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友叢
【摘要】在各學科新課程改革持續實施的背景下,探究性學習的理念逐漸被引入數學教學課堂.數學學科中的原理和概念有嚴密的邏輯性,通過探究性思維的指引,學生能發掘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基于此,文章結合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意義,從“引入探究問題,開展合作學習”“及時開展評價,增強探究體驗”“創設探究情境,實施探究學習”“明確課堂目標,引導主動思考”“布置實踐作業,鞏固探究效果”“轉變教學觀念,開展自主探究”等角度對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的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探究性學習
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研究表明,以探究性教學模式為核心的課堂,比單純的講授式課堂的教學效率高出很多.基于此,教師應調整數學教學方式以實現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師應依據知識點的不同創建相應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或獨立探究的形式理解知識點,拓展知識的應用途徑.在組織教育模式過程中,教師應明確探究性學習模式的核心,重視學習過程中合作交流的有效開展,并通過不斷反思優化探究學習模式.
一、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意義
為落實新課改中相關教育理念,教師應提煉傳統教育模式的優勢,以新課改的不同要求和學生的具體學習需求為基礎,將探究式學習方式合理融入初中數學課堂,對學生的學習模式進行調整和升級,這樣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學習途徑,還能增強學生對教材中知識之間邏輯性的感知.學生在探究式學習模式下,既能獲得更豐富的知識積累,又能通過自主探究等方式提高數學實踐能力,提高應對各類數學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流程時,應從培養科學的探究意識出發,引導學生形成嚴密的分析思維,實現新課改中培養多元化學習素養的教育目標.
現今學科教育課堂中使用的教育模式以教師單向的語言講解為主,雖然能確保學生掌握學科概念和公式,但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需求.因此在這種學習現狀下,教師應提煉新課改中的教育思想,結合初中教材編排過程中的邏輯性,在課堂中組織探究性學習活動,使數學教學課堂轉變為現代化教育課堂.同時,將探究式學習方法引入數學課堂,還能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解決學科問題,對教材知識點進行創造性解讀,進而培養多元化的學科分析思維,減少學生由于概念理解偏差而出現計算錯誤的情況.在此模式下,教師對班內學生的基礎學習情況能有更深刻的把握,便于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時調整學科教學策略.
二、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的策略
(一)引入探究問題,開展合作學習
新課改提出,教師應結合初中生的學習特征在課堂中引入探究性學習問題,重點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技能.基于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流程時,應提出探究性的課堂問題,使問題成為指引學生思考的重要工具.通過教師安排的不同形式的探究學習方案,學生的學科學習能力能得到多角度培養.借助引入問題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方式,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動力,還可以通過合作討論的形式深化知識理解,在與他人的溝通中發現解決數學問題的更多視角.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堅持合作探究和獨立探究結合的教育方案,使學生在多種探究模式中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通過優化教學模式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良好的探究學習模式的建構,不僅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教育理論提升教學技能,還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在講解知識概念的基礎上通過提出不同問題營造探究學習氛圍,達到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中對探究意識的培養要求.
以華師版九年級下冊“圓中的計算問題”一課為例,在針對扇形面積計算問題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以90°扇形的面積計算為例,指導學生通過計算90°扇形面積推導出計算公式.首先,教師可以依據學習基礎的不同劃分學習小組,針對思考問題“扇形圓心角度數為n時,如何計算弧長和面積”開展探究,如果學生通過計算90°扇形的弧長和面積不能總結出公式,教師還可以舉出45°和180°的扇形計算案例,將扇形面積和弧長公式的記憶過程轉變為總結計算規律的探究過程.這樣以探究性學習方式開展圓相關知識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理解弧長和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還能落實新課改中對探究能力的教育目標.
