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
【摘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要從“會觀察、會思考、會表達”三個方面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數學課堂教學的本質是教師與學生在彼此對話的過程中去探究知識,使得每名學生都能形成自己獨有的數學素養.文章指出教師應該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引導學生在與問題、體驗、靜思、交流、任務的“五維”對話過程中實現有效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促進學生主動探究,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五維”對話;“三會”素養;核心素養;策略
對話可以促進交流,加深相互了解,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推動人類與世界走向融合.數學的課堂教學必須依賴師生間的互動,而對話恰恰是師生互動最直接的體現,因而課堂教學實質上就是以師生之間的對話作為主要交流方式的教學過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運用對話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與問題、體驗、靜思、交流、任務的“五維”對話過程中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和發展數學核心素養.
一、當前小學數學課堂對話教學的問題分析
(一)課堂對話氛圍不濃
課堂對話氛圍對于課堂對話教學的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活躍的課堂對話氛圍對于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有著積極的影響,而“死板”的對話氛圍不能激發學生的對話熱情.當下很多數學課堂還停留在“我問你答”的教學對話中,學生雖然也學完了書本知識,但是由于課堂被教師牢牢地把控著,學生只是猜測教師“需要”的預設答案,隱藏或忽略了自己真實的想法,長此以往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下學生就會失去與教師、與學習同伴主動對話的欲望.
(二)課堂對話意識水平低
在數學課堂對話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很多教師往往會把對話教學片面地理解為簡單的教學對話,形成機械的“教師問→學生答”的單向交流,造成了對話教學理論對課堂實際教學指導的產生沖突.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偏向提出記憶性問題,而學生也只是以簡單的解釋性回答為主,這就使得課堂變成了陳舊的“一問一答式對話”.并且在追問的過程中教師真正有意義的追問也很少,如“對嗎?”“同意嗎?”等,這些追問本質上是一種走過場的問答.這些現象都反映出當下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話意識水平還不高,對話教學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還不夠理想與深入.
(三)課堂對話問題層次低
有研究表明,課堂對話的效果直接受數學問題結構層次的影響.學生的思維會因為簡單機械的認識性問題而停留在教材知識的表面,學生的思維因為缺少深度思考而被禁錮,從而嚴重阻礙了學生課堂對話的發生,一旦課堂對話缺少了學生的質疑和發現,那么對話也就只能在“師問→生答”的層面停滯不前.
(四)課堂對話理達缺乏串聯性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回答與知識本質之間的串聯,忽視了學生的回答與學習同伴回答之間的串聯,更忽視了當下學生的回答與日后理解之間的串聯.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只關注到答案的正確性,而且往往是教師自己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評價,卻忽視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樣的理達方式不僅給課堂對話效果帶來了負面的影響,而且降低了課堂對話的生趣,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以及對話意識的培養.
二、小學數學“五維”對話教學的內涵分析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開展與問題、體驗、靜思、交流、任務的“五維”對話,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合作交流的意愿,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三、小學數學“五維”對話教學的原則
教師要從教學實際出發,建構小學數學“五維”對話教學的策略,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學行為,推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創設良好對話氛圍
一個真實、開放的教學情境對于對話教學而言非常重要.真實、開放的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熱情,讓他們自由、平等地與教師、同伴溝通交流.同時教師和學生彼此之間還要注意相互傾聽,有了傾聽才會有思考、才會有表達,才能開展平等、和諧地對話教學.另外,教師還可合理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創設更貼近學生真實生活的情境,便于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數學知識,才能提出更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二)更新教學對話理念
每一名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都具有獨立的思維方式和思想觀點.教學對話應該是教師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與問題、體驗、靜思、交流、任務五個維度之間的一種交流、理解,從而實現精神共享.而不是為了統一結果的機械問答,更不是為了達成思維的一致.教師要尊重參與對話的主體,接納學生的質疑問難,鼓勵學生在對話過程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師在對話過程中要做好角色轉換,讓學生真正地表達自己.對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深入探索對話教學的內涵本質,轉變課堂對話意識,才能讓課堂對話真正發聲.
(三)改善對話問題設計
巴西教育家弗萊雷認為對話是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要使對話有效,提問是關鍵.問題是課堂對話的基礎,課堂教學的主體是課堂上的所有學生.根據“最近發展區”學習理論,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合理、分層設計問題,把握教學過程的內在邏輯和差異,循序漸進,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在經歷獨立思考或與同伴互動后解決問題.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應該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要富有啟發性,要減少概念性、知識性問題的提出.數學本質的知識是具有再生長能力的知識,教師要通過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表達現實世界,這樣學生才能生成、建構數學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優化課堂對話理答
課堂的對話理答是教師對學生數學語言表達的一種評價反饋,對課堂對話教學的質量與深度有直接影響.首先,教師對學生的理答不是對發言的一種簡單評價,還應該把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與教材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串聯,這樣才能使課堂的理答具有有效性,使課堂的對話具有生趣性.其次,每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其發言有其獨特的邏輯,因此教師在理答時不僅要串聯學生個體的發言,還需要把不同學生對于相同問題的思考進行串聯,看一看這些不同的發言是否具有相似性,使學生與教師、與同伴的對話過程變得更有意義.最后,人的發展是具有階段性的特征,學生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的.作為教師尤其需要關注的是學生對于相同的問題其思考的變化情況,對于學生暫時的困惑不應該急著做出負面的反饋評價,而是應該給予學生以足夠的等待時間,把學生當下的回答與日后的思考再串聯,讓學生在“五維”對話的過程中發展質疑問難的批判性思維,逐步形成理性精神.
