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鳳鳴
摘 要:新高考背景下,生物課程愈來愈被人們所重視。但是部分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態度比較消極,學習能力沒有得到提高,也影響了高中生物教育教學質量的改善。為此,高中生物教師可對積極心理學應用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現狀進行分析,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判斷將積極心理學融入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意義,從而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新與新高考理念相符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積極態度,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而本文將以“基于積極心理學,推動教育高質化”為主題,關于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高中生物教學進行一番較為詳細的闡述與說明。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教育高質化;高中生物
積極心理學,同心理學中的“人本主義”相契合。在新高考背景下,強調生本教育理念。而應用積極心理學創新教學策略,有利于充分挖掘學生學習潛能,增強學生學習自信,提高學生學習效果。高中生物教師基于對課程性質與理念的了解,從學生身心特點和教學內容出發,將積極心理學有效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積極情緒、積極人格、積極社會組織關系,發展學生的良好品格,增強學生的關鍵能力,全面提高高中生物教育教學質量。
一、積極心理學應用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現狀
新高考背景下,廣大教育實踐者更新了自身教育理念,愈來愈注重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致力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多方面的進步與成長[1]。但是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積極心理學融入次數較少,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加上又缺乏實踐,不認可生物知識的現實價值,難以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力量,對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師生關系的和諧也會有一定阻礙,從而不利于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影響了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熱情,以及高中生物教育教學的高質化。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引入積極心理學的意義
(一)優化教學設計
一般來說,教學設計是教師嚴格按照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進行自主創作的。但是生物屬于自然學科中的基礎課程,學科特點具有特殊性。如果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策略無法培養學生的積極學習情緒,則會影響生物育人價值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落實。而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引入積極心理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的人格模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以積極的學習情緒將知識與技能獲取,形成參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態度[2]。
(二)改善師生關系
新高考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活動,應當是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的有機統一,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的效果。但是部分教師沒有考慮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以完成自身教學任務為唯一目的,使得師生關系不夠和諧,使學生形成了消極的學習心理。而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引入積極心理學,有利于建設民主學習環境,有效改善師生關系,從而促進學生積極發展,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推動高中生物教育教學高質化發展。
(三)促進生物實踐
生物是自然學科,知識源自現實生活之中,并為現實生活服務。隨著新高考的實施,生物教育教學愈來愈注重培養學生實踐技能。但是部分教師只強調生物知識的應用價值,沒有予以學生生物實踐的機會,從而影響了學生的積極學習情緒。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引入積極心理學,再為學生設計生物實踐任務,則有利于增強學生生物學習的體驗感,提升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充分提高高中生物教育教學質量[3]。
(四)利于教學評價
新高考背景下,教學評價的方式愈來愈細化,愈來愈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改進課程優化。新課標強調了教學評價的三大功能,即評價功能、診斷功能、調節激勵功能。若將積極心理學融入高中生物教學評價活動中,符合學生的心理需要,逐漸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滿足,達到為學生進行精準服務的教學目的,從而使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漸進性使學生將積極體驗轉化為積極品質。
三、積極心理學應用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策略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積極心理學理念,既需要教師對教材的充分熟悉,也要教師對學生心理有一定了解,所創新的教學策略才能夠發揮積極心理學的應用價值。為此,高中生物教師應從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的維度出發,以有效策略培養學生適應生活的良好品格,獲得學會學習的積極情緒,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社會組織關系,促進學生的全方位成長,充分達到提高高中生物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4]。以下幾點,是本人結合自身從教實踐,對積極心理學應用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策略所做出的主要論述:
(一)關注身邊生活,培養學生積極人格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生物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愈來愈被廣大教育實踐者所認可。基于對高中生心理特點的分析,他們更渴望具有現實意義的生物知識。為此,在進行高中生物教學設計時,當融入生活元素,課堂教學活動中實施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的教學策略,使學生養成關注身邊生活思考生物問題的良好習慣,充分認識到生物知識的現實意義,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積極情緒,形成積極向上的人格,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效率,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優化高中生物教育教學質量。
比如:在《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這一節的教學實踐活動中,重點要求學生了解細胞學說,能夠結合實例表達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說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通過完成這節課的學習任務,可以使學生養成歸納與概括的思維方式,形成結構與功能的生命觀念,提升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根據生物課程特點,這節課可采取聯系實際生活的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先將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融合,搜索細胞學說的建立者和建立過程,立足生活實際,揭示動物和植物的統一性,再進一步闡明生物界的統一性,培養學生關注身邊生活,將理論與實際相融合的學習意識。然后,教師再為學生介紹生活中的單細胞生物,并借助信息技術讓學生觀察草履蟲的運動、分裂、攝食、生長、應激性等生命活動。進而引導學生學習多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使學生了解細胞是一個生命系統,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最后,教師再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引導學生歸納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和相互關系,強調生活中生物知識的廣泛存在。
這樣,培養學生關注身邊生活的意識,在教學活動中有效滲透了積極心理學理念,培養了學生積極人格,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以高效率將生物知識與技能充分獲取,大大優化了高中生物教育教學質量。
(二)設計探究任務,保持積極學習情緒
