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
隨著“互聯網+”教育新態勢發展,課程教學呈現出先進性、科學性理念,促進教師打破傳統教學中的時空限制,緊跟“互聯網+”教學新浪潮。而將“互聯網+”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不但能夠改善課堂的教學形式,還能進一步落實“雙減”政策,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鑒于此,在“互聯網+”新常態下,教師要積極探索小學語文課改路徑,讓小學語文課改綻放“互聯網+”新光芒。
一、利用“互聯網+”巧妙設置導學環節,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互聯網+”語文的教學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將自身的優勢與互聯網相結合,拓展思維,能夠明晰重難點知識。教師要明確目標,對內容進行分析,根據難點來進行歸納與布置,將教學活動的核心內容通過網絡軟件發送給學生,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初步的了解。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守株待兔》時,教師可以將重難點知識提前以圖片和視頻的形式發送給學生,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初步的了解,提升預習效率。且在后續的講解過程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提升學習積極性,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二、利用“互聯網+”共享學習材料,打造個性化交流平臺
部分教師在講述完課堂基本內容之后,很少與學生進行相關問題的探討與鉆研,致使學生無法深入了解文章,導致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能力不高,無法更好地進行后續的學習與探究。因此教師可在課堂當中運用互聯網模式來打造一個個性化的學習平臺,讓學生在此平臺之中進行互動溝通,能夠把自己的疑問或者想法上傳到平臺與其他學生進行共享。學生可以利用課后實踐了解有關教材文章的背景知識,提升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陶罐與瓦罐》時,發現學生對于陶罐與瓦罐的不同特點理解不透徹,教師可以將問題上傳到平臺中,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讓學生理解本文的主旨,發現文章蘊含的人生哲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在后續的學習過程當中可以以更為透徹的角度看待文章內容,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主動性。
三、利用“互聯網+”進行合作探究
想要在“雙減”背景下使得小學語文教學提質增效,需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觀能動性,而小組教學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分工明確的小組學習,不僅可以給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增添趣味,還可以引導小組內成員主動積極地思考,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且通過小組的合作分工,每個學生都能更加清晰地明確自己的優勢,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此外更重要的是,小組教學對于小學語文學科本身來說也是很多優點。首先,小學的語文學習從內容上每個單元都有語文園地和口語交際,如果僅僅依托于單純的講授,學生的學習體驗感一般,而小組分工就可以很好地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通過小組合作,教師可以布置不同的主題,學生們可以通過演繹、討論、答辯、辯論、故事會、朗誦等多種活動形式來完成學習任務。且通過小組合作可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小組在一起合作的每一個環節,本身就是交際的過程,同時學生熟悉了口語交際的形式,同時教師要注意小組合作教學對學生的語文水平和性格特點有初步的了解,提前設計好教學的過程,提升合作效率。
可見,小學語文教學不應該局限于固定的課堂模式和固定的知識系統模塊,應該給予學生們更多的空間和時間,把課堂還給學生。
綜上所述,“雙減”背景下將“互聯網+”與小學語文課堂進行融合,對于學生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運用互聯網資源來夯實基礎,其次可以讓學生在其中掌握更多有效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于教師來說,則可以幫助教師以更為直觀簡單的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小學語文教學面臨著許多挑戰和新要求,語文教師需考慮“互聯網+”與語文教學的關聯性,將“互聯網+”有效融入教學策略之中,提升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