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婭娟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當前小學教育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只有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才能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作為小學數學教師,首先需要意識到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努力提升自身素養,通過多途徑滲透傳統文化。本文從小學階段融入傳統文化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當前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要求以及傳統文化滲透面臨的現實困境,最后提出了幾點滲透傳統文化,創設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一是深刻挖掘內容,滲透傳統文化;二是借助數學名人,滲透傳統文化;三是彰顯數學之美,滲透傳統文化;四是參與實踐活動,滲透傳統文化。
關鍵詞:中傳統文化 小學數學 高效課堂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7.030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需要面臨的是復雜的社會環境,更需承擔起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責任。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需要分析在小學數學課堂當中滲透傳統文化所面臨的現實困境,明確當前小學數學滲透傳統文化的要求,即在數與代數,圖形幾何,綜合實踐以及數學文化領域之中的滲透要求,基于此有效改善教學現狀,發揮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
一、在小學階段融入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小學數學教學需要通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愛國主義精神教育。通過家國情懷、社會關愛以及人格修養等教育,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養,提升其綜合品質。在小學數學教材之中,蘊含著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利用傳統文化開展助學教學有助于涵養家國情懷。
首先,家國情懷主要指應樹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價值觀念。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小學生必須通過接受傳統文化教育,提高其民族認同感以及民族自信心,通過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了解我國的大好河山、傳統文化風俗。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利用數學教材之中的七巧板等傳統文化教學元素,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其次,社會關愛教育主要是樹立仁愛共濟,克己達人的社會關愛教育。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雖然在小學階段與社會接觸較少,但是在未來一定會與社會接觸,要處理人際關系。人與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小學階段正是養成良好習慣,樹立健康品格的關鍵時期。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小學階段通過傳遞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尊重父母,禮貌待人,同時能夠寬容、理解他人。
最后,人格修養教育指的是要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展開教育。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通過數學教學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同時通過在教學之中滲透相關道德故事,在不知不覺當中讓學生具備良好德行,學會遵守紀律,同時成為講文明、講禮貌、守誠信、道德高尚的人。
二、在小學階段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要求
在小學階段,傳統文化內容主要體現在數與代數,圖形幾何,綜合實踐以及數學文化等幾個領域。
首先,在數與代數領域當中,會涉及認識數、運算數、數的運算以及方程式等等。學生剛剛步入小學階段,首先需要對數字有所認識和了解,要了解到數字對于我們的實際生活來說十分重要。教師可以通過計算工具的發展歷史來加深同學們對數字的了解。在講解計算工具發展歷史的過程之中,為學生們講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算盤,再引申到現在人們所使用的計算機,讓學生了解到時代在進步,人們所使用的工具也越來越智能化。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讓同學們了解與計算相關的古代偉大發明,喚醒同學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在計算數字這一環節可以為同學們介紹算籌計數法,通過介紹這一方法,讓同學們體悟到我國古代偉人的智慧以及相關數學思維。在學習方程有關的內容時,可以給小學生介紹相關的數字典籍。通過追根溯源的方式,既可以讓同學們對數字更加敏感,又讓同學們體悟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激發同學們對于數學的熱愛。
