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楠 曹潔潔 毛蔣莉 茅玲華
摘要:文化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也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發展的巨大內在力量。當前,職業院校部分學生存在文化自信不足的現象。職業院校要在學生群體中開展文化自信教育,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幫助學生堅定文化自信自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梢圆扇∫晕幕瘋鞒腥诤下毥烫厣l展、以工匠精神推動文化育人實踐、以“課程思政”營造校園文化氛圍、以文化德育助力德育創新等策略開展文化自信教育。
關鍵詞:文化自信;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9-0041-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專項項目課題“‘立德樹人視域下高職學生‘志氣、骨氣、底氣培養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2SJSZ0906)的階段性成果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靈魂。文化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也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發展的巨大內在力量。職業院校培養的是未來的技術實用型人才,是推動產業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1]。當前,隨著互聯網信息的多元化發展,受一些外來不良文化的影響,職業院校部分學生存在文化自信不足的現象。面對這一問題,職業院校需要從多方面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昌盛。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高度的文化自信,離不開中華文化的蓬勃發展。因此,職業院校要在學生群體中開展文化自信教育,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幫助學生堅定文化自信自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
職業院校是國家培育技能型人才的搖籃,職業院校學生肩負著建設祖國的重任。新時代的職業院校學生思想開放、注重發展,社會適應能力強,喜歡接觸新鮮事物,對外界充滿好奇。職業院校對學生開展文化自信教育,至關重要,意蘊深遠。面對各種外來文化,職業院校學生應該能夠準確審視和判斷;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職業院校學生應該充滿自信、崇敬和熱愛。應該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根深蒂固地融入學生內心深處,使其成為堅不可摧的精神脊梁,增強學生的自豪感,促進學生內涵發展,提高文化軟實力,實現文化自強。
1.有助于推動職業院校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職業教育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2]。2019年2月13日,國務院印發的“職教20條”提出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完善評價機制,規范人才培養全過程。而文化自信教育有助于推動職業院校高質量發展。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離不開文化育人。通過繼承和發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凝練職業教育文化,打造特色校園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形成良好育人氛圍,可以為職業院校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有助于開拓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視野
職業院校開展文化自信教育,能夠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式,開拓思想政治教育的視野,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的提升。針對文化自信教育,職業院校通過加強與企業、同行之間的交流和互動,能夠進一步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開拓思想政治教育新視野,走出一條獨特的職業院校文化教育道路,從而促進學校創新與發展。
3.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觀
隨著網絡和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多元文化和思潮的出現容易讓一些學生應接不暇、無所適從。在新時代,職業院校不僅要成為專業技術的傳播地,更要成為意識形態、價值觀、文化自信的培植地。職業院校通過開展文化自信教育,引導學生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形成正確的文化觀,才能教會學生用辯證的視角合理、正確看待和應對多元文化,進而形成正確的“三觀”。
本研究通過對南通某職業院校249名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職業院校所開展的文化自信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職業院校學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成果
(1)學校對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職業院校不斷加大對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視程度,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宣傳教育、日常引導、社團建設、講座報告等各種各樣的方式讓學生深入學習和了解中華文化。調查顯示學生獲取文化信息的渠道85.14%是來自課堂學習;50.2%的學生認為所在學校非常重視文化自信教育,47.39%的學生認為所在學校比較重視文化自信教育,僅有2.41%的學生認為所在學校沒有開展關于文化自信教育的實踐活動;63.86%的學生認為所在學校開展的文化自信教育內容豐富且容易接受。
(2)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度不斷提高。“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調查顯示,36.95%的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非常了解,59.04%的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略有涉獵,3.21%的學生精通其中一種文化,0.8%的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不了解??梢?,絕大多數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是有所了解的。“你認為中華傳統文化對當代的作用”調查顯示,34.94%的學生認為傳統文化對當代有積極的作用,應繼承和發揚,63.05%的學生認為傳統文化對當代有一定的作用??梢?,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度是相當高的?!皩Ω锩幕恼J識”調查顯示,僅有2.81%的學生認為革命文化與自己無關??梢姡殬I院校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度是很高的。
