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云
?摘要: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學生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是小學美術教學大綱的要求,也是學生美術能力提升的基礎。教師要根據小學美術教材教學內容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不斷提升審美感知能力。在教材基礎上,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補充相應的圖片視頻等課外能夠提升學生審美感知能力的資料讓學生進行鑒賞,厚積薄發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教師要結合學生已有審美能力,強化審美訓練提升學生的感受、認識和反應能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審美感知能力;實踐研究
學生美術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指的是在小學美術教學當中培養學生能夠通過美術作品引發對自然和社會生活的美的特征的感受。學生通過對真實的自然世界和社會生活尋求美術藝術作品當中的美的共同點,去感受去認識審美對象所包含的富有意味的表現特征。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小學美術的學習能夠延展自身對美術藝術活動和作品當中所表現出來的藝術語言和藝術形象的感知能力,并從中分析出作品所要表達的風格意蘊和情感。教師要以小學美術教材為依托,引導學生在美術作品鑒賞過程中發現美和感知美,在審美體驗逐步豐富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
一、依托小學美術教材,引導學生在感知和發現中體驗和欣賞美。
小學美術教材依托學生美術學習實際,按照2022小學美術課程標準,搭建美術知識教學體系,讓學生能夠在對美術作品的感知和發現中去體會美,欣賞美。教師要根據小學美術教材教學內容,設計審美感知能力提升教學策略,讓學生能夠在體驗和欣賞中發現自然美和生活美,在對社會生活的感悟中提高審美感知能力。美術教材中,每一單元每一課時教學內容都承載著相應的審美感知能力培養任務。教師要通過課內外教學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體驗,不同學年段不同的年級對審美感知能力培養要求也各不相同。教師要結合教材教學重點以及教學難點,確定審美感知能力培養目標,讓學生在美術作品的鑒賞與創作當中提升審美體驗,激發審美感知興趣。
以《用春天的色彩裝扮自己》教學內容作為低年級設計應用領域的審美感知實踐內容,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生的個性化思考和創新潛能,讓學生學習和掌握簡單的紙造型制作方法,在進行人物裝飾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審美感知體驗。學生通過對人物進行簡單的裝扮,感受不同的造型帶給自己的審美感知,課堂表現欲會更為提升,也更愿意創新發展自己的審美感知能力。根據一年級美術教學目標對兒童審美感知的要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游戲化人性化的人物裝飾體驗,在剪、折、粘、畫等動手操作活動中巧妙運用春天的色彩裝扮人物。針對其他同學設計的人物裝飾,教師還可以采用同學點評的方式強化學生的審美感知。依托教材對學生進行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新課改的要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審美感知要相輔相成,讓學生在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有效提升審美感知能力。
二、在美術教材的基礎上恰當補充視頻圖片等教學資料,拓寬學生審美感知渠道。
美術教材教學內容較為豐富多彩,但是并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對審美感知能力培養的要求。教師單純地照本宣科不利于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感知。因此在美術課堂授課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等等教學輔助形式補充恰當的課堂教學內容或者學生生活實際相關的教學資料為學生提供審美感知素材,強化學生的審美意識。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師將生活當中的美術元素通過大屏幕和展臺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美的體驗中感知生活當中美的事物。有些與學生生活實際較遠的教材教學內容,教師就可以通過圖片或者視頻等多種功能補充相關資料,讓學生在良好的視頻展播當中形成審美感知。
以《多姿多彩的靠墊》為例,課程內容要求學生能夠感受設計應用在生產生活當中的作用,并通過多姿多彩靠墊的設計提升學生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感知。學生通過設計適合紋樣的團花制作軸對稱圖形圖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但是學生的思維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在靠墊的設計當中,因為學生的審美能力不足以及對實用和文化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了解不多,在靠墊設計過程當中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問題。為了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設計知識和方法,教師可以在教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恰當補充多種中心對稱式以及軸對稱式圖案,讓學生在欣賞觀察和對比當中設計出自己更喜歡的符合個性審美感知體驗的靠墊。多媒體課外資料的補充讓學生對靠墊紋樣的設計更有把握,也能夠設計出構思更為精巧、更為新穎創新的更具有美感的靠墊作品。
三、基于學生現有美術審美感知能力設計與教學內容接軌的課堂模塊。
美術教學活動要基于學生現有的美術審美感知能力。過于拔高和降低學生審美能力需求對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都會起到相應的阻礙作用。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現有的審美感知基礎并以此為基點結合教材教學內容設計相關的教學模塊,讓學生在對美術作品的鑒賞當中真正強化對美的認識和理解。教師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調動學生在美術審美認知當中的情感體驗。
以《擬人化的動漫形象》教學為例,要想讓學生能夠掌握從原型到擬人化動漫的創作方法,并創作出既有故事情節又形象生動的動漫作品,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在欣賞分析、對比觀察擬人化動漫作品創作方法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到學生現有的動漫作品創作能力以及審美感知能力。在學生通過卡通形象塑造與表現創作擬人化卡通作品的時候,教師要結合不同的學生學習層次提出不同的創作目標。
總之,培養學生審美感知能力既要基于小學美術教材又要立足學生的學情進行審美感知能力提升訓練,在教材基礎之上,教師還可運用多媒體恰當補充適合培養學生審美感知能力的視頻以及圖片等資料提升學生審美感知技能。
參考文獻:
[1]劉榮振.融入藝術陶冶情操--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名師在線,2020(02):79-80.
[2]李曉建.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感知的能力[J].美術教育研究,2020,(07):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