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秉彬
【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我國教育事業實現了全面的改革與創新.在新時代背景下,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力,將學生作為學習中的主體,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由于我國各個地區的資源、經濟、教育等各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尤其是農村地區與城市地區在教育方面的差異性,因此,為全面提升農村小學教學質量,廣大教育工作者應立足新時代,積極探索小學數學的新的教學方式,轉變教育理念,全面增強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基于此,文章著重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進行全面分析,基于新時代教育目標,積極探索全新的教學方式,以此實現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新時代;素質教育;農村;小學數學;有效教學;舉措
引 言
農村和城市是推動我國經濟、教育發展的重要主體,雖然現階段大部分農村已實現了教育改革,但仍然有部分農村地區教育質量較低,無法滿足新時代下素質教育的實際要求,難以保證學生核心素養得到發展.在農村小學教育中,數學是必不可少的學科之一,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計算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小學數學教師應全面了解新時代下小學數學教育目標,立足素質教育理念,全面展現出數學教育的育人價值,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喚醒自身主體意識,樹立正確觀念、形成優良行為習慣以及道德品質.然而,就目前來說,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嚴重降低了教學的效果,而如何確保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是當前每一位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新時代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價值
(一)有利于實現數學教學的改革
在新時代下,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將育人放在了首位,這對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有著更高的教學標準和要求.教師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體,在實踐中,教師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學方式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學質量.通常來講,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會結合現階段教學的具體內容以及數學教學目標進行綜合分析并設計相關教學方案.全面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效果,有利于實現數學教學的改革.因為在具體的有效教學中,教師會積極轉變教育理念,結合農村學校實際情況以及學生身心發展需求創新教學方式,為學生呈現各具特色的課堂教學內容.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實現了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面改革.
(二)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立足學生實際發展需求打造相應的教學活動.對于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某一學科保持興趣,那么他們便會在這一學科上投入相應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領悟數學的魅力.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立足新時代數學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方式,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基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當學生逐漸對數學產生興趣后,他們內心的抵觸心理、消極情緒便會隨之消失,在課堂上也會更加投入,這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一)學生學習能力薄弱
相較于城市,對于農村地區的學生來講,由于環境、條件、自身因素等各方面的影響,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較為薄弱.當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這部分學生往往會因為“聽不懂”而降低對數學的學習熱情.比如,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在課堂上會出現走神、學習不認真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嚴重降低了小學數學教學效果,不利于教師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長此以往,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學習興趣會不斷降低,甚至產生抵觸心理,不利于幫助學生夯實數學基礎,無法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二)教師未轉變教學理念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實施者.倘若教師不轉變教學理念,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那么必然會影響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不利于學生學習知識.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有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影響,往往將教學重心放在提高學生數學成績上,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這一情況下,在課堂教學中便無法發揮出數學學科的育人功能,無法保證學生能夠通過學習數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問題解決能力,難以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嚴重降低了教學的效果.
三、農村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舉措
(一)明確知識結構,落實單元設計
數學教材中的內容有著一定關聯性和連續性,不同年級段所學習的內容呈現階梯型,旨在讓學生逐步理解數學知識,吃透數學知識,在年級段上升的過程中,可以全面提高自身核心素養.為此,教師應基于新時代數學教學目標開展單元教學,重構單元重點內容,整合知識難點,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實現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最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時,通過分析了解到這一單元的內容讓學生在觀察圖形的基礎上,了解四邊形的概念,對長方形和正方形形成初步認知.在教師教學活動的設計中,認識圖形的周長,并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以此培養學生估算意識以及空間觀念,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生活的緊密聯系.在大單元設計中,教師可以先通過問題進行引導,讓學生鞏固過往所學知識.因為在一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就已經對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學生印象.在這之后,便可以借助多媒體視頻為學生展示多種多樣的圖形,讓學生對圖形進行歸類,找出其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并說明理由.設計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結合自身知識儲備進行應用,并對長方形和正方形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隨后,學生便可針對性地學習四邊形的概念,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并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習周長的計算公式.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實現新舊知識的聯系,加強對新舊知識的應用,為后期深度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二)運用微課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下,微課教學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關注與青睞,將這一教學方式應用到實際教學中,既能提高教學效率,又能便于學生自主學習,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對于農村學校,雖然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到各學科教學中,但仍有部分學校有多媒體技術支撐,尤其在新時代下,經濟條件逐漸變好,對于教師來說,也需要提高自身信息技術,引領時代教學潮流,為每一名學生帶來別樣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可借助微課視頻開展教學活動,為學生呈現直觀的數學概念性知識,讓學生自主了解并感受,從而對數學知識形成新的理解,并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例如,在教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時,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了解連加和連減的含義,可以根據提供的問題正確地進行算式的加減,能結合這一節的內容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分析,了解到本章節內容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有著極大的優勢,當學生掌握這一節內容后,其自身在計算方面便會更上一層樓.針對這一教學內容,教師便可結合教材設計微課視頻.在微課視頻中要體現出本章節的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難點,如讓學生通過豎式計算連加、連減法.同時,教師還可在微課視頻中布置課堂教學任務,讓學生在自主觀看完畢后,解決這一教學任務,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度,讓學生逐步掌握這一節的內容.比如教師可以在視頻前期用口述的方式為學生講解本章節的內容,讓學生先對這一節知識形成模糊的概念.再在此基礎上結合生活元素設計實際問題,讓學生進行計算并給出答案.如為學生播放視頻:在六一兒童節的時候,兩個班的學生共同郊游,在車站,大巴車總共可坐50人,A班已經有30名學生上了車,其中有5名同學在車上但并未坐下,A班總共有50名學生.問:A班還有多少位學生沒上車?A班有多少位學生已經坐下?B班總共有46位學生,其中有32名同學已經上車.問:B班還有多少名學生沒上車?A班和B班總共多少人?播放這一動畫視頻再給出問題,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列出算式并計算,最終得到答案.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全面改變當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現狀,提升了教學的效果.同時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本章節的運算意義和技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運算能力.
