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
摘要:新課標下英語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通過英語課教育及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獲得的相關英語學科的基礎知識、技能、情感、觀念和品質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都離不開課堂教學,都必須立足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和提升高中英語的核心素養,讓核心素養培養真正走進高中英語課堂。
關鍵詞:高中英語 核心素養 探究
一、教師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
英語教師不僅要掌握好學科專業知識,還要對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進行研究和革新,創造輕松的英語學習氛圍,保持學生對英語學科的熱愛和激情。教師要保持與時俱進,在日常教學中注重教學形式的創新以及教學內容的擴充,及時將前沿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們,在更多新鮮知識的引導下,讓學生逐漸構建完善化的知識體系,形成良好的學習心態和學習習慣。高中英語教師要為學生的長遠發展著想,就應該選擇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努力提高學生的英語讀寫能力。
二、創新英語課堂教學的模式
著名的心理學家贊可夫提出的“最近發展區”認為,學生的智力與能力、情感的發展應走到教學的前頭,為教學開路。新課程標準實施之后,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生的想法可能與教師的預設不一致,教師要善于接納學生各類符合實際和合情合理的想法。在高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起到鋪路搭橋的引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學習的空間,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推動學生積極學習和快樂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樹立因材施教的教育意識,結合學生個人的興趣特征、學習習慣,對學生因材施教,讓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可以掌握技巧,靈活應用。教學過程中,可借助現代教學工具,比如利用多媒體播放圖片、視頻等,或者通過設定問題方式激發學生們的探究意識,使其在輕松的氛圍下融入到課堂學習中。[1]
三、拓展高中英語教學途徑
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進行高中英語課程教學的延伸,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滿足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英語素養發展的高度要求,拓寬學生的眼界,增長學生的見識。而培養英語核心素養的要求更是明確要求學生具備相應的文化品格,也就是說,應該開展跨文化的教育,讓學生深入了解英語國家的飲食習慣和風土人情,以便更好地理解英語中特有的語言現象。在比對中外文化異同的過程中,了解外國優秀文化,同時也要樹立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通過跨文化相關資源的學習,培養了學生的文化意識。在課堂教學開始前,教師可以將制作好的微課視頻發送給學生,讓他們進行自主預習。學生在自主閱讀課文的過程中,能找出微課視頻第一部分中的詞匯,并結合上下文進行理解,接著帶著問題深入閱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文章意思。[2]
四、培養高中生英語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是英語四大學科核心素養之一,也是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重點的發展目標。以邏輯性思維為起點,對語言進行分析和理解;以批判性思維為過程,判斷推理,自我評價語言的實際意義;以創造性思維為終點,綜合運用語言,縱橫聯想,模仿創新。思維品質是一個人思維特征的具體表現,包含了邏輯性、創新性等多方面的內容。教師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期間,一定要充分意識到學生思維品質這一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在教學課堂上聯系教學內容來為學生精心設計問題,以問題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推理與探究,從而真正有效鍛煉學生思維品質,落實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目標。如在“學校生活”的話題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學校生活說起;在“環境保護”的話題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身邊的環境現狀引入;在“體育”話題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奧運會”“亞運會”來作為切入點;在“克隆技術”的話題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嫁接”技術開始;在“自然之謎”的話題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埃及金字塔”“黑洞”等話題來引入。如此,當英語學習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激發,學習會更加主動。
高中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立足于核心素養的培育和耕織于平時的日常學習中;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來探索適合學生學情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高中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麗愛,孟慶忠.基于師生協同發展的高中英語教學設計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7(01).
[2]肖學敏.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海外英語,2022(19):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