四、小學數學“五維”對話教學的價值
“五維”對話教學是一種打破了常規思維方式的教學模式.課程由靜態、封閉轉變為動態、開放;課堂教學的關注點由知識的傳授轉變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教師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轉變為學習活動的探究者、思考者、創生者,課堂成為師生共同生長的土壤.
“五維”對話教學是一種體現多維對話關系的教學模式,注重教學的層次性和方法的多樣性,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特征分層教學.“五維”對話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提問思考的習慣、提高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心理學研究認為,“多向交流比單向交流和雙向交流有著更加顯著的效果,能最大限度地激發相互作用的潛能.”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采用“五維”對話教學模式,讓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思維方式在與問題、體驗、靜思、交流、任務的“五維”對話過程中實現深度學習、突破自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五、小學數學“五維”對話教學的策略
(一)與問題對話,在對話中探索
對話始于問題,問題是師生對話的導火索,對話教學是師生共同圍繞某一問題展開對話交流.因此教師應該巧妙設計問題,抓住提問的時機,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
例如,在教學“認識射線、直線和角”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課堂對話過程:上課伊始,教師出示學生從生活中收集的一些有關光線的圖片,并提問:“這些圖片中的光線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學生回答后,教師再拿出激光筆射出一條光線,提問:“這條光線從哪兒射出來的?它是直的嗎?如果沒有阻擋,這條光線會有多長?”接著讓學生閉上眼睛再想象:“從一點射出了一條光線,這條光線在星空中一直延長、一直延長,越來越遠,會有盡頭嗎?”然后揭示概念:“像這樣的線在數學上叫作射線.”最后再追問:“射線是什么樣的線?”教師從學生實際生活中收集的圖片出發創設情境,通過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設計,逐步引導學生在與教師課堂對話的過程中發現射線的特點,最后的追問更是讓學生從具象到抽象、從想象到文字,總結出射線的特點.
(二)與體驗對話,在對話中分享
學生與學習同伴的對話更能促進彼此的思考,學習同伴之間在輕松的氛圍下更容易產生思維的碰撞,更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此過程中,他們既渴望表達自己的觀點,也會認真傾聽同伴的想法,在分享中最終實現深度學習.
例如,在教學“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時,教師可讓學生扮演小老師,把自己轉化的方法在希沃白板上分享給同伴.小老師甲用平移的方法得到圖1,小老師乙用旋轉的方法得到圖2,小老師丙用旋轉的方法得到圖3,這時有同伴向小老師丙表達出自己的疑問,認為丙的轉化方法是錯誤的.這時我適機提問:“哪位小老師能依據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關系來說說圖3的錯誤原因嗎?”小老師丁提出:“直角三角形中斜邊的長度大于直角邊.”小老師丙在認真傾聽后采納了同伴的建議.如此,學生在角色互換中享受了一種平等交流的快樂,收獲了成功的體驗.
(三)與靜思對話,在對話中提升
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建構數學意義與方法的學習活動,是一種主動學習的活動經驗,是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途徑.
例如,在教學“認識百分數”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說一說關于百分數你想到了什么?有學生說:“什么是百分數?”“百分數在生活中有什么用處?”還有同學說:“百分數與我們已經學過的分數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學習百分數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哪些實際問題?”我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與教材文本對話,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時間里靜思悟學,明確了學習目標,知道了百分數的意義、百分數的作用以及百分數和分數之間的關系.
(四)與交流對話,在對話中感悟
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其實就是發展、改造或重組經驗的過程.教師要善于找準學生已經儲備的知識生長點,進而催生學生的數學感悟.
例如,在教學“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一個軍事演習的情境,再組織學生展開合作探究:遼寧艦想要準確擊中敵艦,需要怎樣表示敵艦的位置呢?學生甲首先提出敵艦在遼寧艦北偏東的方向,這時有同學提出:“北偏東的范圍太大了!總不能把北偏東方向全炸遍了!”又有同學乙提出可以加上角度來表示,其他同學紛紛表示同意.經過測量,同學們得到了敵艦在遼寧艦北偏東30°方向,教師按照學生的描述畫出一條射線.這時又有細心的同學丙發現了問題:“這樣還是不行,照這樣這條線上的軍艦都要被擊中了!”最終有同學提出還要表示出敵艦的距離,經過比例尺測量計算,得到敵艦在遼寧艦的北偏東30°方向30千米處.學生在合作探究下,在同伴的相互啟發下,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得出要從“面”到“線”再到“點”來精確確定一個物體的位置.
(五)與任務對話,在對話中實踐
在數學教學中,可以用主題性任務連接不同領域的知識,組織新的學習單元.主題性任務打破了學習時空的界限,把課堂上的數學知識延伸至課外解決實際問題中,打破了學習方式的固化.學生在自主探索、操作實踐、小組合作與交流展示等過程中提高綜合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圓”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開展“車輪為什么都做成圓形?”這一任務主題.學生在探究實踐的過程中,產生了有關“圓”的學習需求,為了進行對比探究,又重溫了關于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等有關多邊形圖形的知識.隨后又開展了“為什么瓶底一般情況下都是圓形?”這一任務主題,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計算等方法得出“在周長一定時,圓形面積最大,這樣可以節約材料”這一結論.學生在這樣的主題性任務驅動下積極、主動地沉浸式學習,在主題性任務實踐中自主探究,學會觀察、思考、表達現實世界.
結 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理念下,教師要用“五維”對話教學的理念演繹平等、自由、和諧的心靈對話,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勇于創新的能力,讓數學課堂充滿師生言語和思維的火花.在對話中碰撞,在平等里共生,發展學生的數學“三會”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蔡曉燕.對話教學:活力課堂的應然之路———探微小學數學課堂中師生有效對話的途徑與方法[J].數學大世界(上旬版),2018(19):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嚴育洪.以主題任務驅動大單元學習的結構設計[J].教學與管理,2021(08):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