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蘊
【摘要】聚焦學習任務群,已經成為語文學科教學新樣態,教師要正視學習任務的助學作用,積極搜集提煉任務內容,結合學生學習需要,設計一些常規化學習任務,為學生規劃清晰學習路線,組織學生展開創造性探索行動,都能夠促進學生學科核心能力的發展。《故宮博物院》是一篇說明文,學生從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等角度展開專業閱讀,其學習感知體驗更為全面,教師借助學習任務展開教學調動,為學生提供更多深度學習的機會,其訓練效果更為突出。
【關鍵詞】故宮博物院;任務群;教學策略
《故宮博物院》是一篇以游覽的方式展開介紹的說明文,教師不妨設計一些學習任務,利用任務進行學習調度,引領學生展開探索性學習,自然建立學科核心素養。精選任務內容,教師推出初讀感知、故宮分享、知識梳理、目標設計等多種學習任務;優化任務設計,教師布設概括內容、深度閱讀、閱讀規劃等學習任務;組織任務活動,教師推出景點解說、生活觀察、閱讀作業等任務,為學生創造更多學習契機。學生對教師設計學習任務有不同期待,教師對學情進行梳理和分析,針對學生學習進程展開任務設計,其訓練價值更為突出。
一、精選任務內容,突出活動任務漸進性
教師深入閱讀教材文本,提煉設計學習任務的素材,給學生準備一些實效性學習任務,能夠對學生形成感官觸動,也能夠創造更多探索體驗機會。
任務一:初讀交流,分享故宮印象
這個任務分為兩個活動方案。其一是觀賞媒體展示的各種宮殿圖片,了解這些宮殿的突出特點;其二是分享故宮印象,學生都閱讀過文本內容,甚至有現場參觀的經歷,自然有更多期待分享的信息。特別是去過故宮參觀的學生,大多有分享的愿望,教師在這里設計小組討論學習方案,讓更多學生參與到故宮觀賞介紹活動之中。
學生初讀課文,對故宮的基本情況有了一些認識,教師設計兩個活動任務,給學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機會,這是學生比較期待的學習活動。教師借助多媒體展示故宮平面圖,要求學生結合自己參觀經歷,具體介紹故宮的建筑特點。學生進入介紹環節,學習氣氛自然活躍起來,因為去過故宮參觀的學生比較多,每一個小組都會有更多學生要求發言。教師深入學習小組,為學生交流提供一些思考問題,確保學習交流活動順利展開。教師集中展示故宮的圖片和視頻信息,引導學生在閱讀基礎上觀看這些素材,學生對故宮的印象更為立體而鮮活了。
教師設計學習任務群,將多項任務進行集約化處理,引導學生進入任務探索環節。初讀課文、交流閱讀感受、分享故宮印象,讓去過故宮的學生介紹參觀經歷,這些任務的集中推出,為學生規劃清晰學習路線。不管是不是去過故宮,學生都會主動展開梳理性閱讀,對故宮建筑特點展開梳理和討論,教師抓住學生關注點設計學習任務,并將幾項任務集中投放,成功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特別是讓去過故宮的學生講述相關經歷,這是學生最為歡迎的學習任務,自然能夠贏得學生的積極回饋。
任務二:運用知識,確定閱讀目標
教師設計閱讀任務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知識儲備情況,以提升任務設計適合性,為不同群體學生帶來更多鍛煉機會。《故宮博物院》是一篇說明文,教師從說明文知識應用角度設計任務,學生回饋更為主動。學習任務設計:其一,閱讀文本,具體判斷其說明順序,說說這樣設計的作用。其二,這篇說明文運用哪些說明方法,找到相關例句,分析其說明表達效果。其三,分析這篇說明文的語言特點,選擇典型片段進行鑒賞分析,參與展評活動。小學生沒有系統學習說明文文體知識的經歷,但對主要知識點有一定印象,教師任務推出后,學生回應更為主動,并順利進入任務執行環節。
教師設計三項任務,這些任務都與說明文知識應用相關聯。學生有說明文知識儲備,運用這些知識解決說明文閱讀問題不存在太高難度,教師提出具體的學習要求,學生回饋主動,說明教師任務設計是比較適合的。說明順序包括時間、空間、邏輯三種,學生對這些專屬名詞還不是很理解,但能夠做出一些具體判斷,教師需要細化說明順序,特別是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中的一些“小順序”,如從遠及近、從簡單到復雜等。這篇課文主要運用參觀建筑空間的順序,空間特點極為鮮明,不妨從建筑空間位置展開順序梳理,讓學生建立空間順序認知基礎。第二項任務是判斷說明方法,還要分析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這項任務有一些難度,特別是效果評價,教師需要給予方法支持。第三項任務從語言角度認識說明文,讓學生對生動說明和平實說明有更直觀的體驗。
