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智利


摘要: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合作意識成為每個人都應該必備的素質條件。合作意識主要用于團隊合作當中,良好的團隊精神能夠為學生個人精神帶來積極的影響,能夠在團隊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協作的條件下提高他們的能力。合作精神是體育精神中最重要的一點,合作意識的培養也成為了高中體育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為了培養、發展適應社會的人才,本文將從高中體育教學的角度出發,分析當前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現狀,探索當前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因素,為今后的體育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提高學生合作能力提供解決策略。
關鍵詞:學生;高中體育;合作意識;體育教學
合作是人與人之間為了共同的目的相互配合以此達到想要的結果,在社會上生存最基本的素質是需要個人擁有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它能對個人的行為舉止進行指導支配,影響個人在社會上創造自己的價值。但當前,教育界對合作意識缺乏培養,有關于合作意識上的研究很少,導致學生在合作意識方面上的觀念較為薄弱,培養學生合作意識也是當今阻礙發展素質教育的難題。
由于當今社會人們的生育觀念發生改變,許多學生都是家里面的獨生子女。相關研究表明,獨生子女在很多事情上都是一個人獨有,不用擔心和他人在同一事物上進行分配共享問題,因此,家庭環境固然導致獨生子女和同伴之間的合作意識淡薄。舉例來說,當他們和同伴之間在游戲中發生矛盾,要么是依靠自己獨立去解決問題,要么是通過攻擊性的行為將問題暴力化。以上等情況都需要老師引起重視,在高中體育的教學中,在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能力上不同于其他學科將更多的關注點傾向于學科理論知識上,相反,體育課有大量充足的活動時間和豐富多樣的活動舉辦,開展的活動項目上無論是集體還是個人都有所涉及,這都有利于培養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的精神。例如,拔河比賽和接力游戲都需要團隊之間相互合作,否則依靠一個人很難取得最終勝利。其次,在比賽中總是有得有失,在這種情況下,最能夠考驗隊員之間的友情,培養他們相互理解、鼓勵和支持的精神,發揮團隊無窮無盡的力量。本文將從學生的成長環境等其他情況下對學生合作意識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對其提供解決策略。
1.學生的成長環境對學生合作意識的狀況有根本性影響
目前,從調查研究中發現,學生的成長環境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合作意識的形成和發展。
家庭環境阻礙學生合作意識的發展。家庭環境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環境,能夠從根本上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況。由于生育觀念的原因,導致目前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從整體上看不利于學生心理發展,尤其是在合作意識上。其主要體現出現在以下情況中:
其一獨生子女在家庭中一般有需求就會得到滿足,備受爸爸媽媽的愛護,導致他們不能理解也無法做到對外界關心和關注,常常也存在自私性。因此,在合作關系中他們很難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難以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
其二家長在教育孩子上存在一定誤區,過度強調孩子要自我保護,導致孩子有著本能的防御和攻擊。例如,家長過分擔心孩子在學校被同學觸碰,因此想出讓孩子多比任何肢體接觸,好朋友之間手挽手行為在家長觀念下、在孩子眼中變得怪異扭曲,這種讓他們對自身進行封閉的教育方式,無疑會影響他們與同伴之間溝通交流,不僅會阻礙同學間的合作,還會讓孩子成為同伴眼中的“怪胎”。
高中學生在高考的壓力下,沒有太多精力放在社會上去鍛煉,導致他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上,難以直接感受合作意識的熏陶。因此,學生對于合作意識的認知大多是來自于家長零零碎碎的講述,也就是間接性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合作”,這種片面膚淺的介紹無法讓學生從真正意義上領會,反而會讓學生對合作意識產生誤解。
社會文化環境是影響學生合作意識發展的又一因素,當前社會文化環境復雜多樣,高中階段的學生心智相對成熟且具備規劃經濟能力,一些高中“追星族”等群體的出現導致他們將重心過分放在演員藝人身上,他們的行為是新時代對個性追求和張揚的表現,側面反映出當前的學生處在文化迷茫、無措階段,這一現象嚴重阻礙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教學的開展,可見當前要想培養高中學生合作意識,需要調整他們的文化觀,積極開展相關體育活動鍛煉培養她們。
