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淑
摘?要:VR技術能夠助推紅色文化在思政課中的應用,將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助力傳承紅色基因,攻克傳統紅色思政教育的瓶頸。但是其應用也面臨成本高昂、人才稀缺等現實問題,這要求培養技術人才、創新VR技術和紅色文化結合的方式途徑,助推VR技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
關鍵詞:VR技術;紅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應用價值;途徑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64
1?基于VR技術的紅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開發應用價值
1.1?傳承紅色基因,體味文化魅力
文化是一個國家與民族生存發展的重要力量和精神紐帶,在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節點上,更需要發揮紅色文化鑄魂育人的功能。冀魯豫邊區是指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塊敵后抗日根據地,位于山東、河南、河北等幾省交界處,在十幾年的戰爭中,冀魯豫邊區的戰士和人民沖鋒在前,經過艱苦的抗爭完成了黨中央交付的戰略任務,最終贏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大勝利。
冀魯豫邊區蘊涵的紅色文化底蘊濃厚,引導學生學習冀魯豫邊區紅色文化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學生感悟冀魯豫邊區紅色精神的魅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要教育對象是大學生,主要手段就是思政課。思政課教學的主體主要是學生,傳統思政課教學多以理論知識為主,缺乏互動性、情境性,不利于傳承紅色基因。基于VR技術的紅色場景再現,能夠讓學生切身體驗冀魯豫邊區楊石、耿紅等人“神出鬼沒槍斃敵寇”的故事,能夠使學生重返歷史現場,感悟黨史、國史,身臨其境,增強認同感與歸屬感。VR技術新穎獨特、吸人眼球,將之應用到思政課堂,能更好地使紅色文化與時代合拍,符合大眾期望。尤其是將VR技術應用于學生群體中,符合學生獵奇心強、探究欲重的特點,在新奇活躍的思政課堂上,學生親身體驗紅色文化,近距離接觸紅色文化,紅色文化不再抽象飄渺,而是變得具體生動,看得到、摸得著,這種創新性的VR思政教學更有利于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1.2?攻克教育瓶頸,激發師生活力
可視化高、生動性強是VR教育相比于傳統思政教育的獨特優勢,VR技術進課堂,能夠充分發揮其高沉浸的特性,全面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動覺,大大增加學生的參與感、獲得感。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多只局限于傳統的線下授課,課本教學中,干巴巴的文字無法讓學生真正看到生動豐富的場景,學生學習興趣低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奔紧斣ミ厖^紅色文化存在復原難、存留少的現狀,許多紅色文化資源不容易被學生接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借助VR技術,能使3D動畫、圖片、視頻多樣化結合,內容新穎,形式豐富,面對傳統紅色文化教學中難以展示某些內容的教學短板,譬如紅色場景親身體驗,紅色博物館切身參觀實施難度大等問題,VR技術卻能輕松解決,生動再現具體情境,打破時間、空間限制,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輕松理解知識點。傳統思政教育教學的刻板性、枯燥性也大大限制了思政課的發展,不利于思政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VR技術應用于思政教育,其新穎性、趣味性等特點克服傳統思政教育弊端,學生在基于VR技術的紅色文化與思政教育學習中既動腦又動手,一方面達到了學習知識拓寬視野的目的;另一方面活躍課堂學習氛圍,提升學習興趣,助推思政教育“活”起來??梢灶A見的是,在利用了VR技術的教授紅色文化的課堂上,師生互動氣氛活躍融洽,將大大提升課堂的學習成效。
1.3?保證實踐安全,提升安全系數
理論知識死板、枯燥,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氣氛低迷,無法達到教學目的,而紅色思政教育實施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讓學生在真實場景中切身體驗,深化認知,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就不得不面臨風險,學生的人身安全無法保證。
