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舞蹈藝術問世之初,便與音樂形成了緊密的紐帶。在舞蹈作品中,舞蹈與音樂之間的關系具備重要的研究價值。當前,全國眾多高校已經設立了舞蹈編導專業,為了滿足專業需求,高校舞蹈編導專業開設音樂相關課程具有非常必要的意義。本文闡述了舞蹈和音樂兩方面的共同性質,分析了音樂修養在舞蹈編創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提升音樂修養是升華舞蹈編創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舞蹈編創;音樂元素;修養
中圖分類號:J7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30-00-03
音樂在舞蹈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加強對音樂的理解和欣賞,舞蹈編導可以更好地與音樂進行互動,為舞蹈作品注入更深層次的情感和內涵。音樂元素在舞蹈作品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舞蹈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也是衡量舞蹈編導是否優秀的重要標準之一。高水平的音樂修養可以提升舞蹈編導的創作能力,并為作品注入豐富的情感和內涵。在舞蹈編創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重視音樂修養的意義和積極作用,并使用科學合理的編排技巧來使舞蹈與音樂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包括選取適合舞蹈表達的音樂、理解音樂的情感表達和結構特點、準確把握節奏和節拍等。通過深入理解音樂,并與舞蹈創作技巧相結合,舞蹈編導能夠創作出更具藝術價值和感染力的作品。
一、舞蹈和音樂共同性質研究
舞蹈和音樂作為藝術形式,在許多方面都具有共同的特點和性質。這些共同性質有助于它們在舞蹈作品中相互融合,創造出更豐富、更有深度的藝術體驗。首先,舞蹈和音樂都有明確的節奏性。它們都通過時間的劃分和重復來傳遞節奏感,帶給觀眾一種有規律的運動和音響體驗。舞蹈通過動作的律動性和節奏感傳達情感和表達意境,而音樂則通過音符的節奏排列和韻律感營造藝術氛圍。其次,舞蹈和音樂都是情感表達的藝術形式。它們都可以通過動作、音響、旋律、和聲等方式來傳遞情感,在觀眾內心產生共鳴。舞蹈通過舞者的肢體語言和表演技巧來表達情感,而音樂通過聲音的音色、音調和音樂結構來激發聽者的情感共鳴。此外,舞蹈和音樂都具有獨特的結構和形式。它們可以通過重復、對比、發展等方式來構建起整體的藝術結構,使作品更加完整、有機且富有邏輯性。舞蹈通過編排的章節、舞段和舞蹈動作的組合來構建舞蹈的結構,而音樂則通過樂曲的主題、音樂段落和和聲擴展來構建音樂的結構。舞蹈和音樂都需要通過視聽的結合來呈現給觀眾。舞蹈通過舞者的身體動作和表演來視覺化音樂,加深觀眾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音樂則通過聲音的節奏、旋律和和聲來增強舞蹈的表現力,使觀眾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舞蹈的藝術性。最后,舞蹈和音樂都涉及創作和演繹的過程。舞蹈編導和音樂創作者都需要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和藝術技巧創作出作品,并由舞者和音樂家通過演繹來呈現給觀眾。他們共同努力,通過表演和演奏傳遞出作品的獨特魅力和內涵[1]。
總的來說,舞蹈和音樂在節奏性、情感表達、結構與形式、視聽結合以及創作與演繹等方面都有共同性質。這些共同性質使得舞蹈和音樂能夠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共同構成一部完整、感染力十足的藝術作品。
