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梅
摘? ? 要:單元視域下基于主題范疇統整的初中英語總復習教學指的是在主題的統領下,以語篇為載體,重整教材復習內容,適當補充新語篇,構建新單元,進而以新單元為單位,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開展“聽說—閱讀—寫作”復習教學。它通過“重整復習內容,構建整體性復習單元”“研讀教材單元,提煉高位性主題意義”“豐富主題語篇,構建關聯性復習目標”“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整體規劃與實施教學活動”四個步驟展開,有助于解決目前初中英語總復習教學脫離語境和內容碎片化的問題,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絡,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達成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
關鍵詞:總復習教學;單元視域;主題范疇;初中英語
一、引言
如何切實提高初中英語總復習教學的效度是英語教師一直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傳統的初中英語總復習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一是對初中三個年級英語教材的基礎知識點進行梳理,尤其是對其中的語法點進行強化訓練;二是進行大量的真題訓練或各個題型的專項訓練。這樣的復習方式不僅脫離語篇,無法有效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而且內容碎片化,缺乏整體性,無法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絡。筆者認為,單元視域下基于主題范疇統整進行初中英語總復習教學,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切實提高初中英語總復習教學的效度,達成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
二、單元視域下基于主題范疇統整的初中英語總復習教學的基本原則
單元視域下基于主題范疇統整的初中英語總復習教學指的是在主題的統領下,以語篇為載體,重整教材復習內容,適當補充新語篇,構建新單元,進而以新單元為單位,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開展“聽說—閱讀—寫作”復習教學。它遵循以下兩個基本原則:
(一)指向主題意義探究
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應是學生學習語言的最重要內容,直接影響學生語篇理解的程度、思維發展的水平和語言學習的成效[1]。單元視域下基于主題范疇統整的初中英語總復習教學通過創設主題情境,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設計學習理解類、應用實踐類和遷移創新類活動,引導學生探究主題意義,進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真實問題,內化語言,發展核心素養,實現復習課的育人價值。
(二)注重整體性學習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以下簡稱“人教版教材”)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其采用由淺入深、螺旋上升的編排方式呈現主題內容,即同一主題在不同年級反復循環出現,不斷擴展、不斷深化[2]。這一編排方式雖然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但需要教師在初中英語總復習時打破教材編排順序,以主題為引領,構建新的復習單元,注重學習的整體性。如此才能將細碎的知識串聯起來,化零散為整合,讓學生的學習有系統性和整體性,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絡。
三、單元視域下基于主題范疇統整的初中英語總復習教學的實施路徑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為例,具體闡述如何在單元視域下基于主題范疇統整進行初中英語總復習教學。
(一)重整復習內容,構建整體性復習單元
主題范疇統整是指將屬于同一主題的不同單元進行整合,構建整體性復習單元,形成聚合性和系統性的知識體系,為學生遷移運用所學知識有效解決真實問題做好準備。
筆者根據“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主題范疇,對人教版教材(共5冊)的55個正式單元進行研讀、重整,建立教材單元之間的內在邏輯和關聯,最終形成如表1所示的8個整體性復習單元。
(二)研讀教材單元,提煉高位性主題意義
研讀主題范疇統整下的相關教材單元,明確單元功能與子主題,并提煉該主題范疇下的高位性主題意義,用以統領復習教學,可以有效達成英語學科育人價值。下文以“人與自然”主題范疇下的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整體性復習單元為例進行具體闡述。
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整體性復習單元涉及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下冊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單元功能是描述動物)、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下冊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單元功能是談論地理與自然)和人教版教材九年級全一冊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單元功能是談論污染與環境保護)三個單元。通過整體研讀上述三個單元,筆者發現它們包含“常見的動物及其特征與生活環境”“世界不同地區的生態特征與自然景觀”“環境污染及其原因,環保意識和行為”三個子主題,進而提煉出高位性主題意義“了解自然環境,感受多彩世界;熱愛與敬畏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樹立保護動物、保護自然的意識”。
(三)豐富主題語篇,構建關聯性復習目標
豐富主題語篇不僅有利于提升復習的廣度和深度,提高主題范疇知識建構的系統性[3],而且有利于學生深入探究高位性主題意義,發展語言運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建構知識網絡。因而,教師應在帶領學生重新回顧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學習同一主題范疇下的新語篇,豐富學生關于該主題范疇下的語言知識,促使學生遷移運用所學知識。需要注意的是,主題語篇的選擇應契合主題、貼近生活和學情,在內容上盡可能關聯主題范疇下的目標語言,在形式上盡可能包含多種模態,如音頻、視頻、圖片等,在意義上圍繞主題意義,具有一定的育人價值。教師可以從以下三類途徑進行主題語篇選擇:第一類是跨版本的教材資源,比如外研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北師大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滬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中同一主題范疇下的語篇;第二類是各地市中考真題中同一主題范疇下的語篇;第三類是其他教學資源(如期刊、報紙、廣播電視節目、網絡學習資源等)中同一主題范疇下的語篇。在此基礎上,教師設定單元整體復習目標,并結合學生學情和課時安排,制訂各課時復習目標。