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基于此,高中生物教師應當對自身的引導作用有充分認識,課堂教學活動中先與學生建立人格平等的師生對話環境,培養學生積極學習心理,再根據教學重點,為學生設計探究任務,予以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保持積極的學習情緒,助力學生高效汲取生物知識與技能,與此同時,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學習的能力,推動高中生物教育教學高質化[5]。
比如:在《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這一節的教學實踐活動中,這節課要幫助學生理解氨基酸的結構特點,認識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能夠以生物語言表達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培養學生關注蛋白質研究新進展的意識。為了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情緒,教師可立足學生心理狀態和生物知識學習能力,設計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任務,凸顯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教學初始環節,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投影展示一則洗發水的產品介紹,對學生提出問題:“洗發水中含有哪些成分?為什么氨基酸能有效修復發質?發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為學生提供自主閱讀教材的空間,讓學生充分思考。當學生做出具體回答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是否回答出了蛋白質的概念,以及主要成分是蛋白質等物質,判斷學生學情,從而將學生合理分組,創造民主學習環境。然后,教師可為學生設計合作探究任務,要求學生探究氨基酸和蛋白質之間的關系,氨基酸的種類和結構通式。之后,教師再為學生設計深度探究的學習任務:R基的不同如何決定氨基酸種類的不同?提示學生用模型變換完成,旨在學生于實際動手操作中享受學習的快樂。最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總結本節課學習重點。
這樣,通過為學生設計探究任務,又安排學生劃分學習小組,為學生提供民主學習的環境,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情緒參與高中生物教學活動,有效促進了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滲透了積極心理學,培養了學生將生物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推動了高中生物教育教學高質化。
(三)跨學科學習,促進學生積極發展
新高考背景下,跨學科學習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主題,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發展,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技能。基于此,高中生物教師應當深入研究生物學科與哪些學科內容相關,從而為學生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任務,從多個維度引導學生展開生物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做出適當反饋,并鼓勵學生對生物知識展開深度學習,從而發展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提高高中生物教育教學質量的目標。
比如:在《酶的作用和本質》這一節的教學實踐活動中,這節課的知識與技能重點是要學生理解酶在代謝中的作用和酶的化學本質,有利于培養學生跨化學學科、跨歷史學科的學習意識,在實驗活動中提高學生的生物實踐技能,促進學生的積極發展。
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復習物質跨膜運輸中主動運輸需要的條件,喚醒學生的生物知識儲備,使學生形成積極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究,引導學生掌握控制變量法,提高學生設置對照組的實驗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和檢測因變量變化的學習水平。之后,教師可要求學生就實驗現象交流酶的化學性質。再引導學生回歸科學家對酶本質的探索歷史,跨歷史學科培養學生創新、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和態度。最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酶的作用和本質進行歸納,深化學生對本節課學習重點的理解。
這樣,跨化學、歷史學科展開生物課堂教學活動,從多個維度促進學生積極發展,大大提升了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促進了學生的全面進步與成長,切實體現了積極心理學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價值,充分提高了高中生物教育教學質量。
(四)多元化評價,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在同一個班級中,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是有差異的。基于積極心理學理念,實施尊重學生差異的多元化評價,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保持積極情緒,滋養學生的健康人格,增強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內驅力。高中生物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確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再通過因材施教教育原則,針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構建綜合評價體系,以事實為準繩,運用積極的語言藝術對學生進行評價,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學習方向,增強學生自我實現的力量,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推動高中生物教育教學高質化發展[6]。
比如:在《細胞的衰老和死亡》這一節的教學評價中,基于對教材的深入閱讀研究,可以了解到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要學生能夠描述細胞衰老的特征,理解細胞衰老與個體衰老的關系,養成比較與分類的科學思維,形成關愛人體生命健康的社會責任感。進行教學評價時,教師可先抽查學生回答細胞衰老的特征,關注學生的微表情,判斷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將學生合理分層。然后,從辯證法的角度,引導學生學習如何看待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加深學生對細胞衰老與個體衰老關系的理解。再讓學生合作總結細胞衰老和細胞死亡的區別與聯系,檢查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綜合理解能力。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學習內容做系統梳理,并為學生提供微課視頻,讓學生在直觀情境下加深理解。這樣,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有效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掌握了學習生物知識的科學方法,有效滲透了積極心理學理念,令學生對生物知識形成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極大程度上推動了高中生物教育教學高質化發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積極心理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應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使學生形成積極人格,保持積極學習情緒,促進學生積極發展,不斷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和學習需求。為此,高中生物教師當基于對新高考政策的認識,深入分析高中生物新教材,結合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性質與課程理念,從學生心理和學情出發,創新更多如關注身邊生活、設計探究任務、實施跨學科學習、進行多元化評價的教學策略授課,豐富課堂教學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生物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生物知識的方法,有效發揮積極心理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價值,不斷推動高中生物教育教學高質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嘉宇.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方法研究[J].求知導刊,2023(2):11-13.
[2]張志暉.高中生物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2022(24):63-65.
[3]黃婷婷.借鑒積極心理學理論建構生物品質課堂[J].天津教育,2022(11):61-63.
[4]彭燕飛.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的探索[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19(5):156-157.
[5]段輝榮.積極心理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13):128.
[6]龐莉莉.積極心理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5(25):91-92.
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自籌經費一般課題(C類)“積極心理學導向的后疫情時代農村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研究——以橫州市第二高級中學為例”(立項編號:2023C45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