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當今世界,文化軟實力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需要大力提升文化軟實力。其必要性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西方發達國家攫取利益手段新變化;二是適應綜合國力增長補齊短板新需要;三是文化安全觀下意識形態斗爭新形勢;四是大變局下貢獻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關鍵詞:文化軟實力;提升;必要性
文化軟實力,與經濟、軍事、科技等硬實力相比,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一個地區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創造力、吸引力、引導力和傳播力,表現為傳統、觀念、制度、精神、品格和文化產品的輻射力量。表面上文化確乎很 “軟”,但卻是一種不可忽略的 “硬”力量。當今世界,盡管俄烏軍事沖突還沒結束,中東等地區時有軍事熱點,但在大國之間的核平衡維持下,其主題依然是和平與發展。此時,文化軟實力就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作為世界大國之一,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需要大力提升文化軟實力,其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西方發達國家攫取利益手段新變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國家紛紛獨立,領土基本分明,政權基本穩固,幾乎一致強調都要捍衛自己的主權,尋求獨立自主迅速發展的道路。這個時候,西方發達國家再想像以前那樣,通過軍事侵略把發展中國家當作自己的殖民地,掠奪他們的資源、榨取他們的財富,顯然已經很難得手了。加之中國等許多新興發展中國家的科技進步,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越來越小,傳統利用科技代差賺取超額利潤的好時候、好機會也越來越少了。拿醫療CT機來說,據新聞報道,“2019年7月10日,‘成都造自主研發生產的CT機成功獲得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放的醫療器械注冊證,將立即申請生產許可。這也意味著,四川成都或將成為全球第6個、全國第2個能完全自主研發生產CT機的城市。更讓人期待的是,依托自主知識產權,國產的CT機在價格上也將比同檔次的進口機降低1/3左右,每臺比進口CT機大約便宜200萬元?!边€有如盾構機以及芯片的例子,都能說明西方發達國家依托高科技帶來的超額利潤會越來越少。[1]一言以蔽之,直接依靠軍事、經濟、科技等硬實力攫取利益越來越難了,西方發達國家會利用軟實力作為重要利益增長點來收割發展中國家。一是極力宣傳本國文化優勢,形成文化吸引力、增加利益增長點。比如,吸引外國學生來本國留學獲取利益。比較典型的有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二是打造文化超級IP,占據文化產品設計前端。比如,美國的迪士尼公司,通過各種IP敘事,形成人物和故事,樹立形象,強化與人的共情連結,從而增強客戶黏性。通過不斷打造IP以及子IP,占據文化產品的最上游,先期開發、先期設計,并制定出國際通用的標準來引領潮流,從而獲得文化產品開發的話語權。三是通過文化產品本身賺取超額利潤。音樂、表演藝術、電影電視、出版、會展、動漫游戲、新聞媒體等可以產業化運營的文化產業都是非常賺錢的。比如,美國文化產業居于全球領先地位,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占世界市場份額60%以上,電影雖只占全球影片總數的10%,卻占有全世界一半的觀影時間和三分之二電影總票房,好萊塢影片在全世界的票房收入超過300億美元,攬金數額驚人,不亞于通過軍事、經濟和科技手段來賺取的利潤。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析,提醒我們要高度重視文化軟實力的競爭。
二、適應綜合國力增長補齊短板新需要
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飛速發展,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突飛猛進,特別是經濟領域的發展,更是鞏固了全球經濟大國的地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經濟持續快速發展,1979—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2%,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2.7%左右的水平。新冠疫情期間,中國成為全球唯一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2年中國GDP突破12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成績喜人。但是,相對于我國的綜合國力和經濟大國地位而言,我們的文化影響力與經濟影響力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在國內方面,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性不足。主要表現為傳統文化的講授內容與方式仍然聚焦在歷史化的文本語境中,較少采用現代化的演繹方式,使得傳統文化的傳播效果舍本逐末,傳播效果不佳。傳統文化激發大眾的方式多停留在生活的潛意識感知,主動傳導的力度不足,需要走出原來熟悉的領域,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挖掘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創新點,使傳統文化帶著現代性的光輝、以易于接受的現代性方式 “活”在我們身邊。二是公共文化的質量不足。表現在一些地方政府投入資金相對較少,城鄉基礎公共文化設施閑置現象嚴重,群眾性文化活動單一且缺乏趣味,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利用和弘揚不到位等多方面。三是文化產業的供給不足。表現為產業結構單一且升級緩慢,原創能力不足,更多的是在西方發達國家的創新成果上進行再加工,缺乏成熟的開發體系和優質的文化品牌。像西安聞名全國的 “大唐不夜城”、鄭州著名的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等這樣擁有一定產業鏈條的文化產品還不多。四是日常生活審美化程度不足。很多學校重視文化課學習,卻往往忽略了美育,久而久之導致日常生活審美實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國外進口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影響,本土化的文化產品和文化創新未能持續高效承擔其應有的職責使命。在國際方面,一是中國文化的品牌建設及號召力不足。急需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世界級文化品牌,作為排頭兵引領中國文化走出去。二是中國文化的現代傳播手段利用不足。需要加大投入,增強傳播手段,破解手段和形式單一、感染力不強的問題。三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具象化有待提高。外國人特別是西方人對中國文化的認識不夠,很多具象化的認識還停留在舊中國。急需推出新時代中國文化精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使中國形象更加具象化和現代化,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三、文化安全觀下意識形態斗爭新形勢