冀魯豫邊區地處河南、河北、山東三省的交匯之處,有關冀魯豫邊區的紀念館、博物館等也多集中于這些地方,其他地方的學生參觀難度更大。博物館是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象征,其保護和傳承對傳統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某些時候需要使學生通過參與紅色旅游,參觀紅色展覽館、博物館等增強實踐能力,但近年來,在紅色思政教育實踐活動中,自然災害頻發、意外事故層出不窮、由于水土不服等罹患疾病問題突出,傳統紅色思政教育實踐活動存在無法避免的安全隱患。而利用VR技術,建立VR紅色展覽館,打破時空限制,學生足不出校就可切身感受紅色文化,參觀紅色場景,同時節約教育成本,降低安全隱患。目前,已有學校將VR展覽館引入校園,如增添以VR模擬+3D影院為主打的新時代紅色文化實踐教育基地,打破時空認知局限,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資源的建設與應用,為學校紅色文化思政教育創設范例。
2?基于VR技術的紅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應用面臨的問題
2.1?應用成本高昂,VR利用困難
據相關數據顯示,一套VR設備所需費用大約在5000~8000元之間,能夠全身追蹤的VR設備至少3000元。換句話說,一個真正的VR課堂,假設班級人數50人,購買VR設備就需要幾十萬元,建立一整個體驗場所,費用可高達幾百萬元。目前的VR市場,雖已形成一定規模,但精品仍然十分有限,市場產品良莠不齊,給學校選擇造成了很大難度。而且對于大多數學校而言,建立體驗場所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費用支出,很多學校因為難以負擔相關費用,只能望而退步,這大大限制了VR技術的推廣應用。除此之外,VR技術自身也有許多限制:在物理層面,長期佩戴VR設備,會對佩戴者頸部造成危害勞損,如若有手柄,手腕也會損傷,增加疲憊感,降低學習效率;在生理層面,由于VR設備的高分辨率,高顯示率,佩戴VR設備會造成學生頭痛、眩暈、失衡,從而對VR學習產生抵觸感、恐懼感。
2.2?課堂互動不足,學習效率低下
傳統思政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安排學生小組討論探究等方式增強課堂互動性,體現了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在VR課堂上,學生依靠VR設備進行單獨學習,學生能夠自己探索、體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雖得到貫徹,但忽略了教師主導課堂學習的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果僅僅只用VR設備進行冀魯豫邊區紅色文化的學習,可能會造成學生在課堂上單方面的學習,教師難以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如果學習中有問題更是無法及時解決,這就背離了我們學習的初心。尤其是目前VR主要還是用手柄進行精確的交互,交互方式較為單一,師生互動操作性難度大,低交互性,過強的自主性,不利于學習效果的提升,師生無法進行及時而有效的互動將會大大降低學習效率。
2.3?人才資源稀缺,VR應用有限
VR技術在學校應用范圍有限,相關技術人才更是十分缺乏。職業社交平臺LinkedIn發布全球VR(虛擬現實)人才報告顯示,在全球VR人才總數上,美國數量位居第一,需求量也是最大。中國VR人才數不及印度,但需求量全球第二。事實上,單從中國起步不久的VR產業看,并不缺乏VR從業者,但VR核心技術主要涉及領域圖像、光學等高難度領域,對人才要求十分苛刻,從事學校教育領域的VR人才,更是鳳毛麟角。這當然也與我國國內VR技術與教育融合應用的情況不多息息相關,我國教育現狀決定了愿意從事VR教育的人才數量稀少,尤其是對于冀魯豫邊區紅色文化人們了解程度較低,更造成這種現狀。一是我國國內目前將VR技術與教育融合應用在高校思政課上的例子有限,無法為教育工作者提供足夠的經驗;二是國內大部分高校無法掌握成熟的VR人才培養機制,沒有辦法保證給從事教育事業的VR人才提供合適的平臺以供他們進行學習??傊?,種種原因造成了國內如今缺乏VR技術人才的困境。
3?開創VR技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應用新途徑
3.1?充實教育內容,發展VR技術
一方面,要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尤其是當地各種紀念館、博物館革命資源和文化資源,并與思政教育相結合;另一方面要加快發展VR技術,解決目前利用VR技術存在的問題。
