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運用繪本故事開展閱讀教學,既符合當前小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能滿足他們具象化的求知需求,又能快速激發其自主閱讀、自主探知的興趣,使他們在圖文并茂的繪本閱讀過程中提高想象力和審美能力,提升閱讀學習的效率與效果。對此,為了幫助語文教師真正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文章基于繪本故事,闡述教師通過豐富繪本閱讀方法、創新繪本閱讀形式、開展繪本閱讀活動等方式,提高學生閱讀探知能力,改善學生閱讀學習效果的具體教學策略。
關鍵詞:繪本故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郭喜鳳(1978—),女,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中臺鎮下河初級小學。
由于低年級小學生的識字量不是很多,對自身的控制力也不是很強,所以在閱讀探知過程中時常會出現走神現象,從而影響閱讀探知的效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內容生動、畫面精美、情節有趣的繪本故事對閱讀教學進行合理優化,借助繪本故事的趣味性、直觀性、生動性等特點激發小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使其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繪本閱讀學習活動中。同時,讓學生在閱讀探知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審美情趣和較強的思維能力,進而更好地提升閱讀學習質量。另外,繪本故事也符合低年級小學生的心理成長和思維發展特點,能夠更好地輔助他們加深對文字內容的理解,在提高其閱讀能力的同時,促進他們身心健康成長。
一、繪本故事的特征
(一)圖文并茂
繪本故事主要以文字搭配圖畫的方式呈現故事內容,這使得其能發揮出“話中有畫,以畫表話”的信息傳達作用。語文教師可以利用精美的圖畫引發小學生對文字內容的好奇心,讓他們結合文字解讀圖畫的意思,從而有效提升其繪本閱讀的效果。
(二)趣味直觀
繪本故事還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直觀性特點。繪本中的圖畫大都具備非常豐富的色彩,其角色造型也非常靈動有趣,這不僅可以給小學生帶來較強的畫面沖擊感,還可以改善他們的閱讀體驗,使其充分感知到繪本閱讀的樂趣,進而提升他們自主閱讀的興趣。
(三)內涵教育
繪本故事還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每一個繪本故事都不是簡單地講述事件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其中還包含了作者深刻的情感內涵和思想觀念,能夠有效傳達出作者的精神內核。而小學生通過深度解讀繪本,既可以加深對故事內涵的理解,又能提升情感感悟的能力。
二、繪本故事在低年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一)豐富小學生的想象力
語文教師指導低年級小學生科學閱讀繪本故事,能夠有效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創新思維、想象思維等多種思維,使其在繪本思考、繪本聯想、繪本續編過程中形成較強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提高其繪本閱讀興趣和自主閱讀信心的同時,提升他們閱讀理解的質量。
(二)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情趣
在繪本故事中,大部分插圖都具有畫面精美、色彩鮮艷的特點。語文教師可以借助這一特點培養低年級小學生的審美能力,讓他們在畫面感知、畫面理解、畫面品鑒過程中逐漸形成較強的藝術審美素養,同時讓他們充分感知到繪本故事中的文學魅力和藝術魅力,進而真正提升小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他們對繪本的喜愛之情。
(三)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語文教師還可以借助繪本故事的教育作用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繪本故事這種圖文并茂的內容呈現形式符合低年級小學生直觀認知的特點,能滿足他們直覺思維的發展需求,使其能夠借助形象生動的圖畫透徹理解文字的意思,并根據文字內容感知圖畫所表現的各種情感,從而加深他們對繪本內涵的感悟,使其在形成正確觀念意識和思想情感的同時獲得身心健康成長。
三、繪本故事在低年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的具體措施
(一)優化閱讀教學方法,提高閱讀學習效率
語文教師若想讓繪本故事在閱讀教學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就需要科學運用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方法,讓低年級小學生對閱讀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故事朗讀、角色扮演、結局續編等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感,提升其自主思考、自主想象、自主創新的能力,在提高他們閱讀探知效率的同時,增強其繪本閱讀學習的動力。
1.巧用故事朗讀法,激發閱讀興趣
