科形態、活動形態、探究形態、職業形態和六大課程群——“美·德”“美·思”“美·慧”“美·雅”“美·健”“美·和”,發展具有本校特色的五大課程形態——學科形態、活動形態、探究形態、職業形態、創客形態和六大課程群——“云創·德”“云創·智”“云創·體”“云創·美”“云創·意”和“云創·探”,構建了“綜合、開放、系統”的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個性發展空間。(見表1)
“云創·德”課程群:將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等環節中,開設“三雅”課程、儀式課程、二十四節氣課程等德育融合課程,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自我管理能力、社會責任感和國家認同感。
“云創·智”課程群:以理性思維為本,以科學精神為基,完善具有科學精神的學科領域,開設博物學社、編程、科技小制作等重點課程,引導學生理性思考、敢于批判質疑、勇于探究,發展其創新思維,培育其美好情懷。
“云創·體”課程群:以強身健體為目標,開設國際象棋、擊劍、跆拳道、街舞、花樣跳繩、足球等課程,讓學生成為健康的未來生活創造者。
“云創·美”課程群: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開設手工編織、軟陶創作、弦樂、阮樂、趣味造型等課程,以美育美、以美啟智、以美育德、以美育心。
“云創·意”課程群: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開闊其國際視野,開設“筆陣書法”、“尋美拉美”、趣配音等課程,引導學生成為有人文積淀、人文情懷的人。
“云創·探”課程群: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重點打造無人機、越野機器人、人工智能等課程,并結合科技節、創客節等主題實踐活動,開設“水知道”、微生物發酵等STEAM課程。
“云創”課程體系的六大課程群力求從不同維度滿足學生多樣化的發展需求,它所折射出的德育之光、智育之光、美育之光、體育之光、創意之光、智慧之光、探究之光,照亮了學生的生命成長之路。
(四)共享課程資源,實現優勢互補
優質的課程資源是“云創”課程的生命源泉。除了共享集團的相關課程資源,如課程實施、評價方案、師資力量、“久久語文”等精品課程資源以外,學校還著力共享了一個國際創新社團,以及培優創新、中小銜接、國際理解與交流三個領域的國際創新課程。其中,國際理解與交流領域還涵蓋了西班牙語、俄語、法語、日語、韓語等小語種課程。
國際創新課程集中了集團的優質資源,與中加實驗項目對接,通過“教師走教、學生走學”和“同上一堂課”等方式,通過好教師、團隊重組、信息技術等方式最大范圍地共享集團好課,搭建集團東西部優質資源共享、共建的“連心橋”,發揮“雙核引領”的強大驅動力,促進優質資源增值,助力師生美好成長,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愿景。
三、“‘雙減’+集團共建”下的“云創”課程體系建設的成效及思考
在“‘雙減’+集團共建”的背景下,在“美好教育”理念的引領下,學校以集團“玉蘭花”課程為母本,加強個性化、聯結性、跨學科型的課程共建,持續推進“云創”課程體系構建。2021年底,學校成功申報并立項了國家級課題“基于集團共建的‘云創’特色課程體系構建與實踐研究”,自此,開啟了以課題研究為抓手,深化“云創”課程體系建設的新篇章。
在未來,龍外(集團)云和學校將繼續秉承“引領師生走向美好”的使命,辦一所讓學生有美好回憶的學校,指引師生走向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