(3)學生對中華文化充滿信心。調查顯示,隨著職業院校對文化自信教育的不斷深入,學生們對中華文化越來越充滿信心,越來越多的學生愿意參與到各類文化學習和體驗活動中,充分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77.91%的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在未來的傳承與弘揚表示樂觀。在外出游玩時,70.28%的學生非常愿意參觀革命紀念館,28.51%的學生比較愿意參觀革命紀念館。54.62%的學生非常愿意參加與文化主題相關的實踐活動,41.37%的學生比較愿意參加與文化主題相關的實踐活動。61.85%的學生非常認同文化自信對文化強國戰略有重大影響。
2.職業院校學生文化自信教育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知不夠全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由三部分構成,分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調查顯示,職業院校學生對這三種文化的認知不夠全面,這不利于文化自信的樹立。
(2)部分學生思想受到西方不良文化的沖擊。隨著網絡技術化、信息社會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文化也呈現出多元化和多樣化的趨勢。受西方一些不良文化的沖擊,再加上對自身文化的了解不夠,部分學生容易產生盲目崇拜和模仿西方文化等傾向,這將影響他們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皩ξ鞣焦澣盏膽B度”調查顯示,6.83%的學生表示逢節必過,23.29%的學生表示從來不過?!拔鞣剿枷牒蛢r值觀是否對你產生影響”調查顯示,9.65%的學生認為完全沒有影響,51%的學生認為沒有影響,38.55%的學生認為有一定影響,0.8%的學生認為影響很大。
(3)學校的文化自信教育重理論、輕實踐。開展文化自信教育,就是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并從中得到滋養、獲得底氣。文化自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部分職業院校教師在文化自信教育過程中照本宣科,只重視理論講解,不開展實踐活動,使得部分學生感到索然無味且難以理解,很難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影響學生文化自信的提升。“每學期參加文化主題相關實踐活動的次數”調查顯示,46.59%的學生較少參加,4.82%的學生從來沒有參加過。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現象不利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難以做到以文化育人。
(4)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感興趣。學校作為立德樹人的主陣地,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義不容辭,而思想政治理論課便是學生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載體。然而,職業院校部分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感興趣。“如何評價所在學校文化自信教育內容”調查顯示,23.29%的學生認為“內容豐富,但不易理解”,4.82%的學生認為“內容枯燥,一成不變”。作為公共必修課之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其內容以理論為主,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既不積極充實教學內容,也不生動詮釋政治理論,則容易讓學生感覺學習枯燥無味且難以理解,這不利于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指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文化自信則是進一步激發青年奮勇前進、開拓創新的基礎。高校是文化傳承和文化創新的重要陣地。堅守文化自信是高校的重要職能,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內容和實踐載體。因此,職業院校要注重文化建設,引導學生自覺成為文化自信的踐行者,推動中國特色職業教育走向世界。
1.以文化傳承融合職教特色發展
“不數既往,不能知將來;不求遠因,不能明近果。”文明是文化進步程度的標志,文化的繼承與發揚是文化發展進步的源泉及動力[3]。中華文化是一代代中國人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
(1)將中華文化融合到職教特色發展中。職業院校要把中華文化融合到職教特色發展中,建立文化育人協同機制,推動“五育并舉”。要以“正、匠、融、安、家”的校園文化孕育純正校風、嚴謹教風、濃厚學風,優化特色職教品牌。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匠心、踐匠行、鑄匠魂,讓工匠精神入腦入心,培育職業自信,奠定成才之基。
(2)促進校園文化與產業文化的深度融合。職業院校要與合作單位共建產業研究院、特色實訓基地,踐行張謇先生“學必期于用,用必適于地”的教育理念。要努力打造培育一批省級以上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建設工作的品牌項目和活動。人才的培養不僅在于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授和技能的傳授,還在于對學生品行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職業院校要加強校園文化與產業文化的深度融合。第一,這能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企業文化,感受企業文化的內涵,樹立職業意識。第二,這有利于學校制定更適合的人才培養方案,以更好地服務企業、服務市場。第三,這有助于學校通過學生向企業和社會傳遞學校的文化內涵,起到積極的輻射作用。
2.以工匠精神推動文化育人實踐
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4],其在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方面發揮著基礎性作用。
(1)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職業院校要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和時代價值,要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與技術技能培養融合統一[5],舉辦“‘大國工匠‘勞動模范進校園”等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此外,還要將工匠精神培育融入課程教學、實習實訓等各環節,形成整體育人的聯動效應,引導學生樹立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2)發揮教師“雙導”作用。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職業院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先導作用。工匠精神的培育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文化自信教育更離不開教師潤物無聲的影響。因此,學校要加強“雙師”隊伍建設,選樹一支技藝精湛、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加強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等平臺建設,發揮“傳幫帶”作用,促進工匠精神傳承,培育學生文化自信。
3.以“課程思政”營造校園文化氛圍
文化自信的培育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次校園活動、一門課程能實現的。職業院校的文化自信教育要做到全方位、多層次、深層次,不能只重視硬件設施建設,更要在校園文化氛圍營造上下功夫,實現“硬建設”和“軟氛圍”的融合,特別要在“課程思政”上下功夫。
