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摘要:英語課程是高職院校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將紅色文化融入到高職英語教學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而且能夠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要使學生在英語語言學習過程中更好地了解紅色文化,高職英語教師就必須從教材內容、閱讀與寫作、第二課堂等方面對英語教學進行優化,使其更好地發揮傳播紅色文化、推動課程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作用,從而完成高職英語課堂立德樹人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紅色文化;高職;英語課程;融合路徑;語言學習;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711;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8-0041-04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加快和國際化發展戰略的推進,高職將紅色文化融入英語課程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革命戰爭和建設時期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紅色文化具有強烈的時代性和實踐性,是高職英語課程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高職英語教師應積極開展紅色文化傳承與高職英語教學的融合路徑探究,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用好教材、用活課堂、創新實踐,在英語教學中積極融入紅色文化元素,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正確三觀。本文針對紅色文化傳承與高職英語教學的融合路徑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分析和闡述。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形成的文化形態,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領導人民不斷前進和取得勝利的精神保證。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將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創造了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1]。當今世界,不同意識形態之間、文明之間相互交織、相互滲透,各種思想、文化層出不窮。面對這種復雜的國際文化形勢,高職院校在課程思政建設中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始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在紅色文化教育中采取理論和實踐并重的策略。
1.實現立德樹人,推動課程改革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將紅色文化融入到高職英語課程中[2]。在開展高職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基礎知識和技能,而且要使學生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利用紅色文化來推動高職英語課程改革。我國紅色文化資源豐富而且內容廣泛,教師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并將其融入到高職英語課程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利用信息技術對課程教學進行優化和完善,有利于推動課程改革。總之,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不僅有利于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和文化修養[3]。
2.傳播紅色文化,提升文化實力
隨著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世界舞臺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中國面孔,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也得到了廣泛傳播。雖然我國與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流越來越多,但是有些國家對我國的紅色文化了解甚少。高職在英語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能夠使其他國家更加了解中國紅色歷史和紅色革命精神,從而使我國文化更好地走出去。同時,教師通過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采用易于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主動繼承和傳播紅色文化,從而間接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4]。同時,將紅色文化融入英語教學中,能夠促進英語教師職業素養與創新教學能力的提高,提升英語教學質量,從而促進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
3.樹立正確三觀,促進全面成長
紅色文化是指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所形成的具有革命精神的文化,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斷進行革命實踐中形成的[5]。因此,將紅色文化融入到高職英語教學中,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水平,使學生成長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高職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掌握與生活相關的英語知識,要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和應用英語,就必須讓學生對紅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利用教材和學校的基礎設施為學生提供相關的紅色文化學習資源,能讓學生獲得更豐富的情感體驗,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積極思考、主動探究,還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革命的艱辛,從而潛移默化地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樹立正確的三觀,積極地投身到國家建設中。
1.教師紅色文化素養有待提升
高職英語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英語知識,而且要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但是由于部分教師缺乏紅色文化知識,在課堂教學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將紅色文化與英語教學相融合。同時,有些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不具備豐富的紅色文化教學經驗,在將紅色文化融入到英語教學中時也存在著一定困難[6]。這是由于一些高職院校缺乏對英語教師進行紅色文化教育,沒有使教師更好地了解紅色文化。另外,有的高職院校沒有建立健全高職英語教師考核體系,缺乏對教師紅色文化素養的考查,導致教師忽視了自身紅色文化素養的提高,影響了紅色文化融入英語教學的效果。
2.缺乏對紅色文化教學的認知
目前,部分高職院校對紅色文化教育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制訂相應的培訓計劃,使得教師對紅色文化的內容和教學融入方式的認知存在不足。了解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情況,可以使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學習紅色文化,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英語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但一些高職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對學生紅色文化認知情況的調查,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紅色文化。高職英語教師也沒有充分利用高職院校優勢條件,加強對學生的紅色文化教育,紅色文化教育與高職英語課程結合得不夠緊密,使得一些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只注重知識和技能的獲得,但忽略了自身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導致自身的綜合素養難以有效提高[7]。
3.紅色文化融合教學路徑單一
目前,部分高職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以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為主,主要采用講解和翻譯等方法。在融入紅色文化時,也只是單一地以講解的方式進行,沒有結合英語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有效應用紅色文化,這使得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學和紅色文化是分割開來的,不能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無法使學生真正理解紅色文化內涵,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影響,文化自信和正確三觀的樹立更無從談起。
高職英語課程是高職院校進行素質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要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紅色文化,就必須從教材、閱讀、第二課堂等方面入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價值觀的引領,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此外,將紅色文化傳承與高職英語教學融合是當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師要用好教材、用活課堂、創新實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加深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從而更好地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
1.整合教材內容,融入紅色文化
紅色文化的傳承,一方面要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自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文化認同,另一方面要使學生能夠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現實問題,以更加積極主動的狀態進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既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外閱讀材料,又能豐富學生的認知。因此,教師要明確融入紅色文化的重要性,根據教材內容合理融入紅色文化元素。教師可采用“以點帶面”的方法,整合教材內容,在課本和課外閱讀材料中融入紅色文化元素。例如,很多高職英語教材都融入了傳統文化的內容,可以培養學生對祖國的深厚感情。教師可以營造“愛國主題情境”,對關鍵詞“Culture”(文化)和“Culture”(文明)展開深度分析。因為語言本身是具有表達功能的藝術形式,語言形式中的文化是語言形式背后的精神實質?!癈ulture”作為一個學術概念可以表達為“文化”一詞。“Culture”是由“Culture”(文化)、“Cultures”(事物)、“Culturies”(人類活動)三個詞語構成。所以,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英語語言背后的紅色文化精神和文化內涵,教師就應引導學生運用英語準確、深刻地表達紅色文化的內涵。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紅色文化教育的目的。