學生對說明文知識應用比較關注,其學習知識積累也比較到位,面對教師設計的學習任務,都能以積極的心態來應對,說明教師任務設計是比較適合的。教師對學生知識儲備情況有客觀判斷,這是布設學習任務的前提和基礎,讓學生主動接受任務,才能贏得教學主動權。說明文知識包括諸多內容,很多內容需要到初中階段才會系統學習,教師從文體知識應用角度展開任務設計,帶有前瞻意識,即便學生存在知識儲備短板問題,不能順利解決這些學習任務,也不會造成什么負面的影響。
二、優化任務設計,強調活動任務針對性
閱讀任務群確定之后,教師需要有優化設計的意識,根據學生學習需要,設定閱讀目標,創設閱讀情境,投放閱讀活動。學生接受學習任務,需要厘清完成任務的途徑,確保任務目標的順利實現。
任務三:概括內容,深層感知學習
學生進入文本閱讀核心,教師根據觀察,對學生學習情況作評估,推出新的學習任務群,讓學生在任務執行過程中建立閱讀認知。第一項任務:梳理性閱讀文本內容,歸結主要內容。第二項任務:深度閱讀文本,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設計質疑學習問題。準備參與集體討論活動,解決閱讀疑惑問題。第三項學習任務:交流閱讀體會,對故宮特點進行重點討論,不妨從歷史地位、建筑特點、故宮故事等方向展開思考和交流。每一個小任務都需要設計具體方案,小組集體研究設計方案,規劃操作程序。
教師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本內容,推出了三項學習任務,這些任務有明確的內容和目標,還有具體的操作程序,學生回饋主動積極。深入閱讀文本,歸結主要內容,這是最為常規的學習任務。學生對這樣的學習任務最為熟悉,操作起來也不存在太多問題。教師從說明文文體角度進行引導,讓學生用說明文知識展開梳理和歸結,其助學效果逐漸呈現出來。質疑性閱讀帶有主動思考的屬性,教師為學生提供自主閱讀的機會,設計個性閱讀問題,并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討論,將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相結合,其助學作用更為突出。
學生進入學習任務執行環節,最需要的是方法支持。教師對學生學習任務完成情況展開具體指導,為學生規劃清晰學習路線,都能夠發揮主導作用。如果教師能夠設計一些創意性學習任務,學生回饋更為積極,其調動作用會更為突出。如學法交流學習任務,應該是學生比較關注的內容,教師參與學生對話活動,給學生一些學法指導,讓學生共享好的閱讀學習方法,可以獲得不錯組織效果。學生執行學習方案時,教師跟進觀察和指導,對學生執行過程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矯正,學生有明確的方向,其行動迅速,組織效果顯著。
任務四:規劃路線,理清閱讀計劃
規劃任務路線,教師要先期做好調研,確保教學設計有更高的響應。《故宮博物院》以游覽的路線展開說明,在閱讀文本內容時,如果能夠做好對接設計,推出一些學習任務,讓學生帶上任務展開探索性學習,其助學作用會更為突出。教師圍繞閱讀學習計劃展開學習任務設計。活動一:閱讀教材內容時,根據游覽路線,自行設計繪制參觀路線圖,將線路圖帶回家,讓家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實地參觀故宮。活動二:閱讀文本時,采用圈點勾畫的形式,找出關鍵詞語,了解各個建筑的位置、樣式和作用。活動三:展示交流自己制作的故宮參觀線路圖,提出個性修改意見。
教師利用活動方案形式推出學習任務群,這三個學習活動方案實則是一項任務,就是深入閱讀文本內容,理清參觀路線,制作路線圖,并經過集體討論,確認路線圖的科學性,將這個路線圖分享到家庭之中。學生對參觀故宮充滿熱情,不管是不是去過故宮,都會關注參觀問題,因為很多家庭還有成員沒有去過故宮,如果能夠繪制出路線圖,可以為這些家庭成員提供幫助,這是學生熱情不減的主要原因。教師抓住學生學習需求展開學習任務布設,成功調動學生研學熱情。學習任務群不能有太高難度,繪制路線圖雖然不是簡單的事情,但其難度是學生可以接受的。在成果展示環節,學生提供的線路圖呈現個性化,教師從正面給予評價,肯定學生的創造性學習。
學生對繪制參觀圖有比較高的熱情,這是確保學習成效的基礎。教師對學情有客觀把握,學習任務設計比較適合,學生閱讀內容過程中,梳理了說明順序,標記出關鍵詞,并串聯成平面圖,這與數學繪圖學習高度相似。學生直觀思維比較發達,制作路線圖學習任務契合學生學習心理,教師設計學習任務之后,學生都能夠快速行動起來,在主動參與過程中形成學科認知。
三、組織任務活動,追求活動任務互動性
學生對教師布設學習任務有更強責任心,教師不僅要對學習任務進行優化設計,還要在學習任務執行過程中展開跟進觀察,及時給予必要的干預,為學生提供一些學法支持,以確保學習任務活動順利推進。
