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潔
摘?要:在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所取得巨大成績的背后所體現出的偉大抗疫精神值得當代青年大學生學習和實踐。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立德樹人的主陣地,將偉大的抗疫精神融合到思政課堂中,為思政課堂提供鮮活素材,提升思政課程育人的實際效果。本文從抗疫精神形成的過程和對其內涵的剖析,再到分析融合的路徑,拓展思政課的知識點,能夠增加思政課的說服力,做到強有力的課程育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關鍵詞:抗疫精神;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知識;教學方法創新;課程評估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66
0?引言
面對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乃至全世界帶來經濟上的重創,危害著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中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現出的團結互助、上下一心的凝聚力,使我國的抗疫阻擊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在這場抗疫實踐中,飽含著偉大的抗疫精神。習近平總書記于2020年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了“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并要求“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偉大的抗疫精神是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動、鮮活的素材,幫助其更好的感悟愛國主義、生命至上等精神,自覺踐行抗疫精神。
1?抗疫精神的形成過程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過的文明,在悠久的歷史中,我們擁有著非常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沒有哪一種精神是憑空產生的,都是以一定的歷史或者實踐作為積淀。青年大學生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實踐者,想要幫助其理解抗疫精神,就需要做好對抗疫精神形成過程的解讀。
1.1?在危機中孕育孵化
新冠肺炎疫情傳播的速度之快,波及的范圍之廣,對人民的身體傷害之大,讓我國乃至全世界都蒙上了陰霾。在這樣抗疫難度之大的危急情境中,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所體現出的不畏困難、不怕犧牲,團結一心的精神,鑄就了偉大的抗疫精神。歷經風雨的中華民族,經過了苦難的戰爭,也經歷了洪澇、地震和瘟疫等災難,但還屹立于民族之林,也正是因為中華民族可以在危機中去孵化出能夠解決問題,團結一心的偉大精神,從而更好地指引著國家的前進。
1.2?在實踐中發展升華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取得這場全民抗疫戰爭的巨大勝利,對速度和行動力的要求非常之高,只有萬眾一心才能夠攻克難關。當然,這也是一場持久戰,抗擊疫情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需要更多時間在實踐中積淀。偉大的抗疫精神正是在這樣的抗疫實踐中,一點一滴積累而來。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時候,涌現出很多可歌可泣的逆行者,比如,鐘南山院士、張定宇院長和李文亮醫生等人,他們的挺身而出和無私奉獻感動了很多人,他們身上所折射出的寶貴精神,印證和夯實了抗疫精神,讓抗疫精神能夠在實踐中得到淬煉和升華。
2?抗疫精神的內涵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對抗疫精神進行總結概括,提出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第一,生命至上。放在首位的生命至上非常好理解,面對此次疫情處理的難度之大,在黨的領導下,我們能夠在第一時間內沉著應對,并且沒有放棄任何一個人,無論身份、年紀或者是其他客觀因素,不惜一切代價將人民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置進行考慮,讓國人心安,讓世界所欽佩。
第二,舉國同心。在黨的領導下,14多億中國人民能夠團結起來,上下一心,共同對抗疫情。疫情暴發最嚴重的伊始,正逢2020年的除夕,白衣天使、橙色衣服的建筑工人和紅色馬甲的志愿者,放棄了和家人團聚的機會,毅然決然地走上支援武漢的道路。也正是有了這種大愛的聚集,同心共力,才書寫了中國速度,創造出了中國奇跡。
第三,舍生忘死。在抗疫阻擊戰中,能夠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感人事例不勝枚舉。在疫情暴發的時候,明知自己的身體并不太好的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拖著“漸凍”的身軀沖鋒在前,不顧自己的身體和染病妻子的安危,為抗擊疫情點燃了希望且樹立了榜樣,為疫情的控制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第四,尊重科學。馬克思指出“把科學首先看成是歷史的有力的杠桿,看成是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都需要強大的科學力量作為支撐,只有尊重科學,才能夠將疫情最快最好地有效防治。在面對未知的病毒形勢下,我們的科學家能夠下沉到一線,對病毒進行分析,從而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解決病毒的有效路徑。從病原體的分析到檢測技術的發展,再到治療方法的升級,再到疫苗的研制等,都體現出了勇于探索科學,用科學的態度和方式去解決問題。
第五,命運與共。我國乃至全球都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創,在黨的指揮和領導之下,我們不僅能夠緊緊擁抱在一起,凝結力量,做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同時,我們可以走向世界,第一時間向其他國家分享病毒基因序列和治療的方案,向有需要幫助的國家送去救援物資和溫暖,真正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放在行動中。
3?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課堂的路徑思考
要想將偉大的抗疫精神更好地融入思政課堂中,就需要幫助學生理解抗疫精神作為基礎,做好巧妙的教學設計,將精神內容融入知識點中去,做到知識點的融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才能更好地融入。
3.1?做好課堂知識點解碼和融合
