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福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相繼引入多模態教學理論,將教學實踐和探究結合在一起,發揮出多模態教學優勢,對優化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式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為此,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觀念,以多措并舉的教學形式,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多模態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以此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因此,優化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設計,體現出多感官聯動和多渠道結合的特點,帶領學生站在不同角度獲取知識信息,再從不同維度展開思考,促進高中政治教學的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多模態教學? 高中政治? 課堂教學? 優化設計? 策略
引言:過去,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采用單一的講授式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學習發展與成長,也不能適應課堂教學有序發展的要求。為此,重視教學形式的創新,提升學生學習效果,要從改變學生學習現狀出發,不斷完善并優化教學模式,開創出多種教學渠道。并且以探索多模態教學模式為中心,確保在適當的教學模式下,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為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改革提供支撐,進一步深層次探究高中政治教學重難點,以此采取具有針對性的、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進而滿足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需求。[1]
一、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運用多模態教學的特點
(一)強調多感官并用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多模態教學方式,可以通過不同的媒介,將靜態資源和動態材料,恰當引入到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多感官充盈體驗和感受,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政治的學習興趣,所以,把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有趣的動感內容,將會最大限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調動其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發展與成長。
(二)突出教師引導,側重學生主導
學生由被動學習狀態,過渡到主動融入狀態,不僅實現了教學過程輕松化,學習發展自主化的教學目標,也能改變過去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的現象,進一步提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效果。其中,以教師的“教”為主導,由教師促進學生思維發展;以學生的“學”為主體,則以討論或辯論的方式,強化學生認真積極的態度與執著追求的精神,從而構成一種雙向交流體系。
二、運用多模態教學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策略
(一)多模態激發趣味,提升學生學習熱情
過去,教師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常采用以文為本單一載體開展教學工作,這種固定式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以多模態教學激發趣味,關鍵在于為學生構建多模態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多感官受到刺激后,以此為教學工作開展的契機,進一步發揮出學生主觀能動性,促使其深入理解并掌握學科知識內容。這樣不僅改變了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線性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完善自主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政治知識。[2]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政治《傳統文化的繼承》時,教師采用了圖片和音樂的組合,為學生構建多模態教學模式,應當側重于展現出傳統文化的特色與內涵,并且引導學生認識到文化傳承是當代青年的一種責任。比如,教師先一邊展示青花瓷等瓷器圖片,一邊播放《青花瓷》歌曲,使學生在視覺上受到沖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產生濃厚興趣。通過學生聆聽歌曲和觀看圖片,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原有的內涵與魅力,有助于學生體會到文化的繼承性、民族性和穩定性。最后,教師可以開展學生辯論活動,讓學生思考:應該怎樣對待傳統文化?并歸納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通過圖片、聲音和活動的融合,為學生構建多模態教學模式,并以此為契機,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多模態啟發智慧,增強多維思考能力
多模態教學方式能拓寬學生學習范圍,幫助學生多角度獲取知識信息,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途徑,也是學生學習、發展與成長的前提條件。為此,從多模態教學啟發學生智慧出發,教師需要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采用問題導入方式,靈活變化知識內容呈現方式,以此啟發學生深入理解與思考,發揮提問的有效性,讓學生在深刻理解后高效回答。因此,給予學生多感官刺激是啟發智慧的基礎,能不斷增強學生多維度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政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個調查任務,要求學生快速調查班級內學生消費觀念。這樣讓學生對所調查的信息進行整合與歸納,有助于挖掘疑問的根源,體現出加以引導的作用。通過布置這個任務,從心理影響角度出發進行分析,則是通過問題導入與任務相結合,讓學生在發現問題時積極尋找答案,促使其在課前預習階段產生疑問。而在快速完成調查任務后,又能獲得成功的收獲感。此時,教師將問題與課堂教學主題相結合,既能使學生先接受感官刺激,再進行理性思考,也能在完成由獨立探究向合作探究過渡后,啟發學生深入思考不同的消費觀、價值觀,從而鍛煉學生的思維。比如,從課前問題導入階段,結合學生興趣事物和學習心理,帶領學生收集不同價值觀信息,將重點知識提煉出來,再到問題深入設計,引導學生逐層分析與探究,延伸拓展到自身消費價值觀理解與體會層面,不僅有利于推動課堂教學活動,還能為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探究提供空間,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
(三)多模態引發聯想,強調學生思維發散
在高中政治多模態教學過程中,突破固定式教學模式限制,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情況,科學開發教學資源,并設計出具有層次性的教案,以此引導學生主動融入到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實現教學多樣化、學習自主化的教育目標。因此,在多種教學模式并用的基礎上,強調學生思維發散為前提,教師從教學內容豐富化設計出發,延伸到教學途徑有效擴展,再到強化學生理解與記憶,逐漸深化到情感與感知,才是引發學生多角度聯想,從而優化學生知識學習,技能掌握的關鍵方法。[3]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政治《和平與發展:時代的主題》時,教師在新課導入時,可以利用多模態教學方法,通過多種感官刺激,引發學生的多方位思考。比如,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先呈現圖片:打結的手槍,鑄劍為犁等等,可以借助圖片引發學生的聯想,幫助學生在思維發散的基礎上,進一步思索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大趨勢。讓學生大膽思考和表達,各抒己見,促進學生構建起新舊認識的連接,進而激發學生的思維聯想。另外,先通過視頻展示形式,激發學生抽象思考,再到自主合作討論等方式,展開深度探究,有助于學生理解世界和平與發展的真正含義。可以采用視聽和互動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打造多模態教學體系,激發學生多維度聯想,推動學生知識學習,進而提升學生思維深度和廣度。
結束語:
總之,在高中政治課程上,積極建構多模態教學體系,根據學科課程發展目標需求,在各個方面和層次深化課程體制改革,并探索發揮出多模態課程的優勢,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啟發學生思維,拓寬學習途徑,以此在探索出高中政治教學新方式、新渠道后,構建完成多模態教學多維度思考體系,實現教學資源多模態化、教學方式多模態化目標,進一步推動高中政治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寧改霞.淺談高中的政治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創建[J].學周刊,2015,16:62-63.
[2]程耿.高中的政治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實踐探索[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5,01:39-41.
[3]楊麗娟.混合式教學模式多模態課堂的優化設計[J].教育現代化,2017(18):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