在以往的繪本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通常會使用指讀法引導小學生閱讀繪本故事,其目的是加深學生對生字讀音的認識與記憶。此種方法雖然能增加學生的識字量,但是卻會降低他們對故事內容的理解程度。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采用故事朗讀法開展繪本閱讀學習活動。在活動中,教師需要聲情并茂地朗讀繪本故事中的文字內容,巧妙運用聲音、語調、語速、聲線等要素的變化,讓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感知到繪本故事中所包含的各種情感。同時,能借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主動探知故事內容的興趣,從而有效提高他們閱讀學習的效果[1]。
以《小公雞和小鴨子》為例,教師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課文中所描繪的伙伴之間相互幫助、相互關心、團結友愛、友善相處的美好情感,可以引入谷川俊太郎創作的《朋友》這一繪本開展朗讀活動。《朋友》這一繪本講述的是朋友之間發生的各種暖心小事。比如:過生日這一天收到很多朋友的祝福;探望生病的朋友;旅行時給朋友寄一張明信片;一個人不敢走夜路就和朋友一起走;一個人抬不動東西,會有朋友主動站出來幫忙;等等。教師通過聲情并茂地朗讀繪本文字內容,既可以使學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友誼的可貴與美好,又可以讓他們從多種角度、多個層次出發加深對友誼內涵的理解,真正明白友誼在人生中的作用,知道友誼對人生的意義。同時,教師也能借此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自覺回顧課文內容的興趣,從而有效提升其閱讀理解的質量。
2.運用角色扮演法,增強閱讀體驗
語文教師若想增強小學生對繪本故事的閱讀體驗感,提高他們內容表述和情感表達的能力,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開展生動有趣的劇情演繹活動。小學生生動演繹繪本情節的前提條件是對繪本內容有透徹的理解。他們應當知道故事的具體情節、事件的發展脈絡、各個角色的外貌特征或性格特點等信息,然后再根據自己的理解,運用面部表情、肢體動作、對話互動等方式將其完整演繹出來。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獲得強烈的閱讀體驗感和參與感,還可以得到閱讀理解能力、語言組織能力、情感表達能力、想象創造能力的鍛煉與提升[2]。
以《亡羊補牢》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亡羊補牢”這個繪本故事,借助直觀形象的畫面信息幫助學生透徹理解這個成語的內在含義,之后再鼓勵他們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把故事內容演繹出來。在開展劇情演繹活動前,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讓他們知道如何用面部表情表現牧羊人從無所謂到懊惱后悔再到幡然醒悟的心理活動變化過程,怎樣用肢體語言呈現牧羊人的懈怠情緒和積極情緒。同時,教師要引導他們根據牧羊人和熱心鄰居的性格特點思考如何組織對話語言,怎樣才能利用對話交流的方式直觀展現作者的創作意圖,表達故事的本質內涵。例如,在演繹過程中,有學生用疑惑的表情和焦急擦汗的動作表現了牧羊人丟羊兩次的前后心理變化,用“反正已經丟了,補了有什么用”這樣的話語表現牧羊人錯誤的思想觀念,用“要善于聽取他人善意的勸告,積極改正自身的錯誤”總結繪本故事的深刻寓意。教師通過開展劇情演繹活動,既可以活躍班級的閱讀氛圍,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感,又可以有效加深他們對故事內涵的理解,提高其閱讀理解、情感表達、語言運用等綜合學習能力。
3.使用故事續編法,啟發想象思維
語文教師還可以借助繪本故事開展情節續編活動,以此來鍛煉低年級小學生的聯想思維、想象思維、邏輯思維、創新思維等多種思維能力,提升其故事創編的水平,進而有效提高他們閱讀學習的質量。在開展情節續編活動前,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讓他們充分理解繪本原文的意思,知道作者的寫作思路。同時,引導他們思考故事的發展走向,之后再進行合理續編,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語用能力和閱讀能力[3]。
以《蜘蛛開店》為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閱讀《蜘蛛開店》這一繪本,利用清晰生動的畫面信息引發他們對蜘蛛各種行為的深度思考,分析蜘蛛為什么總是改變自己的工作內容,其根本影響因素是什么,研究如何才能幫助蜘蛛克服困難,讓它店鋪的顧客越來越多。對此,學生需要先結合繪本圖畫分析蜘蛛的性格特點,從蜘蛛的各種表現行為中總結出它缺少了哪種精神品質,然后再根據自己的想象和作者的創作意圖進行情節續編。比如,有學生寫道:蜘蛛遇到蜈蚣之后,又萌生了退縮的念頭。這時蜈蚣告訴他:“我的腳是最多的,你只要織完了我的襪子,其他小動物的襪子都可以輕松完成。”蜘蛛聽了蜈蚣的話,思考了一會便開始安靜織襪子。最后,織完四十二只襪子的蜘蛛獲得了成就感,明白了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意義,提高了自身的耐力和毅力。同時,蜈蚣的有效宣傳也為蜘蛛帶來了更多顧客,改善了店鋪的營收情況。教師通過開展情節續編活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象思維能力,又能增強其文學創作的動力,提升他們閱讀學習的效果。
(二)創新閱讀教學形式,改善閱讀探知質量
語文教師為了提高低年級小學生的閱讀質量,提升他們閱讀學習的水平,需要合理創新閱讀教學形式。教師可以借助小組合作、親子互動等方式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探知方法,進而有效提升其閱讀學習效果。
