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月 楊正兵
摘?要:本文使用Cite?Space6.2.R2軟件以中國知網數據庫中的國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1429篇有效文獻數據為研究對象就發文作者、發文機構、發文關鍵詞和關鍵詞突現等知識圖譜開展分析,結果表明:核心發文作者數量較少,發文主體和發文機構之間合作關系不夠密切,未形成明顯的研究中心,研究過程中存在概念不清現象。在未來的研究中可重視學術共同體建設、強化基礎理論研究,以及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
關鍵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Cite?Space;思想政治教育;可視化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1.061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世界的延伸,網絡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質上具有一致性,但二者在具體的研究方法、研究形式和研究手段上還存在一定的差異。梳理文獻數據可知,眾多學者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發展的創新路徑,以及生成邏輯等方面進行了探索研究,但以該領域文獻數據為基礎進行的量化研究文獻還較少,為進一步掌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脈絡、研究熱點以及該領域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困境,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進行以文獻數據為基礎的量化研究很有必要。
1?數據來源和研究方法
1.1?數據來源
研究中使用的數據主要來自對中國知網中的CSSCI數據庫和核心數據庫中的期刊文獻,在檢索符合研究條件的文獻時,使用中國知網中的“高級檢索”功能,在搜索欄中以“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題詞進行檢索,檢索時間范圍設置為:2007-2022年,共檢索到文獻1499篇,剔除書評、高校介紹、會議記錄等無關文獻后共得到有效文獻1479篇。將有效文獻以“Refworks”格式分批導出,導出文獻信息包括作者姓名、發文機構、文章摘要、發文時間等信息。
1.2?研究方法
研究利用Cite?Space?6.2.R2可視化軟件對文獻數據進行分析,該軟件可對研究領域的發展趨勢進行有效呈現,分析出研究領域的熱點及研究熱點的演化,從而更加科學地判斷該領域研究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和痛點。通過對文獻數據進行發文作者、發文機構、高頻關鍵詞、關鍵詞聚類和突現等知識圖譜的分析,科學掌握該領域的變化發展趨勢,以期能夠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研究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
2?知識圖譜分析
2.1?國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發文作者知識圖譜共現分析
研究主要對2007-2022年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研究文獻進行分析,部分學者在網絡思政可視化分析過程中將2000-2006年這一階段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稱為萌芽期。圖1是利用Cite?Space?62R2軟件中的“Author”(作者)功能對文獻數據進行分析的結果,從圖1中可看出該圖譜中共有439個網絡節點,64條網絡連線,網絡密度為00007。為更好體現作者的發文時間變化,采用了彩虹圖譜的標識方法,每一種顏色代表一個年份。圖中的網絡節點越大代表該作者的發文量越多,網絡節點之間出現的網絡連線代表作者之間存在合作關系,網絡連線的多少表示合作作者的數量,網絡連線的粗細表示作者之間的合作強度。從圖1中可看出,作者之間的合作關系較弱且合作強度較低。根據賴普斯定律,當n為最大發文量,N為核心作者發文數量時,N=0749?nmax,研究中作者最大發文量為15篇,計算可得N=290,即發文量大于3的作者為核心作者。經統計可得核心作者共有18位,18位核心作者共發文105篇,約占文獻數據總量的73%。
2.2?國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發文機構知識圖譜共現分析
圖2?為2007-2022年國內網絡思政研究領域發文機構共現知識圖譜,利用Cite?Space?62R2軟件中的“Institution”(機構)功能對文獻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圖2。由圖2可知,圖中共有406個網絡節點,96條網絡連線,網絡密度為00012。從圖2中可看出,未形成明顯的研究中心,發文機構之間的合作密度和強度有待進一步增強。為更加具體地體現發文數量,所以未將二級發文機構進行合并。發文量前五的機構分別為: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2篇),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16篇),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13篇),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11篇),北京大學青年研究中心(10篇)。從發文機構的類型來看,發文機構以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為主,其他類型二級學院發文量較少。
2.3?國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發文關鍵詞知識圖譜共現分析
通過使用Cite?Space?62R2軟件中的“Keywords”(關鍵詞)功能對文獻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圖3。由圖3可知,圖中共有493個網絡節點,584條網絡連線,網絡密度為00048,與圖1和圖2的網絡密度相比,圖3的網絡密度較高,關鍵詞之間的聯系更為密切。其中出現頻次較高的關鍵詞有“大學生”(216次)、“網絡”(162次)、“高校”(154次)、“網絡時代”(56次)、“對策”(52次)、“網絡文化”(46次)等關鍵詞。在統計高頻詞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關鍵詞的中心性,關鍵詞的中心性特征說明關鍵詞具有中介特性,具有連接關鍵詞樞紐的作用。表1為根據關鍵詞的頻次和中介中心性所得統計表。
當關鍵詞的中心性大于01時,稱該關鍵詞的節點為關鍵節點,從表中可以看出,關鍵詞“大學生”(023)、“網絡”(019)、“高校”(021)、“網絡時代”(011)的中心性均大于01,所以這幾個關鍵詞為研究者在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研究時的關鍵節點。除此之外,關鍵詞“對策”的中心性為009,較為接近01,所以該關鍵詞在研究中也較為研究者所重視。
2.4?國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發文關鍵詞聚類圖譜分析
利用Cite?Space?62R2軟件中的“Clusters”(聚類)功能對文獻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圖4。當模塊值Q大于03,平均輪廓值S大于05時,認為圖譜聚類合理,由圖4可知,圖譜中Q的值為0679,S的值為09194,所以該圖譜聚類合理且效果良好。圖4右側文字為具體的聚類名稱,文字前的數字為聚類編號,數字越小代表該聚類包含的關鍵詞越多。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大學生既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過程中的教學對象,也是網絡思想政治建議研究過程中的研究對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網絡育人的重要途徑,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注重創新網絡育人的途徑和方法。“網絡”是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必要前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時代”的創新發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機制也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完善。“網絡時代”背景下,數以億計的信息隨時隨地在互聯網世界綻放,同時充斥著各種良莠不齊的信息,三觀不成熟、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存在誤區的青年大學生極易陷入該類“網絡文化”的陷阱。與此同時,部分學者較為重視網絡思政的“話語權”研究,所謂話語權就是說話的權利,即控制輿論的權力,是指一種信息傳播主體潛在的現實影響力。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是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延伸。部分學者圍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話語主體、話語環境、話語傳播方式等方面展開了探討,旨在有效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權,有效抵抗不良社會思潮的侵襲。掌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在網絡世界的主導權,是發展新時代“網絡文化”、維護健康“網絡環境”的必然選擇。