(二)及時開展評價,增強探究體驗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不僅應從激發學習興趣方面實施探究性教學,還應開展多元化學習評價完善探究學習流程.對數學知識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時,教師不僅應關注學生的測驗成績和解題正確率,還應關注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度變化,既應衡量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提高情況,又應關注他們在實踐探究中呈現的不同情感體驗.在針對不同知識點進行探究性學習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允許學生從多角度開展知識探究,對于沒有得出正確結論的學生也應給予鼓勵和表揚,提升其課堂參與感.教師應重視科學評價在探究性學習中的重要性,將數學課堂中的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并引導班內學生之間進行互評,通過豐富評價主體提升評價工作的科學性.
以華師版七年級下冊“用正多邊形鋪設地面”為例,教師應先引導學生回憶多邊形內角和公式“(n-2)×180°”,在公式的指引下組織探究性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正三角形、正四邊形與正五邊形作為地面鋪設材料,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運用相同的正多邊形和多種正多邊形鋪設地面.在學生動手實踐過程中,教師應及時記錄,為開展評價工作奠定基礎.在小組探究完成后,教師應以鼓勵為核心進行評價,并引導學生互相評價.在多個主體參與評價的模式中,學生運用內角和計算公式明確正三角形、正四邊形和正六邊形可以完美鋪設地面.教師通過及時評價探究學習過程的方式,不僅能增強學生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感,還能及時發現小組合作過程中的問題,確保初中數學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
(三)創設探究情境,實施探究學習
在實施探究性教學模式時,教師不能只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問題進行探究,應通過拓展探究問題的方式帶領學生解決不同難度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形成階梯式的學科學習思維,增強其在探究學習過程中的成就感.探究式學習模式的教育原理是用已有學習經驗學習新知識,激發學生對教材知識進行深度探索的欲望.因此教師如果只應用教材中的探究問題,就只能提高學生的知識記憶能力,不能引導學生依據問題類型使用不同的探究策略.基于此,教師可以通過創設不同問題情境的方式,為開展探究性學習做準備.教師應以教材中知識編排的邏輯順序為基礎,適當引入擴展性思考問題,使學生能清晰地發現本課知識學習的切入點.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應對學生在社會中的生活經驗進行挖掘,提升問題情境的趣味性和探索性,使學生在主動性學習意識的引導下開展探究學習.
以華師版七年級下冊“軸對稱”為例,教材中對軸對稱圖形的定義是“沿某條直線對折,對折后的兩部分能完全重合”的圖形,因此在本課教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對稱軸確定軸對稱圖形.在實際教學時,教師可以用變魔術的形式創設探究情境.教師應事先準備一副撲克牌,保留旋轉180°后圖形不重合的撲克牌,讓學生挑出這些牌中的任意一張,在教師看不到的情況下給其他學生展示然后交給教師插回牌堆中,教師在插回牌堆時可以快速地將牌旋轉180°,這樣就能在一堆牌中找出學生挑選的牌.在魔術完成后學生會自覺探究魔術規律,對本課軸對稱相關知識的學習產生極大興趣.在應用軸對稱知識解讀完魔術規律后,教師可讓學生自主操作,在實踐中鞏固軸對稱知識,充分發揮探究情境的作用.
(四)明確課堂目標,引導主動思考
新課改強調,初中教師在正式教學前應向學生講解本課學習目標,使學生在學習前結合目標思考本課課題,對數學知識形成初步認知.只有明確學習目標,才能使探究性學習方式有科學的學習方向,確保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探究性學習方式作為傳統課堂教育模式的優化,對培養學生的多元化學習思維和實踐能力有促進作用,因此教師應合理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設置清晰的探究學習目標,通過使用自主性學習方式發現新的學習問題.另外,教師應對班內學生的基礎學習情況深入了解,以現實性的學習需求為指引制訂針對性的探究學習目標,使學生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提升知識理解效率,進而對數學知識產生更強的探索欲望.在明確的課堂目標指引下,學生能依據目標要求開展自主探索,通過實踐探究建構系統化的數學知識脈絡,提高獨立解題能力和學習效率.
