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麗莎
[摘 要]人力資源管理屬于企業戰略管理范疇,對企業實現可持續、跨越式、質變性發展具有重大作用。大型企業基于技術、人才等優勢能夠順利實現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轉型與升級,而廣大中小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資源等不足,發展狀況不容樂觀。文章立足中小企業視角,通過分析信息化時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新動向,基于現狀厘清問題及誘因,提出創新策略,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信息化;人力資源管理;企業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6.047
[中圖分類號]F272.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6-0149-03
0? ? ?引 言
在“互聯網+”經濟業態出現之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成為必然趨勢,也實現了眾多要素迭代,包括大數據技術、移動互聯網、社交App、電子商務平臺等在內,它們構成了復雜的人力資源管理生態。同時,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也需要實現進一步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新形勢與新問題[1]。然而,我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發展并不平衡,資金雄厚、人才眾多、技術先進的大型公司(如BAT)早已將人力資源管理納入戰略管理體系,并在信息化維度取得了顯著成效。反觀眾多中小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發展緩慢,甚至停留在“局域網”“辦公自動化”的時代,如何引領占企業數量99%以上的中小型企業實現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創新,成為一個重要的現實課題。
1? ? ?信息化時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新動向
“信息化時代”不是一個靜態概念,如果說計算機、互聯網等引入企業管理場景標志著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的產生,那么大數據、人力資源專用軟件、移動網絡辦公等新興技術要素的出現,則意味著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不斷發展[2]?;诖?,從宏觀角度審視信息化時代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可以發現一些值得關注的新動向。
1.1? ?人力資源管理理念趨向人性化
在信息化時代場景中,用人單位與人力資源之間的關系發生巨大反轉,尤其對于“90后”“00后”來說,其謀求工作的渠道更加多元和通暢,如“智聯招聘”“BOSS直聘”“前程無憂”等招聘網站,這些網站幾乎成為人們找工作的必備工具,再加上“朋友圈”“社交圈”這種真實度較高的工作推薦渠道,人們對于用人單位的選擇余地增加,極大地方便了求職者橫向對比不同企業的薪資待遇、文化氛圍、工作條件等。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想要吸收充足的人力資源,確保員工保持較高的忠誠度,就必須改變傳統的人事管理理念,采取人性化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
1.2? ?人力資源管理對象趨向專家化
信息化時代極大地降低了知識獲取門檻,企業員工即便在入職狀態下,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工具、碎片化時間來提升自我。近年來,“行業內卷”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企業員工為了保持終身持續發展,保障職業生涯穩定,會不斷地展開自我競爭,逐步成長為“專家型人才”。直觀上看,企業人力資源在某一崗位或領域深耕時間越長,積累的人力資本就越深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對“專家型人才”實施管理,同樣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3]。具體來說,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理念、模式、方法等方面,需要不斷提高信息化水平,讓企業員工感受到人力資源管理效能與自身價值相匹配。
1.3? ?人力資源管理內容趨向復雜化
傳統意義上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事管理)內容較為簡單,主要涉及員工檔案信息、薪酬待遇信息、考勤記錄信息等,從本質上看這些管理內容,是基于企業生產經營任務所產生的,具體管理活動(如招聘/辭退員工、提高/降低薪酬等)也根據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展開。進入信息化時代后,人力資源所具備的人力資本(智力、經驗、技術等)成為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關鍵因素。企業想要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穩定發展,必須要依靠員工的創造力、執行力[4]?;诖?,人力資源管理內容也趨向復雜化,如人才畫像、人才盤點、人才評測、人才診斷等,以及員工心理狀態、員工精神激勵、員工離職預測等,這需要企業采取更先進的信息技術工具。
1.4? ?人力資源管理方式趨向交互化