任務五:選擇景點,模仿導游講解
教師設計學習任務群時,要觀察學生學習表現,以提升學習任務設計適合性。為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師專門搜集故宮導游講解視頻在班級內播放,學生觀看積極性很高,主動對接課文內容,對故宮主要建筑特點和相關歷史信息進行對接思考。導游解說不是單純講解故宮建筑,還增加了不少歷史故事和人物材料,學生對這些內容更感興趣。學生聆聽導游講解后,教師設計學習任務:選擇適合的景點,利用多種信息渠道展開素材搜集,為后面模仿導游講解做好準備;模仿導游設計講解詞,可以是關鍵詞串聯的講解提綱,也可以寫出一些書面材料;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輪流模仿導游講解,成員負責互動評價,評選出小組“最佳導游”。
教師對學生學習期待有一定了解,利用多媒體播放導游講解視頻,成功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學生大多有外出旅游經歷,對導游職業比較熟悉,特別是導游解說各具特點,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鼓動性。學生聆聽觀看導游講解時,可以對接課文內容,這是最為關鍵的部分,課文介紹的內容,都會在導游口中得到驗證,學生對故宮的認識會更全面。導游解說會涉及一些奇聞逸事,開闊學生學習視野,這也是比較難得的。學生進入實踐階段,這需要一個準備的過程,教師在時空方面提供更多便利,確保學習任務的落實。
學生對觀看導游視頻比較有期待,對親身體驗導游講解經歷更有熱情,教師針對學生學習要求展開學習任務設計,學生回饋主動,其學習思維順利啟動,學習效果自然是水到渠成。學生對導游職業有特殊情結,教師引導有方,利用導游視頻展開調動,為學生帶來直觀模仿的機會,學生感知體驗深刻。
任務六:完成作業,鞏固閱讀認知
學習活動包括諸多內容,教師設計一些訓練作業,也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鞏固的機會。活動一:深入生活之中,尋找適合的景點,準備作細致介紹。活動二:借助班級學科微信群展開網絡交互活動,共享導游講解學習經驗。學生對尋找生活景點任務比較感興趣,景點到處都有,關鍵是找到這些景點的相關材料,這樣才能為后續講解創造條件。
教師設計兩項活動任務,這些任務是學生比較有認同感的。任務一沒有太大難度,教師指導學生借助多種渠道搜集相關景點材料,特別是網絡信息平臺的應用,這是學生比較青睞的方法。制作導游解說提綱,展開實際講解行動,這些學習任務有較大難度,教師適時給予一些方法支持,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完成這些作業任務。教師推出網絡交互活動方案,這是學生最為歡迎的,小學生對網絡交互比較有期待,教師牽頭展開交互活動,與學生展開多重對話學習,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獲得的學習體驗更為豐富。
學生對完成作業任務富有責任感,教師設計兩項作業任務,都是圍繞景點解說展開設計的,學生對任務有較高期待,執行作業任務不會遇到太多困難。特別是網絡交互活動,可以給學生帶來最直接的幫助,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困難。教師利用作業任務打開活動程序,為學生創造更多生活化探索學習機會,其訓練效果也會更為豐富。
教師以任務群為閱讀教學助力手段,其適合性更高。學生對教師設計學習任務有不同期待,教師結合學生閱讀進程設定學習任務,以體現閱讀學習的漸進性、針對性、互動性。初讀感知、梳理知識、順序應用、方法鑒賞、內容歸結、實踐講解、模仿解說、完成作業,這些都屬于學習任務范疇,教師精心配設學習任務,給學生帶來更多閱讀體驗的機會,促進學生學科核心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凌虹.基于“閱讀任務”開展學習活動—六年級上冊《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J].小學語文,2020(Z2).
[2]陳茜,諸定國.用知識完成任務—《故宮博物院》一課教學價值的重新厘定[J].教育視界,2022(20).
[3]莊園.突破局限,回歸生活—以《故宮博物院》為例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導學,20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