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璇
摘要:閱讀與寫作作為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部分。在這樣的前提下,要想優化讀寫教學,初中語文教師就需要對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進行革新,通過創設“讀寫任務群”的方式,來帶動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協同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 讀寫任務群 讀寫教學
引言
在初中階段開展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以挖掘教材與學生的潛力為教學目標,以科學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打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而創設“讀寫任務群”就是符合上述要求的新型教學模式之一。
一、基于“讀寫任務群”,樹立單元整體觀
在以往的初中語文讀寫教學中,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的時候,一般都是以課時為單位,但一節課的時間畢竟有限,能夠吸納、傳遞的知識內容不僅有限還比較割裂,很多時候學生根本無法將其串聯成完整的知識鏈。而“讀寫任務群”的創設則主要以單元教學為單位,需要教師主動收集、梳理、整合與單元課程內容相關的教學資源,以任務為導向、以項目為載體,構建課程任務組,引導學生通過完成學習任務,來提高自身的語言應用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1]
例如,在講解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時候,其中所涉及的《魚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送東陽馬生序》等文章都是文言文,學生除了要掌握文章的基礎內容和內涵之外,還要循序漸進地提高自身的文言文閱讀理解等能力,實現自身的綜合全面發展。而采取“讀寫任務群”的教學方式對本單元內容進行教學,初中語文教師就需要疏通、整理單元內容復雜的內在關系,發現本單元內的教學內容,無論是先秦和諸子雜文還是當代歷史雜文,亦或者是當代的學術名篇、詩詞名篇,都講述了人文故事。所以,在創設“讀寫任務群”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從“人文主題”的角度出發,引領學生對這些經典名篇中的藝術表現、精神志向、深刻內涵等進行思考、分析與總結,感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樹立良好的單元整體觀念,將平時零碎的一些知識點整合到一起,通過串聯或對比學習來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內化吸收。
二、基于“讀寫任務群”,創設生活情境
以往的初中語文讀寫教學以課本教材為主要內容和依據,卻很少會將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導致教學內容的生活意義和遷移價值得不到充分的體現,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語文讀寫與生活之間的脫節,影響學生知識應用、深度學習等能力的發展。基于上述問題,在新課標的引領下,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圍繞教學內容以及真實的學習背景和環境創設學習情境,利用情境來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積極性、深度學習動機等進行激發,讓學生能夠在完成“讀寫任務群”要求的同時,將課本教材上的內容與課外的生活有機融合到一起,真正體會到語文讀寫的現實意義。[2]
還是以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為例,整合單元的教材文本不難發現,本單元教材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通過誦讀和理解這些文章,可以讓學生塑造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而要想達到這一教學目標,僅靠教師對教材文本的講解,難免會顯得過于空洞、枯燥,為此,教師需要著眼于教學情境的創設以及“讀寫任務群”的落實,尋找課本教材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結點,引領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深度學習,讓學生能夠聯系自己的親身經歷,對所掌握的讀寫知識進行實際應用,并在完成任務群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抗壓受挫能力,樹立堅定的意志和信念。
三、基于“讀寫任務群”,重組課本教材
正如上述所言,創設“讀寫任務群”需要教師以單元為單位,對教材中的讀寫內容進行整體考慮,并聯系實際生活創設有意義的學習情境。而為了將這一教學構思付諸實踐,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打破以往教學中按照教材編排順序開展教學活動的慣例,而是按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對單元教材中的讀寫內容進行重新排序,并基于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來合理配置教材資源,形成一個井然有序的“讀寫任務群”。
結語
綜上所述,閱讀與寫作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關系,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將自己代入到主人翁角色中,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在寫作的過程中將自己代入到閱讀者的身份,流暢地表達出自己的讀后感受。基于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閱讀與寫作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創設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讀寫任務群”的方式,將讀寫教學融入到實踐活動中,讓學生由感性到理性來逐步加深對語文讀寫教學內涵的理解與掌握,全面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德兵.創設“讀寫任務群”優化初中語文讀寫教學[J].求知導刊,2022(05):95-97.
[2]江躍.創設“讀寫任務群”融合的初中語文讀寫教學[J].中學語文,2021(10):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