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華
摘要:高中階段的學習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高中生物作為培養學生科學知識和創新思維的重要科目,對于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十分重要,對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生物學科思維,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問題與對策
引言:隨著國家教育改革不斷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高中生物的教學。高中生正處于智力和人格發展的關鍵階段,在此階段培養學生的探究性思維尤為重要。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要充分激發學生探究興趣,提高學生動手動腦能力,讓學生對知識能夠學以致用,擁有靈活的頭腦,如何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策略的調整是當代教師應該所要探究的問題。
一、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運用探究式學習的問題和意義
高中階段是學生發展的關鍵時期,生物學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比較高,既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理科思維,理解其中的邏輯關系,還要求學生有一定的人文素養和語言組織能力,因此在開展生物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帶領學生開展進一步的教學。高中生物既要求學生有一定的人文素養和語言組織能力,同時也要有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講授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傳統的生物課堂教學當中往往是教師為主體地位,按照教師講課速度的快慢規定教學進度,對于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識關注較少,學生的參與度較低,因此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教師要不斷的創新自己的教學行為。另外在一些教學當中,教師只注重自己的師生關系,而忽略了對學生課下的關心,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得學生對教師沒有過多的感情,即使在課堂上出現了問題也不愿意講出來,這就導致教師無法及時準確的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也就不能根據學生的問題作出調整,因此教師要首先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與學生亦師亦友,注重傾聽學生的想法,提高教學效率,要注重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對學生采取多鼓勵少責罵的方式,針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創新,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當中學會自主思考,與他人合作,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提高教學效率,這種方式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生物學習當中。
二、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式學習的策略
1、借助信息技術開展探究學習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其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生物知識,進行探究式教學,在當下,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策略被廣泛的應用,微課按照一定的教學專題,對相關的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同時還能夠以一種更加直觀、生動的短視頻的形式,幫助學生更加有針對性的學習生物知識。在生物課堂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在備課準備階段來按照課本上的教學內容,整合相關教學資源,同時可以按照探究教學的安排,合理的為學生來呈現豐富多彩的微課。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從課前、課上、課后的角度重視在課上的探究過程,讓學生可以利用微課的指導,自主地完成探究學習過程,從而有助于實現更加高效的教學。[1]
例如,在進行“減數分裂”的探究式教學時,可以借助多媒體將減數分裂的全過程以微課的形式來表示,讓學生進行記錄探究,明白減數分裂染色體形態數目發生了規律的變化,從而讓學生明白受精作用使得生物的染色體數目維持恒定,幫助學生深入的了解生命是有規律的。
2、教師注重引導,創造探究環境
生物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學生明白理論的形成過程,對此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首先就要注重營造探究式的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探究的機會,在教學活動當中要注重給學生更多體驗和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只有學生親身經歷才能針對自己的困惑進行探究,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從而更加深入全面的把握理論。教師需要創新自己的教學行為,發揮好引導作用,帶領學生探究問題的答案,通過發現問題進行推理分析,帶領學生搜集資料、做實驗、收集數據、對其進行分析歸納,教會學生實驗的相關方法,比如觀察、測量以及記錄和統計等,讓學生掌握探究的流程和方法。[2]
例如,在學習“植物生長素”的相關教學時,為了幫助學生進行探究,更加深入的掌握植物激素的相關概念和規律,我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通過進行植物的相關性實驗以及胚芽鞘尖端產生某種物質實驗進行預估和實驗,通過結合數據進行歸納,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針對生長素發現過程的兩個經典實驗,學生也能夠掌握實踐的一些原則,比如科學性原則、對照性原則等,同時也要注重實驗結論與實驗現象相吻合,學生進行探究之后就能更加深入的理解植物激素的相關原理。
3、小組合作促進探究
對于高中生物探究式學習而言,教師可以為學生組織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更加完善地進行探究學習,有助于在互幫互助的背景下實現高效教學。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首先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分析,同時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來將學生劃分為合理的學習探究小組。教師可以根據探究教學的需要為每一個小組制定任務目標,讓學生結合課本及實驗原理及過程完成小組合作,實現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3]
例如,在進行“有絲分裂”的學習時,這一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動物和植物在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細胞的形態變化是不太一樣的,就比如動物的紡錘體是由星射線構成,而植物的紡錘體是由紡錘絲構成,學生很容易記混。這時可以分組共同探究有絲分裂動植物的不同以及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的不同。
4、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
新課程改革要求將學生被動式的學習轉為主動式的學習,教師要從主體地位轉變為引導者,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合作探究,提高生物學科素養,而生物探究式教學則要求教師既掌握科學專業的教育方法,也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進行創新,只有教師擁有了正確的理念和方法,才能帶領學生開展更加高效的學習,通過科學的方法和技能訓練幫助學生深入的理解生物知識,最典型的就是教師的教學由過去的說教轉變為通過展現生活中的一些事實,讓學生進行思考、實驗、探究和歸納,從而發現規律,而生物最重要的就是探究的過程,對于一些問題的思考和實踐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發現能力,對問題進行探討、小組合作以及課題的研究、實驗調查等,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真正理解理論的過程,從而深入的掌握,不再是簡單的把理論告訴學生,讓學生背誦,要讓學生真正理解生物理論。[4]
例如,在講解有關“減數分裂”的內容時,減數分裂的過程以及各個時期的特點和變化是教學當中的重點和難點,由于知識點較抽象,學生很難真正的理解其過程的含義,尤其是在掌握減數分裂的過程時很多學生容易弄混,對此教師要注重創新教學方式,而不是讓學生通過背誦和記憶掌握各個過程的特點。可以通過掛圖或者相應的圖像展示精子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借助多媒體動畫的形式來表示減數分裂的全過程,在清楚教材圖中所畫的染色體DNA數量變化的基礎上,總結出減數分裂過程當中他們的變化規律,通過掛圖也可以讓學生復述精子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明白減數分裂染色體形態數目發生了規律的變化,通過受精作用使得生物的染色體數目維持恒定,幫助學生深入的了解,生命是有規律的,也是運動的,讓學生深入理解生物素養。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當下高中教學的背景下,我們更要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從生物學的角度帶領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為學生構建生動、形象的生物教學課堂,同時引導學生自主地探究生物理論,教師要從根本上對學生進行高效的生物學習指導。在實踐的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及時地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促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進行。
參考文獻:
[1]薛倩.淺論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4(23):97-98.
[2]顧德亞.高中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式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試題與研究.2019(30):71.
[3]李曉紅.高中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式教學的問題及策略探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13):31.
[4]林彧.高中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式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中學生物教學.2017(0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