冀魯豫邊區擁有深厚的革命歷史脈絡,其形成的冀魯豫邊區紅色文化具有極大的價值。而僅僅是簡單地利用VR技術將紅色文化再現,很難將紅色資源蘊涵的價值真正挖掘出來并發揮其作用,這就要求要深入發掘紅色故事、紅色展館等本身所蘊含的紅色文化,與思政教育進行更深層次融合創新,使學生真正能夠感受到紅色文化的魅力所在。要努力發展VR技術,減輕其對佩戴者的傷害高和成本高昂的弊端。VR核心技術開發者要從上層設計的本源處更新VR技術,克服其高分辨率、高顯示率對佩者的傷害問題,目前VR在光學、分辨率等各方面的技術都已經達到了易用的標準,但還是有一部分人依舊有眩暈等問題,其技術進步空間依舊存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作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對象,必須要提升學生學習中的體驗感和獲得感,這關乎利用VR技術進行冀魯豫邊區紅色文化的宣傳能否成功實施。除此之外,由于應用成本高昂,許多高校在進行相關嘗試時只能望而卻步的現狀也要求必須提升VR技術,將VR設備等相關成本降低,使更多高校能夠承擔這些設備的相關費用,這也是影響VR技術能否應用于教育領域的關鍵因素。只有將冀魯豫邊區的紅色資源充分挖掘好并且提升VR核心技術才能將創新教育途徑。
3.2?凝聚教育合力,加強VR應用規劃
在VR技術與紅色文化相融合方面,充分發揮各教育主體的力量,加強VR應用規劃,是創新VR技術應用途徑的重要影響因素,這有利于形成從上到下一體化的VR教學生態,為VR技術與高校思政教育融合探索新途徑。
以冀魯豫邊區紅色文化為例,教育主管部門要制定相應政策、文件,從宏觀層次對VR應用做出規劃,為下級相關主體給予方向指導,發揮領導帶頭作用,特別是處于冀魯豫邊區的相關省份更應該把政策指導作為宣傳發展冀魯豫邊區文化的重要工作去實施,這也有助于宣傳地方紅色文化,為本地文化可持續性發展提供新思路;高校作為開展VR紅色教育的主陣地,要認真研讀上級部門制定的相關政策,把握正確方向,制定符合本校發展的VR人才培養與應用規劃方案,并認真部署安排,要分清層次,從學校、學院到教師、學生都要制定各自的方案,針對不同主體都要開展學習冀魯豫邊區紅色文化的系列活動,做到紅色文化進校園、進課堂;教師隊伍作為和學生接觸最多的相關領域人員,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學習VR技術,掌握VR理論,并認真學習冀魯豫邊區相關知識,貫徹執行好學校有關要求,為VR人才培養作出貢獻。例如冀魯豫邊區在某些高校就設立了冀魯豫研究中心等專門由教師負責相關課題研究。只有從宏觀到微觀,各個主體共同發力,才能最終形成一個凝聚教育合力縱向深化發展的VR應用規劃教學新生態。
3.3?培養技術人才,提供基礎支撐
在高校利用VR技術進行紅色思政教育上,缺乏相關的人才是限制VR技術和紅色教育相融合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須要重視了解VR技術人才培養,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支撐。
在專業設置上,要高度重視虛擬現實技術等專業的建設,可以建立相關專業的建設指南,支持鼓勵高校積極設置虛擬現實相關專業。根據2022年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江西財經大學虛擬現實技術專業以及華東交通大學和江西理工大學該專業都在全國排名十分靠前。這些專業的設置將促進本科生中相關VR人才的培養,因此,其他高校也可以設置相關虛擬現實專業技術來加強高校本科人才的培養。除了加強本科生VR人才培養,還可以設立虛擬專業碩士點、博士點,建立專門研究院,培養高層次VR人才,實現VR人才培養向兩端延伸。除此之外,還要加強校企合作,企業可以為人才培養提供資金、技術,而VR人才又可以為企業所用,共同開發VR思政教學資源,實現VR人才培養良性循環。還有高校要加強對相關技術人才的培養資金投入,真正重視VR相關人才的培養,將VR人才培育真正作為一個系統工作實施,給予從事VR工作的人才信心,使他們能夠真正大膽投身于VR建設中去。尤其是教師作為教育學生的主體,更應該使他們既懂VR技術,又懂思政教育。
4?結語
VR技術作為一種新興技術,能夠為思政教育帶來無限可能。其自身蘊含的獨特優勢,將會大大提升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在未來思政課的教學中,如若對其價值進行有效開發,勢必會發揮巨大的積極作用。但是,在現今的VR教學中,也存在很多問題,這都需要我們努力解決。
參考文獻
[1]姜思毅,王傳忠.冀魯豫邊區革命史概述[J].軍事歷史,1999,(04):30.
[2]王海威.思政課要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N].光明日報,20220525(6).
[3]王圣潔.虛擬現實技術在博物館展示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8.
[4]魏智慧.VR?在教育中的應用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學與教育信息化,2017,(13):233.
[5]李玲玲,朱寬勝.基于VR技術的思政教學資源開發與應用研究[J].黑龍江科學,2022,(0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