(1)發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學??梢越柚罢n程思政”實施三全育人,在各科教學中結合相關內容提高學生的文化認知能力、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1)要加強創新各門課程的教學方法。首先,為增強課程教學的吸引力,教師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多種方法開展教學。其次,教師要積極創新課程教學模式,運用翻轉課堂、慕課、微課等教學模式,實現多樣化教學,增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提高教學效果。2)要完善各門課程教育教學評價機制。要實時評估學生的學業成績和道德教育效果,并實施學生、教師的自評和互評,這樣的評價有助于發現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改進教與學。此外,教師評價學生時,要增加社會實踐、思想道德品質等評價指標,以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發揮第二課堂的補充作用。第二課堂對第一課堂起著補充的作用,其更注重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培育和專業特長的發展。職業院??梢蚤_設特色選修課程,這樣既能拓展教學廣度,又能挖掘教學深度,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校要努力構建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融合的大思政教育體系,以“課程思政”孕育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真正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4.以文化德育助力德育創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職業院校必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校管理工作,并改變傳統的培養方式,做到以文化教化人、以文化培育人,通過文化德育助力德育創新,深化對學生思想政治覺悟的培養。
(1)引導學生革新自我教育方法,培養文化自覺。面對當前復雜的社會環境,學生要學會自我調適、自我教育。學生只有學會自我調適,加強自我反思和自律,才能避免重復出錯和規避新問題的發生。而學生學會自我教育,可以使自身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獲得進步和發展。另外,培養文化自覺有助于學生自覺學習和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增強文化自信,進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思想政治覺悟。
(2)引導學生培養道德自覺,踐行道德規范?!暗掠秊橄取笔俏幕孕乓曇跋麓髮W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要求。在當前“兩個大局”背景下,實施“德育為先”的思想政治教育至關重要。職業院校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自覺,引導學生踐行道德規范,要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用文化自信武裝自己的頭腦,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總而言之,培育學生文化自信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強有力手段,職業院校學生文化自信教育離不開學生、學校、社會的多方共同努力。文化自信教育是職業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點和落腳點,離不開學校黨委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指導。以文化傳承融合職教特色發展、以工匠精神推動文化育人實踐、以“課程思政”營造校園文化氛圍、以文化德育助力德育創新,有助于職業院校更好地開展學生文化自信教育,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為社會建設和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郝蘇君,姜建芳.五四時期青年文化發展對新時代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構建的現實啟示[J].淮陰工學院學報,2021,30(06):18-22.
[2]李月清,陶永,武永建,段兆英.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職院校圖書館工作探討[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1(01):103-106.
[3]盧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在電視公益廣告中的表達[J].傳媒, 2022(03):75-77.
[4]王素霞.中職三科課程建設和“三教”改革的思路和措施[J].中國培訓,2021(03):24-25.
[5]大連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大連市推進職業教育實用高效發展實施方案通知[J].大連市人民政府公報,2021(10):2-16.
Exploration of Cultural Confidence Education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Zhou Nan, Cao Jiejie, Mao Jiangli, Mao Linghua
(Nanto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Jiangsu Province, Nantong 226007,China)
Abstract: Cultural confidence is a powerful spiritual driving force for achiev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also a huge internal force for promoting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urrently, some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lack cultural confidence.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carry out cultural confidence education among students, vigorously promot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revolutionary culture, and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help students strengthen their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self-improvement, and enhance their sense of national pride and honor. Strategies such as integrating cultural inherit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promoting cultural education practices with 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 creating a campus cultural atmosphere with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moral education innovation through cultural education can be adopted to carry out cultural confidence education.
Key words: cultural confidence;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ltu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