信息技術與企業組織深度融合后,為員工、部門之間的交流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同時也打破了人與人之間、層級之間的界限,尤其在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及普通員工之間,信息交流的方式日趨多樣化。例如,企業內部員工可通過企業微信群、QQ群、微博平臺等展開信息傳遞。這種信息化場景倒逼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方式趨向互動化,換言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不再是單方面作出某些決定,而是需要結合員工對企業政策、薪資待遇、休假安排、晉升標準等的綜合反饋,制定符合大多數員工利益和需求的決定,這也倒逼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更加公平、管理方式更加透明、管理手段更加規范等[5]。
2? ?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的發展現狀
2.1?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隊伍的信息化素養不足
大部分中小企業受自身員工規模、生產體量等影響,對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視程度不足,甚至將其視為一個單純的“支出部門”,導致很多中小企業并未建立成熟的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方案。這也導致大部分中小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隊伍建設滯后,缺少具備較高信息化素養的管理人員。需要明確的是,“信息化素養”并不僅指一個人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還包括其是否具備信息化管理思維。
2.2?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的技術水平低
信息化技術水平是衡量一個企業現代化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標,盡管中小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并非必須建構大型數據庫、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等工具,但仍然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例如,在企業內部搭建局域網平臺,或者利用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軟件發揮人力資源管理功能[6]。部分中小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技術水平較低,缺乏專業信息人才,即便花費一定成本采購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數據庫空間等,也無法真正發揮作用,在真正展開人力資源管理活動時,仍然采用常規的手段。例如,在調取員工檔案、薪資待遇、技術等級等信息時,部分中小企業只是復制員工招聘簡歷的相關內容,以及員工在企業工作中的表現評價,這很顯然不符合信息化管理要求。
2.3?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垂直流程”影響效率
受“實用主義”用人思維影響,企業在招聘環節往往將重心放在人才的“職業能力”上,對于人才的“發展潛力”關注不足。一般來說,完整的人力資源管理流程可概括為“需求分析→招聘計劃(錄用)→崗前培訓→試用觀察→轉正上崗→績效考核→晉升→退休”,并且這種“垂直流程”還涉及許多細節。值得注意的是,整個管理流程實際涉及多個部門,除了人力資源部門,還包括企業行政部門、員工直屬部門等,如果過于關注人才“職業能力”,且將大部分工作都交給人力資源部門完成,就很容易出現信息不對稱的現象[7]。例如,人力資源部門在招聘環節根據學歷、經驗等判斷人才符合直屬部門要求,但所聘人才在實習期間、試用期間等出現問題后(如性格問題、心理問題等),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無法及時獲得相關信息,進而造成人才供需錯位或供需不匹配的現象,嚴重影響管理效率。
2.4? ?企業科層制結構限制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
對于大多數中小型企業而言,其最難撼動的便是企業組織結構,它主要表現為“科層制”特征。在傳統的管理實踐中,科層制結構具有一定優勢,它誕生于社會分工細化、組織規模擴大的時代背景,基于“自上而下”的程序手段,可以充分獲得專家、行業精英的指導,并確保企業組織觀念及行動保持高度一致,且越大的組織架構這種優勢就越明顯。然而,科層制組織結構對于中小型企業而言往往弊大于利,一方面是因為中小型企業容易受到外部影響,需要隨時調整經營策略,“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饋十分重要。另一方面,科層制組織結構會造成管理信息傳遞緩慢,企業上層人員無法實時掌控員工對薪資、工作環境、產品創新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即便企業建立起高水平的信息化系統,但受到各部門之間的“物理隔閡”“權限壁壘”等影響,也很難發揮系統應有的作用[8]。
3? ?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的創新策略
3.1? ?優化人才隊伍,創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理念
優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才隊伍可以從3個方面展開。首先,建立人才“再教育”機制,對于廣大中小型企業而言,這是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效能的首選方案。在知識經濟全面興起、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轉型的大環境下,中小企業獲得高素質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的成本較高,在現有員工基礎上展開“再教育”,一方面可以節約成本,提高人才儲備效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穩定企業人力資源結構。其次,建立人才“引進來”機制,在人力資源部門及企業主要部門引入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術運用、開發、維護等能力的信息技術專業人才,為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提供必要的基礎支持。再次,建立人才“留得住”機制,無論是自主培養,還是直接引進人才,企業都要保障人才“留得住”。這就需要企業完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實現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高效化。此外,企業應始終圍繞著“創新管理理念”優化人才隊伍,如將“人性意識”“問題意識”“風險意識”“責任意識”等滲透到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過程中。
