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認知語言學的持續發展意味著隱喻不僅是修辭手法,也是一種認知現象。用隱喻來表達抽象的情感更易于人們理解。本文主要從認知角度對比研究俄漢語喜悅情感的概念隱喻,揭示其共性特征和個性差異,并分析產生差異的成因,從而實現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情感隱喻;喜悅;認知;俄漢對比
【中圖分類號】H5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39-013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9.042
在人類的精神文明世界中,情感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與認知有著密切的聯系。為了理解復雜且抽象的情感,人們通常選擇將其隱喻化。喜悅作為人類基本情感之一,具有典型性。本文試圖找出俄漢語表達喜悅情感方式的異同,分析成因并得出結論。
一、關于隱喻的研究
(一)隱喻的認知研究
早在18世紀,維柯首先發現了隱喻是一種認知現象,隨后經過語言學家們的不懈努力,最終Lakoff和Johnson將隱喻作為了認知語言學的研究范圍之一,在Lakoff和Johnson的合著中提出隱喻不僅是一種修辭手法,也是人類世界中普遍的認知模式,人們通過對一種事物的認識和理解投射到另一個事物中,即始源域和目標域間的結構映射。
隱喻與認知相互促進、相互影響。二者的聯系是基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事物和經驗,而后通過類比、比較等認知策略進行推理與銜接。正因如此,人們才能夠通過一事物的特征來隱喻另一事物。這種隱喻認知模式在語言交際、思維過程以及文化傳承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總之,“隱喻歸根到底是一種思維方式,其本質是以一件事或經驗來理解和經歷另一件事或經驗。”[1]Lakoff和Johnson合著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中,將隱喻按照不同的源域劃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結構隱喻。結構隱喻是通過一個概念來建構另一個概念,盡管兩個概念的認知域來源不同,但它們的認知結構存在對應關系,包含相似之處,如常見的Время-деньги(時間就是金錢),就是用金錢的寶貴來隱喻時間的寶貴,警示人們要珍惜時間。
2.方位隱喻。方位隱喻是運用空間方位概念如上下、前后、深淺等來理解非空間方位概念所構成的隱喻。如高興為上,悲傷為下。
3.本體隱喻。也稱實體隱喻,“實體隱喻是指人們將抽象的和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動、事件、狀態等無形的概念,看作是具體的、有形的實體,因而可以對其進行談論,量化、識別其特征和原因等。”[2]如熱淚盈眶、膽小如鼠等便是將情感映射到具象的物體中,從而對情感實現指稱、識別和量化,從而更準確地表達情感。
(二)隱喻與情感表達
“隱喻性的思維是人類認識事物,建立概念系統的一條必由之路。”[3]情感具有復雜性的特點,但在人類社會中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體驗,想要使抽象的情感更易于理解,使用隱喻是最好的選擇。Lakoff和Johnson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1980)中,最先使用隱喻來研究和理解情感。書中指出,將不易被感知的情感投射到具體的事物當中,能夠更直觀地實現對情感的理解,如用暖色調隱喻喜悅的情感,用冷色調隱喻悲傷憂郁的情感,用溫度高來隱喻高漲的情緒,用溫度低隱喻低落的情緒。
總之,將抽象復雜的情感與人類世界中熟悉的事物相關聯,在不同的領域中尋找相同的概念,并將其范疇化和隱喻化,可以獲得對情感的認識。
二、俄漢喜悅情感概念隱喻的共性特征分析
喜悅是人的基礎情感之一,是人類情感表達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生活在同一星球上,雖然身處不同的國家和民族,但具有某些相同的文化體驗,這種相同的文化體驗成為全世界人民之間建立聯系和理解的橋梁,從而建立起了全球性的文化認同感,這種認同感體現在各國語言中,進而產生了相似的文化語義,最終形成了相同的概念隱喻。
(一)空間域映射到情感域
“人的空間方位感知能力是一種最基本的能力,空間感是人體成長過程中較早能獲得的基本經驗。方位性隱喻指運用諸如:上下、內外、前后、遠近、深淺、中心—邊緣等表達空間的概念來組織另一概念系統。這與人們的身體構造、行為方式密切相關。”[4]喜悅是向上的空間方位隱喻,是普遍且典型的隱喻認知模式。俄語中就含有Радость-верх(喜悅為上)的隱喻模式,以及Чувствовать себя на седьмом небе,本義是七重天,最頂層即人間天堂,隱喻義用來表示極度興奮和幸福。
1.Он был на верху блаженства.他感到非常幸福。