在全球化時代,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加深,各國對文化安全也越來越重視。中國有自己的文化安全觀。我們強調和而不同、求同存異,鼓勵和加強超越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文明對話。但同時,也要時刻警惕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斗爭。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盵2]后來他再次強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3]西方國家在文化交流中經常夾帶所謂 “民主、自由、人權”等 “普世價值”這樣的 “私貨”,并且強行對外輸出和普遍化野蠻擴張。因此,我們應充分注意和警惕文化安全,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展開以意識形態斗爭為核心的文化軟實力較量。一是在國際輿論話語權上進行競爭。西方四大通訊社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合眾國際社占據世界新聞發稿量的4/5,西方50家媒體跨國公司占據世界 95%的傳媒市場。也就是說,西方媒體實際掌握了國際輿論的話語權。他們通過話語權來顛倒黑白、愚弄民眾。這是我們在輿論話語權爭奪上的巨大挑戰。當務之急,是加強我國的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下大氣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有利外部輿論環境,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4]二是在價值觀念上進行競爭。西方國家要求全世界對他們所謂 “民主、自由、人權”等 “普世價值”的認同,實質上是西方 “普世價值”理念的宣傳強勢和話語霸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真誠呼吁,世界各國應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倳浿赋龅娜祟惞餐瑑r值,是人類在平等的文化交往中所追求的價值共識。它不是居高臨下的文化霸權,不是強迫別的國家接受的價值觀訓示,而是在彼此平等交流基礎上對于人類共同價值理念的認同?!肮餐瑑r值”超越了 “普世價值”西方化的本質,追求的是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是真正造福于全人類的價值理念,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號召力。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定會有更多的國家認可這樣的價值共識,從而增強世界反對西方文化霸權的力量。三是在文化產品上進行競爭。西方發達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強大,很大原因是來自他們的文化產品。比如,美國的好萊塢影片是標志性的文化產品,它通過講述一個個故事,加上高科技和精良制作,成為吸引人眼球的所謂 “大片”。通過把類似的文化產品售賣給全世界,儼然已成為最大的文化輸出國。人們在消費這些文化產品時,特別是普遍性經常性地觸及,就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或認可產品內涵的價值觀和文化實力。比如,《拯救大兵瑞恩》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在戰爭中發生的暖心的故事,它給資本主義戰爭披上了一層溫情的面紗,卻掩蓋了大資本家販賣戰爭獲得巨大利益的本質。因此,我們需要生產出自己的文化產品,并以文化產品為載體,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從而讓文化產品的消費者了解我們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并且經過一段時間,能理解、認同和接受。這樣才能彰顯我們的文化軟實力,提升文化的整體安全性。
四、大變局下貢獻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近年來,世界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世界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正在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超級大國的美國,自身問題重重。在國內,兩黨內斗嚴重,社會赤字明顯;在國外,充當世界警察,干涉他國內政,到處煽風點火,挑起局部戰爭,不斷強調 “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實質是想繼續主導國際秩序,繼續施行霸權霸道霸凌。它依靠強大軍事實力,通過政治結盟,擴大在世界的影響力,通過金融體系以及美元鑄幣稅持續收割全球財富,導致很多發展中國家愈加貧困。這也導致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的獨立自主意識被喚醒。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后,美國頻頻迫使其他國家選邊站隊,遭到眾多發展中國家拒絕。在中東地區,各國外交自主性不斷加強,正掀起一輪 “和解潮”。近期,巴西、土耳其、墨西哥、委內瑞拉等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在多個場合公開點名批評美國,道出了反對 “美式霸權”的共同心聲。當前,廣大發展中國家表現出了積極的歷史主動精神和斗爭精神,他們向往公平正義,需要和平發展,渴望走上現代化道路。西方現代化道路建立在殖民擴張、帝國主義剝削和戰爭的基礎之上,充滿著欺騙和掠奪。以往的實踐已經證明,沒有發展中國家能通過西方現代化道路走向強大和富裕。況且,西方現代化道路所形成的貧富懸殊、兩極分化、精神空虛等一系列問題,始終困擾著他們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顯然,與 “西方之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之治”為世界提供了新的發展方案和發展模式,也提供了一條嶄新的不同于西方的現代化道路。這也使廣大發展中國家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擁有越來越濃厚的興趣。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是符合中國國情取得巨大成功的道路。它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作為有責任有擔當的大國,面對美國主導的惡劣的國際秩序,面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期盼,中國有義務為世界提供有效的治理方案和治理模式,特別是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拓展路徑選擇。同時,這也是中國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機遇。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大國,中國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倡議各個國家不分大小、不分強弱,平等交往、合作共贏,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共同走向現代化,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隨著這個過程的進行和展開,隨著中國為全世界的現代化、為全世界的良性發展提供的新思路和新模式遍地開花,中國的文化軟實力也必將變得越來越強大。
五、結束語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波詭云譎,但我們依然判斷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相應地,文化軟實力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在大力發展經濟、科技、軍事的同時,也要進行文化軟實力的激烈競爭。需要我們以意識形態斗爭為核心,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創新文化產業、開發文化產品、拓展文化影響力、吸引力,整體提升文化軟實力,反對霸權,更好地促進世界的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和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央視網.[EB/OL][2021-06-26].http://www.cctv-cmpany.net/channel23/49786.html.
[2]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 153.
[3]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22: 310.
[4]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22: 316.
基金項目: 2023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視域下的中國文化軟實力提升研究” (項目編號:2023-ZDJH-480)。
作者簡介: 何濤,男,漢族,河南信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軟實力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