同時,教材收錄了許多與中國革命歷史有關的專題內容,這些內容都是重要歷史事件,教師可以整合網絡教育資源,針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相關內容組織專題教育活動,如中國共產黨領導創建了第一個紅色革命根據地———江西中央蘇區,建立了第一個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正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艱辛付出和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教材還收錄了在抗戰中涌現出來的眾多英雄人物———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左權等,他們為中華民族拋頭顱灑熱血,為國家和民族獻出了寶貴生命。教師應充分挖掘這些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并結合教材內容設計相關實踐活動,通過這些紅色文化教育活動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政治素養以及愛國情懷。例如,可以向學生講述黨史上著名的革命人物事跡、革命精神等內容;可以通過開展“講紅色故事”活動增強學生對中國共產黨輝煌歷程的了解和認知;借助“學黨史講故事”活動激發學生對黨史學習的熱情等。這些活動能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感受紅色文化,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價值認同,真正實現英語學習與紅色文化傳承之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2.重視紅色閱讀和寫作,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教師可通過將紅色文化元素融入到英語閱讀活動中,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更加了解和認識紅色文化,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學習資料,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黨史、國史、革命史等,理解中西文化差異,主動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埃德加·斯諾的作品《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這個紀實文學作品記錄了埃德加·斯諾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所感,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為民族解放而艱苦奮斗和犧牲奉獻的精神。這能讓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了解當時外國人對中國革命的認識,也能通過閱讀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從而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
此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在觀看紅色影視作品的過程中對其中的經典臺詞進行翻譯,這有助于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還能讓學生更好地運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于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例如,在觀看電影《長津湖》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其中的經典臺詞進行翻譯,“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可翻譯為“Throw out one punch now to avoid a hundred punches in the future.”,而“讓你的敵人瞧得起你,那才叫硬氣”可翻譯為“Youre only tough enough when your enemies take you seriously.”。然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對電影進行評價,并用英文寫一篇電影評述,使學生從更深層次理解電影中蘊含的紅色文化和深刻的教育意義,從而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
3.運用第二課堂,組織紅色主題活動
想要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傳承紅色文化,開辟第二課堂,組織紅色主題活動,是非常有效的舉措。具體來說,高職院??梢酝ㄟ^開展英語主題演講比賽、英語手抄報比賽、英語話劇演出、英語書畫攝影展覽等活動,組織學生學習和傳承紅色文化。這樣,不僅可以豐富校園生活,而且能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與此同時,高職院校還要充分發揮學校圖書館、閱覽室、微格教室、電子閱覽室等場所的作用,舉辦英語讀書活動和英語競賽活動。例如,可以利用學校圖書館的紅色主題圖書角,精心挑選一批紅色主題讀物或者紅色影視資料供學生借閱,讓他們能夠從中汲取紅色營養,并結合日常英語教學,讓學生進行紅色文化主題的英文演講。高職院校還應利用好校園廣播站這一現代化的宣傳陣地。例如,可以在每周二或周三定時播放“紅色經典”“紅色歌曲”的英文版內容;在平時上課之前用英語播放“學習強國”APP中的“經典誦讀”和“時政要聞”欄目的內容等。這樣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建設活動,能提高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程度,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還能使學生掌握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方法,從而擴大紅色文化的影響力[8]。高職英語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有效地豐富校園文化建設內容,讓紅色文化真正融入學生的英語學習之中。
綜上所述,紅色文化傳承對高職英語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還能推動英語課程改革,傳播紅色文化,提升我國的文化實力。但是目前紅色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師紅色文化素養有待提升、缺乏對于紅色文化教學的認知、紅色文化融合教學路徑單一等。教師應在教材內容中融入紅色文化,重視紅色閱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辟第二課堂,組織紅色主題活動,肩負新時期的育人重任,將紅色文化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
參考文獻:
[1]李芳.“紅船精神”引領下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支架式教學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3,29(01):94-99.
[2]曹慧敏.紅色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路徑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3(01):158-160.
[3]王羽.中華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課程的創新途徑[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11):95-98.
[4]韓晴立,劉秋霞.紅色文化融入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路徑探索———以江陰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校園英語,2022(39):19-21.
[5]穆琳潔.紅色文化傳承與高職英語教學的融合路徑探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2,38(06):124-127.
[6]曹慧敏.課程思政視角下紅色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研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2(04):73-75.
[7]龐瑩.地方文化融入高職英語課程價值意蘊探討———以連云港市為例[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1,41(12):68-70.
[8]劉綻,羅小杰.高職旅游英語教學中的紅色文化失語研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0,34(05):133-135.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Red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Liu Lu
(Chongq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Chongqing 402247, China)
Abstract: English course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tegrating red culture into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an not on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ultivate their patriotism, but also enable them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three perspectives. To enable students to better understand red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ers must optimize English teaching from aspects such as textbook content,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the second classroom, so as to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spreading red culture, promoting curriculum reform, and promot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hus completing the important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s in highervocational English classrooms.
Key words: red cultur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nglish courses; fusion path; language learning;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