1.開展小組合作閱讀
語文教師利用繪本故事開展小組合作閱讀活動,既可以提高低年級小學生閱讀探知的效率,又可以培養他們的互動意識,鍛煉其合作學習的能力。另外,在合作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鼓勵各組成員大膽表達自己對繪本畫面、故事情節的看法,使其能夠針對某一問題或某一觀點進行深度交流,以此來提升他們閱讀學習的效果。
以《曹沖稱象》為例,教師可以把班級學生按照“同組異質”的原則分成四至六人一組的合作閱讀小組,讓各組結合教師提出的問題對《曹沖稱象》這一繪本的內容進行深度分析,加深對曹沖這一人物形象的認識,提高對繪本內涵的理解。例如,各小組需要帶著“曹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他想到了哪種稱象辦法?他稱量大象的步驟是什么?曹沖的辦法正確嗎?還有其他有效的稱象辦法嗎?”等問題進行繪本閱讀,從繪本圖畫和文字中找出問題的答案。其中包含一些開放性問題,對此,各組成員需要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提出多種不同的稱象方法,通過溝通交流篩選出更為合理的稱象方法。教師開展小組合作閱讀活動,既可以培養低年級小學生互動交流的意識,又可以有效提高其合作學習的能力與效率。
2.開展親子繪本閱讀
語文教師若想改善小學生的閱讀質量,需要充分認識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可以聯合家長開展親子繪本閱讀活動,讓家長也參與到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中,在營造良好學習環境的同時,更加高效地提高學生理解繪本內容、感悟繪本情感的能力[4]。
以《劉胡蘭》為例,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他們雖然知道此篇課文講述的是什么內容,但是卻很難深切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深厚情感。對此,教師可以開展親子繪本閱讀活動,讓家長帶領學生閱讀與這個時代有關的各種繪本,如《倔強的小紅軍》《小英雄王二小》《小蘿卜頭》《雞毛信》等,同時給他們講述繪本背后的真實歷史,通過信息拓展的方式讓學生深刻感悟英雄人物身上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優秀品質,感知他們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懷,從而使學生厚植愛國主義精神,培育家國情懷。教師通過開展親子繪本閱讀活動,既可以增進親子之間的關系,讓家長加深對孩子的了解,又可以借此營造出全方位的繪本閱讀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
(三)豐富閱讀教學活動,提高自主閱讀能力
語文教師若想提高低年級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增強其閱讀信心與動力,可以利用晨讀或班會時間開展繪本故事分享活動。教師可以根據教材課文和教學目標搜尋相關的課外繪本,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行選擇自己喜歡的繪本故事進行閱讀和學習。在閱讀過程中,他們需要探尋繪本中的陌生字詞,積累優美的、經典的描述性詞句。另外,學生每閱讀完一本繪本,還要總結故事內容,記錄繪本梗概。在繪本故事分享活動中,學生需要把自己所了解到的與該繪本有關的各種信息與同學分享,以此來拓寬班級整體的文學視野,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和閱讀探知能力[5]。
以《狐假虎威》為例,教師可以提供“畫蛇添足”“守株待兔”“胸有成竹”“望梅止渴”“聞雞起舞”等繪本故事,指導學生運用課上所學的閱讀探知方法深入理解故事內容。比如:根據拼音認識陌生字詞;結合畫面思考文字含義;感悟繪本故事深層寓意;等等。在繪本故事分享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先概述故事內容,然后讀寫生字詞,最后講述自己對繪本內涵的感悟。教師通過開展繪本故事分享活動,既可以提高低年級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又可以進一步增強其閱讀探知信心。
結語
綜上所述,在低年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若想提高知識講授和能力培養的有效性,需要合理運用繪本故事開展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活動。借助趣味性繪本內容激發小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利用清晰直觀的繪本畫面提高其文字理解的效率,提升他們情感感悟與表達的水平,進而真正改善其閱讀學習的質量。
[參考文獻]
孫文娜.基于繪本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小學生(下旬刊),2022(8):10-12.
鄭春陽.小學語文繪本閱讀教學對策分析[J].考試周刊,2022(30):25-28.
李彥龍.繪本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2(19):187-189.
顏素霞.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2(2):212-214.
聶雅琴.繪本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學周刊,2022(6):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