3.2? ?優化技術體系,創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平臺
事實上,中小型企業即便沒有先進的信息技術硬件及軟件,即便不具有高超信息化素養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員,仍然可以在有限條件下把“信息化優勢”發揮到極限,如僅借助Excel表格工具就能建立起企業人力資源系統。鑒于現階段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對象趨于“專家化”的特征,以及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存在“技術水平薄弱”的問題,企業應將優化人力資源管理技術體系提上日程,積極創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平臺。
中小企業應該秉承“夠用就行”的原則,在人力資源管理平臺創新方面突出“輕量化”的特征,一方面要厘清本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內容,如人才招聘、入職、合同管理、調配、考勤、薪酬、績效等,在此基礎上設計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平臺的“總規劃”;另一方面,逐一對各個模塊進行完善,如“招聘模塊”不必追求過于先進的技術手段,但需要設置完善、全面的信息分揀機制,要將人力資源來源劃分為“招聘網站”“郵箱投送”“社交推薦”等渠道,劃分出不同優先級,以此增強招聘的精準性與時效性。
3.3? ?優化流程環節,創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職能
實踐表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流程優化有利于“復合型人才”的生成,是打破“實用主義”用人思維的有效手段。從流程優化角度來看,企業要從招聘到辭退(退休)的整個流程進行精簡,具體方式如下。①合并人力資源管理職能,不再區分“普通員工”“管理層”等,搭建統一的員工職業生涯與人力資源管理機制。②合并管理途徑,如企業內部只選擇局域網作為管理途徑,外部僅選擇微信群作為互動平臺,避免人力資源管理信息混亂。③員工信息打包,基于人力資源管理內容趨向復雜化的特點,采取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即將員工檔案、績效、薪酬、晉升等相關信息打包存儲,便于日常調用。④打通企業上、中、下層次關節,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從“中轉站”轉變為“決策站”,參與到企業戰略管理中。
3.4? ?優化組織架構,創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方式
從現實維度考慮,中小企業員工數量有限,企業各層級之間的關系應盡量簡單,所以企業需要優化組織架構,從傳統的“科層制”結構中擺脫出來,重新打造“扁平化”的組織架構,充分發揮信息技術上下互動、雙向溝通的價值。扁平化組織結構能夠消除部門之間的權力束縛,人力資源部門的自主權更大,在這種情況下利用信息技術創新管理方式,如組織員工學習團隊、產品研發團隊等,可以提高知識信息的共享程度,加速創新要素的轉化,為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賦能。同時,在扁平化的人力資源管理結構中,企業利用信息技術可以促進員工自我管理、自我提升。
4? ? ?結束語
在“互聯網+”社會場景中,伴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社交媒體等新興技術及要素的涌現,企業實施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措施是必然之舉,企業只有順應這一趨勢,才能不斷增強競爭力。但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不能完全處在“外部倒逼”的狀態下,企業更要激活人力資源管理創新的“內生動力”,主動從人才、技術、組織結構、管理流程等方面自我革新。
主要參考文獻
[1]于美洋.信息化背景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創新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1(8):88-89.
[2]郭浩.信息化環境下中小型互聯網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創新研究[J].河北企業,2022(11):134-136.
[3]黃蔚芳.信息化背景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創新研究[J].商場現代化,2022(7):59-61.
[4]楊麗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現狀與發展對策[J].技術與市場,2021(9):188,190.
[5]張毅.“互聯網+”時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及創新分析[J].現代商業,2021(15):63-65.
[6]單晴.如何快速實現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J].人力資源,2021(10):22-23.
[7]張豪.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的發展分析[J].營銷界,2022(23):143-145.
[8]羅瑋.網絡信息化時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創新模式[J].現代企業,2020(1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