二、音樂修養在舞蹈編創中的重要作用
舞蹈與音樂密不可分,二者間存在緊密的關聯性,因此音樂在舞蹈創作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而不可或缺的角色,對其應予以充分重視和重要性認知。
(一)舞蹈編創作品風格中的音樂價值體現
音樂與舞蹈相互依存,融為一體,共同營造氛圍和增強藝術感染力。它們共同決定舞蹈的藝術風格。在舞蹈創作中,音樂與舞蹈緊密配合。音樂不僅包含并決定著舞蹈的結構、特征和氣質,還借用節奏、韻律和調性等相關特征,通過充分利用富于變化的音樂,創造出獨特的舞蹈藝術風格。要擁有自己的藝術風格,就要理解并充分利用多樣的音樂資源。舞蹈的動感才能得到充分展現,使舞蹈音樂規律更加生動有活力,突顯編舞者的藝術風格。
(二)舞蹈編創作品質量中的音樂價值體現
在舞蹈創作過程中,音樂的作用不可忽視。許多舞蹈作品正是因為音樂的引導和協調,才得以完成,并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古典舞劇《梁祝》為例,通過主旋律與舞蹈人物形象的相互配合,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美麗愛情故事娓娓道來。音樂的婉轉旋律賦予了整個作品獨特的意境和魅力。此外,音樂對于舞者的情感表達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舞蹈演員會憑借對音樂變化的敏感度,靈活地調整自己的情緒表達,使舞蹈作品情感更加豐富深刻。《白毛女》舞劇就運用了不同的節奏和節拍,恰到好處地展現了白毛女不同階段的生活經歷和情感狀態,有效提升了作品的藝術品質。因此,舞蹈編導學生在選擇音樂時應具備相應的音樂知識。只有深入了解音樂結構、風格和特點,才能更加精準地選擇適合自己作品的音樂素材,這樣才能使舞蹈作品在音樂的輔助下展現出更高的藝術水準和表現力[2]。
(三)舞蹈編創作品創造力中的音樂價值體現
在當今新形勢下,創造性思維被視為藝術創作的重要驅動力。對于舞蹈編導而言,具備創造力是創作出有價值的藝術精品的關鍵所在。由于舞蹈編導領域的專業性,創新始終是其所追求的核心準則。只有通過擁有創造性思維,才能將獨特且引人注目的舞蹈魅力傳達給觀眾。然而,在如今繁多的舞蹈作品中,創新變得越發困難,抄襲事件發生也導致了原創性的匱乏。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舞蹈編導未能堅守職業道德,同時創作靈感也不經意間消失殆盡。舞蹈編導必須以創造性思維為核心驅動力。然而,由于思維的局限性,創作靈感在某些時刻可能會持續停滯。靈感的深沉觸發往往來自動聽的音樂,它能夠帶來內心的平靜,同時也迅速喚起情感。隨著音樂旋律的引導,我們的思維也會產生各種聯想。一旦創作的思維之翼被激發,創作靈感便會如泉涌般自然流露。鑒于舞蹈與音樂之間的緊密關聯,音樂對舞蹈編導創作靈感的激發效果尤為顯著,甚至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我們的身體也不禁隨著音樂的旋律起舞,完全融入音樂所創造的氛圍中,從而進一步激發起創作的欲望,突破創作的局限。然而,激發創作靈感的前提是需要對音樂具備一定的理解力。換句話說,作為舞蹈編導的學生,需要系統學習音樂知識,包括樂理、視唱練耳以及基礎鋼琴等,以培養自己的音樂素養。通過深入學習,我們可以從單純的聽覺感知音樂發展為真正理解音樂的層面,讓創作靈感隨著音樂旋律一同迸發。
三、提升舞蹈編創水平過程中音樂融入研究
音樂在舞蹈編創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它作為一種卓越的藝術形式,扮演著舞蹈作品的烘托者。音樂與舞蹈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唯有音樂的存在,才能孕育出卓越的舞蹈之美。