其次,在圖形與幾何這一教學領域當中,主要涉及的教學內容包括認識圖形以及測量、計算圖形,還有圖形的運動、位置等等,圖形幾何相關內容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幾何直觀思維以及邏輯推理能力,讓學生樹立空間意識和空間觀念。在圖形與幾何這一領域展開教學時,可以通過滲透七巧板的相關知識開拓學生思維,其次還可以通過介紹我國的傳統建筑,來為學生講解與圖形有關的知識。例如,在學習圓的面積這一課時,可以通過介紹我國傳統建筑當中外方內圓以及外圓內方的設計,讓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圖形面積。通過引入七巧板以及特色建筑,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探索能力,同時豐富學生的數學思想。
再次,在綜合實踐領域。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綜合實踐也越來越得到重視。綜合實踐領域的教學主要著眼于學生的實際生活,更加貼近生活實際,解決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所遇到的真實的數學問題。同時,綜合實踐領域也為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提供了一個較好的途徑。原因在于,首先,傳統文化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較為緊密。在綜合實踐領域當中滲透傳統文化,可以創設與學生實際生活相接近的情境,學習效果會有所改善。除此之外,也可以在綜合實踐領域當中引入民間藝術、文化遺址等等主題,引導學生探究相關主題內部存在的真實數學問題,讓同學們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最后,在數學文化領域。數學教學通常涉及數字、公式、符號等,但是從數學本質來說,它也是一種文化,經過多年的歷史沉淀,演變為現在我們所學習到的數學知識,因此,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數學文化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傳統數學文化需依賴于數學課程來進行傳播。除此之外,在我國古代也有非常著名的數學典籍。這些內容都可以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在數學文化領域當中,滲透傳統文化的主要形式包括數學文化專欄以及數學拓展等等。在這一領域當中滲透傳統文化,可以介紹著名的數學名家祖沖之、劉徽等等。通過介紹這些名家的數學思想及方法啟發學生。
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現實困境
小學數學相較于語文、歷史等學科來說,與傳統文化的聯系看似不夠緊密,但實質上數學文化本身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因此,作為數學教師應改變觀念,明晰當前的現實困境,采取有效手段提高滲透效率。
1.課堂缺乏組織性
在小學教育之中,須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有效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然而,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當中,傳統文化未得到良好滲透的根本原因在于課堂缺乏組織性。主要表現在,一是教師缺乏對相關文件的學習和體悟。在實施過程當中缺乏指導,導致教師的教學缺乏實效性,除此之外,由于教師自身能力缺乏,參與培訓較少,導致教師在將傳統文化引入小學數學課堂當中時面臨著資源缺少的問題。二是教師的數學課堂隨意雜亂。大多數小學數學課堂缺少對傳統文化的滲透。教師之間缺乏團隊合作,單憑教師個人努力效果不佳。除此之外。部分教師在課前備課過程當中會考慮到融入傳統文化內容,但是在實際的課堂當中,往往是將傳統文化一筆帶過,課堂當中關于傳統文化的討論反思較少,很難獲得傳統文化的育人效果。
2.師生缺乏主動性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主體,但是大多數小學數學課堂中仍舊存在著教師主導的現象。教師在課堂當中滲透傳統文化,學生仍舊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課堂上學生的主體性未得到有效發揮。
對于教師自身來說,許多教師仍舊對在小學數學的課堂當中滲透傳統文化存在困惑,認為傳統文化應該在語文、歷史之類的學科當中進行有效滲透,而數學這門學科更加強調的是學生的邏輯思維以及理性意識,數學與傳統文化毫無契合點,因此認為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有很大的困難。這會導致教師在課前研究傳統文化與數學結合時缺少一定的積極性。除此之外,由于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數學課堂當中缺乏相應的考核機制,導致教師更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研究如何在課堂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
3.缺乏傳統文化素養
在數學課堂當中滲透傳統文化,首先教師要具備較高素養。相關研究表明,大多數小學教師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僅僅浮于表面,并未深入地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意蘊。作為小學教師,要將傳統文化有效滲透到小學數學課堂當中,教師自身需把握傳統文化的內涵以及外延,深入研究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契合點,可通過嘗試碎片化的網絡學習以及相關的新聞提高自身內涵、素養。同時,學校也要多多提供相關培訓以及研討會,組成教師團隊,專心研究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課堂的契合點。
4.形式化、過程化嚴重
