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莎莎 陳苗 洪婷



【摘要】? 目的? ? 探討穴位貼敷結合吹氣球訓練在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 選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高安市中醫(yī)院收治的72例COPD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組,各36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穴位貼敷結合吹氣球訓練,2組均干預14 d。對比分析2組肺功能、運動耐力、呼吸狀況、中醫(yī)癥狀評分、生活質量。結果? ? 干預后,觀察組第1 秒用力呼氣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F(xiàn)EV1)、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xiàn)VC)、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pred)及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74)中心理功能評分、軀體功能評分、社會功能評分、物質生活狀態(tài)評分均高于對照組,6 min步行距離試驗(6 minute wallcing test,6MWT)長于對照組,圣喬治呼吸問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評分、咳嗽評分、咳痰評分、氣喘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 穴位貼敷結合吹氣球訓練能夠更好地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呼吸狀況,提高運動耐力,減輕咳嗽、咳痰、氣喘癥狀,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穴位貼敷; 吹氣球訓練; 肺功能; 呼吸狀況
中圖分類號:R563.3?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27-0122-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7.04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屬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以咳嗽、咳痰、氣喘為主要表現(xiàn),病情嚴重時會導致呼吸障礙,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COPD無法徹底治愈,臨床多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式從飲食、運動方面改善患者癥狀,控制病情發(fā)展[3]。COPD患者肺功能降低,僅采用常規(guī)護理難以改善肺功能。中醫(yī)學認為COPD為本虛標實之證,以肺腎脾三臟虧虛為本虛,以痰濁血瘀為標實。穴位貼敷是中醫(yī)特色護理技術,其借助經絡腧穴傳導,促使中藥藥效直達病灶,以此防治疾病,既往文獻報道將其用于COPD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4-5]。吹氣球法作為一種呼吸阻力鍛煉,可改善呼吸方式,增加呼吸肌運動能力及耐力,可幫助患者更好地增強肺功能。鑒于此,本研究通過對72例COPD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析穴位貼敷結合吹氣球訓練的效果,報告如下。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選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高安市中醫(yī)院收治的COPD患者72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組,各36例。對照組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齡54~78歲,平均年齡(69.13±3.28)歲;病程3~10年,平均病程(6.08±1.27)年;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19例,大專及以上3例。觀察組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齡53~79歲,平均年齡(69.85±3.40)歲;病程3~9年,平均病程(5.97±1.23)年;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18例,大專及以上5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本研究經該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6]中相關診斷標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精神狀況良好,且認知正常,交流無障礙;營養(yǎng)正常。排除標準:呼吸功能衰竭者;局部皮膚破損,無法行穴位貼敷者;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患有腫瘤、急性腦血管意外等疾病者;系統(tǒng)障礙者。