(一)舞蹈結構段落中融入音樂節奏,突顯音樂變化感
舞蹈中的不同場景或情節可以使用不同的音樂風格,以便更好地體現舞蹈的變化和發展。通過音樂段落的變化,舞蹈結構可以呈現出起伏和高潮,增加觀眾的觀賞體驗。音樂和舞蹈的協調性和和諧性能夠增強觀眾對作品的感知和吸引力。
要創作出卓越的舞蹈作品,必須完美地融合音樂語言與舞蹈語言,而非將音樂作為舞蹈的附庸。音樂與舞蹈在地位與重要性上相等,音樂賦予舞蹈更為情感豐富的表達,使聽眾得以通過音樂的聽覺藝術進入舞蹈的視覺藝術氛圍中,有更強烈且豐富的感官體驗。因此,在舞蹈編創中,應突顯音樂在舞蹈中的關鍵地位,特別是抓住音樂段落結構與舞蹈段落結構的契合點,以充分表達舞蹈作品的段落結構,并恰當運用音樂段落烘托舞蹈。音樂的序奏、過渡、補充和尾聲在舞蹈作品中各有不同功能,舞蹈編創要以音樂結構為工具,展現舞蹈的語言。很多古典舞的編創過程中,結合不同音樂形式,妙在運用每個音樂連接片段,使得隊形變化更加協調流暢[3]。
(二)舞蹈編創中融入音樂渲染,突顯情感
任何藝術作品都追求向特定受眾傳遞其內涵和情感,而舞蹈藝術創作也不例外。在舞蹈創作過程中,選擇恰當的音樂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尤其需要更加重視情感表達的部分。舞蹈以肢體語言傳遞情感,因此為了充分呈現舞蹈的情感內核,舞蹈編導應根據作品的情感內容選擇多種風格的音樂,通過音樂的渲染使作品的意義更加鮮明,使觀眾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和體悟作品,并在觀看過程中將個人情感與之融為一體,最終實現情感的釋放。音樂具備觸動心靈的力量,因此只有選擇適配的音樂,才能更好地輔助舞蹈的創作與編排。舞蹈不僅僅是通過肢體來敘述故事,還能透過音樂使觀眾產生共鳴。二者互相促進,嚴密融合,方能確保藝術目標的最終達成。比如,我們可以在《天鵝湖》舞蹈編排中,安排四位舞蹈演員以交叉牽手的姿態,配合輕快的步伐邁入舞臺,以巧妙的手法將音樂的情感與舞蹈的表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樣的呈現使得舞蹈的節拍與動作恰如其分地契合了音樂的情緒。顯然可見,出色的音樂素養在舞蹈編導的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要素。
(三)將樂感訓練融入舞蹈編創日常
通過加強對“樂感”的訓練,我們可以提升音樂舞蹈的評判能力。然而,在舞蹈創作的基本功訓練中,不應僅僅囿于對各項舞蹈動作的分解和掌握。這種單一的訓練方式顯然無法滿足創作的需求。事實上,舞蹈創作者需要將對音樂的旋律、節奏等要素的訓練視為創作過程的關鍵之一。在音樂的引導下,我們需要不斷豐富所創作舞蹈的內涵,通過深入感受音樂的意境與情感,將音樂與舞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從而確保創作出具備卓越藝術魅力的舞蹈作品。此外,創作者在進行舞蹈創作時,不應簡單地模仿現有音樂的動作技術進行照葫蘆畫瓢,而忽略了對舞蹈與音樂內蘊的深刻理解。實際上,只有從舞蹈的內涵出發,深刻領悟音樂和舞蹈的藝術內蘊,我們才能真正掌握舞蹈專業知識的精髓。因此,培養自身的舞蹈鑒賞能力對于提升創作素質和舞蹈技能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切不可忽視其重要性。在努力培養鑒賞能力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更好地感悟舞蹈與音樂的完美結合,為創作出高質量的舞蹈作品奠定堅實的基礎[4]。