筆者將會從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知識點的佐證和分析。以形勢與政策課程為例,該課程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重要課程,重點是幫助學生能夠了解國內國際局勢,并且重點對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做到了解和感悟。在該課程中,將抗疫精神進行融合,能夠更好地為學生做到答疑解惑,更好了解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能夠增強四個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詮釋實現中國夢還是需要當代青年更好的挑起時代的重任,從而更好地投身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為例,在該課程中,針對“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有機結合”知識點,可以展現抗疫中不同崗位的民眾的努力和無私的付出:有被汗水浸濕防護服的白衣天使,有不分晝夜忙碌在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建設的建筑工人,有全力付出不計得失和無私奉獻的志愿者。同時還需要強調青年的主力作用,用實際的真實的案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社會理想的實現需要個人付出實際的行動。以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為例,關于知識點“科學發展觀”,我們在疫情阻擊戰中堅持科學為先,以人為本,為世界其他的國家提供幫助,送去物資,公布基因序列,分享治療方案等行為,無一不體現出大國的責任與擔當,以此來增加青年大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為例,課程中針對“全面貫徹和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專題內容,可以融入抗疫防控中,我國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和積極推動國家安全等內容,進行生命教育,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中國在推進世界健康和平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從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將知識點切小,真正實現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素材從“時效性”的目標向“實效性”轉變,才能夠將社會中的素材更好地運用,讓我們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更好地“活”起來。
3.2?豐富授課形式,做好實踐課教學創新
隨著信息化和多媒體的發展,突破時空的局限性,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教學學習。教師可以采用學習通和慕課等方式豐富教學資源,更好地提高課堂的時間利用率。高校的大學生同樣可以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的探索。可以借助好大學中的思政體驗館或者是一些較好的學習基地,讓大學生可以身臨其境的感受抗疫精神的偉大。在實踐課教學中,思政館的虛擬式體驗,可以高度的還原當時危難急迫的情景,讓學生深入地感受到這份“舍生忘死”的寶貴品質。帶領學生走近在抗擊疫情中取得勝利的代表社區等地,傾聽榜樣模范的故事,幫助學生更好的領悟偉大的抗疫精神,也能夠感受到肩負重任的使命和擔當。
3.3?做好課程評估,幫助學生成長
精準、完善的反饋評估是檢驗偉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重要環節。一方面,在思想道德上,做好動態檢測機制的完善。可以通過分發匿名問卷和課堂提問的方式,針對后疫情時代,國內疫情的控制效果和國外疫情做好對比,在一些不良的言論,是否可以做到保持清醒的頭腦,并且能夠全面、客觀和審慎地對待。在紛繁復雜的國際關系中,還是會存在著一些惡意抹黑我們國家的觀點,作為當代大學生需要更好地從內心做好對國家利益的堅守不動搖。另一方面,考察方式多樣化。采用課堂匯報、作業心得體會和講好抗疫故事的各類競賽等方式,檢測和增進對抗疫精神的理解,也能夠加深對抗疫精神的感悟。通過學生積極參與的活動,調動起其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的熱情,同時在進行準備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體現小組合作的互動性,而且在學習和準備的過程中,能夠加深對新形勢的發展和變化的理解,更好地幫助其感悟偉大的抗疫精神。對能夠下沉到實踐活動中的學生,我們也將采用加分等方式,和學生聯系較為緊密的輔導員綜合評價在校學生的平時參與度和表現,有效地對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課的育人效果做好評價,也為后面的課程發展提供新的基礎。
3.4?提升教師素質和教學能力
廣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做到讓思政課變得更具有人情味,提高思政課的溫度和情懷。在進行教學環節和內容設計的過程中,能夠充分地對熱點、新形勢做好了解,及時地更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素材,并且能夠提高自我的教學能力。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采用其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提升自我線上教學的能力。比如,在搜尋優秀慕課資源的能力,在不同的線上學習平臺下載資源和向學生分享的能力,來更好地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更多優質的素材資源。此外,也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和愛心。現在使用的很多教學平臺都會有生生討論和師生互動的板塊,廣大的思政課教師需要在課后走近學生,了解大學生在平臺上的學習和學生發言討論的情況,進一步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從而能夠在課堂中進行積極的引導。當然,需要努力發揮集體的智慧。學院在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備課工作中,可以完善集體備課的制度和提升積聚智慧的效果,讓我們的思政課教師進行充分的教研和探討。在教學的情景設計和知識點的講解中,探討如何更好地融入偉大的抗疫精神,如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動其在社會中成為有用之才。
4?結語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需要做好“守正”與“創新”,在新的形勢變化下,教育工作者需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其中的道理,對偉大的抗疫精神深入了解,能夠更深層次幫助學生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也能激發其對祖國更多的崇敬和熱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有規律可循,也有邊界可守。挖掘和領悟偉大抗疫精神的內容,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鮮活素材,豐富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評估的效果和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將個人的理想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要論述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592599.
[3]鄧珍艷,權麟春.把偉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必要性、內容設計與建設性路徑[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21,(03):102110.
[4]劉洪富,劉穎,薛映欣,等.后疫情時代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新思考[J].吉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0,(02):3942.
[5]孫春明.因“疫”而化:后疫情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提升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論壇,2022,(02):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