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曉琴 蔣楚衡
摘要:文章運用SWOT分析廈門高職院校20個專業群建設現狀,得出專業群建設應與區域經濟共生,理念、資源、運行機制和發展模式協同是專業群與區域經濟協同要點,并基于集聚價值效度提出“三層治理、資源整合、四鏈鏈接、三結合”的專業群建設新路徑。
關鍵詞:專業群;產業群;協同發展;路徑
完善的專業結構有助于區域產業結構轉型與優化,為區域經濟提供新動力。完善的專業結構依賴專業與產業的有機融合,以及二者融合后產生的集聚價值。目前,專業與產業融合較少基于雙方利益平衡的角度,無法產生協同價值,也無法發揮集群效應。區域經濟發展以動態形式呈現,高職院校需要及時根據市場變化,調整專業群建設思路,探索專業群建設新路徑。
一、專業群傳統建設途徑
專業群是以特色專業為核心,以支撐專業和關聯專業為輔助的若干專業的集合體,是高職院校開展產教融合的載體,在建設過程中形成了資源、崗位分工等建設路徑。
(一)資源途徑——核心專業資源共享組建邏輯
核心專業在同類專業中具有相對競爭優勢,得到了企業認可,相應的,核心專業的理論教學資源與崗位實習資源明顯優于普通專業。基于平衡發展思維,高職院校以核心專業帶動邊緣專業組建專業大類。
(二)崗位分工途徑——職業崗位群中崗位分工組建邏輯
專業按職業技能的邏輯關系集合,職業技能按崗位集合,高職院校將專業集合與崗位集合對應,培育產業專門人才。
(三)區域經濟途徑——契合區域經濟發展組建邏輯
在二級學院內或跨學院組合專業,形成特色專業或品牌專業群。專業群借助品牌效應,促進了高職院校與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推動了區域經濟發展。
(四)國家產業需求途徑——符合國家產業需求組建邏輯
基于國家產業發展需要,高職院校將職業教育、專業結構優化、產業結構升級與轉型對接,按產業大類組合專業,形成產業鏈式專業群。
二、專業群傳統路徑比較和新路徑設想
(一)傳統路徑優、劣勢比較分析
本文以廈門高職院校20個專業群為樣本,按專業群組建途徑分為四類,選取專業群定位、基礎、技術領域、職業崗位、人才培養模式、產教融合度、技術服務水平、人才培養質量、國際化水平共9個因子,運用SWOT分析法,比較分析每條組建途徑的優勢和不足,如表1所示。
(二)新路徑設想
四條組建途徑都在優化專業群結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產教融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精準定位”、專業群架構松散與市場對接不及時、專業跨度大、無法實現價值是傳統途徑的劣勢。
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專業群建設為經濟結構優化與轉型提供動力,所以專業群建設要以區域經濟發展為中心,與區域經濟共生,與區域產業集群對接,與經濟結構優化與轉型同步,通過利益聯動實現集群價值效應。
三、專業群與產業集群協同要點
專業群建設應以區域經濟發展為背景,圍繞產業趨勢,確定人才培養模式,以產教融合為切入點,建立專業群與產業集群長效協同管理機制。
(一)教育與產業理念協同
教育與產業分屬不同模塊,但都是人才培養系統中的利益主體,存在理念協同必要。在人才培養中,高職院校應接納企業利潤價值目標理念,且將其融入專業設置、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模式。在經營中,企業要將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理念和人才培養價值目標貫徹到崗位實訓、技能培訓、經營管理體系,實行“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
(二)資源協同
教學資源與企業資源的整合是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內核之一。專業群把人才培養、專業設置等學校資源與產業鏈上企業崗位資源共享,挖掘資源協同價值。
(三)運行機制協同
專業群和產業群作為區域利益主體,都需要在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兼顧對方利益,在協同中探尋符合雙方利益的新方法。因此,運行機制協同是專業群與產業群的協同要點之一。
(四)發展模式協同
任何一種發展模式都需要內部元素的相互融合。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與商業模式通過產教融合連接課程、實踐與技術、業務,整合成技術與課程、業務與實踐,實現商業與教育模式協同。
(五)發展的共生關系
專業群價值效應來源于群內各專業產生的價值效度,它取決于專業發展對區域產業集群發展貢獻價值。產業群價值效應是人、財、物在產業鏈上的合理使用與分配的結果。專業群人才輸送到產業鏈,助推了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產業集群發展促使了專業群改革與創新。
四、專業群建設新路徑
基于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專業群建設要突破傳統建設的邏輯,從產教融合主體利益的角度,與產業群開展協同。
(一)融合教育與產業發展范式,形成“三層治理”合作機制