在舞蹈創作中,編創者需要高度重視培養自身對音樂節奏感的把握能力,并選擇適合舞蹈訓練的音樂伴奏,以使舞蹈動作與音樂的融合更加精準和完美。以腰部訓練為例,編創者應放松并打開腰部,順應音樂節奏呼吸自然均衡,使動作柔韌、自如,并具備卓越的控制力和靈活性。針對不同訓練要求,在慢節奏訓練時,合適的選擇是3/4或4/4拍子的音樂。這些音樂既有廣闊的音域,又呈現豐富多彩的色彩,使舞者能將舞蹈動作與音樂節奏緊密結合。這對于培養腰部緩慢而自如的控制力大有裨益。而在快節奏訓練時,應選擇流動感強、突出音樂動力的音樂,使舞蹈與音樂相互融合,兼具剛柔有度的特點。正因為不同音樂的節奏和旋律對動作、身體位置和情感的引導有著獨特的影響力,諸如音樂的高低強弱和旋律的起伏變化等,都會激發學生內心不同的形象思維和動力。
(四)加強舞者音樂理念
演員是舞蹈所承載的媒介,通過演員的肢體表達,更加生動地傳達編導想要表達的人物、情感和故事。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借助編導的音樂修養,選擇合適的音樂作品,幫助演員更快、更準確地進入角色,并與他們所刻畫的角色產生共情。只有在音樂的助推下,舞蹈通過演員的肢體表達,才能達到與眾不同的表演效果。如果在舞臺上,演員僅僅表演舞蹈作品,而沒有音樂的融入,那將無法達到最佳的效果。音樂的融入對于舞蹈表演至關重要。它賦予舞蹈作品情感和節奏,使表演更加有力量和感染力。演員在舞臺上通過與音樂的完美結合,能夠展現出更加精彩的表演,將觀眾帶入一個獨特的藝術世界。因此,對于舞蹈創作來說,選取適合的音樂作品并與演員的表演相融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樣的整合能夠增強舞蹈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和觀賞體驗。演員借助音樂的力量,能夠更好地演繹出編導想要表達的主題和情感,使舞蹈作品更加出色。
舞蹈創作者還需要選擇適合的音樂來輔助演員的表演,這樣不僅能讓創作者自己感受到音樂所傳達的情感,進一步展開自身的想象力,激發創作熱情,迸發創作靈感,編排出優美的舞蹈動作,同時也要讓演員能夠共同體會情感、肢體與音樂的完美融合。比如,在舞劇《粉墨春秋》中,在一個場景中,三師弟和其他弟子披著棉被,在夜晚小心翼翼地偷偷窺視師傅教兄長學戲的情景。這個場景中,音樂的設計是靜謐有趣的,響度適中,節奏輕快。然而,當他們被師傅發現時,音樂突然增大,節奏急促,使得飾演三師弟的舞者黃豆豆在恍惚間被嚇了一跳,表演十分真實。音樂和舞蹈的默契配合使得這個片段十分出彩,展示了舞蹈創作者對音樂的優秀把握,在舞臺上與演員的配合,不僅能增加演員的信心和角色的塑造,而且能大大提升舞臺的效果。
因此,為了呈現出令人震撼的舞蹈效果,舞蹈創作者需要確保在演員表演的過程中,同時展現音樂與舞蹈的節奏和情感。只有演員與音樂的緊密配合,舞臺效果才能得到充分的提升,讓觀眾能夠全身心地投入舞蹈的表演中。這需要舞蹈創作者具備出色的音樂修養,能夠準確把握音樂與舞蹈之間的關系,從而創作出令人難忘的舞臺作品。
四、結束語
舞蹈編導需要經過反復思考和仔細考慮,確保舞蹈的主題與音樂之間達到最佳的配合。只有通過精心選擇與主題相匹配的音樂,舞蹈作品才能充分展示出富有魅力和感染力的藝術表達。編導的決策和選擇在這一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決定舞蹈與音樂之間的和諧度和完美度。最終,通過確保舞蹈作品的主題與音樂相得益彰,編導能夠打造出令人難忘的舞臺作品,給觀眾帶來深刻的藝術享受。
參考文獻:
[1]劉青璠.舞蹈編創中音樂修養的重要作用探析[J].戲劇之家,2023(17):121-123.
[2]段莎莎.分析不同版本舞蹈作品《波萊羅》中舞蹈與音樂的關系[J].音樂世界,2022(05):79-81.
[3]樊繼斌.舞蹈編創中音樂的重要性[J].藝術科技,2017,30(05):180.
[4]劉浩然,李韻葳.分析學習音樂知識對舞蹈編導學生的重要性[J].音樂世界,2022(04):50-53.
作者簡介:張春英(1977-),女,福建三明人,本科,二級藝術管理,副院長,從事舞蹈藝術研究。