以華師版七年級下冊“三角形的內角與外角和”為例,教材中對三角形內角的特征總結了多條定理,如“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等,學生在小學階段就對三角形內角和相關知識有了一定了解,因此在本課教學時教師應以內角和知識為引導使學生掌握內角和的推論過程.教師可以拿出事先準備的三角形紙板,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如何得出內角和定理,在觀察學生的推論過程后,教師應演示規范的內角和定理驗證方式,將三個角剪下后拼成一個平角,使學生在實踐探究過程中積累證明定理規律的技巧,對學習數學教材中的其他知識提供更多切入點.
(五)布置實踐作業,鞏固探究效果
數學并不是只由公式定理構成的理論性學科,也是體現生活經驗的應用性學科,因此教師只有將數學知識的理解過程轉變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探究過程,才能使學生的學科學習思維得到完善.基于此,教師除重新組織知識講解方式外,應增加課堂中的實踐探究活動,鼓勵學生將頭腦中的問題解決設想應用于實踐探究.在選擇適宜的實踐探究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在生活中的興趣點進行挖掘,以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為探究教學資源,在增加課堂探究活動的同時布置適宜的實踐作業作為輔助,將完成實踐作業作為鞏固探究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在新課改理念下,教師應豐富實踐作業的形式,從多角度檢驗探究式學習的成果.
以華師版七年級下冊“軸對稱”為例,本課知識不僅包括尋找對稱軸、理解軸對稱圖形的定義,還包括運用對稱知識設計圖形和建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著名建筑的圖片,引導學生提煉這些建筑的設計規律,總結出將軸對稱知識應用于建筑中的美感和藝術性.在課堂探究結束后,教師可以布置實踐作業:“學校要在長120米、寬80米的操場空地中建造花園,要求花園中植物的面積是空地面積的一半,請提出你的設想.”通過將探究活動與實踐作業相結合的形式,使學生能在學校花園設計的實際問題中應用軸對稱知識,有效鞏固探究學習成果.
(六)轉變教學觀念,開展自主探究
在數學學科新課改理念實施后,教師不能只將目光集中于理論知識講解中,應擺脫傳統教育理念,增加課堂中學生親自動手探究的機會.由于班內學生基礎生活條件和人生經歷的差異,在數學解題思維和分析視角方面有較大不同,因此教師在組織探究式學習活動時應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以數學概念學習為基礎制訂多元化的自主探究方式.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應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操作,學生只有體驗過公式的推導過程,才能深度理解數學公式的應用規律,便于靈活應對不同問題.
以華師版八年級上冊“勾股定理”為例,本課主要學習直角形三邊關系,使學生學會在幾何證明題中應用勾股定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中間空心的正方形,讓學生自主選擇獨立探究還是合作探究,分析如何從該圖形中推導出勾股定理.在這一探究活動中,學生既可以從三角形拼成的大正方形入手,也可以從斜邊構成的小正方形入手.這種由學生親自參與驗證的探究學習模式,能建立系統化的學習思維,在不同的實踐活動中增強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便于在新課改理念下建構科學的探究式學習模式.
結束語
總之,在新課改理念下,將探究式學習方法引入初中數學課堂,能激發學生對教材知識深入探索的動力,便于培養學生多元化的學習素養和實踐能力.教師應使用探究式學習方式講解數學知識,將知識概念的理解過程轉變為問題探索過程,使學生在課堂中積累的理論知識成為進入社會的經驗指引.
【參考文獻】
[1]閆雪,侯代忠,陳美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策略[J].南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38(04):211-214.
[2]肖生俊.初中數學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教育觀察,2021,10(47):106-109.
[3]沈亞婷.初中數學幾何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J].中國新通信,2021,23(24):196-197.
[4]谷曉波.基于“雙減”背景的初中數學教學探析[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1,35(06):171-174.
[5]黃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探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1,35(06):196-19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