2.高中生合作意識現狀調查
筆者從網上找尋了有關學生合作意識相關內容的問卷調查,從問卷調查中發現以下現狀。
2.1學生合作學習態度
贊同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占絕大部分,由此可以看出,參與調查的高中生對合作學習態度總體上是抱有積極的想法,這種積極的想法對日后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教學開展有很大幫助。
2.2學生合作學習動機
從調查研究中發現,學生合作參與學習的動機中選擇被迫的人數較多,尋求幫助和幫助他人的相較于“被迫”較少,由此可以得出,學生在合作學習上大多并非出自于自愿,且大多同學在學習中偏向于只顧自己,無法兼顧他人的一個狀態。
2.3學生自身的合作意識
合作意識是指個體和個體間共同完成某一目標行動而產生的意識情感。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都知曉合作精神在生活和學習上的重要性。由此可得,學生有且產生過與他人合作的想法,但仍有部分學生合作意識弱,重點需要老師重視對合作意識情感較弱的學生。
2.4合作學習影響因素
我們可以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制約、影響高中生體育教學中合作意識的形成主要因素是合作環境。其次是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因素,由于身體素質差導致他們不能參加團隊里的某些活動,如接力賽跑,男子3000米跑劇烈運動。再者是溝通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影響,溝通能力差、學習能力不足的同學常常會遭到團隊排斥,無法融合于團隊之中。
3.高中生合作學習教學的現狀
3.1教師重視程度不夠
和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的是,高中的體育課堂活動都夾雜著團隊合作,意味著在整個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更具有綜合、多樣性。但培養學生合作意識,不僅僅是提高教學,還需要老師根據學生的現狀設定適合學生培養合作意識的教學目標,并參考教學目標制定對應的教學方案,為接下來的實踐提供方向性,確保整個教學能夠有序開展。但是在目前來看,很多高中體育教學中的老師一味的迎合教學改革,在沒有設計好整個教學的情況下貿然開展學生合作活動,導致在整個教學中常常出現半途而廢、秩序混亂的現象。從當前高中體育教學現狀中不難發現,教師在教學里只是偶爾強調合作精神,“偶爾”這一現象不但不利于高中體育教學的有序展開,還會誤導高中生對合作精神產生錯誤認知,讓他們誤解為合作學習是一種可有可無的事情。除此之外,老師在開展合作學習時,應該注意給予學生實時關注,保障學生安全問題。簡而言之,老師所制定的教學設計不夠完善會導致很多細節問題無法得到有效把控,因此,為保證體育課堂能夠順利展開,排除很多不確定因素,需要老師合理的運用教學時間和教學資源,提升教學質效。
3.2合作教學不夠科學
很多體育老師在開展課堂時常常隨機分配小組,以分配籃球小組為例,將高的群體分為一組,低的群體分為一組。眾所周知,身高在籃球上也有一定優勢,而這種差異性導致組員之間難以建立互保互助的合作關系,也致使合作學習成效深受影響,學生之間合作完成跨欄運動項目也是如此(圖一)。因此,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課堂時,需要針對全體學生的需求進行全面了解,以此避免在分組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和不合理性,合理分配訓練任務,避免組員之間發生矛盾。
3.3評價機制不夠合理
高中體育課程在開展教學時,雖然在培養學生合作儀式上存在很多教學優勢,但有優必有劣。當前來看,老師并沒有全程跟進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無法對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精神進行點評,因此不能及時了解學生之間合作的情況,對于后期出現的問題無法及時做出反思,也導致這些問題長期存在于學生身上逐漸形成不良習慣,阻礙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4.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意識培養的解決策略
4.1樹立榜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高中生正處在成長時期的重要階段,大多學生在高三就步入了成年的大門,在這個階段的學生由于沒有足夠的社會經驗,對外界的吸引難以判斷正誤,導致他們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響,從而在人生中做出錯誤的選擇。一位著名的教育學家曾說過,教師這一職業是高尚、純潔的,培養學生道德離不開老師的幫助。因此,體育老師在平時中應該端莊自己的儀態儀表,談吐文雅,用認真的工作作風去感染學生,用踏實嚴謹的工作態度去教育學生。