1.2? ? 方法? ?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以集中宣教的方式告知患者COPD相關知識、護理的重要性、運動及健康飲食、保持良好情緒的意義、遵醫(yī)囑用藥的重要性等,并由患者家屬監(jiān)督患者戒煙;制定康復計劃,指導患者每日早晚飯前步行30 min,并每日堅持進行腹式呼吸,取坐位,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閉唇,經鼻吸氣,吸氣時感受膈肌收縮,腹部放松,堅持5 s,之后雙唇呈口哨樣呼氣,感受腹部自然內收,吸氣、呼氣時間比為2∶1,20 min/次,3次/d;指導患者飲食均衡,多食用蔬菜水果,適量食用高蛋白食物;持續(xù)護理14 d。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穴位貼敷結合吹氣球訓練。(1)穴位貼敷。取白芥子、細辛、山茱萸、淫羊藿各10 g,將上述中藥混勻磨成粉,加入適量姜汁調成糊狀,制成穴位貼;使用生姜或溫水擦拭貼敷穴位(定喘、肺俞、天突、腎俞、膈俞、膻中、心俞穴),將穴位貼貼敷于所選穴位,依據患者耐受時間確定貼敷時間,一般冬季每次貼敷6 h,夏季每次貼敷4 h,1次/d,為期14 d。(2)吹氣球訓練。選擇1個容積為80~100 mL的氣球,叮囑患者深吸氣,腹部呈隆起狀態(tài)之后,緩慢吹氣球,一次性將氣球吹至最大,中間不得2次吸氣,維持5 s,休息5 min后再進行下一次訓練,且盡可能延長吹氣后的維持時間,每日訓練4~5次,每次時間3~5 min,每日總訓練時間<30 min,共干預14 d。
1.3? ? 觀察指標? ? 對比分析2組患者肺功能、運動耐力、呼吸狀況、中醫(yī)癥狀評分、生活質量。(1)肺功能。于干預前、干預14 d后采用肺功能儀(意大利科時邁,型號Pony FX,國械注進20172211061)測定患者FEV1、FEV1/FVC、FEV1%pred。(2)運動耐力。于干預前、干預14 d后,進行6 min步行距離試驗(6MWT),首先選擇一條長30 m的走廊,在走廊開始和盡頭位置各放1把椅子進行標記,指導患者于此走廊上以最快速度行走,測得6 min內行走的最遠距離,距離越長表示患者運動耐力越強。(3)呼吸狀況。于干預前、干預14 d后采用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7]進行評估,該問卷內含呼吸困難程度、自覺癥狀、日?;顒拥?,共計50個條目,評分范圍0~100分,評分低則呼吸狀況好。(4)中醫(yī)癥狀評分。于干預前、干預14 d后對患者中醫(yī)癥狀(咳嗽、咳痰、氣喘)進行評分,分別記為0分(無癥狀)、1分(輕度)、2分(中度)、3分(重度),評分低表示患者癥狀輕。(5)生活質量。于干預前、干預14 d后使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8]評定,其中含74個項目,包括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狀態(tài)4個維度,將各維度獲得評分換算為百分制,評分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好。
1.4? ? 統(tǒng)計學分析? ?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2組患者肺功能及運動耐力對比? ? 干預前,2組FEV1、FEV1/FVC、FEV1%pred、6MWT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FEV1、FEV1/ FVC、FEV1%pred水平高于對照組,6MWT距離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 2組患者呼吸狀況及中醫(yī)癥狀評分對比? ? 干預前,2組SGRQ評分及咳嗽、咳痰、氣喘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GRQ評分及咳嗽、咳痰、氣喘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 2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 ? 干預前,2組GQOLI-74中各維度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狀態(tài)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 討論
COPD多因呼吸系統(tǒng)慢性炎癥和肺實質損傷所致,病程較長,易反復發(fā)作[9]。多數(shù)COPD患者病情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但即使處于穩(wěn)定期,也需采取相關干預措施改善肺功能,減緩病情進展。肺功能康復是一種針對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所采用的干預措施,旨在減輕呼吸困難癥狀,改善患者運動耐力及提升生活質量,提高社會參與度及身心健康水平[10]。常規(guī)護理通過指導患者健康飲食,及時補充營養(yǎng)幫助患者身體達到較好狀態(tài),并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呼吸狀況,減輕癥狀,但促進患者肺功能恢復的效果欠佳。中醫(yī)護理以中醫(yī)理論為指導,包含中藥足浴、穴位貼敷等多種技術,以穴位貼敷最為常見[11-12];吹氣球鍛煉為一種方便易行的肺功能鍛煉方法,本次研究將二者結合用于COPD患者,觀察其臨床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FEV1、FEV1/FVC、FEV1%pred及GQOLI-74中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6MWT距離長于對照組,SGRQ及咳嗽、咳痰、氣喘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示穴位貼敷結合吹氣球訓練在COPD患者中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中醫(yī)認為人體是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系統(tǒng)將各部分有機連接的整體,穴位貼敷在這種整體觀指導下,根據藥物的作用,歸經和升降沉浮,將穴位貼辨證貼于相應的穴位,使藥效更快吸收,以起到調節(jié)經絡臟腑的作用[13]。