為使學生深入探究高位性主題意義,提升學生初中英語總復習教學的廣度和深度,筆者根據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下冊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下冊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和人教版教材九年級全一冊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的功能與子主題,補充新語篇,在此基礎上制訂單元整體復習目標,并結合學情和課時安排,制訂課時復習目標(如表2所示)。
(四)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整體規劃與實施教學活動
英語學習活動觀是一種教學途徑或教學思路,其核心理念是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遷移中創新[4]。《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教師應以英語學習活動觀為指導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在探究主題意義的活動中,利用多種工具和手段,如思維導圖、信息結構圖等,學會在零散的信息和新舊知識之間建立關聯,自主建構基于語篇的結構化新知[5]。因而,單元視域下基于主題范疇統整的初中英語總復習教學應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充分的體驗與遷移的機會,逐步促成學生建構結構化知識體系。需要注意的是,單元視域下基于主題范疇統整的初中英語總復習的聽說課、閱讀課和寫作課不是孤立存在或簡單疊加的,三者之間存在邏輯與意義上的關聯,是一個完整的復習單元,前一課時是后一課時的鋪墊,后一課時是對前一課時的拓展與深化,每一課時都指向主題意義的探究和育人價值的挖掘(教學活動整體規劃示意圖如圖1所示)。
下面以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整體性復習單元為例,闡述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教學活動。
1.聽說課
【學習理解類活動】
在課前,學生通過自主梳理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下冊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下冊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和人教版教材九年級全一冊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中關于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的語言知識,談論世界之最與各種生物,了解自然環境,感受多彩世界。
【應用實踐類活動】
學生先通過聽關于瀕危動物北極熊、穿山甲和東北虎介紹的音頻,了解動物瀕臨滅絕的事實,學習關注數字這一聽力策略,接著通過聽關于倫敦空氣污染訪談的音頻,了解空氣污染形成的原因和引發的后果,學習“Cause — Effect”這一策略,然后通過運用上述兩種策略分析聽力語篇,拓展主題知識,樹立保護動物、保護自然的意識。
【遷移創新類活動】
學生先運用數字介紹某一種瀕危動物,為閱讀課作鋪墊,然后運用“Cause — Effect”策略談論最需要解決的環境污染,為寫作課作鋪墊。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初步探究保護動物、熱愛自然這一主題意義。
2.閱讀課
【學習理解類活動】
學生閱讀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下冊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中的Section B關于大象的閱讀文本、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下冊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中的Section B關于熊貓的閱讀文本和人教版教材九年級全一冊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中的Section A關于鯊魚的閱讀文本,鞏固主題語言,激活關于科普類文本的相關知識。
【應用實踐類活動】
學生運用初中階段學過的identify linking language和guess the meaning兩個閱讀策略閱讀關于熱帶雨林的科普類文本。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關注科普類文本常用的寫作方法,如list numbers clearly、give examples、make an analogy、categorize、give a definition和add a picture,并概括出科普類文本的三個基本特點(scientific、understandable和informative)。
【遷移創新類活動】
學生遷移運用所學的閱讀策略閱讀關于沙塵暴的科普類文本,內化所學知識,加深對“熱愛與敬畏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一主題意義的理解。
3.寫作課
【學習理解類活動】
學生運用聽說課所學的“Cause — Effect”策略談論湖州的生態環境,拓展與深化主題語言。
【應用實踐類活動】
首先,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分析“A Greener City”演講稿,梳理題目要點,提煉寫作框架(show your topic、give your ideas clearly和make a summary)。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演講稿的寫作方法,即try to make facts detailed and reasonable、try to write from different aspects和try to use different expressions。然后,學生閱讀中考英語書面表達評分標準,賞析寫作范文,強化環保意識。
【遷移創新類活動】
學生結合所學,完成題為“How to Reduce the Waste”的演講稿寫作。這一過程有助于逐漸豐富學生的主題知識,促使學生逐漸深入理解主題意義,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實現復習課的育人價值。
四、結語與啟示
單元視域下基于主題范疇統整的初中英語總復習教學兼顧主題內容與主題意義,使學習更具系統性和整體性,有助于學生知識與素養的融合發展。為實現復習效果的最大化,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需要關注以下兩點:一是關注主題范疇的統整性,即教師在基于主題范疇統整單元時,需要注意有的單元的語篇可能涉及多個主題范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統整;二是聚焦復習過程的深入性,即教師在基于主題范疇統整后形成的新單元教學中,應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設計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活動,引導學生在“輸入—內化—輸出”的學習過程中使思維從低階向高階邁進,實現復習的深入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4.
[2]范詠梅.話題整合式復習法在中考考前復習中的應用[J].英語學習,2021(6):46-50.
[3]張泰剛.單元話題統整視域下初中英語總復習教學的內涵、優勢、實施策略與建議[J].英語教師,2022(5):73-76.
[4]程曉堂.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關鍵問題解讀[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2(7):1-8.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