3?研究結論和啟示
3.1?研究結論
在對所收集到的有效文獻分析的基礎上得出以下結論:一是國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領域是近些年來的研究熱點,受到眾多學者的青睞;二是國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領域呈現研究作者之間、研究機構之間合作關系較弱的現象,研究主體之間的合作關系和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關系有待進一步增強;三是研究過程中存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模糊的現象,該現象不利于國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縱深發展。除此之外,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一是對文獻數據的收集不夠全面,忽視了一些刊登在省級期刊的學術研究價值較高的文獻數據;二是對數據分析類型有待進一步豐富,完善文獻數據的分析維度;三是理論基礎較為薄弱,研究的理論性有待進一步增強。希望其他學者在后續研究中可以對這些方面進行更深一步的探討。
3.2?研究啟示
(1)重視學術共同體建設,營造良好學術研究氛圍。
學術共同體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學者,遵守共同的道德規范,相互尊重、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推動學術的發展,從而形成的群體。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迅速發展得益于網絡技術不斷地更新迭代,建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學術共同體的過程中同樣可以發揮網絡技術的作用。首先,可充分利用網絡互聯技術,拓寬研究者和研究機構的溝通渠道。互聯網技術的誕生為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帶來了很多便利,可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便捷性特點,打通研究者和研究機構之間的溝通障礙,提高學術資源的共享性,打造學術共同體。其次,潛心建設青年學者研究隊伍,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領域注入新鮮血液。青年學者是各領域學術研究的主力,相關宣傳部門可充分利用網絡技術的優勢宣傳和報道優秀青年學者及其研究成果,在提高對青年學者重視的同時增強其知名度和影響力,鞏固學術共同體建設的基礎。最后,有關部門應完善學術共同體建設的規章制度,使學術共同體建設步入制度化、規范化軌道。學術研究的過程也是充滿“人情味”的過程,不排除有些人靠人際關系來共享他人的學術研究成果,降低了研究成果整體的含金量,破壞了學術研究的氛圍,用一定的規章制度來進行規范是建設學術共同體的有力保障。
(2)強化基礎理論研究,夯實研究根基。
部分學者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進行了科學的界定和規范,但仍存在部分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混為一談,對兩者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未進行有針對性地區分,不利于精準剖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存在的問題。相較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形式具有更強的開放性,教育互動具有更強的即時性,教育主體之間具有更強的平等性,教育資源具有更強的共享性。若在研究過程中忽略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特點,簡單地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來研究和分析則會造成一定的盲目性,降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實效性。因此,在研究過程中,學者首先要明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其次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標、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方面為基礎,堅持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的基礎上開展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以期在掌握二者的動態平衡中解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存在的問題。
(3)加強網絡思政話語研究,掌握主流意識形態領導權。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以網絡互聯技術、新媒體信息端為基礎和載體的字符表達與思想傳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是傳播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當代中國精神力量的重要載體。在優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加強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主體研究;話語主體皆是獨立的個體,在網絡世界自由表達自身的意志,但在此過程中存在較多話語失范的問題,話語主體的自律意識不足,削弱了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引領力。二是提高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效力的重視。眾多新興網絡媒介缺乏完善的話語規范機制,以“流量至上”為原則,助推了話語亂象的產生,弱化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引導力。三是重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空間研究。在多重社會思潮交融交流交鋒的背景下,各種真假難辨的信息撲面而來,降低了人們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認同度,使人們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出現偏差。
參考文獻
[1]陳悅,陳超美,劉則淵,等.CiteSpace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J].科學學研究,2015,33(02):242253.
[2]鄔超,等.旅游形象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J].旅游導刊,2019,3(05):8499.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宋秀娟.基于網絡話語權的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13,129(03):115118.
[5]張驥,申文杰.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在我國思想宣傳領域面臨的挑戰與實現方式探究[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1,89(01):163168.
[6]韓啟德.學術共同體當承擔學術評價重任[N].光明日報,20091012(10).
[7]陳希,鄧淑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困境及其優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659(20):757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