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在實施課程教學時,應該注重作業的優化設計。“雙減”政策要求教師創新、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貫徹落實“減負增效”的原則和理念,盡可能地減輕學生的課后作業負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讓他們在更高質量的課后實踐活動中實現對知識內容的有效鞏固與遷移運用。文章對“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
作者簡介:孫躍(1992—),女,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第一附屬小學。
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減負增效”成為教育改革的高頻詞匯。教育工作者立足于“雙減”政策實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改革工作,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雙減”政策的作用。小學英語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設計作業,立足于作業模塊進行全面、深入、科學的研究,整體優化作業設計環節,貫徹落實“減負增效”目標。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開展學生的課后學習活動,彰顯作業的價值和意義,體現教育的改革,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價值
(一)有利于優化教師的作業設計思路
立足于“雙減”政策進行作業設計有利于優化教師的作業設計思路,發揮作業的價值和作用。“雙減”政策要求作業的總量和時長都應該減少。在具體的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設計作業,刪除重復的、有難度的作業內容,還要重點思考在減少作業總量的基礎上,如何維持或者提升作業原有的教育效果[1]。總的來說,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要綜合考量作業的結構、形式、內容、目標及評價,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這些方面進行調整,積極轉變作業的設計思路,以此為基礎展開的作業設計將更為科學,能夠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充分發揮作業的育人作用。
(二)有利于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雙減”政策要求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后展開更有意義的實踐探索。教師立足于“雙減”政策來實施作業優化設計,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立足于“雙減”政策,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會嘗試從課前、課中及課后三個環節著手優化作業布局[2],并且整個作業的設計還會體現方法的滲透、思維的啟發,這樣的作業內容更能夠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更多自主學習的方法和自主探索的路徑。以此為基礎,便能夠有效地培養并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在更為科學且合理的作業實踐操作過程中發揮智慧,激活思維,獲得更為深遠且全面的發展。
二、現階段小學英語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作業內容固化
在現階段的小學英語教育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沒有滲透與落實“因材施教”理念,并不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給學生設計一樣難度的作業內容,讓全班學生都完成同一類作業。比如,大部分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以單詞抄寫類、語句仿寫類的作業為主,忽視了能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各項能力的綜合性作業,這阻礙了不同層次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與發展[3]。這種作業內容沒有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能力范圍,導致優等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影響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二)作業形式單一
很多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將注意力集中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上,設計的作業內容缺乏靈活性。比如,教師往往讓學生通過反復抄寫的方式來加強對某一項知識點的記憶,作業形式缺乏開放性和創新性。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導致他們完成作業的效率低下,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作業價值的發揮。
(三)作業評價籠統
現階段,部分教師沒有進行多元化的評價,作業評價過于籠統、片面,這樣很難發揮作業的育人價值。因為教師缺乏對學生作業完成情況的針對性評價,所以很難從作業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也很難激活學生的個性化思維,自然也無法讓學生從作業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沒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訂正作業的習慣,使得作業特定的教育功能和作用無法得到發揮。
三、“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策略
(一)以“減負”為目標,優化作業設計
小學英語教師在立足于“雙減”政策設計英語作業時,應該以“減負”為目標,優化作業設計。小學英語教師應該綜合解讀“雙減”政策,依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他們設計相應時長、總量的作業,盡可能地豐富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的作業形式,實現有效的作業設計[4]。
例如,教師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5“How old are you?”時,結合三年級學段學生作業完成的具體要求(不超過60分鐘)來完善作業設計,設計書面作業、繪畫作業及口語作業。書面作業就是讓學生完成同步練習,鞏固本單元的相關知識點。繪畫作業就是讓學生結合一個人在不同年齡段的具體表現,繪制有關“年齡”主題的手抄報,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現不同年齡段的人的典型特征。口語作業就是讓學生利用本單元學習到的單詞和句型,與同學或自己的家人談論與年齡有關的話題。教師轉變作業設計理念,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及三年級學段學生作業完成的總體要求,優化了作業的布置,提高了作業設計的實效性,落實了“雙減”政策。
(二)以“提質”為目標,精設作業內容
1.結合教學目標,豐富作業內容