4.2創造機會,提高學生合作的能力
每個人都認知思維是不同的,師生之間在認知水平上會存在差異性,一些學生在思維上較為活躍,一些學生在閱讀寫作上較為擅長,同學之間各有各的長處。正是因為這些差異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合作學習的發展。在團隊合作中,團隊里的成員更需要具有差異性,而不是互補性,比如說,在運動會上(圖二)某個同學長跑方面比較欠缺,但是在短跑上得心應手,而另一個同學恰巧相反,這時候需要兩個同學相互協作,各取所長,為整個班級團隊帶來榮譽。除此之外,具有差異性的學生待在一起,可以更好的向同伴學習。例如在體操中,學習能力強的同學可以幫助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復習鞏固體操動作。老師在開展教學可以通過游戲的形式展開指導,游戲富有生動活潑性,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在不同類型的游戲中滲透合作方法,不僅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還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4.3言傳身教,教會學生合作的方法
學生在學習中占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在高中學習排球這一門科目上,很多同學可能第一次接觸排球,不清楚拍打時的正確姿勢,這就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對他們做出正確的示范,在示范動作的時候,老師可以同時進行講解說明,如:“打排球的手勢畫一般是半包型,然后手y微彎曲。可以采取一些訓練去提高你自己的排球能力。墊球技術分為正面墊球、側面墊球、背墊、擋球、滾翻墊球、前撲墊球、側倒墊球、魚躍墊球”等。除此之外,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為學生提供方法性指導,并告知他們當同伴遇到困難時,可以通過自身方式正確的去幫助他,當自己遇到困難時,也同樣需要向同伴尋求幫助,避免一些危險性行為的發生和不必要受傷情況的出現。
4.4共享成果,養成合作的習慣
對于高中的同學來說,教學的開展可以通過團隊合作來完成。同學之間相互協作,老師與學生之間共同評價,不僅可以讓學生發現在團隊合作后出現的問題,還能夠在此基礎上找到正確的方向更加努力,激發他們再次參與的激情。
5.結論
總而言之,高中體育教學開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以及合作能力時,不僅僅需要依靠體育課堂來完成這一教學目標,還需要學生在生活中和今后的學習、工作上都能夠全面應用合作意識的思想去競爭學習。換句話說,體育課程的開展,只是為學生培養合作意識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相當于“媒介”,但對于能否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還需要考驗學生能否將合作精神運用于課堂學習之外的實踐生活中。同學之間通過團隊相互協作能夠大大提升學習效率,畢竟個人的想法總是狹窄的,團隊之間眾人的想法必定比個人的想法更為廣闊,在遇到問題上團隊的智慧能夠快速解決疑難疑惑,這不僅有利于高中學生在培養合作意識后大大提高生活學習效率,這也積極的影響高中生培養自身終身體育意識。
參考文獻:
[1]王可麗.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意識培養現狀分析與對策[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2,36(02):157-159+162.
[2]謝懷玉.全民健身理念下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健身意識培養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18):156+158.DOI:10.16655/ j.cnki.2095-2813.2020.18.156.
[3]沈玉泉.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意識與能力培養策略分析[J].新課程,2020(14):200.
[4]孔令敏.技工學校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探索[J].體育風尚,2018(04):110-111.
[5]孫霞.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合作意識及能力培養研究[J].成才之路,2015(36):43.
[6]任佩.淺談技工學校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J].職業,2015(20):174.
[7]張俊豪.淺析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其培養[J].科技信息,2009(01):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