本次研究所使用穴位貼中的白芥子可溫肺豁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細辛可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山茱萸可補益肝腎、收澀固脫;淫羊藿可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諸藥合用,共奏補肺健脾、活血通絡、止痛祛痰之功效。現(xiàn)代藥理學[14-15]認為,穴位貼敷中的白芥子具有祛痰作用;淫羊藿、山茱萸能夠調節(jié)免疫;細辛可舒張支氣管平滑肌,還能止咳、平喘、抗感染,從而改善患者肺功能,緩解患者咳嗽、咳痰等癥狀。吹氣球訓練通過指導患者緩慢吹氣球,待無法吹出氣體后,延長吹氣后的維持時間,提高患者支氣管內部壓力,擴張萎縮的支氣管、肺泡,不斷鍛煉膈肌,改善患者呼吸狀況,促進癥狀緩解。吹氣球訓練還能夠擴張胸廓,增強肺部與外界氣體交換的能力,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提高運動耐力。將穴位貼敷與吹氣球訓練聯(lián)合,二者可充分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從不同方面增強患者肺功能,減輕咳嗽、咳痰、氣喘等癥狀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提高生活質量。另外,穴位貼敷操作簡便,患者痛苦較輕,安全性較高,易于被患者所接受。
綜上所述,穴位貼敷結合吹氣球訓練應用于COPD患者中效果良好,能夠更好地促進患者肺功能恢復,提高患者運動耐力,改善呼吸狀況,緩解咳嗽、咳痰等癥狀,提升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江玲玲,張夢,劉扣英.基于云隨訪平臺的延續(xù)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行為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22,19(4):170-173.
[2] 賈麗,周燕,周愛俠,等.基于微信平臺6 min步行運動訓練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康復護理中應用[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20,45(6):840-841.
[3] 羅政,張紅云,高艷紅,等.正念減壓結合運動訓練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睡眠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22,57(11):1285-1290.
[4] 葉秀春,雷聰云,賴立英.中醫(yī)護理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及對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6):999-1001.
[5] 王杰臣,曹齊.綜合肺康復聯(lián)合穴位貼敷治療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療效觀察[J].西部中醫(yī)藥,2021,34(1):110-114.
[6] 王辰,遲春華,程榮昌,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18,17(11):856-870.
[7] 李靜芬, 田景煒, 陳瑞,等.圣喬治呼吸問卷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調查[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6, 16(36):7091-7094.
[8] 徐軍明,趙威麗,宋學岐.飛行員自我生活質量綜合評價與療養(yǎng)服務需求調查[J].解放軍醫(yī)院管理雜志,2009,16(9):842-844.
[9] 朱菱,萬婷,謝湘梅,等.肺康復慢性病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21,35(20):3742-3744.
[10] 蔡倩,李際強,張溪,等.八段錦及中強度運動訓練對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康復的臨床療效[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20,22(12):139-143.
[11] 朱玉蘭,袁興玲,李小艷,等.中醫(yī)體質辨識護理干預配合溫針灸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影響及感染預防研究[J].四川中醫(yī),2020,38(5):202-205.
[12] 胡馨予. 早期肺康復聯(lián)合中醫(yī)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及運動耐力的影響[J].新中醫(yī),2021,53(24):180-183.
[13] 張貴榮,程繼明,曹正龍.自擬參麥平喘湯結合穴位貼敷在肺脾氣虛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的應用觀察[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22,19(1):199-203.
[14] 趙立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期患者采取穴位敷貼聯(lián)合中醫(yī)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23):4054-4056.
[15] 王玉湘,余錫蘭,劉巧云,等.穴位貼敷結合基于體質辨識的健康指導對AECOPD患者臨床癥狀、住院時間和肺功能的影響[J].西部中醫(yī)藥,2022,35(6):124-127.
(收稿日期:202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