2.Некоторые дети чувствовали себя на седьмом небе от такого неожиданного внимания.有些孩子會對這種意外的關注感到欣喜若狂。
3.Все мужчины были в приподнятом настроении после стычки,шутили и смеялись.戰斗過后,男人們都興高采烈,說說笑笑的。
在漢語中也有“喜悅為上”這個概念隱喻模式,例如:
4.在他的調動下,觀眾們的情緒依然十分高漲。
5.逛動物園的時候,小朋友們一個個興高采烈。
當人感受到積極情緒時,往往會與垂直空間中向上方位相關聯。當人們感到興奮時會出現血壓升高,心跳加快,血液上沖等現象,身體的姿勢和動作,如抬頭挺胸、跳躍和舉起雙臂等,都與積極情感相呼應,此時,人類的身體動作和生理變化都對情感的表達產生了影響,人的身體整體有往上飄的感覺,從而將喜悅的情感與向上的方位聯系起來。對此,俄漢兩個民族有著共同的文化認知,所以,在俄漢語中都存在“喜悅是向上的”這個概念隱喻認知模式。
(二)人體域映射到情感域
除了語言,非語言的表達方式,比如身體語言也是極其重要的交際工具。人類情感與思維的變化可以通過身體語言來傳遞給他人,如面部表情、眼神交流、手勢等,通過身體語言傳達出個體的情感狀態和意圖,能建立起更直觀的溝通。因此,觀察軀體產生的變化也是表達和傳遞情感的重要手段。
1.Он светился от радости.他高興地滿面紅光。
2.Многие из нас от радости подпрыгнули чуть ли не до самого потолка.大家高興得幾乎要跳到了天花板上。
3.Эд шутит так,что всё в округе животы надрывают от смеха.埃德講的笑話讓鄰居們捧腹大笑。
漢語中也有類似的表達:
1.得知他要回來的消息,姑娘興奮地滿面紅光。
2.聽到這個消息,她興奮地跳了起來。
3.聽到這個好消息,孩子們興奮得手舞足蹈。
(三)自然域映射到情感域
人類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因此對于周圍世界的認知,各民族之間是存在共性的。對于喜悅情感的表達,俄漢語都有著“喜悅是光”“喜悅是綻放的花朵”等的隱喻認知模式。可見,抽象且模糊的喜悅情感可以借助外部具體事物的狀態和形象來獲得較為清晰且準確的認知,例如:
1.Его глаза засияли счастьем.他的眼睛里閃爍著幸福的光芒。
2.Она сама вся просветлела от радости.她由于高興而精神煥發。
3.Душа расцвела.心花怒放,高興極了。
4.運動員們站在領獎臺上,個個容光煥發。
5.老王雖然什么都沒說,但心里卻樂開了花。
可見,俄漢語表達喜悅情感時在視覺上都體現為光亮。俄語例句中的засиять和просветлеть本義都表示“變得明亮,閃閃發光”,隱喻義為臉上露出喜悅的神情,容光煥發。光代表著光明與希望,這與喜悅情感的特性有相似之處。此外,俄漢語中還可以用花朵的綻放和盛開來隱喻喜悅情感。расцвести本義是“開花,盛開”,隱喻義為神采煥發,喜笑顏開。之所以將喜悅情感與花朵相關聯,是因為當人心情愉悅時,面部會呈現舒展的狀態,像花朵綻放一樣,是人的生理變化,而且花同時也是幸福、希望的象征。
(四)容器域映射到情感域
所謂容器隱喻,就是“將本體(不是容器的事物、大地、視野、事件、行動、活動、狀態、心境等)視為一種容器,使其有邊界、可量化、能進、可出”[4]。俄漢語中都存在“喜悅是容器中的液體”(Радость—это жидкость в сосуде.)的表達形式。“情感是一種抽象的狀況,情感體驗的主體——人體就是一個容器。這個容器有被包裹的外表,有內外的方位感。當人們喜悅時,血液循環加快,人體這個容器就要盛滿。當情感強烈膨脹時,就會外溢,繼而沖出來。”[5]可見,通過容器隱喻可以使復雜且抽象的情感變得容易理解,便與認知。例如:
1.Затем поднимает голову,смотрит на меня полными счастья глазами.然后他抬頭望著我,眼里滿是幸福。
2.Радость бьёт через край.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3.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父母滿心歡喜。
4.聽到孩子考上了大學,父母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容器中的物體和空間是有限的,映射到情感域中,就可以直觀地呈現出情感的包容和限制,使人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體驗情感的特性。如,漢語中的“滿心歡喜”“溢于言表”。同樣,俄語例句中運用“полный(滿滿的)”“через край(溢出來)”來表達喜悅情感。
因此,容器隱喻作為一種民族性的特征,為不同文化中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共同的認知框架,以便更好地交流和理解彼此的情感體驗。