首先,在大多數小學數學課堂當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形式較為單一,大多數小學教師采用知識拓展的方式來為學生滲透傳統文化。且將傳統文化滲透放在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這是因為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認為最后的環節臨近下課,這樣不會影響用正常的教學環節。其次,大多數教師在滲透傳統文化時,忽略了背景的創設,只是通過故事講解、知識拓展的形式,而忽略了中國傳統的美德、民間工藝以及特色建筑等等,這些部分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考慮將這類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數學課堂當中,進而使得傳統文化的滲透更加具備整體性,影響更加廣泛,更加全面。最后,在滲透形式上,大多數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傳統文化教學。這種滲透形式流于表面,且滲透的程度不夠深入。學生通過教師滲透的傳統文化,往往也僅僅是了解了教師所傳授的相關傳統文化的數學知識,并未引發學生思考,給予學生啟發,學生的思維以及創新意識并未被有效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并未提高。
四、滲透傳統文化,創設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
1.深入挖掘內容,滲透傳統文化
小學數學學科本身的特性在于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強調精確性。而且,在數學知識內部隱含著較強的思想性。對于小學數學課堂來說,要構建高效課堂,最根本的方式在于教師要深刻挖掘數學知識背后的文化要素,真正搭建數學知識與傳統文化之間溝通的橋梁,以此來有效滲透傳統文化。如,在講解圖形與變換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同學們滲透相關的傳統文化,如剪紙文化、瓷器文化等等。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剪紙文化來展示圖形變換的過程,讓同學們既能夠掌握數學知識,又能夠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作為小學數學教師,還需不斷挖掘豐富的數學課堂教學資源,在數學課堂當中融入更加豐富的傳統文化,在傳統文化的教學過程當中感染和熏陶學生,提升學生的人格品質。
2.借助數學名人,滲透傳統文化
數學這門學科歷史十分悠久,在我國古代有許多著名的數學家為數學發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在滲透傳統文化的過程當中,小學教師也可以借助于有名的古代數學家,通過講解他們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在了解名人故事的過程當中,可以受到他們人格品質的熏陶,樹立堅持不懈、努力刻苦的品質。如,在講解圓周率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引入名人事跡。讓同學們了解到祖沖之的故事,了解祖沖之是如何發現圓周率的。通過為同學們分析講解祖沖之的故事,可以讓同學們形成努力拼搏的精神,讓小學生們能夠通過對故事的了解,認識到要做成一件事情需要付出刻苦的努力,同時也需要反復嘗試和探索。通過對這類故事的講解,能夠讓同學們端正學習態度。
3.彰顯數學之美,滲透傳統文化
數學之中往往蘊含著非常豐富的美學要素,例如,圖形的對稱以及幾何的美。而這些美學要素在傳統文化當中也十分豐富,教師可以通過彰顯數學之美來有效滲透學傳統文化,豐富學生體驗,加強學生認知。例如,在講解與對稱有關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為同學們展示對稱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我國古代比較優美的傳統建筑。通過視頻、圖片等給學生提供直觀感受,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帶領同學們通過實地考察的方式,讓同學們更加深刻地體悟到這些建筑本身的魅力,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深刻了解,加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4.參與實踐活動,滲透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的滲透不僅僅可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之內,也可以在課堂之外,通過開展實踐活動的方式滲透傳統文化。可以通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式,以傳統文化為主題帶領學生們開展研學活動。例如,在講解年月日這一主題時,教師就可以開展相關的主題設計活動,將同學們分為不同的小組,各個小組以年月日為主題,開展日歷制作活動。教師可以要求小組內部的同學要合理分工,明確各自的責任,如哪位同學負責收集材料,哪位負責整理匯總等等。在制作日歷的過程當中,可以加深同學們對平年、閏年的認識和了解,同時也可以讓同學們了解古代的歷法,加強學生的探究意識,領略文化精髓。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逐漸增強,在小學教學當中落實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當前教育界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雖然數學與傳統文化之間缺乏內在聯系,但是在小學數學課堂當中,教師需明確的是教師并不是要將傳統文化與小學書和數學課課堂完全融合,而是要在小學數學課堂當中滲透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作為小學數學教師,首先需要意識到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努力提升自身素養,通過多途徑改善提高自身專業水平,有效構建滲透路徑,以此提升小學生的素養,使之成為未來社會之棟梁。
參考文獻:
[1] 劉文宇《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國學傳統文化滲透的結合》,《環球慈善》2021年第1期。
[2] 何婧瑩《“雙減”政策下初中語文融合傳統文化構建高效課堂的路徑》,《文化產業》2022年第4期。
[3] 卓嘎《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傳統文化》,《傳奇故事》202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