小學英語教師應該以“提質”為目標來設計作業內容,根據教學目標,豐富作業內容,幫助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鞏固與遷移所學知識內容,彰顯作業獨特的育人價值和作用。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2
“Good habits”時,在Story time這一模塊,教師要先綜合分析具體的教學目標。這一課的教學目標為: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并朗讀課文;能夠根據思維導圖復述課文內容;能夠聽懂、會讀英語單詞habits、in order、finish等;能夠嘗試用自身所學的短語和句型描述自己的習慣;能夠分清楚好習慣和壞習慣,并且能夠以好的習慣來要求自己。教師在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之后,應立足于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地設計作業。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知識內化作業,讓學生抄寫這一模塊的重點詞匯并用其進行造句;可以給學生設計語言能力作業,讓學生跟著錄音讀故事,并用英語表達自己的習慣;可以給學生設計英語思維作業,讓學生制作思維導圖,串聯故事內容并完成故事的復述;可以給學生設計文化品格作業,讓學生探尋有關良好習慣的故事或者名人名言,嘗試從中總結出新的有關習慣表達的詞匯及句型,豐富學生的作業實踐體驗。
2.彰顯學生個性,設計分層作業
分層作業的設計能夠充分彰顯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應該重點關注學生的差異,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為他們設計分層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完成作業實踐操作,幫助他們有效鞏固所學知識內容,切實提升學科能力[5]。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3“A healthy diet”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設計單元話題寫作“飲食習慣”的作業時,應該重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他們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文任務。比如,針對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串聯本單元的詞匯、短語和句子,完成一段有關飲食習慣的作文,盡量以流暢的語言完成寫作。針對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立足于“飲食習慣”這一主題,在總結本單元的詞匯、短語和句型的基礎上,嘗試優化作文結構,完成一篇富有邏輯的短文。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寫出健康飲食的重要性,依次提出各種健康飲食的建議,并且還要在結尾總結自己的觀點,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中心思想。設計這種富有層次的作業,能夠體現學生的個性差異,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創新發展,讓他們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完成作業,大大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3.彰顯趣味色彩,設計創新作業
在立足于“雙減”政策優化作業設計的過程中,小學英語教師還應該凸顯作業的趣味性,給學生設計創新作業。對此,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拓展多個維度,豐富學生的作業實踐操作內容,讓他們能夠在興趣的驅動下高質量地完成作業。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7“Chinese festivals”的教學為例,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教師應該打破傳統固有的作業設計模式,嘗試引入信息技術,讓學生完成信息化的作業。教師可以根據這一單元的主題,為學生設計相關的作業內容。比如,教師教學本單元的知識內容時是下半年,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視頻的形式記錄自己過中秋節、國慶節、春節的過程,并用英語來表達自己過節的具體活動過程及自己的心情,然后提交到線上平臺。教師可以將優秀的作業成果上傳到學習官網上,供更多的人觀看與評價。這樣能夠起到激勵和帶動學生的作用,讓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作業的完成與實踐操作中,同時也能夠彰顯作業的趣味性,提高作業設計的實效性,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三)以“增效”為目標,完善作業評價
根據“雙減”政策的要求,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還應該以“增效”為目標,完善作業評價。科學合理的評價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教師要建構較為完善的作業評價體系。比如,教師要進行多元主體評價,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成果,先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小組互評,再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多元主體評價能夠讓作業評價更為科學、全面且具體,也能夠讓學生了解自身的作業完成情況,清晰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發揮作業的育人實效。
再如,教師要以激勵性評價為主。過去,大多數教師的作業評價基本上集中于學生的錯誤,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以激勵性評價為主,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自信心與積極性,促使他們更為積極主動地完成英語作業,更加專注于英語知識的學習,這樣能夠發揮作業獨特的育人功能。
結語
綜上所述,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應該注重作業的優化與創新。首先,教師要認識到英語作業設計的價值;其次,教師要分析現階段英語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教師應該從“減負”“提質”“增效”三個環節著手,優化作業設計,設計更高質量的作業,貫徹落實“雙減”政策的要求,發揮作業的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張婷.“雙減”政策下小學英語作業的優化設計與實踐[J].小學生(下旬刊),2023(4):154-156.
[2]周瓊.“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J].名師在線,2023(10):62-64.
[3]陳環.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問題及對策:以外研版英語三年級上冊Module 1課后作業設計為例[J].廣西教育,2023(7):62-65.
[4]陸星月.減之負擔 增之成效:“雙減”政策下小學英語分層作業的設計[J].教育界,2023(4):71-73.
[5]吳宏力,于潔.“雙減”背景下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3(增刊1):140-14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