(三)活用生活元素,提升教學質量
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為全面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不斷發展,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知識,教師可以從生活角度考慮,挖掘學生身邊的數學案例,將其融入課堂中,為學生帶來更為直觀的教學內容,以此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面積”時,這一章主要內容是讓學生了解面積概念,正確認識并學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同時學會比較圖形的面積大小.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使學生全面掌握“面積”的概念并正確計算和應用.在教學中,教師可從學生的身邊事物做教學“引子”,讓學生更直觀且更形象地了解“面積”的概念和形成,從而更好地應用于問題解決中.在教學前,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這一章節的內容,然后為學生設置如下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面積是怎么計算的嗎?”此時,學生通過預習已經對面積有了較為模糊的概念,便會說:“面積就是長×寬.”在這一個環節中,教師要表示鼓勵,認可學生的這一簡單的回答,以此提高學生的信心,讓學生在后面的學習中能保持好狀態.在這一環節后,教師又可以為學生設置問題:“那你們知道面積是怎么形成的嗎?為什么長×寬就是面積呢?”此時,學生大多都不知道具體原因.于是,教師便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借助學生周圍案例為學生解釋:同學們,我們每周的升旗儀式、體育課排隊、每學期的運動會你們都看到過,也參加過吧.通常在這些特殊的時候,為了保持紀律,每個班級都要進行整隊排列.此時,教師便可以將多媒體設備打開,為學生展示這一畫面,給學生一個參照物.然后,教師可根據多媒體上的內容繼續講解:我們來結合這幅圖分析面積公式,把一個面積單位看作一個人,那么當我們在整理隊伍的時候,排列好的人的總人數就是總面積.比如排隊的有6排,每排8個人,那么總共有48個人,而這48個人就是面積,也就是每排×每排的人數.通過這種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對這一節內容的全面理解,實現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
(四)開展分層教學,全面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在新時代的高速發展下,對農村小學數學有了較高的標準和要求,對于教師而言,應做好教學方式的創新,以及教學理念的更新.目前,數學教學方式百花齊放,教師需要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共同進步.對于農村的學生來說,每一名學生都是全新的個體,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學習需求等各方面有所不同,所以存在一定差異性.而作為數學教師,在新時代下,應具備長遠的教學目光,既要保證學生學有所成,又要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中,教師應摒棄“統一式”的教學模式,結合學生學習特點和實際需求打造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從而促進學生共同進步.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將分層教學法融入實際教學中.分層教學優勢眾多,可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在個人學習認知內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以及設置的任務進行探究和解決,顯著增強學生的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分數除法”時,這一章所涵蓋的教學內容較多,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分數除法的計算方式,還需要掌握計算法則,解決各類應用題目.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便可開展分層教學,應該以學生實際情況為主,將所有學生分為不同的層級,如“普通組”“優秀組”“進階組”.每一個層次的學生的整體水平有所不同.在分層之后,教師再根據教材內容以及學習重點,針對不同的層級設計相應的教學問題.針對普通層學生,其對分數除法概念的理解還有待提高,為此,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筆算習題,進行針對性的訓練,使這部分學生能在范圍內進行簡單的筆算并得到正確答案,提高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對于優秀層的學生,可以設置一些進階性的填空題或者解答題,讓這部分學生吃透分數除法的計算法則,通過筆算的方式解決各類應用題.而對于進階層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提升筆算習題的難度,加入分數除法混合計算習題以及分數除法的簡化計算,使這部分學生充分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內容.這種教學方案,可以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培養,不會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為了保證分層教學的合理性以及可實施性,教師還需要在開展分層教學時做好對學生學習狀態和情況的把握,適當調整層次分組,讓學生更上一層樓.該方式能使學生在個人學習能力范圍內完成對知識的吸收,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在增強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上,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是新時代下,提升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
結 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下,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有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作為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應立足新時代的數學教育目標,將素質教育理念全面地融入實際教學中,積極轉變教育觀念,創新教學方式,例如開展單元教學、運用微課教學、構建生活教學情境以及開展分層教學.如此,方能實現農村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讓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中提升數學學習興趣,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增強自身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黃國彪.創新教學方式點燃學習熱情———提高鄉村小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的有效策略[J].小學時代,2020(03):51-53.
[2]李國芳.新課改下農村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實施[J].天津教育,2022(21):108-110.
[3]何秀香.新課程理念下的農村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