三、俄漢喜悅情感概念隱喻的差異分析
盡管不同民族之間存在著諸多共識文化,但受到不同的自然環境、文化背景以及思維方式的影響,使得各民族的認知模式有所差別,這樣的差別反映在語言中就呈現出了一些獨特的概念隱喻。
(一)空間方位隱喻的民族差異
在俄漢兩種語言中,喜悅情感概念隱喻認知模式,都有“喜悅是向上”的表達形式,然而受到各因素的影響,也有所差別。俄羅斯民族從整體上看都表現出坦率,熱烈的性格,俄羅斯人認為積極地表達和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是被人贊許和認同的,由此就產生了“на седьмом небе (如登天堂,形容極度興奮)”的隱喻認知模式。而中國人在表達喜悅情感時,就表現得相對含蓄、謙虛,這是受到歷史文化的影響,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認為人腳踏實地才能有所成就,如果過度地表達自己的喜悅情感,會被人認為是驕傲自滿。由此可見,方位隱喻映射到喜悅情感時,也會表現出相反的含義,如:勝利似乎唾手可得,他不禁飄飄然起來。
(二)人體生理變化隱喻模式上的民族差異
俄漢兩民族在表達喜悅情感時,身體上均表現出了臉部的發亮,以及做出了蹦跳和捧腹大笑等動作。其不同點是,“漢語中的‘眉’既可以單獨使用來表達喜悅之情,如‘喜上眉梢’‘眉飛色舞’;也可以與眼結合,通過眉眼的聯動來表達情感,如‘眉開眼笑’‘喜眉笑眼’‘舒眉展眼’等隱喻性習語。”[6]但在俄語中不存在該語言現象,不能只通過眉毛的變化來表達喜悅情感,這與漢語有所區別。俄漢語都可以運用心臟的跳動來表達喜悅情感,但不同的是,在漢語中,還可以運用其他內臟表達喜悅情感,如沁人心肺和沁人心脾等,俄語中并不存在此類表達。
(三)通感隱喻模式上的民族差異
俄漢語中都存在“喜悅是暖”“喜悅是光”“喜悅是甜”的隱喻認知模式,這與源域中所體現出的溫暖、光明、香甜存在對應關系。不同的是,在顏色域中,漢語中通常選擇紅色來映射喜悅情感,如紅運、紅紅火火等。俄語中喜悅情感的表達卻沒有特定的顏色,但都側重于暖色調能給人帶來舒適的感受。
(四)自然界的現象和事物隱喻模式上的民族差異
俄漢都可以借用美食和花來隱喻喜悅情感。“美食是通感隱喻中喜悅在味覺上為甜的延伸,都是味蕾上的滿足感與‘喜悅’情感的體驗相對應。花隱喻則是由喜悅狀態下,面部表情的舒展猶如花朵綻放而得來的隱喻概念。差異性在于,漢語‘喜悅’情感還與美酒、動物相聯系,而俄語并不存在這些隱喻概念。”[7]如:
1.同學們沉醉在節日的歡樂中。
2.聽眾們陶醉于美妙的音樂當中。
美酒的香醇甘甜映射到情感域時,可以給人帶來滿足感和喜悅感,并且適度的酒精能夠使人忘卻煩惱,釋放壓力,給人如醉如癡的享受。這些都與喜悅情感的體驗相似。
3.聽到明天放假的消息,大家頓時歡呼雀躍。
4.今天一大早就鵲笑鳩舞,看來家里要有喜事了。
漢語中喜悅情感的表達還與動物中的禽類相聯系,如鵲和鳩等。鳥類具有小巧和體重輕等特征,往往行動靈活,這與喜悅情感飄飄欲仙的感覺不謀而合。因此,將禽類身形體態的小巧靈活與喜悅情感的輕松快活之感相關聯,用來形容人的喜悅之情。這不僅豐富了漢語中的喜悅情感表達方式,同時也反映了漢族文化對自然界與情感之間緊密聯系的體現。
四、結語
總結得出,俄漢語喜悅情感隱喻表達包含諸多共性特征,如“喜悅為上”“喜悅是光”等等。可見,人類的認知模式大多都依據于人類對周圍世界的體驗,這種體驗在全世界人民之間形成了共識文化。此外,受文化的影響喜悅情感的隱喻認知模式在各民族之間也存在著獨特的理解和表達,這些個性特征豐富了人類語言中的情感概念隱喻系統,使之更加多樣化。總之,從認知的角度研究情感隱喻可以幫助外語學習者增強對語言的認知與理解,更深入地了解他民族的文化,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習者可以選擇最為恰當的隱喻模式,從而準確地表達和傳遞思想,促進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5.
[2]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106.
[3]束定芳.隱喻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11.
[4]王寅.認知語言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410.
[5]許春香,賴偉華.英漢情感隱喻對比分析——以“喜悅”“悲傷”為例[J].語文學刊,2010,(02):87.
[6]周紅.英漢情感隱喻共性分析[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1,(03):92.
[7]王佳琪.俄漢語人類基本情緒隱喻概念認知對比分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20:40.
作者簡介:
倫金子,女,漢族,黑龍江望奎人,哈爾濱師范大學斯拉夫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研究方向:語言文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