“三層治理”合作機制是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起點。首先,學校與企業成立校企合作委員會、專業建設委員會和專業建設執行委員會的專業群建設與管理體制機構;其次,學校領導與企業高層審訂專業構成、人才培養模式;再次,行業企業代表、院校專業帶頭人審核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最后,專業骨干教師、專任教師實施教學。
(二)資源整合,構建產教融合平臺
第一,整合校內實訓室,與企業搭建生產性實訓基地,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第二,師資互聘、互培,組建雙師團隊,開展產教研一體化教學,實現教學與生產同步。
(三)四鏈鏈接
1.專業鏈與產業鏈鏈接
基于專業與產業對應關系,專業群必將與產業鏈(產業群)對應。專業鏈與產業鏈在運行機制、發展模式、價值目標方面開展協同,推動了產教融合,發揮了產教融合價值效應。
2.課程體系鏈與崗位能力鏈鏈接
課程體系是專業對應產業落腳點之一,其設置需要通過知識點的遞進關系構建邏輯體系,形成基礎理論、中級理論、高級拓展?;谀芰π纬梢幝桑说哪芰σ幝捎沙跫?、中級和高級崗位能力構成。基于人才成長規律,人才價值的實現依據基礎理論與初級崗位能力對應、中級理論與中級崗位能力對應,高級拓展與高級崗位能力對應。
3.課程鏈與技術鏈鏈接
只有基礎知識與生產知識對應,規律、方法與操作技巧、技術裝備對應,才能夠構建完整知識體系和完備技術體系。因此,教學內容與崗位標準對接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專業對接產業的具體內容。
4.科研雙創鏈與研發創新鏈鏈接
專業群與產業群的集聚效應源于專業集聚、產業集聚產生的價值效度,其協同價值效度取決于在原有集聚基礎上產生的乘數效應。這一乘數效應決定校企合作的深度與可持續性。基于專業群內涵建設角度,專業課題、專業論文與技術攻關對應,形成橫向課題,攻關產業發展前言難題。教學改革研究與管理模式創新、操作方法創新對應,解決企業運營問題??蒲须p創鏈與研發創新鏈鏈接,突破原有價值效度最大值,用集聚效應反推專業群科研創新、企業技術與管理革新。
五、專業群建設新路徑的運行保障措施
(一)創新職業教育理念,樹立職業教育新形象
教育理念是教學活動的先導,也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诂F狀,教育頂層設計者有必要從專業群內涵、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提高專業質量,從崗位技術含金量、專業對口就業等保障高質量就業,樹立新時代職業教育形象,讓家長、學生、社會人員認識到職業教育同樣是成才之道。
(二)營造產教融合區域環境
產教融合的關鍵是兩種不同發展范式的融合。首先,區域政府需要在政策、區域經濟發展方向上給予政策引導。其次,區域政府通過專業群對應產業群路徑,開展一對一協同發展,開展“生產—研發”型區域發展模式,為高職院校專業群與區域產業群協同創造機會。
(三)完善育人模式,突破校企融合難點
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不對應、教學理論與實踐應用脫節、教學內容與崗位標準不匹配等,是校企深度合作的難點,也是新時代專業群對接產業群中亟需突破的問題,需要校企雙方將人才培養模式與利潤創造模式相結合,建立雙方利益共生的育人模式。
參考文獻:
[1]羅雪萍,左振華.教育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創新專業群建設[J].中國成人教育,2018(13).
[2]岑華鋒.“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專業建設服務區域的價值突破、現實困境和策略建議[J].職教通訊, 2021(5).
[3]譚起兵.職業教育特色專業群服務產業集群內涵建設與路徑探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8).
[4]孫峰.專業群與產業集群協同視角下的高職院校專業群設置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7).
[5]楊小燕.比較視域下的現代學徒制可持續發展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0(45).
[6]楊青.關系厘清:高職院校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之基本邏輯[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27).
基金項目:福建省職業技術教育中心“高職院構專業群建設與區域產業協同研究”,項目編號:GA2021010;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新時代中國職業教育研究院2021年度課題“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研究”,項目編號:SZ21B050;廈門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徑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1049。
(作者單位:雷曉琴 廈門華天涉外職業技術學院;蔣楚衡 廈門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